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反睦成仇

陸軍的大裁軍,最爲嚴重的問題就是處理掉過剩武器裝備。

可以說,這是陸軍在戰後面臨的最大的難題。

雖然通過無償軍事援助,處理掉了大量過剩軍事物資,但是相對於巨大的產量,援助掉的只是很少一部分。

到一九五二年,中國陸軍的裝備依然足夠武裝八百萬大軍。

這是個什麼概念?

按照中國當局訂下的裁軍計劃,陸軍兵力將在一九五五年縮減到三百五十萬,在一九六零年縮減到兩百萬,而最終將縮減到一百五十萬,且三軍總兵力在一九六五年之前必須控制在三百萬以內。

也就是說,中國陸軍有大量過剩裝備需要處理掉。

援助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畢竟戰後的國際社會以和平、穩定爲主,因此大部分國家都會削減軍事力量。更重要的是,與中國結盟的國家,都得到了中國的安全保證,也就沒有必要維持過於龐大的武裝力量。此外,戰後的主旋律是重建與發展,因此各個國家都會把重點放在經濟上。

對中國來說,也是如此。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要想確保在戰後的霸權地位,除了維持一支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之外,關鍵是把經濟搞上去。

說白了,只有當中國的經濟地位沒人能夠挑戰的時候,中國纔是最強大的國家。

要發展經濟,自然要縮減軍備。

問題是。處理過剩裝備也需要資金,而且是非常龐大的資金。

國防部在成立之後,做了一份較爲深入的調查。銷燬一輛中型坦克的費用高達三萬六千華元,而戰爭時期一輛中型坦克的造價還不到十萬華元。如果把陸軍的全部過剩裝備都銷燬掉,總共需要數十億華元。

顯然,這是一箇中國軍方承擔不起的重負。

用國防部官員的話來說,與其把過剩裝備銷燬掉。還不如放在“武器墳墓”裡任其生鏽瓦解。

結果就是,在戰後,中國陸軍的大部分過剩裝備都沒有得到妥善保養。

只是。這等於是在浪費寶貴的國家財富。

這個時候,一件影響到世界格局的事情與中國陸軍的窘境產生了關係。這就是,大戰結束之後的第一次民族獨立運動。

一九五一年。印度與巴基斯坦率先宣佈獨立,拉開了民族獨立運動的序幕。

事實上,印度與巴基斯坦是同一個國家,此前都是英國的殖民地,在歷史上的大部分時候都屬於同一個王朝。只是,在策劃印度獨立的時候,中國當局考慮到實際情況,主要是民族與宗教信仰,把印度拆分成了兩個國家,即以印度教爲主的印度斯坦共和國、以及以伊斯蘭教爲主的巴基斯坦共和國。

當時。中國當局採取的是民族自決原則,即由各個邦自行決定併入哪個國家。

雖然這是一個看上去較爲公允的方式,但是卻產生了無窮的後患。

這就是,在謀求獨立的時候,大部分邦的民衆與統治者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但是有少數邦卻不一樣。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克什米爾。

這個邦的居民大部分都信仰伊斯蘭教,因此在民族自決中決定併入巴基斯坦,而其領主則是印度教徒,因此要求併入印度。

雖然克什米爾是一個很貧困的邦,但是擁有極爲重要的戰略地位。

這就是,該邦位於印度首都德里北面。離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也不遠,而且是南亞地區的屋脊。

也就是說,印度與巴基斯坦任何一方控制了克什米爾,都能對對方的首都構成威脅。

結果就是,在宣佈獨立後一年,也就是一九五二年,印度與巴基斯坦就爲了爭奪克什米爾爆發了第一場印巴戰爭。

有趣的是,交戰雙方使用的幾乎是相同的武器。

早在獨立之前,中國就已經取代了英國,成爲南亞的實際控制者。在攻佔南亞地區的時候,印度的民族獨立運動組織給予了中國軍隊很大的幫助,所以在控制南亞之後,中國扶持這些組織,組建了以維持社會秩序爲主的軍事警察部隊,並且爲其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還進行了培訓。

印度與巴基斯坦宣佈獨立後,其軍事警察部隊也遭到分割。

結果就是,這兩個國家的軍隊所使用的武器裝備,大多來自中國,少數爲英國殖民當局的遺留物。

更重要的是,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向交戰雙方都提供了武器彈藥。

正是如此,第一次印巴戰爭持續了一年多,在雙方都無法擊敗對方的情況下,最終在聯合國的斡旋下,達成了停火協議。

此後,印巴雙方都開始擴軍,而且都在竭力從中國爭取援助。

顯然,對中國陸軍來說,這是處理過剩軍事物資的有效辦法之一。

根據後來公佈的數據,在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五年之間,中國向印度與巴基斯坦提供了數千輛坦克、上千架作戰飛機與數千門火炮,此外還提供了大量的彈藥,且大部分都爲無償援助。

說白了,就是印巴雙方拿中國的武器去打仗。

必須承認,在南亞的動盪局勢中,張文淵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要知道,正是在他擔任參謀長會議主席期間,中國開始向南亞大規模輸出軍火,而這麼做,主要也是爲了替陸軍減輕負擔。

在印巴嚐到甜頭之後,中國當局開始大規模援助世界各地的民族獨立運動。

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五六年間,印度、巴基斯坦、緬甸、尼泊爾、不丹、錫金、老撾、柬埔寨、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巴林,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也門、埃及、蘇丹、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南非等國先後宣佈獨立,聯合國增加了近三十個成員國。

