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新賽場

雖然屬於國家間的經濟交流,但是軍火貿易與其他商品貿易有着很大的區別。

嚴格的講,軍火貿易不屬於經濟範疇,而是政治的延續,即軍火貿易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國家的對外政治關係影響。

說白了,軍火貿易並不是由價格、以及貨物質量決定的,而是由政治關係決定的。

在冷戰時期,這一點體現得極爲明顯。

比如,在中國大力推銷j66戰鬥機的七零年代,j66並非世界上最出色的戰鬥機,德意志第二帝國的me440與bf500就擁有更加出色的性能,而且在一些局部戰爭中,這兩種德制戰鬥機都戰勝過j66。在危地馬拉戰爭期間,j66甚至被落後了一代的me300擊落過數十架。

問題是,j66仍然是七零年代最暢銷的戰鬥機,總產量突破了五千架,除了中國,還有數個國家擁有生產線或者是生產許可證,裝備了數十個國家,成爲冷戰期間第一種產量超過五千架的戰鬥機。

關鍵就是,中國的盟國絕對不可能採購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鬥機,哪怕德制戰鬥機擁有更加出色的性能。

由此可見,軍火貿易,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建立與維持國家間同盟與友好關係的基礎。

當然,在同盟集團內部,軍火貿易沒有多少變數。不管是中國、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都是其盟國的主要軍火供應商。

只是,對處於兩個集團之外的國家來說。軍火貿易就顯得極爲重要了。

拿阿拉伯國家來說。大戰結束之後,依靠與中國的良好關係,衆多剛剛獲得獨立的阿拉伯國家從中國得到了大批過剩軍事物資,並且在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廣泛使用。此後,部分阿拉伯國家轉爲向德意志第二帝國採購軍火,以此導致德意志第二帝國在第二次中東戰爭期間保持沉默。到了第三次中東戰爭時,這些採購了德制軍火的阿拉伯國家。幾乎都成了以色列的敵人。只是,這場戰爭中,德制裝備的拙劣表現。讓部分阿拉伯國家回心轉意,重新成爲了中國軍火商的顧客。這也標誌着,部分阿拉伯國家已經放棄了反以立場。轉而尋求與以色列和平共處。

最具有代表性的依然是沙特。

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前,沙特幾乎淘汰了所有中國製造的武器裝備,換上了從德意志第人帝國採購的軍火。結果還不到十年,沙特就再次轉變立場,淘汰了處於最佳服役期的德制裝備,換上了中國製造的軍火。

不可否認,沙特非常富有。

雖然沙特是典型的君主制國家,並非君主立憲制的民主國家,但是依靠石油,以及相對較少的人口。沙特建立起了當時阿拉伯國家中最好的社會福利體制,讓大部分國民過上了富足生活。

問題是,沙特再富有,也不應該如此浪費。

顯然,沙特在軍火貿易上的立場。實際上就是其基本對外政策,即通過採購軍火,與中國形成非結盟的同盟關係。

說白了,就是藉此獲得中國的支持與安全保證。

顯然,其他從中國採購軍火的國家,也有着類似的目的。

對於沒有加入兩個陣營的國家來說。軍火貿易是與大國維持良好關係的關鍵手段,有的時候甚至是唯一手段。

在這方面,聯邦美國的做法最具有代表性。

大戰結束的時候,美國被肢解成爲三個國家,其中民主美國與邦聯美國分別由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直接佔領,處於兩國之間的聯邦美國則在一九五四年結束了佔領狀態,成爲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

在一九七四年之前,聯邦美國一直奉行親華政策,其主要武器裝備均來自中國。

危地馬拉戰爭之後,中國由戰略擴張轉變爲戰略收縮,基本對外政策也由攻擊型變爲防禦性,聯邦美國的對對外立場因此發生改變,在一九七五年就以軍火貿易的方式,積極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改善關係。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後,聯邦美國當局認識到,中國的戰略收縮只是暫時性的,而且中國在綜合國力上遠超過德意志第二帝國,在經歷了由迅速擴張導致的鎮痛之後,肯定會再次走上擴張之路,並且全面壓倒德意志第二帝國。結果就是,聯邦美國的軍火採購政策再次發生轉變,不但繼續從德意志第二帝國購買武器裝備,也開始積極跟中國軍火商談判。

結果就是,在聯邦美國的軍隊中,即有來自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坦克,也有來自中國的戰鬥機。

顯然,聯邦美國通過軍火貿易,在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之間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這些都表明,軍火貿易有很大的特殊性,可以看成是一個國家對外政策的表象,即反映出了一個國家的基本對外政策。

由此可見,伊朗革命給中國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利益,還有政治上的利益。

也正是如此,在一九八四年,以色列悍然發動了第四次中東戰爭,通過預防性的軍事行動摧毀了敘利亞的武裝力量,在數量衆多的阿拉伯國家中,除了伊拉克等少數,其他都只聲援了敘利亞,並沒有採取實質行動。

關鍵就是,中國並不希望阿以爆發全面戰爭。

當然,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後,中國爲阿以和平相處所做的努力,也使得阿以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大爲降低。

主要就是,幾個實力強大的阿拉伯國家中,除了敘利亞與伊拉克,其他都已全面倒向中國,用上了中國製造的武器裝備。更重要的是,這些阿拉伯國家根本沒有軍事工業,也就無法自行維持軍隊的作戰消耗。如果捲入與以色列的戰爭,中國根本不需要出兵,只需要中斷這些國家的軍火供應,就能使其戰敗。

