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轉折點

說服德皇之後,馮承乾得到了一個新的任命,以帝國海軍代表身份參與對俄談判。

十月十日,馮承乾與代表帝國陸軍的霍夫曼上將到達坦能堡。

這一天,俄國發生了一件震驚全世界的事情:無產階級政權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處決了沙皇、皇后、皇儲、以及所有皇室成員。

事件的起因,在沙皇身上。

被囚禁在夏宮之後,沙皇並沒死心,一直在積極聯繫那些忠於皇室的軍隊,尋找東山再起的機會。十月六日,得知無產階級政權準備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停戰談判,沙皇沉不住氣了,準備利用忠於他的軍隊發動政變,推翻無產階級政權。可惜的是,替沙皇辦事的人並不牢靠,把消息透露給了無產階級政權。陰謀敗露之後,沙皇決定逃亡,並且設法買通了幾名看守他的軍人。只能說,沙皇的運氣並不好。

十月十日,看守冬宮的軍隊輪換,沙皇的叛逃行跡敗露。爲了防止沙皇逃離俄國,製造更大的麻煩,無產階級政府在當天晚上就下達了處決沙皇的命令。

就此,羅曼諾夫王鼻成了歷史名詞。

收到消息的時候,馮承乾並不覺得驚訝,因爲在他熟知的歷史中,沙皇也是被無產階級政權處決的。

不同的是,只是提前了兩東而已。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像馮承乾這麼淡定。

霍夫曼就非常震驚,大概在他這種深受傳統思想影響的軍人眼裡,平民處決君主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要知道,在歐洲人的觀念裡,別說平民,一個國家的君主都沒有權力處決另外一個國家的君主。只是,沙皇並非第一個被處決的歐洲君主,在他之前還有英國國王與法國國王。

這件事,讓霍夫曼這樣的聰明人認識到。這場戰爭毀滅的不僅僅是平民,還有那些存在了數百年的大帝國。俄國是第一個倒下的帝國,但肯定不是最後一個。在大戰結束前,還會有更多的帝國消亡。

那麼,德意志第二帝國會名列其中嗎?

顯然,這不僅僅是霍夫曼的擔憂。

十月十一日,德皇就發來電報,要求暫緩與俄國進行停戰談判。

顯然,德皇對這羣“弒君者”也心存戒備。

問題是,與俄國停戰,對帝國的好處更大。

可以說,德皇只是一時用氣。如果錯過這次機會,就算俄國已經沒有威脅,帝國也得不到半點好處。別的不說,在沒有簽署停戰協議的情況下,帝國陸軍就不能大幅度削弱東線兵力,也就無法在西線集結足夠的作戰部隊。對於接下來的戰鬥而言,能否在西線投入足夠的兵力將其到決定性的作用。

第二天,德皇就改變了態度,答應繼續與俄國進行停戰談判。

十月十四日,俄國談判代表到達坦能堡。

因爲帝國沒有開出過高的條件,而且俄國無產階級政權也真心誠意的想結束戰爭,所以談判進行得非常順利。

兩天之後,雙方就達成了初步意見,即認爲停戰對雙方都有利。

十月二十日,俄國無產階級政權正式接受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提出的條件,即在正式簽署停戰協議之後立即實現全面停火,俄國在未來五年之內,每年向德意志第二帝國支付四億帝國馬克的戰爭賠款,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則允許俄國以等價貨物支付賠償。此外,俄國還將向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與羅馬尼亞支付戰爭賠款,並且分別與這三個國家簽署停戰協議,德意志第二帝國則負責促成全面停戰。

顯然,這是一份相對平等的停戰協議。

只是,談判沒有結束。

俄國代表在接受了帝國提出的要求之後,也提出了一項要求,即德意志第二帝國幫助俄國進行戰後重建,比如爲俄國提供工業設備、幫助俄國培訓工人、協助俄國修建鐵路與公路等交通設施等等。當然,這都不是無償的。在此期間,俄國將爲帝國提供石油、煤炭、糧食等物資。

顯然,俄國提出的要求在德皇的預料之外。

只是,這在馮承乾的預料之中。

在俄國代表提出要求後,馮承乾就給德皇發了一份電報,詳細闡述了幫助俄國進行戰後重建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別的不說,如果能夠讓俄國的農業生產恢復到戰前水準,那麼俄國就將成爲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後盾。此外,俄國出產的石油、煤炭、鐵礦石、優質木材都是帝國急需的戰爭物資。

當然,馮承乾沒有隻看到好的一面。

在電報中,馮承乾也明確提到,俄國依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潛在威脅,當俄國再次變得強大,一定會成爲帝國的勁敵。爲此,馮承乾提出,應該在接受俄國的提議時,附加一些必要的條件。比如與俄國簽署一份時限更長的和平協議,確保俄國在帝國的戰後恢復期內不至於構成威脅。此外,還必須在帝國與俄國之間構築一道緩衝區,隔開帝國與俄國,避免發生直接衝突。

十月二十一日,德皇把馮承乾召回柏林,詳細商討了這個問題。

顯然,德皇對馮承乾的提議很感興趣,對俄國的資源更感興趣。

別的不說,僅僅是俄國的糧食,就有足夠的吸引力了。

雖然帝國海軍的奮戰,解除了英國皇家海軍對帝國的全面封鎖,

但是帝國依然存在較大的糧食缺口。到一九一五年九月,帝國已經第三次降低了配給額度,把成人的日均口糧降低到了二點四千克。如果戰爭持續下去,到一九一六年九月,恐怕得把成人的日均口糧降低到一點五千克。相反,在英國與法國,糧食根本不是問題。來自加拿大、

