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有失有得

李慶安在下午時分返回了軍營,李沁有要事找他,確切說,是李沁請求返回東宮,今天下午,李亨派來一名侍從給李泌送來了一封信,此刻,這封信就放在李慶安面前,信中的內容很簡單,李豫新入東宮無人相助,李亨懇求李泌入本宮苄忙兒子。

他同時也給李慶安寫了一封信,信中對李慶安表達了無盡的歉意,希望李慶安理解李豫身邊無人的窘迫。

兩封信此刻就並排放在一起,李泌則站在一旁,略略顯得有些侷促不安,李亨除了這兩封信外,還命人帶了。信給他,‘是去是留,先生可自處,絕不勉強。”

其實是李泌動心了,是他想去東宮輔佐李豫,他自少聰敏,博涉經史,精究《易象》,以王佐自負,爲帝王之師,是他從小的夢想「後來有幸輔佐李亨,怎奈李?亨處處被限制,一言一行都被記錄,李泌也就缺少了發揮才幹的機會,李亨被廢后,他得罪了楊國忠,不得已去安西投靠了李慶安。

現在李豫入主東宮,而且有處置國事之權,讓李泌怎麼能不動心,問天下事,這是他多少年來夢寐以求之事,現在,機會終於來了,但李泌心中卻十分內疚,這樣一來,他就有背棄李慶安之嫌,李慶妥在他最落魄時沒有嫌棄他,收留他爲幕僚,並委以他重用,這份恩情讓他難以回報。

李慶安沉就良久,他忽然笑道:“這是好事啊!先生怎麼會有愧疚之情?先生儘管去東宮,希望先生能成爲我和儲君之間的一座橋樑。

李慶安的大度讓李泌更加羞愧,他深深施一禮道:“使君對我有大恩,李泌尚未報答就這樣離?開,心中愧疚難當,請使君容我以後相報。”

李慶安點點頭道:“皇太孫雖入主東宮,但他的前方依然殺機重重,危機四伏,他確實需要先生這樣的大才輔佐,我聽說高力士也會輔佐於他,希望先生多勸全長孫謹慎小心,把他的抱負留在登基之時,至於我這邊,先生不用擔心,我會不拘一格用人才,會有更多的文人來爲我效力,上次先生推薦的外甥張志和,年少大才,不同凡響,我準備帶他回安西。”“我大唐人才輩出,脞李泌之人多矣,願將軍開擴賢館,廣納天下人才,以實現將軍遷移漢民,置州縣於嶺西的大志。”說到這,李泌嘆了口氣道:“我將走,願爲將軍再獻一萊。李慶安沒有拒絕,淡淡道:“先生請說!”

坦率地說,對李泌的離開李慶安沒有半點遺憾,也不想挽留,或許李泌才幹卓著,但對於李慶安來說,忠誠遠比才乾重要,他寧願要才幹尋常一點,但對他忠?心耿耿之人,這就是他看重嚴莊遠遠超過李泌的緣故。

其實這也是好事,李泌現在走要比將來走好,在他還沒有了解自己隱秘之時走,對自己也沒有什麼威脅和損失。

這時,李泌對李慶安獻上了自己的最後一策,既然哥舒翰提議由隴右?軍和安西軍一同發起針對吐蕃的兩伐戰役,那安西軍不妨把戰線再向東擴大一些,可以從沙州一線進攻吐蕃,這樣一來,安西軍便可以名正言順在沙州駐軍,控制了沙州,河西走廊的大門也就打開了。

李油走了,李慶安揹着手站在地圖旁,默默注視着河西走廊最北面的沙州,沙州也就是敦煌,從玉門關經敦煌,穿越蒲昌海,也就是後來的羅布泊,便可直接抵達高昌,如果說玉門關是河西走廊的北大門,那麼敦煌就走進入河西走廊的側峋-,佔據了敦煌,河西走廊的北部便是囊中之物。

李慶安不得不讚嘆李泌的戰略眼光,果然眼光長遠而深邃,不錯,這次兩線作戰便是佔據沙州最佳的時機,李泌跟了?他這麼久,只有這條建議最具有戰略價值。

阿布思的住所位於待賢坊,緊靠長安城西的延平門,這裡實際上是阿布思族人的宅子,宅子佔地頗大,有一百多間屋子,一堵高大的圍牆將宅子緊緊包圍,阿布思和他的百名手下便住在這裡。

