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煙霧彈

當時,中國海軍確實破譯了美軍潛艇發出的電報,只是並不完全,只破譯出了其中的一部分內容。正是這部分內容,讓負責破譯電報的軍官相信,美軍潛艇並沒確認發現的就是第51艦隊。

問題是,這並不能說明什麼。

美軍潛艇確實發現了第51艦隊,而且發出了電報,斯普魯恩斯也肯定收到了電報,因此誰也無法肯定斯普魯恩斯能否做出準確判斷。

當時,田黛芳與卓宇凡就建議撤退。

顧祝同在考慮良久之後,並沒有下達撤退命令,而是讓艦隊加速航行,並且派了一架艦載機飛回倫內爾島,讓留在該地的第52艦隊、也就是之前的第二戰鬥艦隊出發,前往新喀里多尼亞西北海域待命。

此時,指揮第52艦隊的不是方誌盛,而是原艦隊參謀長陸向前准將。

倫內爾島海戰後,雖然方誌盛沒有受到批評與懲罰,但是不久之後,魯志剛就把他調回了戰區司令部,讓他頂替李向龍負責戰區艦隊作戰行動。當然,這只是一個權益安排,在李向龍去了第二艦隊之後,魯志剛負擔起了大部分與艦隊作戰有關的工作,方誌盛只是替他處理細節問題。

這樣一來,第二戰鬥艦隊就交給了陸向前指揮。

不久之後,第二戰鬥艦隊改組爲第52艦隊,陸向前在晉升爲海軍准將之後,順理成章的成爲了艦隊司令官。

事實上。陸向前在很多方面都與方誌盛極爲相似,兩都都是非常傳統的海軍軍官。

不同的是,陸向前更聽指揮,而且大局觀更強一些。在倫內爾島海戰中。陸向前反對向東機動,提出應該按照顧祝同的安排向北返航。如果陸向前的建議得到採納,那麼倫內爾島海戰肯定會是另外一個結果,斯普魯恩斯指揮的第31艦隊很有可能在這場戰鬥中被顧祝同指揮的第一戰鬥艦隊全殲。

更重要的是,陸向前的資歷遠不如顧祝同。

這樣一來,在他指揮第52艦隊的時候,自然得聽從顧祝同的命令,不會像方誌盛那樣擅自行事。

當時。第51艦隊南下後,第52艦隊纔到達倫內爾島附近。

與之前相比,第52艦隊少了兩艘快速戰列艦,即“河北”號跟“河南”號被派往了印度洋戰場。編在了第21艦隊裡面,只剩下了“直隸”號、“山東”號與“山西”號,此外增加了兩艘大型巡洋艦,即“北京”號與“天津”號。其他方面,第52艦隊的變化不大。戰鬥力也沒有降低多少。

實戰已經證明,在使用新式穿甲彈的情況下,大型巡洋艦能對快速戰列艦構成威脅。

可以說,在第52艦隊裡。兩艘大型巡洋艦扮演的是戰列巡洋艦的角色,已經算得上是主力艦了。

有趣的是。在第二戰鬥艦隊改組爲第52艦隊之前,顧祝同曾經提出過申請。要求把三艘快速戰列艦與兩艘大型巡洋艦編入第51艦隊,讓其爲五艘艦隊航母護航,也就是撤消第二戰鬥艦隊。

只是,顧祝同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

嚴格說來,在編有五艘艦隊航母之後,第51艦隊的規模已經足夠龐大了,而且必須拆分成兩支航母戰鬥羣。如果把五艘艦隊航母,以及配套的十艘防空巡洋艦、十二艘輕巡洋艦與十多艘驅逐艦編在一起,再加上五艘快速戰鬥支援艦,第51艦隊的規模將龐大到難以指揮的地步。

說得簡單一點,僅僅由艦隊司令部來安排作戰行動,根本無法有效發揮五艘艦隊航母的戰鬥力。

這一點,在之前的戰鬥中已經得到了驗證。

此外,保持一支獨立第52艦隊,顯然有助於壓制顧祝同,讓這個在戰爭期間大方光彩的艦隊指揮官不能爲所欲爲。換句話說,就是給顧祝同一些競爭與壓力,讓他知道,如果他幹得不好,還有人能夠取代他。

