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此消彼漲

顧祝同擔任國防部長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調整軍隊發展規劃,特別是裝備項目。

對顧祝同來說,這可以說是最簡單的事情了。別忘了,早在二十多年前,顧祝同在海軍參謀長的位置上就做過類似的事情。不同的是,這次顧祝同的身份是國防部長,而且負責統籌管理全軍的裝備項目。

當然,顧祝同在管理裝備項目時,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即重視高技術裝備。

事實上,這也在外界的預料之中。

擔任國防部長之前,顧祝同在航空航天部長的位置上推動了載人登月工程,把宇航員送上了月球。此後五年,顧祝同還在國民議會中擔任軍事委員會主席,專門負責審批軍隊的裝備項目。

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間,顧祝同深刻認識到了技術的重要性。

此外,他還是退役海軍大將,而海軍本身就是高技術含量軍種,擁有比陸軍將領更加敏銳的眼光。

可以說,在擔任國防部長之後,就有人預測,顧祝同會發起新一輪軍事改革。

只是,發起軍事改革並不是重點。

一九八二年,顧祝同正式提出了“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概念,倡導建立包括地面、海洋、天空與外層空間的防禦系統,並且以此爲本土與盟國提供全面的戰略保護,應對潛在的戰略威脅。

說白了,就是用高科技鑄造一面堅盾。

這個概念一提出。立即就引起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高度關注。

要知道,在七零年代中期,中德已經在戰略方面形成均衡局面,即雙方擁有的戰略武器都足以摧毀對手,甚至足夠把對手摧毀數十次。更重要的是,雙方都建立起了可靠的第二次戰略打擊力量。也就是說,即便遭到對手突然襲擊。也有足夠的實力給予對手毀滅性的全面報復。

在此基礎上,中德形成了“恐怖平衡”。

這就是說,雙方都沒有可能在下一場全面戰爭中取勝。哪怕發動出其不意的襲擊,也不可能徹底打垮對手,而對手的全面報復。將使發動戰爭的一方失去贏得戰爭的可能,也就失去了發動戰爭的理由。

說得簡單一些,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各自擁有上萬枚核彈頭的情況下,就像兩名手持長槍,卻沒有穿鎧甲的騎士,即便能夠用長槍捅死對手,也同樣會被對手幹掉,因此雙方都不敢動手。

問題是,如果其中一方有了鎧甲,均衡局面就會被打破。

也就是說。如果其中一方獲得了足夠強大的防禦能力,至少能夠抵消掉對手反起戰略反擊所構成的威脅,那麼在必要的時候,就很有可能扣下核扳機,向對手發動出其不意的戰略打擊。

顧祝同要搞的。就是打造一副堅固的鎧甲。

當然,也可以說成是盾牌。

顯然,不管顧祝同的設想能否實現,僅僅是這個設想,就足夠讓德意志第二帝國當局坐臥不安了。

更重要的是,顧祝同說過大話嗎?

在他擔任航空航天部部長的時候。幾乎沒人相信,中國能夠在短短四年之內把第一名宇航員送上月球,可最終卻恰恰相反。要知道,中國是在航天技術落後於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情況下,率先實現了載人登月行動。

在構築國家綻露防禦體系所需的技術中,中國幾乎都擁有明顯優勢。

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當局在進行戰略衡量的時候,肯定會把顧祝同的個人因素考慮進去,即相信顧祝同沒有說大話。

當然,“國家戰略防禦系統”要到一九八四年纔會正式上馬。

在一九八二年到一九八四年的兩年間,中國國防部的主要工作是進行技術論證,即確認當前的技術能否使該工程由設想變成現實。

兩年的技術論證,得出了一個關鍵結論,即建立“國家戰略防禦系統”所需的主要技術在未來十年之內都能達到實用化程度,其中包括定向能武器、電磁能武器、高精度制導武器等。

正是如此,中國軍方在一九八四年正式啓動了“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工程建設工作。

主導此事的,依然是顧祝同。

按照中國國防部在一九八四年十月公佈的“國防藍皮書”,“國家戰略防禦系統”將在十五年之內建成,形成基本防禦能力,然後再花五年到十年進行完善,從而獲得全方位的戰略防禦能力。

當年,中國國民議會批准了與該項目有關的十多個專項撥款。

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坐不住了。

如果中國擁有了一面堅不可摧的盾牌,那麼中國就擁有了全面戰略優勢,甚至會因此獲得發動先發制人戰略打擊的決心。

說白了,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在該領域趕上中國,十五年之後就將喪失戰略主動權。

對冷戰中的一方來說,這意味着全面失敗。

要知道,如果中國不再畏懼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略報復,就可以肆無忌憚的使用手裡的核武器進行戰略威脅,即便中國並沒有藉此發動全面戰爭,也能夠在各個場合讓德意志第二帝國做出戰略讓步。

顯然,這就意味着德意志第二帝國將喪失與中國抗衡的資本。

對德意志第二帝國來說,唯一的選擇就是奮起直追,即便不能超越中國,也至少應該追上中國,不能讓差距拉大。

結果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在一九八四年底通過了一份特別撥款,爲啓動其國家防禦系統工程投入了八百六十億帝國馬克的啓動資金,重點資助基礎科研項目,爭取在五年之內取得重大突破。

這下,中德對抗再次在外層空間打響。

按照中國國防部在當時公佈的資料,理想的防禦系統應該建立在外層空間,最好在敵國頭頂上方建立起防線。說得簡單一些,就是把用來對付戰略彈道導彈的防禦武器直接部署在敵國領土上方的軌道上,在敵國發射的戰略彈道導彈還沒有離開大氣層、或者是還沒有重返大氣層之前就將其擊落。

