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涼州亂(三)

呵呵,從今天開始,每章四千字更新,繼續保持兩更。

———————————————————————————————

武威縣?

位於休屠澤之畔,距離武堡一百二十里,鳳鳴堡七十六裡,在武威郡極北之地。

它坐落在秦漢兩座長城之間,正好守在休屠澤南面。

最初,武威縣是休屠各人的領地,在秦長城以西。漢武帝時,驃騎大將軍霍去病揚威異域,置武威縣,而後又修建漢長城,將武威縣保護其中。這武威縣最初設置的目的,是爲了抵禦休屠澤的休屠各人襲掠。後來慢慢的,就成了羌胡錯居之地。休屠各人被趕走以後,休屠澤便成了羌人聚居地,聲勢極爲壯大……

不過由於馬騰和羌胡之間的關係,使得羌漢之間的關係日趨緩和。

爲表現出善意,馬騰將武威縣讓出,不駐兵馬,羌胡可居於縣城,羌漢混居於此。

鳳鳴灘一戰,唐蹄慘敗,一病不起。

wωw▪тt kan▪co

羌胡頓時陷入一片慘淡愁雲的籠罩之下。昔日四大豪帥之一的越吉,開始蠢蠢(欲)動。唐蹄戰敗後,聲威大減。而四大豪帥如今只剩下他一人,也就顯得彌足珍貴。

建安八年十一月,燒戈羌發生(暴)亂。

昔年豪帥燒戈,由於戰死於鳳鳴灘,使得燒戈羌分爲兩派。一派主張向漢室求和,一派則力主爲燒戈報仇。雙方的爭吵越來越激烈,到後來,竟演變成一場武裝衝突。雙方大打出手,不死不休,甚至連累得許多羌胡部落,也受了波及。

越吉以羌王唐蹄之命,奉命平息叛亂。

十一天內鎮壓燒戈羌(暴)亂,力主求和的部落大人,被殺戮一空。旋即,越吉卻沒有收兵,而是趁勢將燒戈羌吞併,一下子成爲這羌胡之中,實力最大的部落。

用‘最大’可能有點誇張!

至少唐蹄的部落,人數仍佔據第一。

但由於唐蹄病重不能打理事物,所以唐蹄部落的人數雖然多,卻無法凝聚成一團。

就這一點而言,越吉在吞併了燒戈羌後,雖然比不得唐蹄人多,可是戰鬥力卻不見得遜色唐蹄部落。

徹裡吉匍匐在武威縣城裡的縣廨大廳裡,痛哭流涕,大聲的哭訴着。

在大廳中央,端坐着一個男子。他身高七尺有餘,看上去孔武有力。髡髮之後,結成了一圈鞭子,絡腮鬍子亞賽鋼針一樣,透着一股威武。只是他的氣色卻不算好,整個人看上去,似乎有些萎靡,有些不振。端坐大廳,他的神色木然。

“大人,我們該如何是好?”

徹裡吉半晌聽不到動靜,擡頭看去。

那男子苦澀一笑,“徹裡吉,你爲何帶着人退到了武威縣?”

“自從大人失蹤以後,羌王病重,根本不理事務。如今一切事務,都是由越吉一人掌控。王帳裡從上到下,有一半多都是越吉的人……越吉此前曾想要招攬我,但我並未同意。本來那傢伙想要用兵,不想燒戈的女人跑回老家,求來援兵。再加上蛾遮塞部落也對越吉不滿,所以越吉也不太敢對我輕舉妄動……

大人不在,部落里人心惶惶。

許多人動心思想要投奔越吉,我見情況不妙,便讓出了牧原,退到這武威縣裡。

至少在這裡,有城池可以依託。周圍的牧原雖說不算特別豐美,但養活我們已足夠了。越吉就算想要吞併我們,我們也可以憑藉此城池,與他周旋,而後向羌王和馬騰求援。”

男子聞聽,閉上了眼睛,久久不語。

這男子,赫然正是羌胡四大豪帥之一,雅丹。

鳳鳴灘一戰,雅丹被俘虜,卻不知爲何,會出現在這武威縣城裡。

他沉吟片刻之後,突然問道:“徹裡吉,你認爲如果越吉攻打我們,馬騰會出面嗎?”

“這個……”

雅丹苦笑一聲,“他絕不會出面的!”

“大人,您的意思是……”

“我敢說,越吉敢這麼明目張膽的吞併,甚至視大王爲無物,裡面未嘗沒有馬騰的支持。燒戈羌……哼,說不定就是越吉在裡面挑唆,而後才找到藉口出兵。

徹裡吉,大王老了!