這次阿布思進京是爲他的部落爭取彌峨川一帶的牧場而來,前年他部落所在的草原遭遇到了雪災,使他們部涇損失慘重,現在唐王朝安置他們的草原已經不能滿足他們十幾萬人的生存了。

但這次長安之行令他失望,朝廷否決了他擴大牧場的要求,阿布思感到沮喪萬分,連一向對他友好的李林甫也無能爲力了。

沒有得到牧場雖然讓他感到失望,但阿布思卻感覺到另一種危險正向他迫近,那就是安祿山對他軍隊的野心,三年前,安祿山的這種野心曾經暴露過一次,而且差點得逞,阿布思後耒才慢慢意識到,安祿山若得了他的軍隊,他第一個要殺的就是自己,逕三年來,安思順不止一次問過他此事,也就是說,安祿山一直對他的軍隊野心不死,這次進京,他在一個月前再一次遇到安祿山,安祿山便直言不諱地告訴他,他和他的軍隊將做好遷移幽州的準備,說得那麼自信和肯定,讓阿布思心驚膽戰了一個月。

他想過種種可能,如果朝廷一旦真的決定讓他的部落東遷,他將何去何從?他與回紇的葛勒可汗磨延啜關係惡劣,甚至是勢不兩立,他不可能去投靠回紇,想來想去,阿布思只想到了一個去處,那就是和他關係交好的葛邏祿人,葛邏祿的大酋長眸刺黑山和他還是結拜兄弟,但他若去投靠邏祿,首先便要得到安西節度使李慶安的許可,阿布思也知道,金山的沙陀人和葛邏祿人實際上已經淪爲北庭的附庸,如果沒有李慶安的許可,謀刺黑山也不敢收留他,而且李慶安如果答應,甚至還可以劃出一塊地盤給他們同羅部,比如夷播海沿岸,那裡都是富饒肥美的草原,足以讓他的士幾萬部衆安居樂業。

幸運的是,李慶安和安祿山關係很僵,他正好也進京述職了,今天早上他還在大朝間隙時和他說了幾句話,明天他要去找李慶安,要和他好好談一談。

阿布思坐在房間里正想着怎麼和李慶安商談此事,時間已經很$!迫了,下午安祿山派人來請他去吃飯,被他拒絕了,他非常瞭解安祿山,他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就在這時,阿布思派去兵部辦理迴歸朔方的副將土布羅奔了回來,十進院子便大喊:“哞護,大事不好!”阿布思一驚,連忙起身問道:“出?了什麼事?”

土布羅氣喘吁吁道:“我剛纔在兵部聽到一個消息,聖上已經答應把我們?同羅騎兵借給安祿山,而且旨意都下來了。”

“什麼?!”阿布思驚呆了,半晌,他猛地大喊道:“快!快命所有的人收拾東西,我們要立即趕回部落。”

他已經來不及去和李慶安商談了,情況緊急,他必須要立刻返回部落,再不走,聖旨到了朔方他就來不及了。

大宅內頓時忙碌起來,他的手下行禮簡單,很快便收拾完畢,這時,又有一名手下奔來進來,緊張到:“葉護,我們已經被人盯住了,門外有數十名可疑的人。”

不用說,這一定是安祿山派來的盯梢,他要幹什麼?他肯定是怕自己逃走,阿布思額頭上的汗已經下來了,他只帶來了一百名隨從「而安祿山卻帶來了一千軍隊,就駐紮在城外,如果安祿山目?的是要扣押他,他將無處逃匿。

阿布思看了看天色,天色已經黃昏了,他沉思了片刻,便對院中的屬下道:“出發?!我們立刻返回部落。”

百名騎兵紛紛上馬,從敞開大門衝上了大街,大街上的行人頓時嚇得四散奔逃,阿布思馬鞭一指,對十幾名監視他的人大喝道:“去轉告妥祿山,我阿布思回去了,有什麼話,去朔方去說。”

他猛地一抽戰馬,戰馬向城門方向痱奔,他的下屬跟着他飛馳而去,安祿山派來的人立刻?跑回去報告。

阿布思所在的待賢坊緊靠延平門,奔出坊門便直接到了城門口,阿布思每天都要帶屬下們出城遛馬,守城的士兵和他都很熟了,也不攔截,任他奔出了延平門,阿布思轉上了官道,奔出還不到十里,便衝進了一片樹林,官道橫穿樹林,時值春天,官道兩邊鬱鬱蔥蔥,茂盛而濃密。

這時,阿布思見大路上前後無人,他一策馬離開了官道,鑽進了樹林之中,而他的屬?下則繼續向西奔馳而去。

半個時辰後,安祿山率三百餘名騎兵追來,這時他駐紮在城外的八百騎兵也趕到了,兩支軍隊在樹林外匯合。

安祿山惱恨異常,如果讓阿布思逃脫,他的計劃就有落空的危險,所以無論如何,要抓到阿布思。“傳我的命令,誰活捉到阿布思,賞錢五千貫,官升三級!”

