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分歧

需要考慮總體戰局的不僅僅是顧祝同,還有斯普魯恩斯。

一九四一年的最後一天,斯普魯恩斯收到了尼米茲派專人送來的上將軍銜,成爲美國海軍四星上將。

問題是,這次晉升與斯普魯恩斯取得的戰績沒有任何關係。

所羅門海戰結束之後,斯普魯恩斯向尼米茲提出,應該在可以取捨的範圍之內,逐步放棄西南太平洋戰場。

說白了,斯普魯恩斯對打贏西南太平洋戰爭沒有半點信心。

不是說他沒有信心擊敗中國艦隊,所羅門海戰,已經讓他看到了機會,也認識到中國艦隊絕非所向披靡。可是斯普魯恩斯更加清楚,美軍要想在太平洋戰場上取勝,就得以空間換時間,而不是在一個戰場上跟中國海軍拼消耗。

事實上,美軍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比中國海軍多得多的戰略防禦空間。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一直在“背水作戰”。在與日本海軍爭奪西太平洋的霸權時,中國海軍輸不起任何一場海戰,只要在一場海戰中失敗,中國海軍就會喪失主動權,被日本海軍壓着打。雖然在擊敗日本之後,中國海軍基本上控制了第一島鏈,而且把防線推進到了第若島鏈,但是在美國參戰之後,中國海軍取得的勝利果實就被抵消掉了,其戰略迂迴空間遠不如美國海軍。可以說,如果珊瑚海大海戰是另外一個結果。那麼中國海軍將在一九四二年被徹底打敗。

直到珊瑚海大海戰之後,中國海軍纔有了較爲明顯的優勢,也才能承受失敗。

只是,即便到一九四二年,甚至可以說。即便中國海軍攻佔了所羅門羣島,在戰略空間上依然遠不如美國海軍。

別忘了。當時任何一處戰場離美國本土都有上萬公里,而最近的戰場離中國本土也就只有不到三千公里。

正是如此,斯普魯恩斯才主張穩步後撤。直到雙方的戰略力量達到平衡。

當然。後撤不是逃跑,而是獲取勝利的另外一種手段。

對美軍來說,後撤有很多好處,而且是通過死守所無法獲得的好處。比如,能夠拉長中國軍隊的後勤補給線,增大後勤補給壓力,在後勤補給不足的情況下,削弱中國軍隊的進攻力量。

要知道,後勤補給線每延長一倍。後勤補給壓力就要增加兩倍。

道理很簡單,向前線運送部隊與物資的船隻也需要消耗物資,而且還需要在沿途建立更多的補給中轉站,也就需要部署更多的後勤部隊,而這些部隊同樣會消耗大量物資,導致整體消耗量劇增。

事實上,對後勤補給,美軍有着更加深刻的認識。

別忘了,美軍得橫跨整個太平洋與中國軍隊作戰,而中國軍隊只需要把部隊與物資送到幾千公里之外。

換句話說。在中國軍隊的後勤補給線延長的同時,美軍的後勤補給線將相應縮短,因此美軍的後勤補給壓力將大幅度降低,前線部隊的戰鬥力能得到提高,從而使新的防線更加穩固。

此消彼漲之下,總體戰局必然會在某個時候達到平衡。

當然,尼米茲肯定明白這個道理。

問題是,當時不關是尼米茲、還是斯普魯恩斯,乃至美國總統羅斯福,都不知道要退到什麼地方,才能形成平衡。

既然不知道要後退多遠,那麼就不能後退。

說白了,只要後退開始,又沒有能夠及時建立起新的戰略防線,那麼美軍就無法在後退中停住腳步。

換句話說,即便要後撤,也需要先建立一條新的戰略防線,而當時沒有人知道應該把這條防線建在哪。如此一來,也就無法構築新的戰略防線,只能繼續在前沿死守,最多隻能在堅持不住的情況下後撤。