當然,這個人肯定不是陸向前。

八月的最後一天,陸向前在收到命令後,於上午十點左右率領第52艦隊南下,航速高達二十二節。

顧祝同的這一部署有着極爲明確的意圖,即讓美軍相信中國艦隊在新喀里多尼亞西北。

雖然第51艦隊與第52艦隊並不由同一個人指揮,但是在之前的絕大部分時候,特別是在執行以制海爲主的作戰任務的時候,這兩支艦隊往往形影不離,第52艦隊總會跟在第51艦隊身後。在倫內爾島海戰中,就是第二戰鬥艦隊率先暴露行蹤,才導致第一戰鬥艦隊與第31艦隊決戰。

顧祝同有理由相信,只要美軍發現了南下的第52艦隊,斯普魯恩斯就會認爲中國艦隊將直接進入塔斯曼海。

事實上,這一情況與倫內爾島海戰前非常相似。

區別是,美軍第32艦隊已經不存在了,頂替第32艦隊的是第31艦隊裡的第二航母戰鬥羣。

當然,第52艦隊的行動沒有多少秘密可言。

下午四點左右,第52艦隊就被一架從布里斯班附近機場起飛的海上巡邏機發現了。

只是,這架巡邏機在發現第52艦隊的時候,已經快到最大巡邏半徑上,因此沒有繼續搜索第52艦隊航線後方,也就無法確定第51艦隊是否跟在第52艦隊後方,或者是在其他方向上。

這條至關重要的消息,在半個小時之後就送到了斯普魯恩斯手上。

斯普魯恩斯的第一反應,與顧祝同預料的差不多,即認爲第51艦隊就在第52艦隊後方不遠處,第52艦隊前出。是在爲第51艦隊開路,並且爲第51艦隊提供掩護,讓第51艦隊有足夠的時間規避危險。

問題是,斯普魯恩斯很快就推翻了這個想法。

道理很簡單。在西南太平洋上,第52艦隊已經沒有對手了。

在第32艦隊覆滅之後,美軍在西南太平洋上已經沒有主力艦了。雖然兩個月前,“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的前兩艘已經下水服役,而且“北卡羅來納”號也已修復,“華盛頓”號則預計在年底修復,美軍將獲得四艘快速戰列艦,而中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總共也就只有三艘快速戰列艦,但是美國當局並沒有想過把這四艘快速戰列艦派往太平洋,至少沒有打算全部派往太平洋。可以肯定的是,兩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會前往英國。加入英國皇家海軍的本土艦隊,“北卡羅來納”號在修復後將留在美國東海岸地區一段時間,用來培訓艦隊官兵。如此一來,到一九四二年底,美軍不大可能向太平洋派遣快速戰列艦。也就沒有能力跟第52艦隊對抗。

這樣一來,美軍也就沒有能夠在近距離上威脅到第51艦隊的能力。

要知道,第51艦隊就算以航母爲核心,但是有十艘火力強大的防空巡洋艦。能夠在任何情況下對付沒有主力艦的美軍艦隊,而美軍第三艦隊中。除了航母之外,最大的也就是重巡洋艦了。

顯然。重巡洋艦根本不是防空巡洋艦的對手。

那麼,有什麼理由讓第52艦隊在前方開路呢?