安祿?山一聲令下,他的千餘騎兵個個奮勇爭先,向阿布思部屬奔逃的方向疾追而去,官道上激起滾滾黃塵。 ωωω⊙TTKΛN⊙¢○

天色已經漸漸晚了,李慶安剛剛換了衣服正準備離開軍營返回城內,這時營門士兵飛奔來報,營門外朔方節度副使阿布思緊急求見。

李慶安愣了一下,他記得上午阿布思說明天才來找自己吃飯「怎各現在就來了?“請他進來吧!”

李慶安心中有了一種不妙的感覺,如果是普通吃飯,阿布思不會用到‘緊急,二字,這會發生什麼事?

片刻,阿布思被帶進了大帳,他金蟬脫竅之計,孤身從樹林裡逃出,便立刻來找李慶安,儘管安諒山的抓捕使他驚怒交集,但解決部落的出路纔是他最急迫的問題,阿布思十進大帳便跪了下來“大將軍救我?!”

李慶安忽然感到一陣頭痛,從安西進京,這纔不到十天,他已經連續遇到了各種麻煩,儘管這些麻煩最後都被他?一一撫平,但並不等於他可以替代?長安縣衙,任何人都可?以跑來戰他告狀,這阿布思可是節庋副使、藩王,他有冤屈應該找李隆基去告狀纔對。

但李?慶安心中也清楚,估計是安西能解決阿布思的問題,所以他纔來求到自己,且聽他說一說,至少這個面子得給他,想到這,李慶安連忙將阿布思扶起道:“阿布思將軍,你這是做什麼??快快起來!”

不料阿布思卻死活不肯站起身,汪道:“我們部落十幾萬人身家性命都在大將軍手上,大將軍若不答應,我今天就跪死在大將軍面前。

李慶安倒不勸他了,他坐了下來,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阿布思道:“你說吧!什麼事情?”“大將軍,安祿山欲奪我同羅部的兩萬騎兵,以借兵爲籍口調我去范陽,聖上也已經同意了他的請求,。?。“等一等?!”李慶安一擺手止住了他,“你說聖上已經同意了?

是!聖旨已經下來了。李慶安半晌才徐徐道:“既然聖旨已經下來,那這就是朝廷的正式決定,你讓我如何幫你,我擘你便是欺君,這個罪名我可擔不起啊!再說,我遠在西北,如何能過問東北之事?鞭長莫及,阿布思將軍,我真是愛莫能助。”“大將軍,我不要你出一兵一卒,也不會連累大將軍,我只要大將軍答應讓我投奔葛邏祿,此事便和大將軍毫無關係。”

投奔葛邏祿?”李慶安這才明白阿布思爲何會找到自己,原來他是要投奔葛邏祿,當然是要自己點頭才行,李慶安沒有答覆阿布思,而是揹着手在房內慢慢踱步,他在權衡其中的利弊,利益很明顯,兩萬突厥同羅騎兵,是朔方軍中最精銳的騎兵,當年石堡城之戰時雖然他們沒有得到發揮的?機會,但李慶安卻親眼見過,確實是一支精銳勇猛的騎兵,所以安祿山纔會打這支騎兵的主意,用借兵的方式,一借不還,安祿山想要這支騎兵,他李慶安當然也想要,兩萬大唐最精銳的騎兵啊!這對於他們這些邊疆諸侯來說,這是比金子還寶貴的財富。

幫了阿布思一次,卻得了兩萬精銳騎兵,這是筆很合算的買賣,但這裡面的弊端也很明顯,首先是安祿山肯善罷甘休嗎?他絞盡腦汁謀算阿布思,最後卻給自己做了嫁衣,這裡面的鬱悶可想而知,對自己的仇恨也可以想象,還有安思順,他當然不肯把自己的軍隊拱手送人,送給妥祿山或許已經很魎強了,可如果最後是歸了自己,安思順不跳腳罵娘纔怪,但不管是安祿山還是安思順,其實他們都不重要,自己早就和他們結下樑子,不過是舊恨中再添一筆新仇罷了,關鍵是李隆基,他聖旨已經下了,這件事若自己處置稍有大意,便立刻會被楊國?忠一黨抓住把柄,李慶安權衡良久,這件事中利有六成、弊佔四成,應該是利大於弊,也罷?!自己就當不知道此事,讓阿布思逃到葛邏祿後再說。

