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集中攻擊

雖然這次攻擊的戰機並不多,但是來得非常突然

指揮這次攻擊的是關永興少校,他是“漢武帝”號上的戰鬥機中隊長,也是中國海軍中名列第七的空戰王牌。當然,在此之前,關永興少校很少執行轟炸任務,僅有的幾次也是打擊地面目標。

看到第31艦隊的航母時,關永興也看到了那些正在緊急升空的美軍戰鬥機。

關永興沒有遲疑,立即命令半數“海鷹”拋掉炸彈,前去攔截那些還正在向高空爬升的戰鬥機,另外半數“海鷹”則跟在後面,在護航戰鬥機打開了突擊通道之後,集中力量轟炸位於編隊後方的“大黃蜂”號航母。

至於魚雷攻擊機,根本不需要關永興操心。

指揮魚雷攻擊機作戰的是曾少壯少校,他也是“漢武帝”號的中隊長,有上百次的作戰經驗,只是大多執行的是對地轟炸任務。

在關永興少校帶着戰鬥機爬升的時候,曾少壯指揮的魚雷攻擊機羣則開始下降。

因爲“約克城”號離得更遠,而且美軍的戰鬥機正在聚集,所以曾少壯也鎖定了靠得更近的“大黃蜂”號。

田黛芳在安排作戰任務的時候說得很明確,如果沒有機會攻擊兩艘航母,就得集中力量打擊其中一艘,確保使其遭到重創。

“大黃蜂”號成了磁鐵,吸引了所有轟炸機與攻擊機。

事實上,這個時候,完全有能力同時攻擊兩艘航母。最重要的就是。第31艦隊的防空戰鬥機都在低空與中空活動,在機動性上沒有半點優勢可言,而且數量上也不比前來的護航戰鬥機多多少。可以說,關永興少校的十架“海鷹”足夠壓制住所有防空戰鬥機,讓其他戰機能夠從容發起攻擊。

空戰幾乎沒有懸念,即便f-6f有與“海鷹”一搏的資本,但是在高度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根本不是“海鷹”的對手。第一輪交戰中,就有半數f-6f被“海鷹”擊落,剩下的全部被衝散。

這個時候,美軍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雖然己方戰機全在高射炮的射程範圍之內,但是敵機即將發起攻擊,美軍戰艦開始向一切逼近的戰機開火。

混戰之中,又有數架f-6f被戰艦上的高射炮擊落。

有趣的是。只有兩架“海鷹”被高射炮擊中,其他“海鷹”都非常及時的避開了戰艦的防空炮火。

顯然,那些初上戰場的f-6f飛行員根本沒有想到,他們會遭到戰艦高射炮的攻擊。

混亂的局面,明顯對發起攻擊的戰機有利。

首先進入的是跟在護航戰鬥機後面,執行轟炸任務的“海鷹”。

事實上,“海鷹”也可以以俯衝方式投彈。別忘了,“海鷹”的垂直機動性能本來就非常不錯,俯衝特性與“鸕鶿”相似,完全具備改造爲俯衝轟炸機的潛力。只是“海鷹”的飛行員大多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訓練。以往在執行對地轟炸任務的時候,飛行員主要採用的依然是較爲傳統的水平投彈方式,即戰機從目標上空快速掠過的時候投下炸彈,避免進行高難度機動動作。

在轟炸地面目標、特別是固定目標時,水平投彈是行得通的。

問題是,在轟炸海上目標。特別是高速航行的戰艦時。水平投彈的準確率就很難達到理想程度了。更重要的是,戰艦上有大量高射炮,而猛烈的高射炮火對低空沿直線進入的戰機有致命威脅。