澳大利亞、印度的糧食,足夠確保英國人與法國人不會因爲戰爭餓肚皮。事實上,到這個時候,英國與法國都沒有實施嚴格的配給制,民衆依然能夠在市場上買到足夠的糧食。此外,在經過了戰爭初期的恐慌之後,英法民衆對糧食的需求也沒有之前那麼大了,糧價不但沒有上升,反而因爲大量囤積糧涌入市場而有所降低。

可以說,如果能用帝國的工業產品去換取俄國的糧食,那就再好不過了。

最終,德皇採納了馮承乾的大部分建議。

十月二十四日,馮承乾回到坦能堡,以德皇代表的身份,正式向俄國提出,只要俄國能夠接受帝國提出的兩個條件,那麼帝國就可以接受俄國提出的挑戰,在協議正式生效之後幫助俄國進行戰後重建。

這兩個條件就是:承認波蘭獨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簽署爲期四十九年的和平條約。

兩天之後,俄國無產階級政府做出了正面回答,接受這兩個條件,即俄屬波蘭成爲獨立國家,並且簽署正式的和平條約。

接下來,就是更加深入的談判了。

馮承乾沒有參與細節談判,在十月三十日回到威廉港。

十一月十一日,德意志第二帝國與俄國的談判正式結束,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與羅馬尼亞也在此之前與俄國簽署了停戰協議,並且加入到了對俄和平談判中來,承認了俄國在戰後的獨立地位。

當天下午,德俄正式簽署了《坦能堡和平條約》。

晚上十二點,德意志第二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羅馬尼亞正式與俄國實現全面停戰。

按照約定,在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前,俄國將爲德意志第二帝國提供一百五十萬噸糧食,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則將在此期間遣返一百五十萬俄國戰俘,在一九一六年六月之前遣返所有俄國戰俘。

俄國退出戰爭,可以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鍵轉折點。

消息傳來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舉國歡騰,因爲能夠在一年多內擊敗俄國,絕對是一個了不起的勝利。

十一月十二日,德皇下詔,全國放假一天,並且爲所有國民增發一個星期的配給。

當天,魯登道夫正式成爲西線德軍總司令,霍夫曼接任東線德軍總司令的職務,負責對俄善後工作。

這一天,馮承乾也得到了嘉獎。

因爲在對俄談判中做出重大貢獻,最大限度的捍衛了帝國利益,爲帝國開創了一個難得的和平局面,所以德皇特意授予馮承乾大公爵爵位,同時晉升馮承乾爲帝國海軍上將,兼任公海艦隊司令。

這道詔書,讓馮承乾有點措手不及。

隨後,他才知道,希佩爾也收到了新的任命,接替提爾皮茨擔任帝國海軍司令,而提爾皮茨僅擔任帝國海軍戰爭大臣。

不管怎麼說,德皇的安排還算妥當。

後來,馮承乾才知道,是提爾皮茨主動向德皇提出了這樣的建議,從而讓馮承乾能夠指揮公海艦隊作戰。

戰爭還沒結束,帝國海軍的壓力並沒減輕,所以需要馮承乾留在帝國海軍。

在德意志第二帝國舉國歡慶的時候,戰線的對面,英法的情況就不這麼樂觀了。俄國在開戰一年多後戰敗,讓很多英法民衆認識到,別說擊敗德意志第二帝國,能否避免俄國那樣的下場都是個問題。

俄國戰敗之後,英法還有勝算嗎?

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27章 冷眼旁觀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607章 放權第532章 攔路虎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528章 包圍與突圍第158章 不可不戰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117章 算計第124章 決定性勝利第4章 政治體制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152章 坐以待斃第188章 復出第498章 僵持第254章 下一步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185章 夜間惡戰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246章 核裁軍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51章 中立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30章 始作俑者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30章 偷襲第312章 撤軍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197章 戰亂之地第66章 滅頂之災第377章 好與壞第74章 各打各的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53章 倒計時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99章 賣國與亡國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1章 當務之急第10章 海軍起航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144章 大老闆第333章 結局已定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6章 坐收漁利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7章 矛盾根源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42章 航母保鏢第30章 偷襲第90章 青出於藍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80章 相互算計第101章 躲躲藏藏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47章 不怕死第23章 將計就計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72章 聲東擊西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46章 歐陸變局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207章 七日戰爭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552章 提前部署第46章 歐陸變局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73章 戰機第533章 陷阱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412章 勞師遠征第169章 轉移第214章 革命第528章 包圍與突圍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131章 帝國末日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578章 再次登陸第583章 威脅與合作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25章 再接再厲第194章 主動攔截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78章 不得不戰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70章 圈套
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27章 冷眼旁觀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607章 放權第532章 攔路虎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528章 包圍與突圍第158章 不可不戰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117章 算計第124章 決定性勝利第4章 政治體制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152章 坐以待斃第188章 復出第498章 僵持第254章 下一步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185章 夜間惡戰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246章 核裁軍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51章 中立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30章 始作俑者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30章 偷襲第312章 撤軍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197章 戰亂之地第66章 滅頂之災第377章 好與壞第74章 各打各的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53章 倒計時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99章 賣國與亡國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1章 當務之急第10章 海軍起航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144章 大老闆第333章 結局已定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6章 坐收漁利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7章 矛盾根源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42章 航母保鏢第30章 偷襲第90章 青出於藍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80章 相互算計第101章 躲躲藏藏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47章 不怕死第23章 將計就計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72章 聲東擊西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46章 歐陸變局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207章 七日戰爭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552章 提前部署第46章 歐陸變局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73章 戰機第533章 陷阱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412章 勞師遠征第169章 轉移第214章 革命第528章 包圍與突圍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131章 帝國末日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578章 再次登陸第583章 威脅與合作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25章 再接再厲第194章 主動攔截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78章 不得不戰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70章 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