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軍備談判

按理說,限制海軍軍備,也屬於停戰談判的一部分

。只是,這個問題極爲複雜,而且超出了大戰範疇,關係到了戰後的世界格局,因此到了九月底,在德美兩國表態之後,限制海軍軍備另行談判協商

十月十日,德意志第二帝國、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土耳其、中國等大戰的參與國代表,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正式簽署了停戰協議,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終結。

做爲戰勝國,中國獲得了最基本的好處。

按照協議,英法將把在華的所有租界移交給中國中央政府,並且取消一切與前清政府簽署的不平等條約,歸還香港島、九龍半島與臺灣島,英國退出緬甸、法國則退出越南、柬埔寨等地。

全面談判結束之後,開始了各國之間的雙邊談判。

當然,這是明擺着的利益談判。

此時,馮承乾原本打算向德皇請辭。只是,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情,讓他決定在帝國多呆一段時間。

這就是,美國在十一月初,向德意志第二帝國、意大利、荷蘭、英國、法國、日本、西班牙與中國發出外交照會,號召立即舉行海軍軍備談判,以防止戰爭再次爆發,而美國願意提供談判場所,並且承擔談判的所有開支。

發出號召的是美國總統,而真正推動軍備談判的,則是美國的財團。

原因很簡單,如果海軍軍備競賽得不到控制,仍然採用以往的雙邊協商制度,戰爭就會再次爆發。更加現實的問題是,如果英法捲入了海軍軍備競賽,那麼欠美國的外債就永遠都無法償還了。

事實上,這個時候,帝國正在與英國就海軍軍備問題進行磋商。

前面已經提到,英國在投降之前,帝國就做出承諾,承認海權對英國的重要性,並沒有要求獲得高於英國的海權,只是與英國享有同等的海權。如此一來,在海軍軍備上,英國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顯然,英國不會錯過重振海軍的機會。

雖然要到年底,英國纔會拿出海軍重建計劃,並且與帝國進行磋商、要回被扣押的幾艘主力艦,但是當時已經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英國肯定有海軍重建計劃,而且規模不比大戰爆發前的造艦計劃小。

別忘了,英國在這場戰爭中幾乎丟掉了所有主力艦。

如果英國把全部收入都花來建造戰艦,哪有錢來償還外債呢?

正是如此,美國非常急切的希望,能夠讓有實力的國家限制海軍軍備,藉此讓英法償還欠債。

當然,帝國也希望限制海軍軍備。

雖然帝國是戰勝國,但是並沒有利用戰勝者來壓制戰敗者。即便通過這場戰爭,帝國撈取了很多好處,比如打開了印度市場,基本上獨霸了中國市場,還控制了大半個歐洲,可是現實利益卻不多。可以說,帝國現在需要的,就是一段休養生息的時間,因此也不希望再次進行海軍軍備競賽。

美國提議,帝國附和之後,限制海軍軍備談判就水到渠成的開始了。

十一月十五日,馮承乾以帝國海軍全權代表身份,率領帝國談判代表團來到華盛頓,參與了海軍軍備談判。

談判的核心只有一個:把海軍軍備限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內。

只是,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九個參與國卻在另外一個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即各國海軍的規模之比。

美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不用多說,肯定是其他國家的標準。

首先是,英國是否有權享受與美國、德意志第二帝國同等的海軍規模?

雖然帝國並不想讓英國獲得復興機會,但是之前已經與英國有約在先,承認了海權對英國的重要性,也承諾只追求與英國同等的海權。如此一來,帝國就沒有太多的理由反對英國擁有與帝國同等的海軍。

這樣一來,德意志第二帝國、美國、英國爲第一梯隊。

在第二梯隊中,意大利的位置是有保證的,關鍵有兩個國家,即法國與日本。

法國是戰敗國,而且遭受的戰爭損失最大,加上長期重視陸權,因此法國當局對海軍並不是很重視。法國爭取成爲第二梯隊,只有一個理由,即法國的主要利益在地中海,因此法國在海權上不能低於意大利。

顯然,意大利並不接受這樣的安排。

要知道,法國是戰敗國,而意大利是戰勝國。

相對而言,日本的問題更加複雜。

日本既不是戰敗國、也不是戰勝國,而且已經與英國解除同盟關係,但是日本在遠東與西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不容質疑。更重要的是,日本在大戰期間的表現,讓德意志第二帝國心存疑慮。此外,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擴張行動,也讓早已霸佔了菲律賓、並且正在向西太平洋擴張的美國心存芥蒂。結果就是,在日本提出了海權訴求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與美國都認爲日本沒有理由提出太高的要求。

這下,問題出來了。

要知道,如果沒有日本參與,就不可能限制海軍軍備。

原因很簡單,只要日本開始大規模建造戰艦,美國首先就得跟上,因爲日本的擴張行動對美國構成了直接威脅。緊接着,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會因爲在遠東與印度洋的利益,加入海軍軍備競賽,然後緊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英國與法國、以及盯住法國的意大利都會加入到這場比賽中來。

顯然,不管帝國與美國是否樂意,都得照顧到日本的利益訴求。

只是,日本也得做出讓步。

原因很簡單,日本還不夠強大,不可能同時開罪世界上最爲強大的兩國家。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拉攏中國,而日本又夢想着霸佔中國,因此日本需要獲得美國的支持,也就不能不給美國顏面。

最終,日本接受了由美國開出的條件。

以美國、德意志第二帝國與英國的海軍艦艇總噸位爲準,日本海軍的艦艇總噸位爲百分之七十五,只是在主力艦方面,日本海軍的比例爲百分之六十六,即日本可以建造更多的巡洋艦。

