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被迫撤軍

情況正如李隆基所擔心的那樣,一支兩萬人的關中軍快速部隊在大將鄧景山的率領下,從子午道直插漢中,並在興道縣截斷了高仙芝軍隊的糧道,三萬石待運糧食全部被截獲。

梁州太守兼漢中留後郭英義聞訊大驚失色,他一方面組織民夫防禦南鄭城,另一方面急派人向高仙芝和哥舒翰報信。

一早,高仙芝便匆匆來到李隆基御帳前,對幾名帳前侍衛道:“請速稟報聖上,我有急事求見……”

高仙芝心中焦急之極,關中軍已經佔領了興道縣,斷絕了自己的糧道,如果郭子儀將這個消息向自己的軍隊宣揚,待糧食出現危機後再大舉進攻,自己軍隊必將慘敗,不容置疑。

當初他力主留五萬軍隊守後方,他們以十萬大軍北上,也不用再分兵兩路,但李隆基不肯,他認爲十萬軍奪不下長安,堅持全軍北上,只留數千人運轉糧草,李隆基想得很簡單,只要一舉衝出穀道,進入關中,就不存在後勤保障的問題了。

可事實上,他們進軍緩慢,又臨時改變了行軍路線,致使一次次喪失先機,最後被長安大軍從容佈局,將谷口打造成銅牆鐵壁一般,他們怎麼能衝得出去?

高仙芝明白,他們現在就算衝出谷口,也不是別人的對手,李慶安的七萬安西鐵騎就足以橫掃劍南軍,劍南軍控長山地作戰,在平原上絕不是騎兵的對手。

他現在只希望李隆基能清楚眼前的嚴峻局面,不要再爲了一己之慾而喪失了整支軍隊,屆時他李隆基也難以自保。

片刻,侍衛跑出來道:“高帥,聖上命你進去!”

高仙芝快步走進了李隆基的大帳,此時李隆基正在喝一碗燕窩粥,高仙芝快走兩步單膝跪下道:“臣高仙芝參見陛下!”,李隆基眼皮都沒有擡,淡淡問道:“發生了什麼事?是你決定了再繼續進攻嗎?”,“陛下!”高仙芝有些惶恐道:“南鄭郭太守傳來消息,兩萬關中軍已經從子午道殺進漢中,我們糧道被斷漢中危險了。”,“砰……”地一聲,李隆基重重將粥碗向地上一摔,粥碗裂成了碎片,他厲聲斥道:“聯三番五次讓你進攻駱谷關,就是擔心糧路被斷,可你不肯,說什麼等待時機現在時機呢?時機在哪裡?難道你的時機就是我們後路被斷,無路可走嗎?”,“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高仙芝嚇得跪倒連連磕頭,拼命解釋道:“非臣不肯盡力,而是天時地利對我軍極爲不利,郭子儀軍隊和我軍兵力相仿據守雅關,只五千弓弩軍便可射退我三萬大軍,就算臣半大軍拼死奪下關隘,那也會損兵折將過半,到了關中,又怎麼能抵擋得住李慶安的七萬安西騎兵,陛下事實如此,非五十萬雄兵,不能克關中啊!”

高仙芝提到李慶安,讓李隆基一下子想到了哥舒翰,他心中更恨,至今未打一仗和李慶安暗通往來,這個高仙芝還有用,得先收拾那個哥舒翰再說,想到這,李隆基臉色稍霧嘆口氣道:“算了,事已至此,聯發怒也無用那你說現在該怎麼辦?是戰還是退?”,高仙芝見終於說服了李隆基,心中稍安便連忙道:“陛下,臣以爲在我們糧盡發生恐慌之前,郭子儀不會進攻我們,而現在我們糧食還能支持五天,從這裡返回漢中須三天時間,我們當立即撤軍,也要通知哥舒翰撤軍,這是上策,陛下回蜀中後勵精圖治,待臣練出雅兵數十萬,再出祁山爲陛下攻取關中。

”,李隆基沉思了片刻,確實也沒有辦法了,他只得點點頭道:“好吧!聯再聽你一次……”

他話音剛落,只聽見遠方傳來了轟隆隆的鼓聲,嚇得李隆基站了起來,“這、這是怎麼回事?”

