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最後的攻擊

雖然日本海軍在這場海戰中遭遇慘敗,但是絕不應該否認日本軍人的勇氣與膽量。

能夠發現中國艦隊,正是日本軍人勇氣的最佳證明。

從時間上看,在十點左右,聯合艦隊派出的所有偵察機都已到達最大偵察半徑處,剩下的燃油僅夠返航。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由志村多喜郎少尉駕駛的水上飛機沒有返航,或者說是放棄了返航,繼續向南搜索,才最終找到了中國艦隊,並且在遭到戰鬥機攻擊的時候發出了電報。

同樣的問題,也擺在山口多聞面前。

按照偵察機的報告,中國艦隊此事在“飛龍”號南面大概五百二十公里處!

雖然“99”艦爆與“97”艦攻的最大飛行距離都有一千多公里,但是在掛上了炸彈與魚雷之後,這兩種戰機的攻擊半徑都不到五百公里。更重要的是,中國艦隊已經發現了日本偵察機,肯定嚴陣以待,攻擊機羣在攻擊的時候會消耗更多的燃油。也就是說,執行攻擊任務的戰機,肯定無法返回艦隊。

山口多聞有點猶豫,畢竟“飛龍”號是僅存的航母,而他沒有把握一擊得手。

只是,他手下的飛行員沒有猶豫。

殘酷的事實已經證明,在航空作戰中,誰佔得先機,誰就有更大的勝算。此外,中國艦隊的三艘航母完好無損,在之前的戰鬥中也損失輕微,肯定不會放過“飛龍”號,很快就會有偵察機到來。如果不能抓住這個機會發起攻擊,“飛龍”號肯定會步入後塵,被中國戰機擊沉。

只有反擊,纔有取勝的希望。

山口多聞明白這個道理,也就沒有遲疑。

一點不到,山口多聞就下達了攻擊命令。一點過十分,第一架“零”戰率先升空,攻擊行動開始。

因爲明知道回不來,所以日機都只加裝了三分之二的燃油。

這麼做,在攻擊的時候能夠減輕重量,提高戰機的靈活性,也就提高了突破防空火力網的機會。

戰爭的殘酷性,在這個時候表現得一覽無遺。

出發前,所有飛行員都喝了一碗壯行酒,山口多聞親自爲他們送行,替他們繫上了象徵着武運昌盛的頭帶。

當時,總共有六十二名日軍飛行員出征。

這六十二人中,沒有一個人留下家書,也沒有一個人留下遺言。

可以說,這是一次極爲悲壯的行動。

當時,甚至有部分飛行員放棄了降落傘包與自衛手槍,以此表示將與敵艦同歸於盡,絕不苟且偷生。

只是,這次攻擊並沒有取得山口多聞想要的結果。

二點半左右,日軍機羣逼近了西太平洋艦隊。

可惜的是,日軍飛行員還沒有看到中國戰艦,就遭遇了二十多架防空戰鬥機,護航戰鬥機立即被打散,飛在前面的俯衝轟炸機也遭到攻擊。緊接着,第二批防空戰鬥機到達,開始攻擊魚雷機羣。

防空戰鬥機能夠及時到達,與中國海軍的一件秘密武器有關。

這就是防空雷達。

大戰爆發前,中國就研製出了雷達,並且首先裝備海軍。當時,中國海軍中,包括航母與防空巡洋艦在內的所有大型戰艦都配備了雷達。更重要的是,雷達已經在中國海軍中服役了將近一年,可靠性已經得到了驗證。

