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復出

席存瑞必須感謝顧祝同,因爲顧祝同幫他贏得了大選。

事實上,只要顧祝同付出,並且到政府部門任職,哪怕什麼都不做,也是對席存瑞莫大的幫助。別忘了,顧祝同是曾經的海軍參謀長,三次擔任參謀長會議主席,更是中國海軍戰功最卓著的大將之一。如果不是元帥軍銜僅授予馮承乾,並且由國民議會通過法律規定不再授予其他人的話,顧祝同肯定能夠成爲海軍元帥,而且是中國海軍十位大將中最有資格成爲元帥的一個。

白了,顧祝同本身就有着巨大的號召力。

顯然,他肯到政府任職,表明了他對席存瑞的肯定。

如果考慮到顧祝同跟馮承乾的關係,那麼顧祝同復出的意義就更加非同凡響了。

此外,顧祝同加入政府機關,哪怕只是顧問,也給席存瑞帶來了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帶來的好處。

這就是,顧祝同在軍隊中的威望,彌補了席存瑞最大的缺陷。

別忘了,席存瑞在一九六五年當選總統的時候,受到的最大質疑就是沒有軍隊背景,與軍方沒有什麼關係。

更重要的是,席存瑞的身份正是他在這次大選中最大的缺陷。

付俊義是退役上將,有着強烈的軍方背景,而他在選民心目中最大的特點就是,他有着軍人的果斷決策能力。也正是如此,很多選民才相信,付俊義當上總統之後,肯定能夠解決中**隊在危地馬拉遇到的麻煩。

可惜的是,付俊義只是上將,而且在戰爭結束的時候僅僅是少將。

與顧祝同相比,付俊義的軍方背景,以及在服役期間表現出來的才能,以及以軍人身份爲國做出的貢獻,那就算不了什麼了。

席存瑞是政治家。自然知道該如何抓住重點。

九月十日,也就是顧祝同復出的第二天,席存瑞就特意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招待會,並且准許記者提一些敏感問題。

當時,一名記者就提到,顧祝同會不會加入競選團隊,成爲下屆政府成員。

席存瑞給出了肯定答覆,不過是一個非常模糊的肯定答覆。

結果就是。在第二天的所有報紙上都出現了與顧祝同加入席存瑞競選團隊,而且很有可能在下屆政府中擔任要職的報道。

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想知道顧祝同會擔任那個要職。

有人認爲,顧祝同將擔任國務院總理,即主管政府工作。雖然在政府中,總理的地位在副總統之下,但是誰都知道,總理是政府中的二號實權人物,只向總統負責,而副總統不過是總統的備份。

還有人認爲。顧祝同將出任國防部長。這些人的觀點是,顧祝同沒有管理經驗。而且在退役之後就避世隱居,沒有多少政治經驗,並不適合直接擔任總理,而在國防部長的位置上歷練五年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中華民主黨在一九七五年的選舉中勝出的話,顧祝同就有可能擔任政府總理,甚至會代表中華民主黨參與大選,成爲席存瑞之後的總統熱門人選。而且極有可能當選。

此外,也有人認爲,顧祝同有可能成爲席存瑞的競選搭檔。原因很簡單。如果顧祝同答應跟席存瑞搭檔,那他與席存瑞的組合贏得大選概率超過百分之七十。雖然席存瑞已經選擇了搭檔,但是在競選中更換搭檔並不是什麼問題。白了,只要顧祝同願意,那麼席存瑞現在的搭檔完全可以用健康爲由退出競選。

當然,不管怎麼,顧祝同肯定會獲得一個極爲重要、極有影響力的職位。

結果就是,在九月十五日進行的民意調查中,席存瑞的支持率由上一次調查時不足百分之四十上升到了百分之五十二。

九月二十一日,顧祝同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提到了席存瑞邀請他加入競選團隊,並且在下一屆政府中出任要職的事情,還暗示記者他很有可能接替丁明聰擔任國防部長,而丁明聰則有可能出任政府總理。

這下,再也沒人懷疑席存瑞的團隊將贏得大選了。

在九月三十日的民意調查中,席存瑞的支持率上升到了百分之六十三。

進如十月分,顧祝同開始大炒航天工程,而且把航天與國防安全聯繫了起來,在各個場合彷彿強調航天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也就是,顧祝同頻繁出現在了新聞媒體面前。

根據一家電視臺做的調查,在十月份的電視新聞報道中,顧祝同的處鏡率是席存瑞的三倍,是付俊義的五倍。

一時之間,彷彿是顧祝同在競選總統。

十月二十七日,發生了一件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情。

這就是,顧祝同在當天正式成爲中華民主黨黨員。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其他人身上,根本就算不上是大事,可是發生在顧祝同身上,那就肯定是大事了。

中華民主復興黨解散之後,中國的政黨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華民主黨與中華復興黨在組建的時候,都沒有建立嚴格的黨員制度,即並沒有強迫任何人入黨,兩個政黨只有核心成員爲固定黨員。

到一九六五年的時候,中華民主黨的固定黨員不到兩百萬人,而中華復興黨的固定黨員也只有兩百萬。

顯然,與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相比,兩個政黨的核心成員都少得可憐。

這樣一來,選民在大選中把選票投給哪個政黨的競選人,就可以看成是哪個政黨的臨時黨員。

更重要的是,在軍事改革與政治改革的影響下,中**方明確要求,軍隊官兵不得沒有明確的政黨,也就是不得正式加入任何一個政黨。正是如此,對於終生制的將領,加入政黨就等於放棄軍人身份。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正是軍人與政治家的區別。