一名侍衛飛奔而至,在帳外大聲喊道:“陛下,郭子儀大軍撤離駝谷關了,駝谷關的大旗已經降下……”

李隆基先是一怔,隨即大喜,連忙道:“高將軍,這可是機會啊!郭子儀的軍隊居然撤退了。”,高仙芝暗暗嘆息,這不是機會,這是郭子儀的誘餌,聖上怎麼就不明白呢!他苦勸道:“陛下,關中軍佔領興道縣,斷了我們糧道,郭子儀焉能不知,他現在應該是枕兵以待纔對,等待我們自亂,可是他卻退兵,說明他也擔心我們撤回漢中,便故意讓出駝谷關,誘引我們繼續北上,一旦我們上當,失去了撤兵的機會,而糧草不繼,那就是我們潰敗的時刻,陛下,不能上郭子儀的當啊!”,李隆基滿腔喜悅,卻被高仙芝一盆冷水潑下,他的臉頓時沉了下來,極爲不悅道:“高將軍,什麼事情都有各種可能,你也只是猜測罷了,再說了,就算他是誘敵之計,我們不就是想進入關中嗎?進了關中,還愁沒有糧食嗎?如果連郭子儀都打不過,聯北進關中還有什麼意義,聯已經決定了,不要急於撤軍,先去駝谷關看一看……”

“陛下!”,“不要再說了!”,李隆基打斷了高仙芝的話,強硬道:“聯意已決,難道你還要再頂撞聯嗎?”,高仙芝長嘆一聲,只得無奈道:“臣遵旨!”

這一次李隆基下定了決心,不再理會高仙芝的懇求,他遴迪高仙芝軍隊軍隊進駐駝谷關。

一時辰後,劍南大軍進駐了久攻不下的駝谷關,進了駝谷關並非就到關中,還要繼續向北走一百二十里,纔到盞屋縣,這纔算走進入關中,而郭子儀的大軍一直北撤到了盞屋縣,把沿途所有的關隘都讓了出來。

或許是天意,劍南軍進駐駝谷關的當天,天色便開始轉陰了,黑沉沉的烏雲壓城而來,北風驟起,眼看一場暴雨即將到來。

在山道中遇到暴雨是極度危險之事,很可能會遭遇山洪或者泥石流,那對於軍隊將是滅頂之災,李隆基無奈,只得同意軍隊暫住駝谷關。

當天傍晚,一場夏末的暴雨鋪天蓋地向終南山谷地襲來,大雨傾盆”沖刷着兩邊的峭壁和泥土,泥沙被流水裹夾而下,這場暴雨下了一夜一天,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雨勢漸漸變小。

李隆基心急如焚,他幾乎一夜未睡,眼巴巴地看着天色”儘管他是天子,但老天卻不給它的這個兒子一點面子,雨嘩嘩地嚇,令李隆基心焦不已。

但高仙芝卻暗暗高興,大而的及時到來可謂是上天開眼”幫了他的大忙,爲了阻止李隆基北上,他暗中派出自己的親兵,連夜冒着大雨前往前方的山道險峻處進行秘密作業。

下午,雨勢終於停止了,一抹陽光從雲層中透出,將熾熱重新灑向終南山谷地”熱氣蒸騰,剛剛涼爽的天氣又再一次變得悶熱起來。

但李隆基的心情卻大好,他甚至不用通知高仙芝,便直接下達了旨意,“全軍加速前進,次日午後抵達盞屋縣。,就在這時”高仙芝匆匆趕來稟報,“陛下,臣有緊急情報!”,“什麼事?”

“臣派出的斥候剛纔來報,前方二十里處發生了滑坡,大量巨石和泥沙堵塞了道路”軍隊難以前行。”

這個消息讓李隆基剛剛睛朗的心情又再一次蒙上了陰雲,令他心中鬱悶萬分,半晌才問道:“堵路到了什麼程度?需要多少時間能清理好……”

“陛下”因爲道路十分狹窄,最多隻能容納百人進行清理”據斥候估計,需要百人清理三天,道路才能通,而且前方還有沒有類似的泥石阻路還不得而知……”

李隆基沉吟良久,又懷疑地看了郭子儀一眼,便對身後的楊國忠道:“既然只有二十里,愛卿就和聯一起去看一看吧!”