李慶安瞥了一眼阿布思,緩緩道:“阿布思將軍,我可以口頭答應你的要求,不過有句醜話我要說在前面,任何事情都不會十全十美,在將來的某個時候,你或許會付出代價,甚至是你生命的代價,你可願意?”

這句話問得似乎有點可笑,但阿布思卻一點也笑不起來,他曾經是東突厥的第二號人物,是僅次可汗的同羅部葉護,他當然知道李慶安問這句話的含義,一個有絕對實力的人是不屑於謊言和欺騙,如果他言而無信,他的部落待會遭到李慶安慘烈的報復,同樣,李慶安既然答應了他,也不會出爾反爾。

阿布思重重地磕了一個頭,指着頭對李慶安道:“只要大將軍能保全我的同羅部,能保全我的妻女和子孫,這顆人頭,我願獻給大將軍。“那好,你去吧!”“大將之恩,阿布思將銘記於肺胳!”

他剛起身要是,誇慶安又叫住?了他“阿布思將軍,你準備從哪裡回去?”

阿布思苦笑一聲道:“不瞞大將軍,我命我的下屬向西奔逃「估計安祿山向西追去了,我準備從東走,出潼關走河東回朔方。

李?慶安沉吟一下道:“你不要小看?了安諒山,他若從西面追不到你,必然會擼到你走潼關,很難保證他不會在潼關或者河東攔釹你,最好你扮作我安西小兵過去。”

說到這,李慶安?回頭對親兵都尉江小年道:“你辛苦一趟,帶幾十個弟兄,去河東考察移民的進展情況,半個月便可。”

李慶安又回頭對阿布思笑道:“就委屈阿布思將軍扮作我安西小兵,這樣,你就艙平安回到朔方。”

說完,李慶安又走出大帳,吩咐親兵道:“把我的‘烏雲,牽來!”

他親兵立刻牽來一邊通身烏黑、雄駿之極的阿拉伯馬,這是李慶安最心愛的五匹戰馬之一,原是大食軍大將齊雅德的戰馬,被唐軍繳獲,李慶安將戰馬交給了阿布思道:“你騎這匹戰馬走,可助你一程之力,祝你一路順利,我們北庭相見?!”

阿布思心中感動之極,他向李慶安深深行一禮,大恩不言謝,他牽過戰馬跟隨江小年一行向營外走去,走出營盤,他換了安西軍的小兵軍服,翻身上馬,衆人催馬向東而去。

“駕?!”阿布思兩腿一夾,這匹阿拉伯馬如箭一般的飛射而出,迅疾無比地向東疾奔而去,一隊唐軍加快速度,片刻間他們便消失在道路的盡頭。

一個月後,李隆基的旨意下發到了朔方,調阿布思部的兩萬騎兵前往范陽,協助安祿山攻打契丹,可就在這時,阿布思部突然?叛逃漠北,十餘萬部族老幼在一夜之間消失,遁入了大漠。

(注:歷史上阿布思在天寶十一年由於不甘被安祿山吞併,叛逃大漠,最後走投無路投奔葛邏祿,卻被當時的北庭都護程千里逼迫?苗邏祿交人,將阿布思抓回長安,阿布思當街被殺,其妻被沒入教坊爲歌奴。但本書在符合歷史的前提下,略做了改動,這件事在本書中並沒有持正版閱讀!)

