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僵持

登陸波多黎各的第一個二十四小時,中國海軍陸戰隊付出了非常慘重的代價。

雖然在中國的軍方資料中,只承認在這場戰鬥中有一千八百七十四名官兵陣亡、四千六百五十五人負傷、一千四百六十九人失蹤,且失蹤人員中有一百二十七人被美軍俘虜,但是實際傷亡數字要多得多。在戰鬥結束的時候,七個部署在外圍的陸戰營中,最好的一個剩下了不到一百名官兵,最差的一個只有十一人倖存,而且全部負傷。也就是說,這七個陸戰營就有將近四千人陣亡與失蹤。

當時,這場戰鬥打得有多慘烈呢?

按照慣例,在登陸艦隊裡有速艘醫療船,而且一般是一個陸戰軍配備一艘醫療船,而當時顧祝同動用了兩個陸戰軍。大概是料到這場戰鬥會打得非常慘烈,所以顧祝同請求魯志剛增派了兩艘醫療船。也就是說,當時登陸艦隊裡有四艘醫療船。到十月二十五日上午,四艘醫療船上已經人滿爲患了。要知道,當時中國海軍中噸位最小的醫療船都能夠收容一千二百多名傷員,噸位最大的則能收容兩千多名傷員,參加此次戰鬥的四艘醫療船總共能夠收容近六千名傷員。

也就是說,在第一天的戰鬥中,陸戰隊的傷員就超過了六千人。

這是個什麼概念?

雖然一個陸戰師的總兵力在兩萬左右,但是戰鬥人員不到一萬二。也就是說,傷員就相當於一個陸戰師的半數戰鬥人員。

只是,到底有傷亡了多少官兵,恐怕誰也說不準。

比較確信的數字是,陣亡人數在五千以上,傷員在七千左右,此外還有兩千到兩千五百名官兵失蹤。

也就是說。這場戰鬥,幾乎損失了一個陸戰師!

如果以單日戰鬥爲準,這一天是自開戰以來,中國海軍陸戰隊打得最慘烈、傷亡最爲慘重的一天。

只是,巨大的傷亡與犧牲,並不是毫無價值。

美軍在這一天裡,付出了更大的代價。

當時。參與反擊的有四個美軍師,而且都是精銳部隊。至少是波多黎各守軍中的精銳部隊,其中一個還是裝甲師。

戰鬥結束的時候,僥倖逃脫的美軍不到兩萬人。

也就是說,美軍在這場戰鬥中損失了將近五萬名官兵,其中絕大部分陣亡或者失蹤,只有不到三千人當了俘虜,而且全是重傷員。

有趣的是。中國軍方的資料中,只提到美軍陣亡了一萬八千多人。

當然,這也沒錯。主要就是,中國軍方沒有統計失蹤人員,而且在計算美軍陣亡人數的時候,以能夠確認身份的遺體爲主。也就是說,只有找到較爲完整的遺體,才能夠計算到陣亡名單中去。

顯然,美軍的“失蹤”人員比“陣亡”官兵還要多。

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在上半夜的轟炸中。就有不少美軍被炸成了碎片。在隨後的炮擊中,有更多的美軍沒有留下肢體。

事實上,美軍在反擊中犯了一個嚴重錯誤。

這就是,在狹窄的戰場上投入了太多的兵力。

要知道,中國陸戰隊開闢的登陸場並不大,寬度在五公里左右,縱深還不到兩公里,因此戰線的總長度不到十公里。而美軍則主要集中在北面,也就是大約五公里寬的戰線上發起反擊。

正常情況下,在這麼寬的戰線上。最多隻能投入兩個師的兵力。

如果反擊部隊的戰鬥力較爲強悍,一個師都足夠了。

大概是擔心部隊的戰鬥力。美軍投入了四個師。

當然,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問題。

要知道,反擊也需要預備隊,不然就難以持續下去,也就有可能在達到目的之前被防禦部隊擊潰。很多時候,決定反擊戰鬥勝敗的,就是有沒有足夠的預備隊,以及預備隊能否及時投入戰鬥。