這次,十架“海鷹”全部選擇了俯衝投彈。

在俯衝的時候。“海鷹”與“鸕鶿”非常相似,美軍的高射炮手甚至把這批戰機當成了真正的俯衝轟炸機。

只是。“海鷹”並非貨真價實的俯衝轟炸機,而且駕駛“海鷹”的也不是真正的俯衝轟炸機飛行員。

十架“海鷹”中,只有四架在正確高度上投下炸彈,另外六架的投彈高度都太高了。

根據中國海軍在實戰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投彈高度控制在五百米到七百米之間是最爲合適的。在這個高度上投下的炸彈,大概需要二十秒的下墜時間,而以三十節速度航行的航母在二十秒之內只能跑出一個艦長的距離,如果滿舵轉向的話,航線的偏轉角度不會超過十五度。也就是說,航母在二十秒內的活動區域,相當於其自身水平投影面子的三倍左右,因此炸彈的單枚命中率至少爲百分之三十。如果四架俯衝轟炸機投彈,擊中航母一枚炸彈的概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七。當然,投彈高度不能太低,不然投彈的戰機就無法改出俯衝,將撞到海面上。此外,足夠的投彈高度,還能保證炸彈在擊中航母的時候有足夠的速度,從而砸穿航母的水平裝甲。如果投彈高度偏低,導致炸彈的着點速度太慢,就很有可能無法擊穿航母的水平裝甲。優秀的俯衝轟炸機飛行員都非常清楚應該在什麼高度上投下炸彈。

可惜的是,“海鷹”的飛行員根本就不懂得如何進行俯衝轟炸。

當時,有六架“海鷹”的投彈高度超過了一千米,而“海鷹”從俯衝狀態改出,所需的高度不會超過五百米。在試飛的時候,試飛員甚至創造過在三百米高度上改出俯衝的極限紀錄。

顯然,這個投彈高度太高了。

炸彈下落一千米,需要大約半分鐘,而航母能在此期間內航行四百米以上,轉向角度在十五度左右。也就是說,航母的活動範圍相當於其自身水平投影面積的八倍,單枚炸彈的命中率只有百分之十二左右,六枚炸彈中集中航母一枚炸彈的概率不到百分之五十五,根本算不上是大概率事件。

可以說,只要航母的艦長合理指揮,完全能夠避開這六枚炸彈。

當時,“大黃蜂”號也確實避開了這六枚炸彈。

所幸的是,有四架“海鷹”沒有過早投彈,而是俯衝到了七百米左右,才投下炸彈、改出俯衝。

這四架“海鷹”創造了奇蹟。

雖然在投下炸彈後,有一架“海鷹”被高射炮擊落,還有一架在改出俯衝的時候撞到了“大黃蜂”號的艦尾上,但是四枚炸彈都順利投下,而且當時“大黃蜂”號正在規避之前六架“海鷹”投下的炸彈。

當時,至少有兩枚炸彈直接命中了“大黃蜂”號。

只是,其中一枚炸彈的着速太低,而且正好砸在了“大黃蜂”號的後部升降機上,沒有能夠擊穿,在彈起後爆炸。只有一枚炸彈擊穿了“大黃蜂”號的飛行甲板與機庫甲板,在艦體內爆炸。

當然,對付“大黃蜂”號,一枚五百公斤級航空炸彈就足夠了。

只是,“大黃蜂”號的災難並沒結束。

“海鷹”發起攻擊的時候,第一批十架“塘鵝”也逼近了“大黃蜂”號,並且利用美軍戰艦擊中火力攔截“海鷹”的機會,非常順利的到達了攻擊位置上,並且在距離“大黃蜂”號不到八百米的地方依次投下了航空魚雷。

緊接着,第二批“塘鵝”也發起了攻擊。

雖然此時美軍已經反應過來,開始集中火力攔截魚雷攻擊機,但是總共有三批魚雷攻擊機在衝擊“大黃蜂”號。

結果就是,第三批魚雷攻擊機繞到了“大黃蜂”號的左側,避開了大部分防空炮火,非常順利的發起了攻擊。

當然,這也得歸功於那些“海鷹”。

在完成了攻擊之後,剩下的八架“海鷹”沒有撤離,而是再次飛了回來,開始用航炮掃射美軍戰艦上的高射炮位,迫使美軍戰艦向它們開火,而不是去對付魚雷攻擊機,爲魚雷攻擊機創造了有利條件。