結果就是,尼米茲沒有采納斯普魯恩斯的建議,依然命令他在西南太平洋活動,並且尋找機會奪回制海權。

爲了安撫斯普魯恩斯,或者說爲了給他打氣,尼米茲親自幫他申請了上將軍銜。

雖然羅斯福依然不大瞭解這個在參戰後才異軍突起的海軍將領,但是在經過珊瑚海大海戰與所羅門海戰之後,美國海軍中已經沒有人不知道斯普魯恩斯是誰了,而且海軍部長金上將也同樣器重斯普魯恩斯。在金上將與尼米茲的共同推薦下,以及爲了鼓舞海軍士氣,羅斯福批准了斯普魯恩斯的晉升申請。

只是,上將軍銜對斯普魯恩斯來說,沒有半點價值。

在美軍中,軍銜與職務是分開的,軍銜的好處體現在待遇與地位上,即軍人的津貼、福利都直接與軍銜掛鉤,且在見面的時候,肯定是下級主動向上級敬禮。至於指揮權,則與軍銜沒有直接關係。按照美軍的指揮體系,指揮權由職務決定,哪怕斯普魯恩斯只是少將,只要他在第31艦隊司令官的位置上,而且第31艦隊司令官的職務比第32艦隊司令官的高半級,就算米切爾是中將,也得聽從他的指揮。

顯然,晉升並沒有給斯普魯恩斯帶來更大的權限。

當時,他依然以第31艦隊司令官的身份,兼任了兩支艦隊聯合指揮官的職務,全權負責艦隊作戰。

問題是,他的權力只在戰術層面上。

雖然做爲艦隊司令官,斯普魯恩斯有向戰區艦隊司令官提交作戰計劃的權力,也有權制訂作戰計劃,但是要不要採納,以及是否調整作戰計劃,都是戰區艦隊司令官的職權,且艦隊司令官必須服從。

說白了,在總體作戰方向上,依然由哈爾西決定。

顯然,斯普魯恩斯對哈爾西不會抱太大的希望。

戰前,斯普魯恩斯與哈爾西的關係非常不錯,甚至可以說,斯普魯恩斯能夠得到尼米茲的重用,就與哈爾西有關。參戰後,兩人的私下關係也非常好,斯普魯恩斯出任第二航母大隊指揮官就是由哈爾西推薦的,而且隨後哈爾西還推薦他來指揮艦隊作戰,讓尼米茲把米切爾排在了後面。

問題是,斯普魯恩斯與哈爾西根本就不是一種類型的將領。

最重要的是,兩人的戰略觀念有很大的差別。

一直以來,斯普魯恩斯都持在堅守防禦的基礎上,有計劃的退卻,把美軍在戰略空間上的優勢發揮到極限,抵消中國軍隊在軍力上的優勢,從而讓美國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動員,在遭到不可挽回的失敗之前,讓戰爭潛力爆發出來,獲得大逆轉的機會,並且爲取得最終的勝利打下基礎。

戰後,很多軍事學家都支持斯普魯恩斯。

在某些人看來,如果斯普魯恩斯的戰略主張佔據了上風,那麼美國就很有可能成爲這場大戰的最終勝利者。

只是,更多的人知道,斯普魯恩斯的主張根本佔不了上風。

道理也很簡單,在政治與外交上,美國承受不了失敗所產生的後果,甚至不能在戰略上有半點軟弱。

別忘了,日本已經戰敗,英國也搖搖欲墜,紅俄則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在戰略上,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優勢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說沒有優勢。在大西洋戰場上,美英盟軍的優勢也非常有限,如果英國戰敗,那麼美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同時在兩個大洋上擊敗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爲了確保英國不戰敗,美國就得保證紅俄堅持下去,而讓紅俄堅持下去的主要辦法就是解除其兩線作戰的困境。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什麼漏洞可鑽,即便沒有大西洋的制海權,德意志第二帝國依然能夠傾盡全力攻打紅俄。在中德戰略分工上,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主要使命也是擊敗紅俄,然後纔是打擊英國。這樣一來,美國就只能增強施加在中國身上的壓力,設法讓中國把戰略重點轉向太平洋,減少在大陸戰場上投入的兵力,即減輕紅俄受到的壓力。

