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八國侵俄

憲 法,關係到每一個〖中〗國人的切身利益。

最初,馮承乾打算擴大討論範圍,即讓民衆也加入進來。只是,具體實施的時候,馮承乾意識到,這麼做根本行不通。

原因很簡單,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中〗國人都不知道“憲法”是個什麼東西。

要知道,清朝滅亡還不到十年,雖然老百姓已經剪掉了被滿清強加到頭上的辮子,婦女也不再裹腳,但是兩百多年來,深入老百姓骨髓的奴性還沒有消除掉。在前清時期,皇帝的言辭就是憲法。

別的不說,在馮承乾放出要立憲的消息之後,一些遺老遺少就來向〖中〗央政府請願,認爲這麼做有失體統,〖中〗國根本不需要什麼憲法,總統、大元帥的話就是憲法,甚至有人提議應該讓吳鐵生登基稱帝。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反對立憲。

在立憲問題上表現得最爲積極的,是那些從海外歸來的留學生,特別是那些到美國與歐洲〖民〗主國家呆過幾年的留學生。在美歐的所見所聞,特別是美歐等國的富裕與強大,給這些留學生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也讓他們非常直觀的認識到,〖中〗國必須向西方學習,也就必須學習西方的政治體制。

這些人,成爲馮承乾推動立憲工作的主要助手。

只是,馮承乾沒有閉門造車。

他在一九二零年才提出立憲,而不是在一九一八年、也就是回國的時候就提出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這就是,在一九一八年的時候,〖中〗國的民族企業還不夠強大,而經過兩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已經出現了第一批民族資本家,而且這些人都是變革的獲益者,自然會全力擁護變革。

正是如此,立憲成爲了〖中〗國民族資本家的盛宴。

顯然,馮承乾不想走俄國那條路,因爲在他的時代,看似強大的紅色俄國在存在了七十多年後就分崩離析了,而那些被布爾什維克看成邪惡帝國的國家,不但存在了下去,還變得更加強大。

這其中,絕對不是沒有原因的。

也許,在二十世紀初,西方的〖民〗主政治還不夠健全,存在很多問題,而且並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民〗主政治帶來的好處。可是有一點不可否認,這就是,歷史已經證明,〖民〗主政治的適應力與生命力都更加強大,而且〖民〗主政治本身也在隨着經濟發展而進步,最終達到爲所有人服務的程度。

〖中〗國要想強大,就得走〖民〗主這條道路。

只是,在最初階段,絕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真正的〖民〗主。說得直接一些,在所有人都明白“〖民〗主”的含義之前,〖民〗主只存在於一個較小

的範圍之內,只有恰當的利用〖民〗主,〖中〗國才能發展壯大。

此時,〖中〗國的〖民〗主就只限於民族資本家的範疇之內。

不管資本家是不是在錄削工人,必須承認的是,正是這些民族資本家,在不遺餘力的推動〖中〗國實現工業化。

也就是說,在短期內,民族資本家是〖中〗國發展的主要動力。

正是如此,在制定臨時憲法的時候,馮承乾才向全國的民族資本家發出邀請,讓他們進言進策,共同制訂〖中〗國的第一部憲法。

到一九二零年六月,已有一千多名民族資本家參與進來。

可以說,他們是〖中〗國的精華、也是〖中〗國的脊粱。〖中〗國能否建立起〖民〗主制度,能否在短期內發展壯大,就得看他們了。

當然,馮承乾此舉也引來了不小的非議。

別忘了,在幾年前,商人還在社會的最低層。在老百姓看來,只有其他路都走不通的時候纔會去經商。現在,商人一下成爲了國家的骨幹力量,而且參與到了關係到國家根本的立憲工作中來,自然讓很多人難以接受。

其實,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前清的遺老遺少滿大街的是,社會變革奪走了這些人的既得利益,他們自然會對新生事物產生牴觸情緒。