楊國忠連忙躬身施禮道:“連旨,臣這就陪同陛下前去。”

高仙芝不敢拖延,立刻安排一隊千人的士兵護送李隆基和楊國忠前去察看災情,山道滑膩,行走艱難,李隆基便坐上了滑竿,讓士兵們擡着他前往滑坡地,楊國忠則跟在後面,深一腳淺一腳跟行,兩次滑倒在地,渾身沾滿泥水,狼狽不堪,他一路暗暗大罵,足足走了一個多時辰,才終於來到了山谷滑坡處,這裡是一條窄窄的上山通道,只能容納三人並行,這段窄道足有三里長。

就在山道中間,果然有大量泥土塞滿了道路足有二十幾丈長,數百塊巨大的山石從山頂滾落,嚴嚴實實地堵在山道中,正有高仙芝派來的百餘士兵在清理,李隆基呆看了半天,情況比高仙芝說的還要嚴重,這處滑坡三天也未必清理得乾淨,更何況前方或許還有泥石阻路。

“陛下,這可怎麼辦?”,楊國忠在一旁低聲問道。

李隆基長嘆一聲道:“又能如何?既然上天不給我進關中,我也只能順從天意,回去吧!”,由於糧路被斷,劍南軍的糧草只能再支持四天,季隆基無可奈何,終於下令撤軍,當天下午,九萬餘劍南軍向漢中撤退了。

而就在李隆基撤軍的同一天,褒斜道的哥舒翰軍隊也向南撤軍了,但他們的撤軍卻顯得十分悲慼,軍中的不少隴右士兵都放聲痛哭,他們這次南下,不知幾時才能再回隴右和家人團聚。

悲傷灑淚,以至於有數千名後軍士兵在撤軍半路逃脫,逃回了隴右。

貞治元年七月初,由於關中軍奇襲漢中得手,李隆基大軍被迫南撤,大軍回到了漢中,李隆基封梁州太守郭英義爲漢中節度使,率軍兩萬鎮守漢中,他隨即率大軍進入巴蜀,八月,李隆基抵達成都,正式在成都建立了新朝廷,封楊國忠爲右相中書令兼吏部尚書,陳希烈爲左相門下侍中兼兵部尚書,益州太守崔圓封爲戶部尚書,楊慎矜封爲刑部尚書,另州太守李幗封爲禮部尚書,此五人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組成政事堂。

高仙芝仍爲安南郡王、劍南節度使,加封開府儀同三司,哥舒翰改封兩湖郡王、江南西道節度使,同樣加封開府儀同三司,此外,李隆基又封荊王李瑁爲太尉,封吳王李磷爲太保,命二人入蜀覲見。

