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武舉考試

正月初五後,長安城便開始熱鬧起來,正月初五這一天,天寶七年的馬球大賽正式開鑼,同時,一年一度的武舉也開科取將,兩件大事使略有點沉寂的京城變得熱鬧起來,馬球大賽是由禮部和太僕寺負責,禮部只負責制定規則,而具體的籌辦組織就是由太僕寺一手艹辦了。

馬球大賽是三年一次,這是大唐的國球,士庶民衆們盼望已久,當第一場開鑼賽,在務本坊舉行的益州隊與宋州隊的比賽,便吸引了大量的民衆,馬球場內最多隻能容納五千人,儘管如此,還是有近萬人聚集到務本坊,焦急地等待比賽結果。

不過很快,其他十塊馬球場也陸續地開賽了,長安城內,無論酒肆、客棧,還是青樓、賭館都開始變得生意火爆,許多資深球迷對每支強隊的情況都瞭如指掌,在他們口若懸河的渲染下,長安城內到處都在談論着馬球比賽,支持不同隊者在酒樓打架,賭館裡下注的人排成了長隊,長安的氣氛火爆起來,長安民衆開始全身心地沉醉其中,享受着三年一次的馬球盛宴。

安西隊今天輪空,他的第一場比賽是在明天,對弱旅劍南馬球隊,但李慶安今天下午卻有一場替高力士的比賽,對手是實力強勁的金吾衛隊,這是一場關鍵的比賽,拿下它,後面幾支馬球隊都是中州弱旅,至少高力士的馬球隊前十五名可以保住了,這也是太僕寺官員的私下安排,既讓高力士的馬球隊風頭強勁,又可暗度陳倉,讓人無話可說。

李慶安的這一場比賽是在崇仁坊馬球場舉行,由於崇仁坊馬球場是開放式球場,四周沒有圍牆,因此涌入崇仁坊來看球的人格外多,再加之有李慶安出場,更是吸引了大批的少男少女趕來。

凌晨,天還沒有亮,高力士開了動員會,撒出大手筆,第一場比賽只要獲勝,每人賞一千貫,擊球進洞者,另外加賞每球三百貫,一時球員們激動萬分,個個摩拳擦掌。

“七郎,你過來一下。”

高力士向李慶安招了招手,李慶安快步走上前,“請高翁吩咐!”

“七郎,今天的第一場比賽我可能不在場,一切就由你做主,我已經給他們有言在先了,誰敢不聽你的指揮,你可當場革除,我永不再用。”

“謝高翁信任,可是今天的第一場比賽,高翁爲何不參加?”

高力士無奈地笑了笑,“我當然想參加,但今天也是武舉第一天,聖上要去視察,我也得跟去,沒辦法啊!”

李慶安點點頭,“高翁放心吧!我不會讓你失望。”

........

今天對於長安民衆或許馬球比賽是第一重要,但對於大唐天子李隆基,武舉的開考纔是他的第一要務,這些年大唐國力強盛,他要儘快扭轉大唐在與吐蕃僵持中的不利局面,西線的小勃律大勝,使大唐在安西取得了戰略上的優勢,現在的戰略重心就是東線的河隴地區了,他必須要在這兩年內取得突破,因此今年他對武舉的考試格外重視,選拔大批騎射能力出衆的武將就是這次武舉的重中之中了。

李隆基一早起來時,他的愛妃楊玉環還在甜睡之中,這也難怪,前天晚上她和自己比賽擲壺居然在兩丈外五投三中,打了個平手,這兩天她興致勃勃,天天在宮裡練習,着實有些累壞了,連李隆基也不得不承認,李慶安是個不錯的師傅,居然只教授了一個下午,便使她的愛妃上手了。

天剛剛亮,身着常服的李隆基便登輦了,考試地點是在皇城的右武衛校場內,今天是第一天,是江淮、河南、嶺南各州各軍府推薦的武人考試,由兵部負責,不僅是皇帝李隆基,各個相國也都要同時出席。

李隆基剛到右武衛軍衙附近,便聽見圍牆內有射箭和騎馬之聲傳出,考試已經開始了。

........