在馮承乾集中力量搞立憲工作的時候,北伐戰爭開始了。

一九二零年五月,〖中〗央軍首先進軍西北。

當時,吳鐵生還在紫禁城外的〖廣〗場上舉行了盛大的誓師儀式,引來數十萬有志青年報名參軍。

只是,〖中〗央軍不需要那麼多官兵。

一直以來,吳鐵生都秉承德式制軍理念,即在精不在多。

打到現在,〖中〗國陸軍的總兵力也不到一百萬,但是戰鬥力非常強悍,不比老師、也就是德國陸軍差多少。

在蘭州會戰中,〖中〗央軍的六個師就擊敗了西北軍的二十個師。

吳鐵生拿西北開刀,與年初發生的一計事情有很大的關係。這就是,德美意英法西荷等七國聯合干涉俄國內戰。

兩年前。 馮承乾離開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時候,還認爲不會出現這一幕。

原因很簡單,德意志第二帝國打贏了歐戰,而且與布爾什維克俄國的關係不算差,加上德意志第二帝國需要進行戰後重建、也需要來自俄國的資源,所以沒有任何理由去幹預紅俄與白俄的內戰。

兩年間,馮承乾的預測基本上準確。

只是,到了一九一九年底,德俄關係急轉直下。

關鍵就是,裡海北岸發現了一座規模巨大的油田,即有名的巴庫油田。

這下問題來了。

最初,德意志第二帝國向布爾什維克政府提出,按照德俄協議,帝國企業有資格獲得油田的開採權,至少應該參與開採工作,而且帝國有權力以較爲低廉的價格,獲得巴庫油田產出的石油。

問題是,布爾什維克政府決絕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要求。

理由是,巴庫油田是在德俄和約生效之後發現的,因此不受和約內容限制,俄國可以向德國提供石油,但是必須按照市場價格採購。至於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企業參與開採,則根本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這下,德俄關係急轉直下。

要知道,在幾種戰略資源中,德意志第二帝國最缺的就是石油。

大戰期間,如果不是羅馬尼亞加入軸心國陣營,加上戰前建立的戰略儲備機制,恐怕在一九一六年底之前,帝國就將因爲缺乏燃油,讓所有戰艦停在港口裡面。

更重要的是,內燃機的大發展,已經展現出了巨大的潛能。

任何人都能想到,下一場戰爭,將是內燃機的戰爭。

這樣一來,石油就是無可替代的戰略資源。

布爾什維克政府不肯在巴庫油田的開採上做出讓步,德意志第二帝國別無他法,只能想辦法推翻布爾什維克政權。

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國纔出面,糾集美國、意大利、英國、法國、西班牙與荷蘭等西方國家,共同出兵干預俄國內戰。說得再直接一些,就是暗中支持鼻俄,幫助白俄推翻布爾什維克政權。

隨後,〖日〗本也加了進來。

最初的時候,馮承乾並不認爲參與進去能得到什麼好處。在他熟知的歷史中,得到西方國家支持的白俄最終還是敗下陣來。更重要的是,在那段歷史中,布爾什維克政權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

正是如此,馮承乾才斷定,這次聯合幹俄行動不會有好的結果。

問題是,〖中〗國的處境與其他國家不一樣。在波蘭獨立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與俄國的邊境線縮短到了不足兩百公里。其他七個國家,

除了〖日〗本控制着南庫葉島之外,另外六個國家都不是俄國的鄰國。

說白了,不管幹俄行動的結果如何,這些國家都不會受到直接威脅。

相反,〖中〗國的處境就不一樣了。

中俄邊境線長達數千公里,如果〖中〗國加入幹俄行動,最終又以失敗告終,那麼俄國就將成爲〖中〗國的頭號敵國。

顯然,馮承乾不想樹立這麼一個強大的對手。

要知道,現在的〖中〗國連〖日〗本都打不過,再加上一個俄國,那麼今後的地緣生存環境將變得極爲惡劣。

問題是,〖中〗國能夠置身事外嗎?

