第228章 新戰場

攻佔瓜達爾卡納爾島已無懸念,需要的只是時間。

只是,在接下來的進軍方案中,馮承乾並不認爲必須進攻新赫布里底羣島與新喀里多尼亞,或者說馮承乾並不主張繼續在西南太平洋戰場上投入重兵,而是應該把重點轉向更加重要的中太平洋。

只是,馮承乾也知道,他的主張不會獲得支持。

大陸戰場上,中德軍團的進攻勢頭非常猛,即便德軍在向中亞推進的時候有所保留,並沒有出動全部兵力,而是準備在掃蕩了伏爾加河下游地區之後,把主力轉向莫斯科,爭取在冬季到來之前攻佔莫斯科。只是,大陸戰場上不會出現太大的變數,特別是隨着中國軍隊在西伯利亞與中亞投入重兵,紅俄已無轉圜餘地,根本不可能在兩條戰線上,在與兩個最強大對手的戰爭中取勝。就算德軍無法趕在冬季到來之前攻佔莫斯科,中德軍團也能在此之前順利會師。也就是說,哪怕紅俄堅持到了一九四三年,在下一個夏季到來的時候,依然會被中德聯軍擊敗。

如此一來,到一九四三年,中國陸軍將富餘大量兵力。

在此之前,吳鐵生已經提出,最遲在一九四三年開闢第二戰線,並且發動攻打澳洲大陸的作戰行動。

吳鐵生的建議,得到了劉伯恩,以及空軍司令劉亞光的支持。

從政治上講,中國陸軍確實應該開闢第二戰場了。

要知道,打到這個時候。中國陸軍在大陸戰場上的戰鬥,政治影響並不大,最多隻算得上協助德軍作戰。別忘了,紅俄的中心在歐洲地區,而不是幅員更加廣闊的亞洲地區,只要紅俄能夠在歐洲戰場上擊敗德軍,就有能力在亞洲戰場上擊敗中國軍隊。因此中國軍隊在亞洲戰場上的作戰行動,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牽制住了紅俄的數百萬大軍,爲德軍在歐洲戰場上取勝提供了幫助。

可以說,在大陸戰場上,中國陸軍起不到主導角色。

問題是,中國卻在大陸戰場上獲得了最多的好處。用德軍總參謀長曼斯坦因元帥的話來說,中國在晚參戰一年的情況下。獲得了紅俄四分之三的土地,百分之七十的資源,以及數千公里的戰略縱深,而德軍在早參戰一年,在付出了更大的代價之後,獲得的僅僅是難以控制的歐洲部分。

當時,中國當局受到了很大的壓力。

在高層會議上,劉伯恩就多次提出,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對中國軍隊在其他戰場上的無所作爲感到嚴重不滿,多次要求中國開闢新戰場。減輕德軍在其他戰線上的壓力,承擔應盡的義務。

在德意志第二帝國某些將領與政治家眼裡,把大陸戰場排除在外的話,中國所做的貢獻甚至比不上意大利。不管怎麼說,意大利在北非牽制住了大量英軍與美軍,而且是攻佔直布羅陀要塞的主要力量。更幫助德意志第二帝國奪得了地中海的制海權。切斷了英國到印度的海上航線。

當然,這種觀點肯定有失公允。

要知道,大陸戰場並非中國的主戰場,太平洋戰場纔是中國軍隊的主戰場。而且在這個戰場上,中國軍隊一直在孤軍奮戰。沒有得到任何盟國的實質性援助與支持,而太平洋戰場又是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

設想一下,如果沒有中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取得的重大勝利,戰局會變成什麼樣子?