雷達發揮的作用顯而易見。

此外,日軍沒有雷達,也就不瞭解雷達的性能。自然不知道在有雷達的防空作戰中該怎麼打。

結果就是,日軍機羣依然從高空進入。

離西太平洋艦隊還有一百多公里,日軍機羣就被雷達探測到了。正是如此,防空戰鬥機纔有足夠的時間,從容面對來襲敵機。

雖然在護航戰鬥機的拼死掩護下,有十多架日機突破了防空戰鬥機的攔截,但是這些日機還要面對兇猛的防空炮火。

最終,沒有一架日機成功突破,也沒有一架日機對中國戰艦構成威脅。

“飛龍”號的反擊落空,輪到西太平洋艦隊出手了。

三點不到,在應付了日軍的反擊之後,李向龍下達了攻擊命令。首先出動的不是攻擊機羣,而是偵察機。

原因很簡單,李向龍也不知道“飛龍”號在哪。

更重要的是,戰鬥已經打了幾個小時,如果“飛龍”號全速規避,此時已經在一百多海里之外了。

當時,李向龍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讓緊急出動的偵察機盯住返航的日機。

雖然李向龍不清楚“飛龍”號的在哪,但是他有一種預感,即“飛龍”號離西太平洋艦隊不會太近。

問題是,日機沒有返航。

這下,問題來了,偵察機沒有辦法跟着日機找到“飛龍”號。

所幸的是,李向龍早就有所準備,派出了足夠多的偵察機,而且把偵察半徑定爲偵察機所能達到的六百公里。

更重要的是,偵察機將重點在“蒼龍”號北面搜索。

可以說,這個部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點二十分左右,一架徑直向北飛行的偵察機發現了同樣正在向北全速航行的“飛龍”號航母,以及伴隨的兩艘戰艦。

只是,此時的距離已經接近六百公里了。

要知道,不管是“雪雕”、還是“蜻蜓”,在標準掛載的情況下,最大作戰半徑也就只有六百公里。事實上,按照海軍的戰術守則,還不到六百公里,因爲這是把返航後的十五分鐘餘油算進去的結果。

問題出來了,等攻擊機羣到達的時候,“飛龍”號肯定在六百公里之外了。

只是,李向龍沒有放棄。

四點二十五分,李向龍下達了攻擊命令。按照他的要求,“雪雕”只掛在二百五十公斤級航空炸彈,而且優先起飛;“蜻蜓”則用翼下掛架掛載兩枚一百公斤級炸彈,執行水平轟炸任務;護航戰鬥機則留在最後面起飛,因爲戰鬥機在掛在了一具副油箱的情況下,作戰半徑能達到八百公里。

這麼安排,體現出了李向龍的才能。

要知道,在所有戰機中,只有“雪雕”在用腹部掛架攜帶炸彈的情況下,沒法攜帶副油箱。選擇二百五十公斤炸彈,主要是減輕重量、降低飛行阻力,在理論上能把航程延長兩百到三百公里。

顯然,這兩百到三百公里至關重要。

按照魚雷攻擊機執行水平轟炸任務,也主要是在掛載了魚雷之後,魚雷攻擊機的作戰半徑不會超過六百公里。也只有掛載小心炸彈,才能掛一具副油箱,把作戰半徑提高到八百公里以上。

可以說,這是一次極限半徑上的攻擊行動。

只是,這次攻擊沒有魚雷攻擊機,只有俯衝轟炸機與水平轟炸機,而關鍵是俯衝轟炸機能否一舉得手。

所幸的是,“飛龍”號上也沒有剩下多少飛機了。

雖然在理論上,“飛龍”號能夠搭載七十多架戰機,但是爲了保證航空出動率,最多隻能搭載三個中隊的作戰飛機,而且每個中隊的常用飛機只有二十架,此外還各有一架備用飛機。

也就是說,“飛龍”號只搭載了六十三架飛機,其中只有二十一架戰鬥機。

在反擊的時候,“飛龍”號已經出動了十架“零”戰。

也就是說,還只剩下了十一架戰鬥機。

要知道,李向龍派出的護航戰鬥機多達二十四架。

五點五十分,攻擊機羣追上了“飛龍”號航母,這場震驚世界、也改變了西太平洋戰局的海戰中的最後一場戰鬥打響了。

戰鬥打得極爲順利,十來架“零”戰在俯衝轟炸機與魚雷攻擊機到達之前就被護航戰鬥機驅散了。實戰證明,“猛禽”不是優秀的格鬥戰鬥機,但是是出色的驅逐機,足以勝任驅逐防空戰鬥機的任務。