在中國的政治家中,有很多都是退役軍人,而區別他們的主要辦法,就是看這位軍人在退役之後有沒有加入某個政黨。如果加入了某個政黨,那麼他就是政治家,不在具有軍人的身份。

顧祝同加入政黨,成爲固定黨員,表明他已經正式放棄軍人身份。

更重要的是,顧祝同加入的是中華民主黨,而不是中華復興黨。

要知道,顧祝同是第一個加入中華民主黨的高級將領。在他之前,所有放棄軍人身份的退役上將與大將,都是中華復興黨黨員。

可以,如何評價顧祝同此向舉措的價值都不爲過。

中華復興黨能在戰後連續執政十五年,甚至差點連續執政二十年,與那些加入該黨的將軍有着密切關係。

事實上,席存瑞能夠在一九六五年贏得大選,也與馮承乾給予的支持有關。

顧祝同加入中華民主黨,無疑在這兩個主要黨派之間達成了平衡,即讓中華民主黨也擁有了來自軍方的支持。

從某種意義上講,兩大黨派勢均力敵的局面也就因此形成。

如果沒有顧祝同,那麼中華民主黨也許能在一九六九年的大選中勝出,可是在五年、十年之後呢?

以中國的文化背景,以及已經形成的社會格局,特別是利益分配體系,只要中華民主黨沒有得到軍方的認可,那麼遲早有一天,中華復興黨會成爲第二個中華民主復興黨,也就是中國唯一的政黨。

顯然,這對建立穩固的民主政治體制沒有任何好處。

顧祝同加入中華民主黨的直接影響就是,在十一月正式開始的大選變得毫無懸念,付俊義甚至在最終的計票結果出來之前,就向席存瑞道喜,恭賀他再次贏得大選,獲得了連任的機會。

最終,席存瑞獲得了百分之七十三的選票。

在同期進行的國民議會換屆選舉中,中華民主黨贏得了三百六十七個更換席位中的二百一十八個。

因爲國民議會議員的任期爲五年,每兩年半進行一次換屆選舉,即半數議席將迎來新的議員,所以每隔一次,就會跟大選同時進行,而另外一次換屆選舉則被稱爲中期選舉。跟大選同時進行的這次換屆選舉最爲重要,因爲這將直接決定中國的權力架構,即總統所在的政黨能否在國民議會中獲得多數席位。

在一九六五年,中華民主黨就沒有能夠在國民議會中獲得多數席位。

直到一九六八年下半年,中華民主黨纔在中期選舉中獲勝,在國民議會中獲得了微弱多數。

顯然,這次的選舉沒有任何懸念。

原因很簡單,一九六五年選出的議員已經滿任,而在這批議員中,佔多數的是中華復興黨的黨員。

也就是,在大選之後,中華民主黨在國民議會中已經獲得了絕對多數議席。

這就意味着,即便遇到需要三分之二多數支持才能獲得通過的議案,只要中華民主黨的議員團結一致,就能把議案變成法案。

事實上,這也正是在接下來的兩年多裡,顧祝同敢於大力推動航天工程的原因。

有總統的支持、有國民議會的絕對多數議員支持,也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顧祝同在航天工程上燒錢了。

顯然,顧祝同在幫了席存瑞的同時,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第546章 協商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230章 嘗試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627章 應急手段第488章 前仆後繼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109章 冒險之旅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38章 大東溝第126章 夾擊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82章 拷問訓練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69章 恩仇第100章 堅持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167章 前奏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527章 繼續前進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189章 撤退與追擊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503章 下一步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443章 大裁軍第12章 危機浮現第126章 夾擊第65章 生存競賽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284章 高標準第37章 出發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79章 直擊要害第456章 軍事冒險第61章 中興干將第26章 熱身活動第451章 登陸前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104章 戰略失誤第26章 女記者的心思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510章 左右爲難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163章 聲東擊西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68章 再接再厲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59章 永遠銘記第46章 歐陸變局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57章 皇朝末日第146章 大使第172章 警戒艦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二百一十二二章 遭遇第83章 受捉弄第46章 聯軍第144章 大老闆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116章 追擊第311章 戰術勝利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281章 潛艇警戒線第116章 主動出擊第20章 強者第65章 攻擊開始第47章 不怕死第387章 預備隊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212章 出動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592章 佔領軍第68章 再接再厲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600章 馬歇爾
第546章 協商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230章 嘗試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627章 應急手段第488章 前仆後繼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109章 冒險之旅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38章 大東溝第126章 夾擊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82章 拷問訓練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69章 恩仇第100章 堅持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167章 前奏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527章 繼續前進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189章 撤退與追擊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503章 下一步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443章 大裁軍第12章 危機浮現第126章 夾擊第65章 生存競賽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284章 高標準第37章 出發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79章 直擊要害第456章 軍事冒險第61章 中興干將第26章 熱身活動第451章 登陸前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104章 戰略失誤第26章 女記者的心思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510章 左右爲難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163章 聲東擊西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68章 再接再厲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59章 永遠銘記第46章 歐陸變局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57章 皇朝末日第146章 大使第172章 警戒艦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二百一十二二章 遭遇第83章 受捉弄第46章 聯軍第144章 大老闆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116章 追擊第311章 戰術勝利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281章 潛艇警戒線第116章 主動出擊第20章 強者第65章 攻擊開始第47章 不怕死第387章 預備隊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212章 出動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592章 佔領軍第68章 再接再厲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600章 馬歇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