他已經無法繼續控制這西涼羌胡幾十萬部衆。之前馬騰爲什麼會和我們交好?是因爲羌胡上下一心。而今,羌胡四分五裂,正合了馬騰的心思。我敢肯定,馬騰早就想吞併了咱們,只是苦於沒有機會。鳳鳴灘一戰之後,他找到了機會。”

徹裡吉愕然看着雅丹,半晌後輕聲道:“大人,馬將軍不會吧……他可是咱們的朋友。”

“朋友?”

雅丹突然怒道:“他若是朋友,鳳鳴灘戰敗時,爲何按兵不動,不肯出兵救援?那時候他如果強攻紅澤,至少可以給我們一個喘息的機會。但是,他沒有動作,反而兵退三十里,而後又撤退百里……燒戈羌混亂,越吉吞併時,他爲什麼沒有出面阻止?他和大王有多年的交情,難道不是朋友?可是他卻不理不問。”

徹裡吉,頓時無語。

雅丹說:“如今蛾遮塞的人牽制着越吉,但必不長久。

等越吉幹掉了燒戈的女人之後,必然會收拾蛾遮塞部落。一旦蛾遮塞部落被吞併,咱們就算是退到武威縣城,恐怕也不是越吉的對手……最多兩年,到時候連大王都無法保存。那個時候,這休屠澤就是,就是……越吉一手遮天,整個西涼,都將歸附於馬騰。徹裡吉,你很聰明,可是在這大勢上,卻看得不清楚。”

徹裡吉沉默無語,(露)出思忖之色。

“我這次能活着回來,賴朝廷之恩義。

曹將軍並未爲難於我,而是於我曉之以理。他在出兵紅水集之前,曾與我有過一段話。越吉,不可信;馬騰,亦不可信。他和我打賭,說越吉一定會進行吞併。當時,我不太相信……可是後來事態的發展,卻不由得我不信他,信朝廷。”

“大人這次回來,莫非是……”

雅丹點了點頭。

“曹將軍說,我再不回來,我這家當,必被越吉所吞併。”

徹裡吉沉吟良久,輕聲道:“大人,漢家兒可信乎?”

雅丹眯起眼睛,想了想,低聲說:“別人我不敢保證,但曹將軍,我卻是相信……”

說到這裡,他突然笑了。

“徹裡吉,你可能想象,堂堂河西郡太守,北中郎將,和我交談時,居然用的是羌語。只是他那羌語說的叫一個難聽,錯誤百出,讓人發笑……可就是這樣,我更能感受到,曹將軍的真誠,還有他廣闊的包容心。至少我所知道的漢家兒裡,爲了能和咱們交流,而專門去學習羌語的人,沒有一個……馬騰他們,生活在這裡,會羌語不足爲奇。可是那位曹將軍,是中原名士,居然找人一字一句的學習。正月裡,他還請我吃了,吃了……哦,餃子!那味道可着實美妙。

據說,是他夫人親手所做……

徹裡吉,你聽說過漢家兒的官員,讓妻子做食物,給俘虜吃嗎?”

徹裡吉不由得動容,半晌後點頭道:“若以大人這樣說來,這位曹將軍倒是不同。”

雅丹笑了!

話說到這個份上,徹裡吉如果還不明白這其中的意思,那就真的是個傻子了……

大人分明是想要歸附漢軍啊!

或者說,他想要歸附那位河西郡太守。

“大人,曹將軍雖好,可畢竟是河西郡太守。而咱們的根,還是在這西涼……如果投奔曹將軍,難道要拋棄咱們的根基嗎?再說了,曹將軍終究是朝廷的人,即便對您寬宏,可是對其他人……我可聽說,那河西郡的漢民,人數不少。”

徹裡吉考慮的,也不能說不對。

畢竟,羌漢之間的仇恨不小,不論是從生活習慣,還是從各個方面來說,區別甚大。

羌漢之間的矛盾,往往是源自於細節。

而朝廷對羌人的打壓,也極爲酷烈。當初羌人暴動,也正源於這一點……

百年前,羌人臣服於漢室朝廷,甚至甘爲朝廷馬前卒。

可是朝廷卻對羌人無休止的徵兵,並且施加以沉重的徭役和賦稅,令羌人極爲憤怒。最後不得已,羌人發動了暴動,致使河西……包括整個涼州在內,百年中戰亂不止。從永元十年,到現在,整整過去了一百零五年,這仇恨可大了去。

雅丹示意徹裡吉坐下,“你知不知道,河西郡商會?”