遭到三批魚雷攻擊機夾擊,“大黃蜂”號插翅難飛。

最終,“大黃蜂”號被七條魚雷擊中。

顯然,擊沉“大黃蜂”號的就是這七條魚雷。如果僅僅只捱了一枚炸彈,“大黃蜂”號還不至於沉沒,最多隻是遭到重創。可是被七條魚雷集中,別說是一艘滿載排水量只有兩萬多噸的艦隊航母,哪怕是大得多的戰列艦,也肯定是凶多吉少。再說了,“約克城”級航母的水下防護並不突出。

只是,“大黃蜂”號沒有立即沉沒。

主要就是,其兩舷都遭到了魚雷攻擊,導致艦體兩側的進水量相差不大,並沒有因爲一側嚴重進水而翻覆。直到當天晚上,在完成了搜救任務之後,斯普魯恩斯纔不得不下令讓驅逐艦擊沉了“大黃蜂”號。當時,斯普魯恩斯根本不可能讓其他戰艦拖帶“大黃蜂”號離開戰場,因爲這裡遠離美國的海軍基地,返航的路途上還潛伏着大量中國海軍的潛艇,而且中國艦隊也沒有走遠。如果到了天亮,其他戰艦還沒有離開,就很有可能遭到中國艦隊的再次打擊。

顯然,沒有理由爲了即將沉沒的“大黃蜂”號讓其他戰艦冒險。

當然,“大黃蜂”號的犧牲也不是毫無意義的。在攻擊了“大黃蜂”號之後,中國戰機已經沒有能力攻擊“約克城”號了。

更重要的是,夜幕已經落下,第一戰鬥艦隊不可能再次發起攻擊。

第57章 皇朝末日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71章 替死鬼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160章 餘熱第126章 夾擊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522章 精確轟炸第10章 利益同盟第630章 霸權第25章 死有其所第36章 叢林求生第621章 核時代第200章 大都市第207章 冒險第583章 威脅與合作第33章 遠東起火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78章 不得不戰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73章 戰機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443章 大裁軍第154章 結局已定第45章 特立獨行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82章 親自上陣第140章 失控第41章 開天闢地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83章 神勇戰艦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546章 協商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119章 賭注第140章 有心無力第334章 進軍東南第177章 新局面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502章 最後一戰第35章 雪中送炭第132章 轉折點第498章 僵持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425章 明確目的第91章 棟樑之才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93章 挑戰書第181章 替身第419章 矛盾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207章 冒險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90章 力挽狂瀾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599章 談判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8章 帝國時代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71章 恐慌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76章 最後的考驗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556章 衝出海灘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3章 鐵打的軍營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5章 元勳第575章 向東推進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344章 問題依舊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148章 劇變第81章 內訌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68章 再接再厲
第57章 皇朝末日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71章 替死鬼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160章 餘熱第126章 夾擊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522章 精確轟炸第10章 利益同盟第630章 霸權第25章 死有其所第36章 叢林求生第621章 核時代第200章 大都市第207章 冒險第583章 威脅與合作第33章 遠東起火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78章 不得不戰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73章 戰機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443章 大裁軍第154章 結局已定第45章 特立獨行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82章 親自上陣第140章 失控第41章 開天闢地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83章 神勇戰艦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546章 協商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119章 賭注第140章 有心無力第334章 進軍東南第177章 新局面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502章 最後一戰第35章 雪中送炭第132章 轉折點第498章 僵持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425章 明確目的第91章 棟樑之才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93章 挑戰書第181章 替身第419章 矛盾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207章 冒險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90章 力挽狂瀾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599章 談判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8章 帝國時代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71章 恐慌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76章 最後的考驗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556章 衝出海灘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3章 鐵打的軍營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5章 元勳第575章 向東推進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344章 問題依舊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148章 劇變第81章 內訌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68章 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