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各有打算

漢密爾頓敗下陣來,貝蒂迅速頂了上去。

南面,雷德爾也沒有放鬆。發現“虎”號戰列巡洋艦轉向撤退後,雷德爾一邊組織輕巡洋艦攔截前來阻撓的英艦,一面下令調整隊列,追擊逃竄的漢密爾頓。數分鐘後,五艘戰列巡洋艦就排成了契型縱隊,由“奧古斯塔皇后”號打頭陣,緊跟着漢密爾頓的“虎”號戰列巡洋艦北上。

北方大約三十公里處,貝蒂正在調整艦隊的隊列。

漢密爾頓發回來的消息非常確切,公海艦隊的偵察分隊已經全部到達,五艘戰列巡洋艦在身後窮追不捨。雖然漢密爾頓沒有提到希佩爾的主力在哪裡,但是貝蒂相信,希佩爾離雷德爾不會太遠。

此時,貝蒂手裡有二十四艘戰列艦,而不是希佩爾所知的二十三艘。

多出的一艘,正是在一月底才建成、於三月初正式服役、在五月三日,也就是大艦隊出發之前才趕到斯卡帕灣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貝蒂原本打算把這艘最高航速達到二十五節的戰列艦編入漢密爾頓的偵察分隊,但是在反覆權衡之後,貝蒂還是把“伊麗莎白女王”號留在了主力艦隊裡面。

這樣一來,貝蒂就能組建四支各有六艘戰列艦的主力分隊了。

因爲還沒有完成全部訓練,而且官兵的素質比不上其他戰艦,所以貝蒂沒有選擇“伊麗莎白女王”號爲旗艦,而是把它編入了由四艘“鐵公爵”級戰列艦與“愛爾蘭”號組成的第一戰列艦分隊。同時,貝蒂也對其他戰列艦分隊做了調整,第二分隊由四艘“喬治五世”級與“阿爾庫金”號、“海王”號組成,第三分隊是四艘“白羊座”級與兩艘“巨人”級,第四分隊則由三艘“聖文森特”級與三艘“柏勒羅豐”級組成。顯然,第一戰列艦分隊的戰鬥力最強,第四分隊最弱。

把二十四艘戰列艦分成四個分隊,主要是指揮上的問題。

如果把二十四艘戰列艦全部編在一個分隊裡面,不管是貝蒂、還是傑利科、或者其他任何將領,都不可能順暢指揮。在由旗艦指揮的情況下,一支分隊裡的主力戰艦最多不能超過六艘。再多的話,指揮就會出問題,也就無法發揮出所有戰艦的戰鬥力,等於削弱了艦隊的總體作戰能力。

只是,這樣一來,貝蒂最多隻能直接指揮所在那個分隊。

也就是說,其他分隊都得由分隊指揮官負責。

當然,希佩爾這邊的情況也一樣。

公海艦隊總共只有十七艘戰列艦,由希佩爾分成了四個分隊,第一分隊爲四艘“國王”級,第二分隊是五艘“德皇”級,第三分隊是四艘“赫爾戈蘭”級,第四分隊則是兩艘“拿騷”級與兩艘“萊茵蘭”級。雖然在分隊的數量上,公海艦隊與大艦隊一樣多,但是每個分隊的戰列艦數量均少於大艦隊。

由此產生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在一對一廝殺的戰列決戰中,公海艦隊的每一個分隊都佔不到便宜。

這仗,還有得打嗎?