崇仁坊內已是人山人海,馬球場兩邊擠滿了熱情似火的觀衆,兩名太僕寺的官員在這裡主持,一人記分,一人記時,十幾名巡查騎兵在場內邊緣來回巡邏,維持秩序,球場上,高力士的飛豹球隊和金吾衛馬球隊都已經就位了,雙方各上十名球手,球手們正在檢查馬具和球杖,球手們都是短裝打扮,顯得十分精神,其中金吾衛隊爲紅衣,高力士的飛豹隊爲白衣,對比鮮明,在西南角上擠滿了二百多名小娘,氣勢十分壯觀,她們一起尖叫嬌呼,“七郎—進球啊!”

旁邊站着安西軍的同僚,李嗣業、段秀實、白元光、荔非元禮等二十幾人都在場,都是來看李慶安打球,如詩如畫和小蓮三個小娘也在安西軍的隊伍中,一起盡全力爲李慶安喊加油。

這時,比賽香已經點燃了,一名騎兵上前舉旗高喝,“準備開球!”

二十名球手一躍上馬,各自列隊,忽然,一隻鞠球拋進場內,紅旗揮下,一場龍爭虎鬥開始了,戰馬交錯,快如閃電,鞠球在空中飛擊,掩護、切斷、假球、突擊、偷襲,各種謀略層出不球,兩旁觀衆嘶聲吶喊,幾百名休假的金吾衛官兵更是敲響大鼓,爲金吾衛隊威壯聲勢。

這時,李慶安突到六十步外,兩名專門防守他的對手在二十步攔住了他的前路,他顯得認爲李慶安不可能再六十步外射球,李慶安的面前出現了一個空擋,鞠球呼嘯而至,他眼睛微眯,策馬疾奔,側身揮杖擊球,‘啪!’的一聲脆響,鞠球如一道閃電,強勁地射向球洞,當兩名防守他的對手反應過來時,已經晚了,球應聲入洞,飛豹隊先聲奪人,開賽僅一盞茶時間便拿下了第一分。

六十步外的精彩射門激起了滿場歡呼,高潮迭起,金吾衛也奮力反擊,比賽進入了白熱化。

........

右武衛校場的看臺上坐着十幾高官,中間是大唐皇帝李隆基,兩邊是幾名相國和七八名各衛的大將軍,無數侍衛拱衛在兩旁,此時李隆基面沉如水,或許今年他接觸邊軍較多的緣故,無形之中他對武者的要求也高了,而今年來參加武舉考試的武者着實令他失望,其實武舉的要求並不高,平射三石弓,騎射兩石弓,五十步外十箭七中者便可通過弓考,然後是騎術和馬上槍法,只要三項完成便可算通過武舉了,至於身高七尺,目光是否有神,這些都是次要。

可就算這麼低的要求,今天還是有一大半的參考者失敗,尤其是江淮地區推薦的武生,更是隻有十之一二通過,當然,這和皇帝親臨考場給考生造成了壓力有關,李隆基心裡也清楚,可是連這點壓力都承受不起,將來還怎麼上陣打仗?李隆基更加生氣了,他重重哼了一聲,回頭問新任禮部尚書裴寬道:“裴愛卿,你以爲今天武舉如何?”

裴寬身材高大,滿頭銀髮,他曾任范陽節度使,十分精於騎射,見聖上問他,他連忙道:“陛下,臣的感覺十分失望。”

“朕也是同感啊!”李隆基輕輕嘆了口氣,道“同樣是江淮地區,朕還記得前年有人能開七石弓,去年有人能開六石弓,可今年卻沒有一個能拉開五石弓,再說射箭,前年有人十發十中,朕印象十分深刻,可今年連十發七中都很少了,哎!一年不如一年,一葉知秋,江淮府兵堪憂啊!”

“陛下,臣以爲這是府兵衰敗的先兆,各地土地兼併太嚴重了,導致兵源不足。”

裴寬趁機說出了他的擔憂,李隆基默然了。

這時,左相兼兵部尚書陳希烈出列道:“陛下,臣以爲這和府兵衰敗的無關,裴尚書有點草木皆兵了。”

“哦?陳相國說說看!”李隆基十分感興趣地問道。

“陛下,臣的理由很簡單,如果是府兵衰敗,那也應該是所有地區都出問題才能,可河南道的考武者成績並沒有下滑,嶺南道也是一樣,成績和去年前年持平,成績下滑的只是江南道和淮南道,臣以爲,這兩年江淮地區武備鬆弛是有自己的原因,一是江淮地區物產富饒,民衆普遍家境殷實,享受之風盛行,文盛武衰,也影響到了府兵,致使訓練不足,其次是將官大多老化,臣手中有統計,江淮各兵府的都尉年齡大多在四十五歲以上,果毅亦然,將官本身能力不足,下面軍士又如何能提高,所以臣認爲歸根到底,江淮地區推薦的考武者成績不高,還是一個訓練問題。”

“陳相國,連陛下都認爲這是府兵衰敗的必然結果,你是兵部尚書,難道還不清楚這其中的問題嗎?卻避實就輕,說什麼訓練不足,陳相國,你這是誤國!”