顯然,這需要在航天領域投入足夠多的財力。

一九八五年,中國進行了六百多次航天發射,並且正式啓動了“重返大氣層航天航空平臺”項目,也就是後來的航天飛機研製工程。這一年,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了五百多次航天發射,而且着手研製超大型運載火箭。一九八六年,中國的航天活動超過一千次,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則達到了九百次。一九八七年,中國進行了一千四百多次航天發射,並且在當年年底讓第一架航天飛機進行了非載人航天飛行,德意志第二帝國則在當年完成了超級運載火箭的試射。一九八八年,中國的航天發射達到巔峰,全年總共進行了二千一百六十八次,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則在當年超過中國,總共進行了二千七百五十七次,雙方在冷戰中的航天競爭達到白熱化。

顯然,瘋狂的航天發射,意味着瘋狂的燒錢。

對雙方來說,這就是在比拼財力,看誰的資金雄厚。

必須承認,德意志第二帝國在這幾年裡表現出來的實力,確實讓人歎爲觀止,不過這更多的是迴光返照。

說白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正在快速消耗由危地馬拉戰爭所帶來的紅利。

中國在危地馬拉戰爭中遭受的失敗,並沒有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獲得彌補。在七零年代的後幾年裡,中國進入了戰略收縮期,即由戰略進攻轉爲戰略防禦,降低財政開支,減輕國民負擔。這一政策,在一九八零年達到巔峰,即中國在遭受了經濟危機打擊之後,已經難以維持原有的戰略優勢。

只是,進入八零年代,隨着經濟危機過去,特別是新的金融體系確立,華元的主導地位不但沒有被削弱,反而獲得加強,中國在經濟上已經走出低谷,其戰略防禦階段也正式宣告結束。

相反,在七零年代,德意志第二帝國進入了戰略擴張階段。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戰後黃金時期積累了大量財富,國家基礎建設也在此期間得到大力發展,因此其經濟實力出現了暴發性增長,在七零年代後期,其相對國力達到了冷戰時期的巔峰。

根據中德雙方的官方資料,在一九七九年,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經濟規模達到了中國的百分之六十,工業規模爲中國的百分之七十,重工業更是達到了中國的百分之八十,比大戰結束之前均有百分之百以上的提高。

經濟實力的增長,也導致了野心的增長。

在顧祝同提出“國家戰略防禦系統”概念的這一年,也就是一九八二年,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略擴張達到巔峰,即不顧聯合國絕大部分成員國的堅決反對,出兵巴爾幹地區,入侵南斯拉夫。

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本意是要一勞永逸的解決歐洲最後的戰爭根源。

可惜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此舉等於是引火燒身。

中國尚且沒能在危地馬拉戰爭中全身而退,德意志第二帝國又怎麼可能在被稱爲“歐洲火藥桶”的巴爾幹地區取得勝利呢?(未完待續。。)

第527章 繼續前進第119章 賭注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12章 皇帝的回報第504章 疲勞作戰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161章 勝利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176章 生或死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58章 急流勇退第289章 畫蛇添足第37章 看熱鬧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44章 你追我趕第14章 海軍之父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381章 震驚之餘第99章 別無選擇第596章 關鍵點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509章 守將第62章 勝負未定第106章 鬼鎮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563章 兩手準備第35章 雪中送炭第284章 高標準第88章 同胞兄弟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55章 人生目標第55章 虛與委蛇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194章 主動攔截第122章 投降第101章 躲躲藏藏第85章 嘎然而止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135章 租借第74章 僥倖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527章 繼續前進第94章 決戰在即第577章 信號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172章 警戒艦第187章 馬拉松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237章 獨樹一幟第97章 秘密潛入第160章 餘熱第263章 參謀長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4章 風起雲涌第6章 整裝待發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80章 全速北上第584章 死衚衕第3章 工業時代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38章 自我犧牲第541章 大潰退第29章 一八九二第378章 覺悟第247章 操之過急第13章 戰端第366章 雞肋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189章 撤退與追擊第409章 航空兵收尾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53章 倒計時第45章 特立獨行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4章 風起雲涌第294章 有想法
第527章 繼續前進第119章 賭注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12章 皇帝的回報第504章 疲勞作戰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161章 勝利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176章 生或死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58章 急流勇退第289章 畫蛇添足第37章 看熱鬧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44章 你追我趕第14章 海軍之父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381章 震驚之餘第99章 別無選擇第596章 關鍵點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509章 守將第62章 勝負未定第106章 鬼鎮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563章 兩手準備第35章 雪中送炭第284章 高標準第88章 同胞兄弟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55章 人生目標第55章 虛與委蛇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194章 主動攔截第122章 投降第101章 躲躲藏藏第85章 嘎然而止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135章 租借第74章 僥倖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527章 繼續前進第94章 決戰在即第577章 信號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172章 警戒艦第187章 馬拉松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237章 獨樹一幟第97章 秘密潛入第160章 餘熱第263章 參謀長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4章 風起雲涌第6章 整裝待發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80章 全速北上第584章 死衚衕第3章 工業時代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38章 自我犧牲第541章 大潰退第29章 一八九二第378章 覺悟第247章 操之過急第13章 戰端第366章 雞肋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189章 撤退與追擊第409章 航空兵收尾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53章 倒計時第45章 特立獨行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4章 風起雲涌第294章 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