顯然,希佩爾與馮承乾都不缺乏信心。

雷德爾已經發來電報,漢密爾頓的偵察分隊已被擊潰,“澳大利亞”號與“新西蘭”號戰列巡洋艦均遭到重創,喪失了作戰能力。雖然“虎”號的損傷不算嚴重,還能作戰,但是威脅並不是很大。

如此一來,必要的時候,希佩爾能把雷德爾的偵察分隊編入戰列。

只是,馮承乾並不希望這麼做。

大量實戰證明,戰列巡洋艦並不適合戰列決戰,特別不適合與戰列艦決戰,其過於薄弱的防護使其很難在戰列決戰中生存下來。在戰列決戰中,戰列巡洋艦的最大用途是憑藉速度打亂對方的戰列,消滅對方的受損戰艦,以及掩護本方戰列不受對方輕型快速戰艦衝擊,掩護本方的主力戰艦。

馮承乾的想法更直接:在局部戰場上集中優勢兵力,儘量擊沉與擊毀英艦。

爲此,馮承乾提出,把第一與第二戰列艦分隊編在一起,交戰後首先打擊大艦隊的第一戰列艦分隊,第三分隊與第四分隊各自應付大艦隊的第二分隊與第三分隊,雷德爾在完成任務之後,負責纏住速度最慢的第四分隊。這樣一來,在戰列的最前端,公海艦隊就有九比六的兵力優勢,在戰線終端,公海艦隊則用八艘戰列艦對付大艦隊的十二艘,後端則是五艘戰列巡洋艦對付六艘戰列艦。

不可否認,第三分隊與第四分隊需要承擔很大的壓力。

此外,雷德爾也要承擔很大的風險。

可是有一點不可忽視,如果第一分隊與第二分隊能夠儘快解決戰鬥,就能讓大艦隊失去統一指揮。

在海戰中,有效指揮的重要性不亞於主力艦的數量。

最初的時候,希佩爾還不大讚同這麼做,因爲公海艦隊也會因此遭受慘重損失,使勝利的價值大打折扣。

所幸的是,馮承乾很快就說服了希佩爾。

五點不到,雷德爾發來的電報表明,貝蒂率領的主力艦隊已經到達戰場,而且分成了四個戰列艦分隊。

希佩爾沒再堅持主見,同時答應讓馮承乾去第二分隊指揮作戰。

五點二十分,馮承乾與副官張東強登上了“德皇”號戰列艦。

在“國王”號服役之前,“德皇”號一直是公海艦隊的旗艦,而且這艘戰艦也是由馮承乾主持設計與建造的。

五點三十五分,雷德爾再次發來電報,大艦隊已經完成了隊列轉換。

此時,公海艦隊與大艦隊的距離已經不足三十公里了。

按照希佩爾的命令,雷德爾沒有與大艦隊交火,始終把距離保持在二十公里以上,而且把航速保持在二十二節以上。這樣一來,就算貝蒂能向雷德爾開火,也很難擊中雷德爾的五艘戰列巡洋艦。

五點四十五分,雷德爾發來最後一份電報,大艦隊正在向西南方向航行,航速二十節。

五分鐘後,希佩爾下達了轉向命令。

看到旗艦“國王”號打出的旗語,馮承乾命令第二分隊跟隨轉向,並且把戰艦的間隔距離縮短到五個艦長。

在戰列作戰中,這是最短的間隔距離了。

再縮短的話,那麼戰艦在規避的時候就很容易相撞。

五點五十七分,“國王”號上升起了戰鬥旗幟,表明該艦的瞭望員已經看到了敵艦。兩分鐘後,“德皇”號的瞭望員也看到了出現在西北方向的敵艦,並且辨認出是“鐵公爵”級戰列艦。

六點過,“國王”號進行了最後一次戰術轉向,把航向調整到二百三十度,航速降到十二節。隨後,希佩爾下達了交戰命令,“國王”號與“大選帝侯”號對付一號敵艦,“總督”號對付二號敵艦,“威廉皇太子”號對付三號敵艦,“德皇”號與“腓特烈大帝”號對付四號敵艦,“皇后”號與“國王阿爾伯特”號對付五號敵艦,“路易特波爾德親王”號對付六號敵艦。

希佩爾的安排沒有錯,卻有一個疏漏,即並不知道在貝蒂的第一戰列艦分隊中有一艘火力強大的戰列艦。更要命的是,當時貝蒂把“伊麗莎白女王”號放在了編隊末尾,而不是放在編隊中央。