也就是說,阿以能不能打起來,得看中國的意願。

顯然,只要以色列在中國的戰略中依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麼中國就絕對不會讓中東地區爆發大規模戰爭。

也正是如此,第四次中東戰爭只持續了五天,就以敘利亞戰敗結束了。

只是,受中國限制,以色列並沒有佔領敘利亞的國土,只是鞏固了其在戈蘭高地上的軍事存在,使敘利亞喪失了在短期內通過軍事行動奪回戈蘭高地,對以色列本土構成直接威脅的可能性。

從政治上講,以色列沒有直接入侵敘利亞,也是衆多阿拉伯國家保持中立的基礎。

當然,發生在一九八四年的最爲重要的事情,肯定不是第四次中東戰爭,至少有兩件事情比第四次中東戰爭更加重要。

第一件事情就是中國正式啓動了“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建設工作。

當年四月,在顧祝同的全力推動下,中國國民議會批准了由國防部提交的,分三個階段完成“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建設方案。如果這份方案得到落實,中國將在未來二十年內耗費二萬六千億華元,打造從陸地到海洋、到天空、再到外層空間,以地基海基、空基與天基三位一體的全方位戰略防禦系統,具備同時攔截上萬枚來襲核彈頭,對潛在敵對國戰略打擊能力實現全面對抗的戰略防禦能力。

說白了,果真建成的話,中國將不再懼怕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略威脅了。

按照顧祝同在國民議會上做的陳詞,整套系統具備對潛在敵對國發射的戰略武器進行初期攔截的能力,能把潛在敵對國發射的戰略武器的百分之八十擊毀在敵對國上空,另外的百分之二十則將在外層空間與重返大氣層階段遭到攔截,即便同時遭到一萬枚核彈頭攻擊,中國本土遭到打擊的概率也低於千分之一。

也就是說,哪怕德意志第二帝國同時發射一萬枚核彈頭,也只不不到十枚能夠落到中國本土上。

顯然,對一場以滅國爲根本目的的全面戰爭來說,遭受數枚核彈頭打擊算不上是沉重的戰爭代價。

要知道,中國的戰略反擊足以摧毀整個世界。

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

在擁有了全面的戰略防禦能力之後,中國就可以肆無忌憚的進行戰略威脅,即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通過毀滅性威脅,讓敵對國放棄對中國的威脅,從而放棄在任何領域與中國進行的對抗與競爭。

對德意志第二帝國來說,這顯然是不可接受的結果。

果真如此的話,德意志第二帝國不但會喪失與中國對抗的能力,還會因此淪落爲中國的附庸國。

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唯一選擇,就是針鋒相對的,建立一套類似的戰略防禦系統。

說白了,在雙方都擁有足夠強大的戰略防禦能力的同時,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安全、以及國家利益纔有根本保證。

顯然,這次競爭與載人登月工程有很大的區別。

載人登月工程,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爭面子,即通過工程來展現國家的經濟、工業與科技實力,以此證明國家的強大。戰略防禦工程則關係到了國家的生死存亡,勝出者將毫無懸念的成爲冷戰的最終贏家。

德意志第二帝國可以輸掉載人登月工程,卻不能輸掉戰略防禦工程。(未完待續。。)

第158章 野心家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167章 前奏第94章 航空力量第616章 和平的基礎第285章 目的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21章 撲空第2章 重新開始第214章 革命第45章 選擇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27章 冷眼旁觀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165章 落幕之戰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30章 始作俑者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97章 血戰蔚山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37章 出發第107章 妥協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240章 關鍵情報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228章 新戰場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73章 別無選擇第2章 重新開始第82章 拷問訓練第18章 輕重有別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408章 最後的機會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104章 戰略失誤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141章 斷裂第116章 目的地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176章 生或死第572章 強渡第159章 主動權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70章 目標出現第13章 戰端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321章 迷霧第36章 叢林求生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71章 下基層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15章 熱身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104章 戰略失誤第475章 攻擊開始第6章 長遠之計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130章 開打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187章 優勢第545章 陸海之爭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167章 血誓第1章 新皇登基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18章 委曲求全第53章 犧牲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264章 次要價值第271章 攻守易勢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14章 海軍之父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623章 核試驗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157章 僱傭兵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280章 水下艦隊
第158章 野心家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167章 前奏第94章 航空力量第616章 和平的基礎第285章 目的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21章 撲空第2章 重新開始第214章 革命第45章 選擇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27章 冷眼旁觀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165章 落幕之戰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30章 始作俑者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97章 血戰蔚山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37章 出發第107章 妥協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240章 關鍵情報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228章 新戰場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73章 別無選擇第2章 重新開始第82章 拷問訓練第18章 輕重有別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408章 最後的機會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104章 戰略失誤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141章 斷裂第116章 目的地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176章 生或死第572章 強渡第159章 主動權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70章 目標出現第13章 戰端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321章 迷霧第36章 叢林求生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71章 下基層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15章 熱身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104章 戰略失誤第475章 攻擊開始第6章 長遠之計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130章 開打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187章 優勢第545章 陸海之爭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167章 血誓第1章 新皇登基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18章 委曲求全第53章 犧牲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264章 次要價值第271章 攻守易勢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14章 海軍之父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623章 核試驗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157章 僱傭兵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280章 水下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