顯然,斯普魯恩斯的退縮戰略根本就不可能達到這個目的。

哈爾西與斯普魯恩斯的觀點恰好相反,不是說哈爾西對戰略有更深的瞭解,也不是他懂得政治對戰爭產生的影響。要知道,哈爾西是美國海軍衆多上將中,最沒有政治頭腦與戰略眼光的一個。

哈爾西崇尚進攻,而且把進攻看成是取得勝利的唯一手段。

結果就是,在他看來,任何退卻都是不可容忍的,即便不能進攻,也要在前沿戰線上拖住中國軍隊。

說白了,只有守住前沿戰線,美軍才能在緩過氣來之後發起進攻。

不可否認,私人關係取代不了最根本的矛盾。

自珊瑚海大海戰開始,哈爾西就始終強調進攻,要求艦隊盡一切可能打擊對手,甚至不惜承擔風險。斯普魯恩斯不是不想進攻,只是更加理智,知道在整體實力不如對手時發起進攻與自殺沒有區別。或者說,斯普魯恩斯更有耐心,會爲了取得最後的勝利而等待,哈爾西卻嚴重缺乏耐心。

這些分歧,最終使斯普魯恩斯與哈爾西分道揚鑣。

在一九四二年初,在美國總統強調了守住所羅門羣島的重要性之後,哈爾西的主張佔了上風,斯普魯恩斯也就不得不服從指揮,在他認爲極爲不利的情況下,率領艦隊去尋找中國艦隊決戰。(未完待續)

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47章 風波不歇第80章 全速北上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187章 馬拉松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499章 一鼓作氣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53章 跑步前進第90章 力挽狂瀾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419章 矛盾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40章 列強幹涉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160章 餘熱第198章 全力一搏第165章 落幕之戰第41章 如釋重負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96章 誘餌第350章 俄國的結局第43章 大型化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375章 不是秘密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12章 追蹤第24章 末途絕路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21章 撲空第209章 和平的代價第50章 我行我素第75章 臨時搭檔第387章 預備隊第422章 進攻第229章 空中霸主第87章 生於憂患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578章 再次登陸第83章 受捉弄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219章 利益至上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7章 矛盾根源第597章 鼎立之勢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90章 力挽狂瀾第52章 同盟軸心第184章 圈套第1章 新皇登基第546章 協商第3章 帝國之路第378章 覺悟第119章 躲藏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28章 叔侄第185章 點撥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103章 激戰第28章 主力決戰第99章 犧牲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71章 恐慌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391章 些微遺憾第104章 戰略失誤第65章 生存競賽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21章 大清首輔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77章 胸有成竹第13章 銀行集團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403章 沉着冷靜
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47章 風波不歇第80章 全速北上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187章 馬拉松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499章 一鼓作氣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53章 跑步前進第90章 力挽狂瀾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419章 矛盾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40章 列強幹涉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160章 餘熱第198章 全力一搏第165章 落幕之戰第41章 如釋重負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96章 誘餌第350章 俄國的結局第43章 大型化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375章 不是秘密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12章 追蹤第24章 末途絕路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21章 撲空第209章 和平的代價第50章 我行我素第75章 臨時搭檔第387章 預備隊第422章 進攻第229章 空中霸主第87章 生於憂患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578章 再次登陸第83章 受捉弄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219章 利益至上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7章 矛盾根源第597章 鼎立之勢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90章 力挽狂瀾第52章 同盟軸心第184章 圈套第1章 新皇登基第546章 協商第3章 帝國之路第378章 覺悟第119章 躲藏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28章 叔侄第185章 點撥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103章 激戰第28章 主力決戰第99章 犧牲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71章 恐慌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391章 些微遺憾第104章 戰略失誤第65章 生存競賽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21章 大清首輔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77章 胸有成竹第13章 銀行集團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403章 沉着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