日本做出妥協之後,法國也做出了妥協。

最終,法國採納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提出的條件,即與意大利一樣,擁有相當於第一梯隊百分之五十的艦艇總噸位。

緊接着,意大利也不得不在美德的壓力下做出讓步。即在總噸位的範圍之內,可以多建造兩艘標準排水量不超過三萬噸的主力艦,並且同額度削減巡洋艦等艦艇的噸位,以保證意大利的海軍優勢。

當然,荷蘭與西班牙只是來打醬油的。

最後,就是中國的問題了。

事實上,在談判開始前,中國根本沒有海軍,或者說只有一支象徵性的海軍,根本算不上海軍強國。

再退一步,中國連強國都算不上。

問題是,在談判開始的第二天,德皇就下了一道詔書,把遠東艦隊無償交付給中國中央政府,而中國中央政府則把青島港租借給德意志第二帝國九十九年,並且承擔前二十年的港口維持費用。

結果就是,中國在一夜之間成爲了海軍強國!

要知道,帝國遠東艦隊有五艘主力艦,而日本海軍到這個時候,就算把兩艘“筑波”級裝甲巡洋艦、兩艘“鞍馬”級裝甲巡洋艦與兩艘“河內”級戰列艦算上,總共也就只有十二艘主力艦,而除掉前面提到的六艘,也就只有四艘從英國採購的“金剛”級戰列巡洋艦與兩艘自建的“扶桑”級戰列艦算得上是真正的主力艦。也就是說,日本海軍在主力艦數量上只比中國海軍多一艘。

問題是,日本戰艦的戰鬥力遠不如中國戰艦。

“金剛”級的藍本是英國的“虎”級戰列巡洋艦,而實戰表明,“虎”級根本不是“德夫林格”級的對手。至於“扶桑”級戰列艦,不管是在火力、防護、航速上,都遠不如“拜仁”級戰列艦。

顯然,在總體實力上,日本海軍與中國海軍相差不大。

這下,問題就出來了。

日本都獲得了百分之七十五的艦艇噸位比例,中國爲什麼不能獲得同樣多的呢?

雖然日本在談判中,列舉了很多理由,要求限制中國的海軍軍備,強調中國沒有資格進入第二梯隊,但是做爲帝國全權代表的馮承乾卻無條件支持中國的所有利益訴求,並且強調中國是軸心國成員,是大戰的戰勝國,如果連日本得到的都享受不到,那麼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得懷疑日本的誠意。

有趣的是,美國談判代表也公開支持馮承乾的主張。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美國肯定希望有一支力量能夠在西太平洋牽制住日本,從而使美國全力應付來自大西洋對岸的威脅。

當然,二十多年後,美國就後悔了。

在德美表態之後,日本不得不做出讓步。當然,爲了留住日本,德美也做出了一定的妥協。最終,中國獲得了與日本同等的地位,但是主力艦的規模限制在了百分之五十,即比日本還要低百分之十六。

到此,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的大體框架形成了。

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612章 決裂第466章 蜂擁而來第522章 精確轟炸第140章 有心無力第183章 雨季攻勢第484章 捷徑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129章 據點第46章 歐陸變局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630章 霸權第37章 看熱鬧第565章 遭遇戰第406章 戰鬥到最後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15章 開拓者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173章 香蕉貿易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176章 生或死第71章 下基層第59章 帝國軍人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3章 工業時代第10章 利益同盟第197章 利器第2章 重新開始第458章 激戰第419章 矛盾第63章 體能極限第413章 出征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38章 進軍威克島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295章 火速收場第72章 相識恨晚第55章 風雲再起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89章 聯合進攻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454章 南下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198章 全力一搏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第124章 決定性勝利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76章 左顧右盼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109章 充分準備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8章 人間地獄第175章 夜戰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50章 我行我素第31章 技術投入第468章 風暴海洋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203章 開闢新戰場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1章 新皇登基第73章 東線開打第35章 逼談第311章 戰術勝利第404章 毀滅之路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169章 轉移第121章 拷問第457章 天降神兵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207章 冒險第38章 自我犧牲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129章 意義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486章 預警機第155章 農民軍第617章 金融霸權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441章 雙贏合作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34章 厲害關係第11章 越境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74章 機不可失第21章 撲空第434章 攻擊第17章 戰略大師第194章 軍事航天
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612章 決裂第466章 蜂擁而來第522章 精確轟炸第140章 有心無力第183章 雨季攻勢第484章 捷徑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129章 據點第46章 歐陸變局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630章 霸權第37章 看熱鬧第565章 遭遇戰第406章 戰鬥到最後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15章 開拓者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173章 香蕉貿易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176章 生或死第71章 下基層第59章 帝國軍人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3章 工業時代第10章 利益同盟第197章 利器第2章 重新開始第458章 激戰第419章 矛盾第63章 體能極限第413章 出征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38章 進軍威克島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295章 火速收場第72章 相識恨晚第55章 風雲再起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89章 聯合進攻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454章 南下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198章 全力一搏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第124章 決定性勝利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76章 左顧右盼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109章 充分準備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8章 人間地獄第175章 夜戰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50章 我行我素第31章 技術投入第468章 風暴海洋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203章 開闢新戰場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1章 新皇登基第73章 東線開打第35章 逼談第311章 戰術勝利第404章 毀滅之路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169章 轉移第121章 拷問第457章 天降神兵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207章 冒險第38章 自我犧牲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129章 意義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486章 預警機第155章 農民軍第617章 金融霸權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441章 雙贏合作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34章 厲害關係第11章 越境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74章 機不可失第21章 撲空第434章 攻擊第17章 戰略大師第194章 軍事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