就算有必要,第51艦隊也可以單獨行動,最多在前方安排幾艘防空警戒艦,在必要的時候讓防空巡洋艦組成單獨的炮戰編隊。

既然說不通,那就肯定有問題。

斯普魯恩斯立即想到,第51艦隊很有可能不在新喀里多尼亞西面,第52艦隊只是負責引開美軍的注意力。

只是,斯普魯恩斯立即推翻了這個猜測。

道理同樣簡單,第52艦隊單獨活動的話,在離開了己方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之後,根本沒有生存能力。說白了,只要第31艦隊機動到位,就肯定能夠用艦載航空兵幹掉沒有防空能力的第52艦隊。

顯然,中國海軍沒有理由犧牲掉第52艦隊。

要知道,不管怎麼說,第52艦隊有三艘快速戰列艦、兩艘大型巡洋艦、八艘輕巡洋艦與十多艘驅逐艦。

這些戰艦加在一起,排水量相當於第51艦隊的三分之二。

此外,在太平洋戰場上,也沒有哪支艦隊能夠頂替第52艦隊。比如,在支持登陸作戰的時候,第52艦隊的價值就超過了第51艦隊,承擔了絕大部分炮火打擊任務,而且遇到美軍的堅固工事,也只能動用戰列艦上的巨炮。

中國海軍勝券在握,沒有半點理由讓第52艦隊去冒險,更不可能犧牲掉第52艦隊。

顯然,第51艦隊就在附近,即便沒有在第52艦隊後方,也應該在能夠爲第52艦隊提供防空掩護的範圍之內。

也就是說,第51艦隊與第52艦隊的距離在兩百到三百公里之間。

做出這一判斷的不止有斯普魯恩斯。

在發現了第52艦隊之後,美軍岸基航空兵擴大了搜索範圍,但是沒有立即對第52艦隊發動空中打擊。一是第52艦隊在戰術航空兵的打擊範圍之外,只能動用遠程轟炸機,而遠程轟炸機對付戰艦的效果並不理想。二是如果第51艦隊就在附近,那麼美軍就得集中力量打擊第51艦隊。

可惜的是,夜幕很快就降臨了。

雖然部分美軍巡邏機上已經配備了雷達,但是搜索範圍依然非常有限,而且雷達無法辨別出敵我。

更重要的是,第52艦隊離澳洲本土太遠了,巡邏機到達後,只能短時間跟蹤監視。

也就是說,在這個夜晚,美軍的巡邏機不可能一直跟蹤第52艦隊。(未完待續)

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55章 人生目標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3章 工業時代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188章 復出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84章 大禍臨頭第15章 熱身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29章 驟起波瀾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103章 激戰第56章 利令智昏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578章 再次登陸第82章 拷問訓練第86章 相互妥協第200章 大都市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146章 大使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33章 遠東起火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103章 餘波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96章 關鍵一戰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75章 創造機會第5章 元勳第76章 左顧右盼第5章 明爭暗鬥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436章 反擊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1章 職業士兵第81章 遭遇戰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568章 登陸成功第111章 行動結束第71章 替死鬼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73章 戰機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188章 選擇第437章 快節奏第466章 蜂擁而來第584章 死衚衕第18章 輕重有別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141章 斷裂第181章 替身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408章 最後的機會第159章 復仇第29章 落荒而逃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84章 核心之爭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216章 爭分奪秒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585章 威脅第413章 出征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533章 陷阱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586章 服軟第343章 惡仗第84章 大禍臨頭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72章 相識恨晚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13章 戰端第24章 航母熱潮
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55章 人生目標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3章 工業時代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188章 復出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84章 大禍臨頭第15章 熱身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29章 驟起波瀾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103章 激戰第56章 利令智昏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578章 再次登陸第82章 拷問訓練第86章 相互妥協第200章 大都市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146章 大使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33章 遠東起火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103章 餘波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96章 關鍵一戰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75章 創造機會第5章 元勳第76章 左顧右盼第5章 明爭暗鬥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436章 反擊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1章 職業士兵第81章 遭遇戰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568章 登陸成功第111章 行動結束第71章 替死鬼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73章 戰機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188章 選擇第437章 快節奏第466章 蜂擁而來第584章 死衚衕第18章 輕重有別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141章 斷裂第181章 替身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408章 最後的機會第159章 復仇第29章 落荒而逃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84章 核心之爭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216章 爭分奪秒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585章 威脅第413章 出征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533章 陷阱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586章 服軟第343章 惡仗第84章 大禍臨頭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72章 相識恨晚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13章 戰端第24章 航母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