首先,美國肯定不會把主力艦隊部署在太平洋,而是會用在大西洋,與英國皇家海軍聯合之後,獲得絕對的兵力優勢,甚至有機會徹底打垮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意大利海軍,讓同盟國集團喪失制海權。如此一來,意大利就不可能奪取地中海的制海權,德意聯軍也就不可能在北非戰場上取勝。至於攻佔蘇伊士運河與直布羅陀要塞,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無法對英國造成戰略性打擊。

其次,美國大可以向英國派遣遠征軍,並且以英國爲前進基地,在適當的時候反攻歐洲大陸,而德意志第二帝國爲此就得在西歐部署足夠多的兵力,並且耗費大量資源修建海岸堡壘。

最後,美國可以把消耗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物資用在歐洲戰場上,增強對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略打擊力量,從根本上削弱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爭潛力,甚至通過戰略轟炸摧毀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爭基礎。

可以說,正是中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佔據了主動權,才使得美國必須以太平洋戰場爲重,不敢大舉向歐洲戰場派遣兵力,甚至沒能在大西洋上保持一支規模足夠大的艦隊,使得英國的處境越來越艱難。

只是,除了太平洋戰場與大陸戰場,中國軍隊在其他地方確實無所作爲。

來自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壓力,讓馮承乾也不得不考慮開闢新戰場。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軍隊開闢新戰場,最大的獲益者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

與中國相比,雖然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工業生產效率、科學技術等方面遙遙領先,但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有兩個非常大的缺陷,即缺乏足夠多的勞動力、本土資源匱乏。即便把佔領區算上,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可支配人口總共也不到兩億,而實際可支配勞動力則只有四千萬左右,這兩個數字均不到中國的一半。資源方面,德意志第二帝國本土只有煤炭的儲量能夠滿足戰爭需求,鐵礦石可以通過瑞典獲取,其他的資源幾乎多需要進口,或者需要從佔領區內獲取。顯然,中國基本上不存在資源緊缺的問題,除了天然橡膠等部分資源之外,其他的都能在國內獲取,而且產量足以滿足戰爭需求。

受此影響,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爭潛力遠不如中國。

事實上,在大戰爆發後,德意志第二帝國與中國的差距就體現了出來,特別是在德意志第二帝國開始向中國提供各種各樣的先進工業技術,幫助中國提高工業生產效率之後,中國的戰爭實力已經大幅度超越了德意志第二帝國。

問題是,打到一九四二年,德意志第二帝國遭受的損失比中國大得多。

根據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官方資料,在戰爭的最初兩年裡,德軍的傷亡總數高達一百三十七萬,而中國軍隊的同期傷亡總數不到四十萬。資源消耗方面,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是中國的兩倍以上。

可以說,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在這場戰爭中拼盡了全力。

相反,中國卻仍然處在爆發狀態之中。

如此一來,中國開闢新戰線,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減輕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爭壓力,讓德意志第二帝國獲得了喘息機會。

當然,看待這個問題,必須有足夠長遠的眼光。

早在一九四一年底,馮承乾就提出,不要指望在一九四五年之前擊敗美國,哪怕英國與紅俄都在一九四五年之前戰敗,只要美國本土還沒有遭到大規模打擊,美國就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投降。

對此,其他領導人也有非常清楚的認識。

這下,問題就來了。

如果戰爭拖到一九四五年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很有可能堅持不到勝利的那一天,甚至會在此之前戰敗。

原因很簡單,拖到一九四五年,德意志第二帝國遭受的損失、付出的代價將超過其最大承受能力。也許,德意志第二帝國不會戰敗,但是也不會在戰爭中做出更多的貢獻,剩下的就只能靠中國了。

顯然,沒有了德意志第二帝國,中國也很難打贏這場戰爭,至少難以取得真正的勝利。

爲此,就得想辦法減輕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爭壓力,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儘快開闢新戰場。

攻打澳洲大陸,也算得上是開闢新戰場。

只要美國不肯放棄澳洲,就肯定會在這裡投入重兵,也就能牽制美軍,同時大量消耗美國的戰爭資源。如果美國決定放棄澳洲,那麼中國軍隊在攻佔了澳洲大陸之後,肯定有能力攻打夏威夷羣島,讓美軍不得不花費更大的力氣來加強夏威夷羣島的防禦部署,爭取在這裡頂住中國的戰略進攻。