裴寬心中十分惱怒,身爲相國,不思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卻舉輕避重,誤導聖上。

陳希烈冷冷一笑,反駁道:“裴尚書,我是兵部尚書,我所言皆有根有據,我可以拿江淮各軍府的文書給聖上,而你不過才上任兩天,請問你又有什麼依據?”

“好了,兩位愛卿不要爭吵了。”

李隆基笑着打了個圓場,又問一直沒有說話的李林甫道:“李相國,你兼是揚州大都督,你以爲呢?”

李林甫微微一笑,躬身道:“陛下,臣認爲兩者都有可能,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實地試驗一下,看看究竟是陳相國說得對,還是裴尚書說得有理。”

“那相國說說看,用什麼辦法試驗呢?”

“這個....臣還沒有想好。”

“陛下,臣倒是有一個辦法。”陳希烈接口笑道。

“陳相國請說,朕聽着。”

陳希烈輕捋一下他的山羊鬍,笑道:“現在長安中有許多邊軍悍將,臣建議把他們任命爲團練使,調到江淮地區統兵半年,用邊軍的方式來訓練江淮地區的府兵,半年後,是土地問題,還是訓練問題,便一眼可知。”

李林甫也笑道:“陛下,臣以爲陳相國的辦法不錯,可以一試。”

李隆基又看了一眼戶部尚書張筠,張筠也笑道:“陛下,可以一試,若不行,咱們再考慮裴尚書的意見。”

“好吧!這件事朕準了,此事就由陳相國全權負責協調,半年後,朕看結果。”

“臣遵旨!”

......

崇仁坊馬球場上比賽快要結束,第三支香還剩下一小截,場上的比分是六比四,高力士的飛豹馬球隊領先兩球,這六個進球中李慶安一人便射中了四球,比賽的勝負幾乎沒有什麼懸念了,飛豹隊的八名球手都退至自己的球洞附近,用防守取代了進攻,他們要保住最後的比分,每人一千貫就到手了,只有李慶安和另一名球手在全場遊弋,伺機尋找對方的漏洞,正因爲有李慶安在中場附近遊走,使金吾衛隊不敢全力押上,這就是戰爭中的攻城,一支騎兵遊弋在外,使攻城者心有忌憚,唯恐大營被襲。

觀衆席中卻喊聲震天,鑼鼓拼命敲打,如詩如畫姐妹聲音都喊啞了,小蓮卻無意中發現了那個化妝新潮的獨孤明珠也在場,見她手中舉着一張大紙,上用紅字寫着:‘李七郎必勝!’

時間離比賽結束越來越近,儘管金吾衛隊瘋狂反撲,但飛豹隊卻防守如鐵桶一般,讓對手毫無機會,這時一名球手抓住了機會,一杖將球送出去七十步遠,正落在李慶安的身旁,李慶安挑出一個高球,縱馬疾奔,突至對方球洞斜角處,這個位置的前方無人阻擋,球從空中落下。

金吾衛的四名防衛球手見勢不妙,一齊向李慶安狂奔而來,但他們還是晚了一步,李慶安行雲流水般地打出一記旋轉球,球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調到另一邊的空擋處,那邊還有一名隊友策應,此時在他的前面已經沒有一人防守,他輕鬆一記抽擊,球應聲入洞,七比四。

這時比賽結束的鐘聲敲響了,頓時滿場歡聲雷動,飛豹隊的球手們翻身下馬,將球杖高高拋起,激動地擁抱在一起,這是他們第一次用真本事擊敗了勁旅,每個人都激動得熱淚盈眶,紛紛和李慶安擁抱,如果說他們曾經對李慶安有過不滿和怨恨,但在勝利面前,所有的怨恨都無影無蹤了。

......