九月,李隆基改成都爲另京,定爲新都,正式重新登基,至此,大唐南北對立局面形成,世人稱長安爲北唐,稱蜀京爲南唐,幾乎以長江爲界,大唐帝國一分爲二。

第46章 請君入甕第92章 除夕之夜(下)第435章 皇莊驚魂(下)第448章 先禮後兵第179章 口蜜腹劍第24章 老兵遺孤第414章 李亨暗訪第339章 雙管齊下(下)第424章 迎戰安賊(中)第661章 蝦釣大魚(下)第285章 朝會之爭(中)第395章 父子反目第157章 隱龍之會第469章 關中內訌(下)第591章 雪夜殺人(上)第50章 大殿封賞(上)第156章 身份難題第125章 引蛇出洞第162章 相國退婚第589章 楊氏姐妹第99章 武舉考試第278章 危機暗藏第331章 初次談判第160章 芝麻變瓜第590章 緊急求援第72章 花府大宴(五)第628章 春季攻勢第668章 兄弟鬩牆第583章 霧娘所求第287章 有使遠來第44章 雪夜幽夢第234章 公主失蹤第166章 河西安帥第241章 神廟危機第232章 曲池壽宴(中)第355章 拒不交權第387章 張掖驚魂第384章 河西危機第209章 明月探監第386章 緊急應對第626章 江南初平第423章 迎戰安賊(上)第124章 改造箭頭第262章 風雲驟變第495章 千牛金吾第282章 楊家之患第466章 貴妃失蹤第346章 李豫之憂第484章 真兇是誰第465章 婚姻如衣第340章 各懷心思第658章 反慶集團第124章 改造箭頭第478章 烽煙漸起第514章 爾虞我詐第399章 夜襲那城第175章 後軍之重第110章 隔山打牛第408章 圍城之戰(上)第577章 河北壯士五十六章 夜遊長安上第481章 九曲之戰(下)第450章 苦澀藥酒第111章 全城搜查第527章 各有心思第251章 掌控河中(下)第558章 家有仙妻第613章 微服私訪(下)第298章 攜美遊莊(下)第491章 運籌帷幄第485章 敵蹤初現五十八章 一封請帖第340章 各懷心思第364章 危機漸起第628章 春季攻勢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243章 暗流涌動第13章 內室密談第526章 驚弓之鳥第62章 安楊之交第115章 城門風波第176章 深谷藏胡第183章 初學騎馬第689章 各有心思第125章 引蛇出洞第5章 安西小娘第556章 井陘血案第167章 馬匪現蹤第672章 夷陵急變(上)第241章 神廟危機第481章 九曲之戰(下)第14章 石國胡女第603章 撤兵河東第524章 驅狼入蜀?第145章 胡人酒肆第533章 夜市偶遇第285章 朝會之爭(中)第593章 猙獰初露第571章 破解秘密第221章 臨危受命
第46章 請君入甕第92章 除夕之夜(下)第435章 皇莊驚魂(下)第448章 先禮後兵第179章 口蜜腹劍第24章 老兵遺孤第414章 李亨暗訪第339章 雙管齊下(下)第424章 迎戰安賊(中)第661章 蝦釣大魚(下)第285章 朝會之爭(中)第395章 父子反目第157章 隱龍之會第469章 關中內訌(下)第591章 雪夜殺人(上)第50章 大殿封賞(上)第156章 身份難題第125章 引蛇出洞第162章 相國退婚第589章 楊氏姐妹第99章 武舉考試第278章 危機暗藏第331章 初次談判第160章 芝麻變瓜第590章 緊急求援第72章 花府大宴(五)第628章 春季攻勢第668章 兄弟鬩牆第583章 霧娘所求第287章 有使遠來第44章 雪夜幽夢第234章 公主失蹤第166章 河西安帥第241章 神廟危機第232章 曲池壽宴(中)第355章 拒不交權第387章 張掖驚魂第384章 河西危機第209章 明月探監第386章 緊急應對第626章 江南初平第423章 迎戰安賊(上)第124章 改造箭頭第262章 風雲驟變第495章 千牛金吾第282章 楊家之患第466章 貴妃失蹤第346章 李豫之憂第484章 真兇是誰第465章 婚姻如衣第340章 各懷心思第658章 反慶集團第124章 改造箭頭第478章 烽煙漸起第514章 爾虞我詐第399章 夜襲那城第175章 後軍之重第110章 隔山打牛第408章 圍城之戰(上)第577章 河北壯士五十六章 夜遊長安上第481章 九曲之戰(下)第450章 苦澀藥酒第111章 全城搜查第527章 各有心思第251章 掌控河中(下)第558章 家有仙妻第613章 微服私訪(下)第298章 攜美遊莊(下)第491章 運籌帷幄第485章 敵蹤初現五十八章 一封請帖第340章 各懷心思第364章 危機漸起第628章 春季攻勢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243章 暗流涌動第13章 內室密談第526章 驚弓之鳥第62章 安楊之交第115章 城門風波第176章 深谷藏胡第183章 初學騎馬第689章 各有心思第125章 引蛇出洞第5章 安西小娘第556章 井陘血案第167章 馬匪現蹤第672章 夷陵急變(上)第241章 神廟危機第481章 九曲之戰(下)第14章 石國胡女第603章 撤兵河東第524章 驅狼入蜀?第145章 胡人酒肆第533章 夜市偶遇第285章 朝會之爭(中)第593章 猙獰初露第571章 破解秘密第221章 臨危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