當然,這早就是中國軍隊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既定戰略了。

關鍵是,僅僅攻打澳洲大陸,並不足以減輕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爭負擔,畢竟澳洲大陸離德意志第二帝國太遠了,而且在這裡作戰的只有美軍,英國與紅俄都不會受到影響,至少不會受到直接影響。

如此一來,就需要選擇一處新的戰場。

顯然,不管是從軍事上、還是從政治上講,進軍南亞、也就是攻打印度,都是最爲理想的選擇。

早在一九四一年底,吳鐵生就提出了進攻南亞的設想,並且認爲只需要投入一百萬到一百五十萬地面部隊就足夠了。只是吳鐵生隨後就改變了這個看法,認爲至少需要三百萬地面部隊才能佔領印度全境。

當然,重點還是在海洋戰場上。

雖然印度是中國的鄰國,但是中間橫垣着喜馬拉雅山脈,東邊則是熱帶叢林,根本沒有可靠的地面交通線。如果從中亞南下,則需要穿過阿富汗,同樣異常艱難。最有效的進軍手段還是從海上進入。

這次,馮承乾回京,就是要與吳鐵生等人商討攻打印度的作戰方案。(未完待續)

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227章 遠程打擊第8章 帝國時代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370章 適得其反第40章 擴軍第570章 大舉進攻第219章 利益至上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441章 雙贏合作第165章 落幕之戰第39章 朽木難雕第443章 大裁軍第47章 風波不歇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6章 長遠之計第14章 海軍之父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197章 戰亂之地第107章 妥協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180章 分歧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111章 戰略失誤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628章 戰略力量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94章 決戰在即第442章 證明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425章 明確目的第80章 相互算計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87章 絕地反擊第272章 空中屏障第102章 覆滅第49章 戰略儲備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344章 問題依舊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382章 坐以待斃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377章 好與壞第180章 成功抓捕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570章 大舉進攻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155章 走投無路第306章 最後的決定第197章 利器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94章 決戰在即第22章 迫敵決戰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79章 直擊要害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198章 回家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444章 減負第55章 人生目標第188章 復出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124章 決定性勝利第99章 犧牲第385章 掉隊第600章 馬歇爾第613章 反差第219章 陰差陽錯第49章 中國式奇蹟第234章 第一桶金第586章 服軟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404章 毀滅之路第33章 一意孤行第630章 霸權第27章 奉陪到底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347章 刻不容緩第263章 參謀長第497章 苦戰第42章 航母保鏢第190章 收手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98章 伏擊圈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170章 報道第143章 農場
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227章 遠程打擊第8章 帝國時代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370章 適得其反第40章 擴軍第570章 大舉進攻第219章 利益至上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441章 雙贏合作第165章 落幕之戰第39章 朽木難雕第443章 大裁軍第47章 風波不歇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6章 長遠之計第14章 海軍之父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197章 戰亂之地第107章 妥協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180章 分歧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111章 戰略失誤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628章 戰略力量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94章 決戰在即第442章 證明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425章 明確目的第80章 相互算計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87章 絕地反擊第272章 空中屏障第102章 覆滅第49章 戰略儲備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344章 問題依舊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382章 坐以待斃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377章 好與壞第180章 成功抓捕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570章 大舉進攻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155章 走投無路第306章 最後的決定第197章 利器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94章 決戰在即第22章 迫敵決戰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79章 直擊要害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198章 回家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444章 減負第55章 人生目標第188章 復出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124章 決定性勝利第99章 犧牲第385章 掉隊第600章 馬歇爾第613章 反差第219章 陰差陽錯第49章 中國式奇蹟第234章 第一桶金第586章 服軟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404章 毀滅之路第33章 一意孤行第630章 霸權第27章 奉陪到底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347章 刻不容緩第263章 參謀長第497章 苦戰第42章 航母保鏢第190章 收手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98章 伏擊圈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170章 報道第143章 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