“這個……聽說過。”

“那你知不知道,二月時河西郡商會組織的交易會上,河西(毛)奴羌,用八百頭白犛牛和六百匹上等軍馬,通過河西郡商會,換來二百石粗鹽,和三千支龍雀?”

“啊?”

“胡堡的柯里漢部落,因爲牧原被漢民墾荒,而造成了衝突。

結果曹將軍判定,被漢民開墾出了二十畝土地,作價兩百貫賠償給柯里漢,而引發衝突的漢民,更被杖脊二十,罰作三個月。柯里漢在這次交易會上,用一千頭白犛牛和兩千匹軍馬,換來五百擔粗鹽,和三萬支箭矢,以及三千支長矛。

以前,咱們和漢民交易,總擔心上當受騙。

可如今河西那些部落,有曹將軍手下的商會進行保障,總能獲得滿意的結果。

河西二十八萬人口,其中羌胡佔居六成以上。可是所有歸附的羌胡,無一不稱讚曹將軍公平,說他是羌胡人的好朋友,是值得信賴的好官員……你說呢?”

徹裡吉聽罷,再也不說什麼了。

而雅丹繼續道:“至於武威河西……哈,說穿了都是朝廷治下。

曹將軍說的非常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天下,是朝廷的天下,而現在的朝廷,是曹將軍的族叔,曹司空掌控。依我看,這天下早晚會改姓爲曹。武威,是曹將軍的,不過早晚而已。馬騰想要對付曹將軍?非是我看不起他,他還真沒有那個本事,更沒有那個魄力。我們現在投奔曹將軍,漢家人有句話怎麼說來着?雪中送炭!等曹將軍崛起之時我們過去,可就晚了。”

雅丹被俘三個月,這談吐和見識,似乎有了很大的不同。

就連徹裡吉都認爲,自家大人比以前厲害許多……

而且,聽他這麼說,似乎投靠河西郡,還真是一個最佳的選擇。不過,徹裡吉從雅丹的話語裡,還聽出了另一層意思:投靠曹將軍,似乎也不需要背井離鄉。

“大人,那你說,咱們該怎麼做?”

“你立刻派人,秘密聯絡燒戈的女人,讓他們不管用什麼辦法,都要拖住越吉。”

“這個容易,燒戈的女人曾派人找我求援,只是我當時不敢答應,但也沒有拒絕。”

“徹裡吉,你做的非常好。

聯絡了燒戈的女人之後,你務必要跳動蛾遮塞部落參與進來。這休屠澤越亂,對我們的好處就越多。等到武威郡變了天,也就是咱們崛起之日,到時候你當爲首功。”

徹裡吉聞聽大喜,連連點頭……

建安九年三月,河東戰事,呈現焦灼。

高幹似乎對河東戰局是勢在必得,不惜一切的投入兵力。在短短十數天中,高幹督兵馬近十萬人,越過通天山,屯紮蒲子縣。河東的兵力,頓顯薄弱。曹仁不得已再次向衛覬求援,從關中抽調出兩萬人馬,與河東兵馬併爲一軍……

曹仁親自掛帥,督戰臨汾。

中郎將甘寧則一萬兵馬,進駐永安縣,一邊要死守汾水,同時還要守住霍大山一線,防止上黨郡的烏丸騎兵突襲。河東的戰局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曹操得知以後,也不(禁)爲河東感到憂慮。他有心調涼州兵助戰,不想河湟羌胡突然攻佔了河關,直逼隴西郡。同時,韓遂在金城郡出兵,佔領牧苑,令涼州局勢頓時緊張。原本還希望衛覬能繼續抽調兵馬,可韓遂一動,卻令關中風雲變幻。

南陽,新野。

三月的南陽,已春暖花開。

漫山的桃紅杏白,煞是動人……

劉備坐在門廊上,修長的手指靈活動作,不一會兒的功夫,就編出了一隻草鞋。

一晃,四年!

自東海郡戰敗之後,逃亡荊州,寄人籬下,已四年之久。

四年來,日子過得倒也算是安寧。只是,這安寧的生活,終究不是劉備所期望。

他希望金戈鐵馬,渴望建立功勳。

堂堂大漢皇叔,難不成這一輩子,就寄人籬下,靠着編織草鞋來打發空閒時光嗎?

“主公!”

就在劉備長吁短嘆時,外面匆匆行來幾人。

爲首的兩個,正是荀諶和諸葛亮。兩人一進來,立刻拱手笑道:“主公,機會來了!”