在這些國家爭取獨立的鬥爭中,中國提供的武器裝備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講,第一次民族獨立運動,也成爲了中德對峙的導火索。

原因很簡單,中國一直在支持世界各地的民族獨立運動,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則在壓制民族獨立運動。主要就是,中國是一個沒有海外殖民地的國家,而且中國的發展也不以海外殖民地爲基礎。相反,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大戰爆發前,已經是全球第二大殖民地宗主國,擁有的殖民地僅次於英國,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戰後的發展,在很大的程度上需要依靠海外殖民地提供的資源與市場。

事實上,在第一次民族獨立運動中,德屬殖民地就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雖然當時沒有一塊德屬殖民地宣佈獨立,但是爲了維持在殖民地的統治地位,德意志第二帝國耗費了大量資源。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由此開始敵視中國。

這就是,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公民眼裡,正是中國在鼓動民族獨立運動,並且想以此取代德意志第二帝國在世界各地的影響力,並且通過策劃德屬殖民地獨立,來爭取得到這些新興國家的支持。此外,通過民族獨立運動,中國還在力圖建立一個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壓縮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生存空間。

總而言之,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絕大部分公民都把中國當成了民族獨立運動的幕後推手。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說法並沒錯。

民族獨立運動,確實增強了中國的影響力,而且絕大部分獲得獨立地位的新興國家都格外重視與中國的關係,把中國當成了主要的結盟對象。更重要的是,這確實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構成了威脅。

一九五七年,發生了一件極爲重要的事情。

這就是,中國前總統劉伯恩在雅溫得參加喀麥隆建國典禮的時候,發表了一篇極爲重要的講話,宣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是舊勢力的典型代表,是全世界各個民族爭取獨立自主的最大障礙,更是民主與自由的天敵;在殖民統治的屏障後面,德意志第二帝國正在與世界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意願背道而馳。

中國在喀麥隆的獨立運動中發揮的作用,以及劉伯恩的這番講話,開啓了一個新時代。

這就是,中德全面對抗的時代。

要知道,喀麥隆是德屬殖民地,而且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在非洲最重要的殖民地,象徵着德意志第二帝國在非洲的統治地位。

更要命的是,劉伯恩的講話無疑是火上澆油。

此事發生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立即召回了駐華大使,並且驅逐了中國大使。

雖然在此之後,在意大利的撮合下,中德關係有所緩和,恢復了正常外交,但是中德全面對抗已經不可避免。

對中國陸軍來說,這也許是天大的好事。

要知道,中德反睦成仇,意味着中國需要保持一支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需要在全世界範圍內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較量。

也許,中德間不會爆發直接戰爭,但是對抗需要由軍隊做支撐。

說白了,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就無法獲得國際社會的主導權,也就不可能在其他領域的對抗中取得優勢。

這樣一來,中國陸軍就不需要大規模裁軍了。(未完待續)

第116章 追擊第72章 生死抉擇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271章 攻守易勢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137章 受夠了第562章 頑抗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1章 職業士兵第112章 找事做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275章 空頭支票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19章 送上門來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32章 立場第132章 時機第609章 國防部第75章 創造機會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181章 替身第60章 盡力而爲第436章 反擊第79章 直擊要害第527章 繼續前進第323章 海峽之戰第34章 池中之物第45章 選擇第356章 艦隊迴歸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34章 戰爭之門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97章 將錯就錯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20章 致命打擊第71章 下基層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370章 適得其反第86章 相互妥協第237章 獨樹一幟第188章 復出第424章 時間緊迫第2章 重新開始第333章 結局已定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63章 火藥桶第95章 偶然遭遇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51章 攻守同盟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161章 超級戰巡第567章 默默無聞第29章 落荒而逃第80章 多此一舉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89章 借刀殺人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13章 戰端第94章 混血兒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219章 陰差陽錯第503章 下一步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36章 叢林求生第11章 主動出擊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30章 偷襲第577章 信號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356章 艦隊迴歸第95章 參戰陰謀第129章 意義第41章 載譽而歸第500章 深入內陸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45章 選擇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126章 變局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451章 登陸前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338章 進軍威克島第330章 戰略冒險
第116章 追擊第72章 生死抉擇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271章 攻守易勢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137章 受夠了第562章 頑抗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1章 職業士兵第112章 找事做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275章 空頭支票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19章 送上門來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32章 立場第132章 時機第609章 國防部第75章 創造機會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181章 替身第60章 盡力而爲第436章 反擊第79章 直擊要害第527章 繼續前進第323章 海峽之戰第34章 池中之物第45章 選擇第356章 艦隊迴歸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34章 戰爭之門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97章 將錯就錯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20章 致命打擊第71章 下基層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370章 適得其反第86章 相互妥協第237章 獨樹一幟第188章 復出第424章 時間緊迫第2章 重新開始第333章 結局已定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63章 火藥桶第95章 偶然遭遇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51章 攻守同盟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161章 超級戰巡第567章 默默無聞第29章 落荒而逃第80章 多此一舉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89章 借刀殺人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13章 戰端第94章 混血兒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219章 陰差陽錯第503章 下一步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36章 叢林求生第11章 主動出擊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30章 偷襲第577章 信號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356章 艦隊迴歸第95章 參戰陰謀第129章 意義第41章 載譽而歸第500章 深入內陸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45章 選擇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126章 變局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451章 登陸前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338章 進軍威克島第330章 戰略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