防空戰鬥機被驅散之後,“飛龍”號的末日也就到了。

充當主力的,正是二十四架“雪雕”。更重要的是,二百五十公斤級航空穿甲彈對付航母綽綽有餘。

戰鬥在六點過十分左右結束,機羣飛走的時候,“飛龍”號已被烈火吞沒。

日落後不久,“飛龍”號就在大爆炸中沉默了。山口多聞沒有逃命,而是在參謀軍官反應過來之前把自己鎖在了司令艙內,隨同“飛龍”號一同殉國。可以說,山口多聞的犧牲是日本海軍的一大損失。

要知道,論航空作戰才能,山口多聞不會比南雲忠一差,甚至更加出色一些。

更重要的是,日本海軍並沒有徹底戰敗。別忘了,“瑞鶴”號與“翔鶴”號艦隊航母已經建成。

戰後,就有很多人認爲,如果山口多聞沒有殉國,日本海軍本部很有可能讓他擔任航空戰隊司令,指揮“瑞鶴”號與“翔鶴”號作戰,而日本海軍也就不大可能在一九四一年初戰敗,至少能多堅持幾個月。

當然,這只是推測。

擊沉“飛龍”號之後,西太平洋艦隊還面臨着一個難題,即得在夜間回收返航的攻擊機羣。

要知道,當時在夜間往航母上降落,還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技術活。

更要命的是,大部分戰鬥機在返航的時候,都沒有剩下多少燃油,也就要求降落一次性成功。

最終,有十七架戰機沒有能夠成功降落,只能在海面上迫降。

所幸的是,迫降的飛行員無一陣亡,全部被救回。

,!

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21章 特工的本色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6章 長遠之計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29章 落荒而逃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39章 海軍第一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14章 營救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416章 解脫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71章 下基層第343章 惡仗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572章 強渡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52章 同盟軸心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379章 戰列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57章 皇朝末日第522章 精確轟炸第104章 撤退第570章 大舉進攻第38章 大東溝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134章 首敗第152章 足跡第116章 目的地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351章 頑抗到底第3章 工業時代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91章 轉攻爲守第62章 搭檔第209章 排兵佈陣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216章 根源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505章 代價第148章 劇變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83章 前仆後繼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321章 迷霧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474章 各有所第139章 轉折點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401章 將才第5章 明爭暗鬥第76章 左顧右盼第161章 交代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4章 政治體制第451章 登陸前第186章 太空競賽第203章 勢在必行第5章 明爭暗鬥第4章 政治體制第98章 伏擊圈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83章 受捉弄第32章 總統特權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235章 棋逢對手第66章 走向戰爭第480章 鉤心鬥角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70章 戰火第385章 掉隊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
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21章 特工的本色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6章 長遠之計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29章 落荒而逃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39章 海軍第一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14章 營救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416章 解脫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71章 下基層第343章 惡仗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572章 強渡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52章 同盟軸心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379章 戰列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57章 皇朝末日第522章 精確轟炸第104章 撤退第570章 大舉進攻第38章 大東溝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134章 首敗第152章 足跡第116章 目的地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351章 頑抗到底第3章 工業時代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91章 轉攻爲守第62章 搭檔第209章 排兵佈陣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216章 根源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505章 代價第148章 劇變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83章 前仆後繼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321章 迷霧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474章 各有所第139章 轉折點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401章 將才第5章 明爭暗鬥第76章 左顧右盼第161章 交代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4章 政治體制第451章 登陸前第186章 太空競賽第203章 勢在必行第5章 明爭暗鬥第4章 政治體制第98章 伏擊圈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83章 受捉弄第32章 總統特權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235章 棋逢對手第66章 走向戰爭第480章 鉤心鬥角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70章 戰火第385章 掉隊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