第428章 鳳雛初鳴(三)第258章 陸渾山第570章 南陽之善緣第22章 龍形搜骨(二)第5章 大丈夫當殺人(一)第197章 威懾第192章 錦帆隨行第290章 大幕開啓,白馬之圍第505章 願爲馬前卒第555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612章 曹黃初會第207章 偷營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662章 荊南(三)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638章 長阪坡(一)第388章 紅水集外第385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奉義軍第262章 危機將臨第243章 回家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224章 冤家路窄第388章 紅水集外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第458章 涼州亂(六)第232章 抉擇第461章 涼州亂(九)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第184章 錦帆賊第524章 小人難測第377章 獅虎獸第283章 投名狀第391章 無題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353章 悲憤詩第617章 圈套(一)第143章 老饕第599章 奪宛城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461章 涼州亂(九)第611章 生死一線間第170章 河一斬第709章 誰家江山第417章 河西第二彈(六)第585章 羊衜第364章 瞞天過海第723章 葭萌關之偷襲第2章 生逢建安元年第532章 海外來客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6章 大丈夫當殺人(三)第25章 洪娘子之請第526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666章 益陽之戰(二)第552章 酒宴疑雲第457章 涼州亂(五)第667章 益陽之戰(三)第168章 東陵亭第443章 糉子美人(一)第264章 臨危受命第396章 亂(一)第583章 斬草除根第156章 各取所需第279章 李中郎第287章 一篇檄文引發的血案第479章 雲動(六)第654章 野望(一)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366章 匈奴,匈奴(一)請假髮燒了暈的不行第582章 活字印刷第189章 慘案第17章 誰比誰高貴(五)第467章 涼州亂(完)第449章 建安問對第187章 慘案(二)第266章 出招第424章 前所未有之強硬第377章 獅虎獸第32章 義陽武卒(二)第534章 南陽太守第131章 魚吻銅鎮第1章 下輩子別做英雄第385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奉義軍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132章 夏蟲不可語冰第407章 人,人,人!第413章 河西第二彈(二)第522章 福紙第523章 文化暴利第42章 宛城之鉅變第627章 荊州變(三)第371章 千古紅顏絕唱第198章 出兵第190章 吹夢到西洲
第428章 鳳雛初鳴(三)第258章 陸渾山第570章 南陽之善緣第22章 龍形搜骨(二)第5章 大丈夫當殺人(一)第197章 威懾第192章 錦帆隨行第290章 大幕開啓,白馬之圍第505章 願爲馬前卒第555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612章 曹黃初會第207章 偷營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662章 荊南(三)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638章 長阪坡(一)第388章 紅水集外第385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奉義軍第262章 危機將臨第243章 回家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224章 冤家路窄第388章 紅水集外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第458章 涼州亂(六)第232章 抉擇第461章 涼州亂(九)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第184章 錦帆賊第524章 小人難測第377章 獅虎獸第283章 投名狀第391章 無題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353章 悲憤詩第617章 圈套(一)第143章 老饕第599章 奪宛城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461章 涼州亂(九)第611章 生死一線間第170章 河一斬第709章 誰家江山第417章 河西第二彈(六)第585章 羊衜第364章 瞞天過海第723章 葭萌關之偷襲第2章 生逢建安元年第532章 海外來客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6章 大丈夫當殺人(三)第25章 洪娘子之請第526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666章 益陽之戰(二)第552章 酒宴疑雲第457章 涼州亂(五)第667章 益陽之戰(三)第168章 東陵亭第443章 糉子美人(一)第264章 臨危受命第396章 亂(一)第583章 斬草除根第156章 各取所需第279章 李中郎第287章 一篇檄文引發的血案第479章 雲動(六)第654章 野望(一)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366章 匈奴,匈奴(一)請假髮燒了暈的不行第582章 活字印刷第189章 慘案第17章 誰比誰高貴(五)第467章 涼州亂(完)第449章 建安問對第187章 慘案(二)第266章 出招第424章 前所未有之強硬第377章 獅虎獸第32章 義陽武卒(二)第534章 南陽太守第131章 魚吻銅鎮第1章 下輩子別做英雄第385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奉義軍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132章 夏蟲不可語冰第407章 人,人,人!第413章 河西第二彈(二)第522章 福紙第523章 文化暴利第42章 宛城之鉅變第627章 荊州變(三)第371章 千古紅顏絕唱第198章 出兵第190章 吹夢到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