第480章 九曲之戰(上)第710章 君臨天下第16章 危機重重第398章 山谷禁地第660章 蝦釣大魚(上)第462章 以彼之道(下)第130章 奪島之戰(上)第544章 理順官場第685章 明珠求願第709章 奉先夜話第584章 臺前幕後第119章 楊家發難第297章 攜美遊莊(上)第146章 誰是兇手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374章 帝國合約(下)第50章 大殿封賞(上)第693章 荔非選美第260章 夜遇貴妃第575章 獵鷹行動(完)第438章 形勢突變第122章 隴右備戰第7章 突胡來襲第68章 花府大宴(一)第535章 子儀進京第666章 營救家眷第487章 血戰且末(上)第513章 激戰步師第699章 西線備戰第700章 安心爲相第555章 顏氏兄弟第565章 婉兒進門第171章 再會沙陀第567章 力取褒城第465章 婚姻如衣第525章 急商對策第443章 咸陽事件第229章 突胡內訌第413章 太祖上皇第574章 獵鷹行動(三)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313章 賣官之案(下)第33章 血戰險堡(上)第626章 江南初平第60章 別院聽琴(下)第648章 上黨戰役(十)第75章 花府大宴(八)第614章 通貨膨脹第13章 內室密談第680章 陳留故人第551章 偷襲陳留第394章 消息走露第476章 平樓事件(下)第564章 軟硬兼施(下)第116章 齊人之福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發前夕第230章 收復碎葉第532章 王府宦官第224章 說服大將第18章 生死關頭第492章 天下戰略第163章 舞衣決定第396章 致命一擊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506章 皇帝染恙第630章 碩鼠露面第267章 風雲變幻(上)第466章 貴妃失蹤第131章 奪島之戰(下)第656章 放線釣魚第482章 粉墨登場(上)第517章 吐蕃棋局(上)第396章 致命一擊第550章 哥舒之謀第600章 血戰相州(四)第62章 安楊之交第350章 五條策略第528章 禍水南來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517章 吐蕃棋局(上)第688章 河北風雲(下)第191章 南詔事變第309章 慶安新縣第417章 劍走偏鋒第483章 粉墨登場(下)第618章 吳王虎子第60章 別院聽琴(下)第585章 視察戰備第236章 攻取石國(下)第95章 邀美遊寺第684章 胡商造反第448章 先禮後兵第472章 吐蕃來使第451章 被迫撤軍五十五章 獨孤相親下第367章 陰影難消第663章 灞上軍營第642章 上黨戰役(四)第667章 全城搜查第33章 血戰險堡(上)
第480章 九曲之戰(上)第710章 君臨天下第16章 危機重重第398章 山谷禁地第660章 蝦釣大魚(上)第462章 以彼之道(下)第130章 奪島之戰(上)第544章 理順官場第685章 明珠求願第709章 奉先夜話第584章 臺前幕後第119章 楊家發難第297章 攜美遊莊(上)第146章 誰是兇手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374章 帝國合約(下)第50章 大殿封賞(上)第693章 荔非選美第260章 夜遇貴妃第575章 獵鷹行動(完)第438章 形勢突變第122章 隴右備戰第7章 突胡來襲第68章 花府大宴(一)第535章 子儀進京第666章 營救家眷第487章 血戰且末(上)第513章 激戰步師第699章 西線備戰第700章 安心爲相第555章 顏氏兄弟第565章 婉兒進門第171章 再會沙陀第567章 力取褒城第465章 婚姻如衣第525章 急商對策第443章 咸陽事件第229章 突胡內訌第413章 太祖上皇第574章 獵鷹行動(三)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313章 賣官之案(下)第33章 血戰險堡(上)第626章 江南初平第60章 別院聽琴(下)第648章 上黨戰役(十)第75章 花府大宴(八)第614章 通貨膨脹第13章 內室密談第680章 陳留故人第551章 偷襲陳留第394章 消息走露第476章 平樓事件(下)第564章 軟硬兼施(下)第116章 齊人之福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發前夕第230章 收復碎葉第532章 王府宦官第224章 說服大將第18章 生死關頭第492章 天下戰略第163章 舞衣決定第396章 致命一擊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506章 皇帝染恙第630章 碩鼠露面第267章 風雲變幻(上)第466章 貴妃失蹤第131章 奪島之戰(下)第656章 放線釣魚第482章 粉墨登場(上)第517章 吐蕃棋局(上)第396章 致命一擊第550章 哥舒之謀第600章 血戰相州(四)第62章 安楊之交第350章 五條策略第528章 禍水南來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517章 吐蕃棋局(上)第688章 河北風雲(下)第191章 南詔事變第309章 慶安新縣第417章 劍走偏鋒第483章 粉墨登場(下)第618章 吳王虎子第60章 別院聽琴(下)第585章 視察戰備第236章 攻取石國(下)第95章 邀美遊寺第684章 胡商造反第448章 先禮後兵第472章 吐蕃來使第451章 被迫撤軍五十五章 獨孤相親下第367章 陰影難消第663章 灞上軍營第642章 上黨戰役(四)第667章 全城搜查第33章 血戰險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