按照希佩爾的交戰命令,“路易特波爾德親王”號得單獨對付“伊麗莎白女王”號。

顯然,這艘在一九一三年建成服役的戰列艦絕對不是新銳戰列艦的對手,單挑絕對打不過“伊麗莎白女王”號。

如果考慮到貝蒂的交戰安排,“路易特波爾德親王”號的處境就更加兇險了。

當時,貝蒂投入的是兩支戰列艦分隊,而不是一支。也就是說,貝蒂準備用十二艘戰列艦去對付希佩爾的九艘戰列艦。因爲“國王”級與“德皇”級都是較新的戰艦,在性能上一點都不比同時期的英艦差,所以貝蒂決定首先幹掉居中的第二分隊,把公海艦隊的戰列從中間切斷。這樣一來,希佩爾就很有可能被迫退出戰鬥。到時候,貝蒂就能利用第一戰列艦分隊的速度優勢追擊德艦。

這樣一來,對付“路易特波爾德親王”號的英艦就是“阿爾庫金”號與“海王”號。

顯然,“路易特波爾德親王”號在打擊“伊麗莎白女王”號的時候,很難招架住兩艘英艦上二十四門主炮的猛烈轟擊。

從雙方的部署來看,雙方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戰術來打,從而破壞對方的戰列。

這樣一來,就得看誰能堅持住了。

說得簡單一些,誰首先堅持不住,誰的戰列就會遭到破壞,從而失去主動權,被對方壓着打。

貝蒂依仗的是戰艦的數量優勢,希佩爾依靠的則是更加精準兇狠的火力。

六點過八分,“國王”號與“大選帝侯”號打出了第一輪齊射,兩分鐘後,“鐵公爵”號也開始了破擊。

這場後來被稱爲“挪威海戰”的海上大決戰終於開始了。

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582章 立場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67章 雷霆萬鈞第43章 拖累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52章 同盟軸心第16章 慢半拍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148章 劇變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16章 以退爲進第64章 無力迴天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9章 深入基層第41章 開天闢地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33章 一意孤行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18章 委曲求全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132章 優中選優第486章 預警機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528章 包圍與突圍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516章 轉向西進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383章 轉折點第275章 空頭支票第254章 下一步第4章 政治體制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30章 偷襲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280章 水下艦隊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83章 受捉弄第111章 突防第50章 歐戰風雲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28章 皇儲給力第193章 時代奇蹟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596章 關鍵點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46章 臨危不亂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26章 女記者的心思第438章 聲東擊西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70章 戰火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216章 根源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62章 勝負未定第295章 火速收場第343章 惡仗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78章 不得不戰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192章 工程師第73章 戰機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212章 出動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567章 默默無聞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30章 偷襲第394章 拉鋸戰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30章 以質爲本第198章 回家第570章 大舉進攻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575章 向東推進
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582章 立場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67章 雷霆萬鈞第43章 拖累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52章 同盟軸心第16章 慢半拍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148章 劇變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16章 以退爲進第64章 無力迴天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9章 深入基層第41章 開天闢地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33章 一意孤行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18章 委曲求全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132章 優中選優第486章 預警機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528章 包圍與突圍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516章 轉向西進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383章 轉折點第275章 空頭支票第254章 下一步第4章 政治體制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30章 偷襲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280章 水下艦隊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83章 受捉弄第111章 突防第50章 歐戰風雲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28章 皇儲給力第193章 時代奇蹟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596章 關鍵點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46章 臨危不亂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26章 女記者的心思第438章 聲東擊西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70章 戰火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216章 根源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62章 勝負未定第295章 火速收場第343章 惡仗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78章 不得不戰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192章 工程師第73章 戰機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212章 出動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567章 默默無聞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30章 偷襲第394章 拉鋸戰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30章 以質爲本第198章 回家第570章 大舉進攻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575章 向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