大概就是因爲後面這個原因,美軍的預備隊就緊跟在突擊部隊後面。

由此,造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即在突擊部隊遭到火力打擊的時候,跟在其後面的預備隊也難以避免。

說白了,美軍把太多的兵力放在一起。

這樣一來,集中的美軍官兵不但無法把戰鬥力發揮出來,還成了中國海軍艦載機與艦炮的打擊對象。

當時,如果美軍讓兩個充當預備隊的步兵師往後挪一點,遭受的損失就不會這麼大。

可以說,在美軍陣亡官兵中,有半數還沒有看到中國軍人、甚至還沒有接到投入戰鬥的命令就被炸死了。

也正是如此,美軍的傷亡纔是中國海軍陸戰隊的四倍多。

只是,巨大的傷亡,並不是擊潰美軍士氣與鬥志的主要原因。

當時,真正讓美軍崩潰的,還是這場反擊戰的結局。

要知道,美軍是在已經嗅到了勝利氣息的時候被打了回去,然後看着更多的陸戰隊登上海灘。

即便是新兵,也知道已經沒有機會把中國陸戰隊趕出波多黎各了。

二十五日白天,又有兩個陸戰師上岸。

更重要的是,陸戰隊的炮兵也被送上了海灘,還有四艘滿載着彈藥與物資的大型運輸船衝上海灘擱淺。

雖然美軍試圖用重炮擊毀這四艘運輸船,但是結果卻大相徑庭。

因爲沒有辦法把偵察兵送到海灘附近,所以美軍的炮擊準確性非常糟糕,而美軍的重炮部隊在開火之後不久就遭到了中國艦隊的壓制,隨後還遭到了艦載機的轟炸,損失了上百門重炮。

到了傍晚,火力支援艦隊也趕到了。

顯然,美軍不可能如法炮製,在二十五日夜間再次發動大規模反擊。要知道,火力支援艦隊不是炮擊編隊,那些火力支援艦都能持續作戰十幾個小時,根本不需要在夜間去外海進行彈藥補給。如果火力支援艦隊分成兩批行動,還能隨時讓數十艘火力支援艦爲陸戰隊提供炮火支援。

美軍沒有笨到在這個時候去送死。

正是如此,上岸的陸戰隊官兵也得已喘口氣。

到二十六日,最後兩個陸戰師也登上了海灘,還帶來了另外兩個陸戰師的裝甲部隊,準確的說是裝甲裝備。

當天晚上,陸戰隊的突擊部隊離開了海灘,開始向蓬塞推進。

美軍沒有打算死守蓬塞,但是做了最後的抵抗,即在主力部隊撤走之後炸掉了蓬塞港裡的所有基礎設施。

當然,美軍沒有花多少力氣,因爲登陸前的炮擊,已經讓蓬塞港癱瘓了。

事實上,美軍不是不想死守蓬塞,而是沒有這個能力。

這就是,在二十四日夜間的反擊中,美軍遭受的損失過於慘重,而在接下來的兩天裡又沒能把其他部隊集結起來。結果就是,當中國海軍陸戰隊開始向蓬塞推進的時候,守衛該地的美軍不到三萬,而且其中近兩萬還是從登陸場撤回來的散兵遊勇,美軍根本來不及完成防禦部署。