布爾什維克政權已經控制了俄國的歐洲地區,白俄軍隊正在向遠東退卻。除了遠東的幾座港口之外,就數〖中〗國前往俄國的道路最爲便捷了。結果就是,〖中〗國是否加入,成爲了至關重要的因素。

年初,德皇就派來特使,要求〖中〗國政府表態。

馮承乾利用私人關係,把這件事壓了下去,而吳鐵生也認爲,〖中〗國的軍事力量還沒有強大到可以擊敗俄國的程度,因此暫時保持沉默是最好的選擇。只是,吳鐵生也知道,〖中〗國不可能永遠置身事外。

正是如此,吳鐵生提出,首先進軍西北,以便給德意志第二帝國一個交代。

到此,馮承乾也定下了基本策略,即利用八國幹俄的機會,進行積極外交活動,爭取利益最大化。

要知道,在此之前,德皇就提出,只要〖中〗國肯參進來,在推翻布爾什維克政權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將保證〖中〗國能夠拿會前清時期所有割讓給俄國的領土,並且得到俄國的遠東地區。

馮承乾與吳鐵生不是不想收回失地,而是認爲幹俄戰爭不見得能夠取勝。

只是,布爾什維克政權的日子肯定不會好過。

這樣一來,〖中〗國保持表面上的中立,說不定能夠取得在戰場上無法得到的果實。

第46章 歐陸變局第20章 致命打擊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46章 聯軍第98章 伏擊圈第2章 重新開始第96章 突來的戰鬥第81章 遭遇戰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382章 坐以待斃第159章 復仇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55章 人生目標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69章 毅然決絕第391章 些微遺憾第117章 僞裝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61章 中興干將第230章 嘗試第395章 爭取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425章 明確目的第169章 打壓第533章 陷阱第28章 皇儲給力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146章 大使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32章 精氣神第22章 赴死之地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179章 兄弟第86章 相互妥協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32章 立場第565章 遭遇戰第161章 交代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112章 多米懦骨牌第134章 首敗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6章 整裝待發第98章 伏擊圈第18章 輕重有別第225章 撤與戰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95章 參戰陰謀第44章 你追我趕第87章 生於憂患第97章 秘密潛入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141章 斷裂第4章 風起雲涌第46章 臨危不亂第26章 只進不退第12章 追蹤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317章 大膽行動第67章 雷霆萬鈞第52章 同盟軸心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58章 面對偉人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457章 天降神兵第64章 無力迴天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116章 主動出擊第299章 虛幻的優勢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83章 前仆後繼第158章 野心家第139章 轉折點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41章 開天闢地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2章 笑談天下第493章 變幻莫測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541章 大潰退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13章 戰端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264章 次要價值第165章 落幕之戰第216章 根源第83章 前仆後繼
第46章 歐陸變局第20章 致命打擊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46章 聯軍第98章 伏擊圈第2章 重新開始第96章 突來的戰鬥第81章 遭遇戰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382章 坐以待斃第159章 復仇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55章 人生目標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69章 毅然決絕第391章 些微遺憾第117章 僞裝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61章 中興干將第230章 嘗試第395章 爭取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425章 明確目的第169章 打壓第533章 陷阱第28章 皇儲給力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146章 大使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32章 精氣神第22章 赴死之地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179章 兄弟第86章 相互妥協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32章 立場第565章 遭遇戰第161章 交代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112章 多米懦骨牌第134章 首敗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6章 整裝待發第98章 伏擊圈第18章 輕重有別第225章 撤與戰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95章 參戰陰謀第44章 你追我趕第87章 生於憂患第97章 秘密潛入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141章 斷裂第4章 風起雲涌第46章 臨危不亂第26章 只進不退第12章 追蹤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317章 大膽行動第67章 雷霆萬鈞第52章 同盟軸心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58章 面對偉人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457章 天降神兵第64章 無力迴天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116章 主動出擊第299章 虛幻的優勢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83章 前仆後繼第158章 野心家第139章 轉折點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41章 開天闢地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2章 笑談天下第493章 變幻莫測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541章 大潰退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13章 戰端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264章 次要價值第165章 落幕之戰第216章 根源第83章 前仆後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