對美軍來說,唯一的選擇就是撤離蓬塞,去島嶼腹地繼續抗戰。

二十七日下午,中國陸戰隊佔領了已經變成廢墟的蓬塞港,並且在當天晚上拿下了有將近五十萬居民的蓬塞城。

到此,顧祝同沒讓陸戰隊繼續推進。

當時,能夠作戰的只有四個陸戰師,率先登陸的第三陸戰師與第五陸戰師已經在二十六日撤了下來。

因爲傷亡過於慘重,所以這兩個陸戰師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之內別想上場了。

用四個陸戰師,根本不可能消滅波多黎各島上的所有美軍。

更重要的是,物資的消耗量比預期多得多,因此陸戰隊必須停下來,等待運輸船隊把物資送過來。

當然,還得花時間清理蓬塞港。

只有讓蓬塞港恢復運作,哪怕只是讓船隻進入港灣錨泊卸貨,也要比在登陸場的淺灘上擱淺好得多。

當然,戰鬥並沒因此而終止。

在佔領了蓬塞之後,陸戰隊派出了十多支偵察部隊,而且每支偵察部隊的規模都在營級以上,有的還是加強營。這些偵察部隊的任務不是去擊敗美軍,而是去找到那些藏在島嶼腹地的美軍,然後呼叫轟炸與炮擊。說白了,就是去充當航空兵與艦隊的眼睛,然後把打擊美軍的任務丟給航空兵與艦隊。

在太平洋戰場上,中國海軍陸戰隊就經常採用這種戰術。

面對營級規模的偵察部隊,美軍很難一口氣將其消滅掉,而偵察部隊只要遭到攻擊就會呼叫火力支援。

當然,美軍也知道,對付中國海軍陸戰隊偵察部隊的最好辦法就是藏起來。

波多黎各島足夠大,可供美軍藏身的地方非常多。更重要的是,偵察部隊不可能深入島嶼腹地,必須在火力支援的範圍之內活動,而且最好是在艦炮與重炮的射程之內活動,因爲航空兵未必能夠隨叫隨到。

這樣一來,偵察部隊最多隻能肅清蓬塞附近三十公里的地區。

繼續深入內陸的話,就需要讓炮兵靠前部署,也就需要擴大佔領區,而這是當時陸戰隊辦不到的事情。

也正是如此,戰鬥在這個時候進入了僵持階段。

只是,這種局面不會持續太久。(未完待續……)

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159章 主動權第394章 拉鋸戰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484章 捷徑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63章 體能極限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219章 陰差陽錯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451章 登陸前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87章 絕地反擊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81章 內訌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177章 緊急行動第420章 新挑戰第99章 犧牲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230章 嘗試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343章 惡仗第10章 利益同盟第74章 機不可失第409章 航空兵收尾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90章 青出於藍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229章 空中霸主第37章 出發第10章 利益同盟第36章 利益博弈第121章 拷問第572章 強渡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434章 攻擊第413章 出征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33章 遠東起火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155章 農民軍第132章 優中選優第44章 新興強國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194章 軍事航天第401章 將才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15章 開拓者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6章 坐收漁利第214章 革命第14章 戰鬥力第81章 內訌第416章 解脫第612章 決裂第256章 矛盾與合作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53章 跑步前進第437章 快節奏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289章 畫蛇添足第437章 快節奏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83章 受捉弄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74章 機不可失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89章 借刀殺人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121章 拷問第451章 登陸前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
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159章 主動權第394章 拉鋸戰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484章 捷徑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63章 體能極限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219章 陰差陽錯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451章 登陸前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87章 絕地反擊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81章 內訌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177章 緊急行動第420章 新挑戰第99章 犧牲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230章 嘗試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343章 惡仗第10章 利益同盟第74章 機不可失第409章 航空兵收尾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90章 青出於藍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229章 空中霸主第37章 出發第10章 利益同盟第36章 利益博弈第121章 拷問第572章 強渡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434章 攻擊第413章 出征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33章 遠東起火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155章 農民軍第132章 優中選優第44章 新興強國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194章 軍事航天第401章 將才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15章 開拓者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6章 坐收漁利第214章 革命第14章 戰鬥力第81章 內訌第416章 解脫第612章 決裂第256章 矛盾與合作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53章 跑步前進第437章 快節奏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289章 畫蛇添足第437章 快節奏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83章 受捉弄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74章 機不可失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89章 借刀殺人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121章 拷問第451章 登陸前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