(未完待續)

第234章 公主失蹤第152章 清月詩社(一)第397章 楚河淘金第72章 花府大宴(五)第8章 百步殺人第697章 兵入河北第171章 再會沙陀第252章 貨幣之謀第682章 暴風前夜第624章 嶺南之軍第161章 穿針引線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586章 幽州急報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311章 驚聞賣官第158章 上元觀燈(上)第29章 接受軍令第30章 發現敵情第518章 吐蕃棋局(下)第444章 制裁哥舒第458章 枝節橫生第115章 城門風波第529章 謀事在人第217章 鳥擇良木第101章 龍虎爭鬥(上)第120章 史田生隙第625章 請君入甕第661章 蝦釣大魚(下)第571章 破解秘密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204章 楊慶聯手第427章 誅滅楊家第311章 驚聞賣官第414章 朝廷借錢第251章 掌控河中(下)第49章 封賞前夜(下)第699章 西線備戰第348章 出兵回紇第206章 盅巫之禍第477章 順者昌盛第524章 驅狼入蜀?第208章 連環三計第95章 邀美遊寺第513章 激戰步師第208章 連環三計第253章 迴歸正身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340章 各懷心思第283章 高翁決定第590章 緊急求援第1章 戍堡新丁第13章 內室密談第16章 危機重重第705章 包圍回紇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第679章 南唐覆滅(下)第525章 急商對策第308章 反回聯盟第9章 安西副帥第694章 南洋築城第530章 太后珍珠第130章 奪島之戰(上)第366章 飛援潼關第495章 千牛金吾第351章 一封密信第563章 軟硬兼施(上)第176章 深谷藏胡第562章 意外機會第126章 軍旅嬌娘第662章 重洗朝權第一百四十一章 皇帝接見第673章 夷陵急變(下)第273章 借刀殺人(上)第152章 清月詩社(一)第481章 九曲之戰(下)五十八章 一封請帖第632章 商人牽線(下)第23章 分配不公第79章 小崔請客(上)第165章 出發前夕第706章 楚州異兆第22章 石國來客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250章 掌控河中(上)第106章 盱眙剿匪第504章 意外事件第684章 胡商造反第641章 上黨戰役(三)第707章 箭滅回紇第518章 吐蕃棋局(下)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357章 廟堂斷裂第326章 帝國來使第346章 李豫之憂第349章 不甘貶黜第228章 步步爲營第367章 陰影難消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201章 亂點鴛鴦第511章 風及南北
第234章 公主失蹤第152章 清月詩社(一)第397章 楚河淘金第72章 花府大宴(五)第8章 百步殺人第697章 兵入河北第171章 再會沙陀第252章 貨幣之謀第682章 暴風前夜第624章 嶺南之軍第161章 穿針引線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586章 幽州急報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311章 驚聞賣官第158章 上元觀燈(上)第29章 接受軍令第30章 發現敵情第518章 吐蕃棋局(下)第444章 制裁哥舒第458章 枝節橫生第115章 城門風波第529章 謀事在人第217章 鳥擇良木第101章 龍虎爭鬥(上)第120章 史田生隙第625章 請君入甕第661章 蝦釣大魚(下)第571章 破解秘密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204章 楊慶聯手第427章 誅滅楊家第311章 驚聞賣官第414章 朝廷借錢第251章 掌控河中(下)第49章 封賞前夜(下)第699章 西線備戰第348章 出兵回紇第206章 盅巫之禍第477章 順者昌盛第524章 驅狼入蜀?第208章 連環三計第95章 邀美遊寺第513章 激戰步師第208章 連環三計第253章 迴歸正身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340章 各懷心思第283章 高翁決定第590章 緊急求援第1章 戍堡新丁第13章 內室密談第16章 危機重重第705章 包圍回紇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第679章 南唐覆滅(下)第525章 急商對策第308章 反回聯盟第9章 安西副帥第694章 南洋築城第530章 太后珍珠第130章 奪島之戰(上)第366章 飛援潼關第495章 千牛金吾第351章 一封密信第563章 軟硬兼施(上)第176章 深谷藏胡第562章 意外機會第126章 軍旅嬌娘第662章 重洗朝權第一百四十一章 皇帝接見第673章 夷陵急變(下)第273章 借刀殺人(上)第152章 清月詩社(一)第481章 九曲之戰(下)五十八章 一封請帖第632章 商人牽線(下)第23章 分配不公第79章 小崔請客(上)第165章 出發前夕第706章 楚州異兆第22章 石國來客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250章 掌控河中(上)第106章 盱眙剿匪第504章 意外事件第684章 胡商造反第641章 上黨戰役(三)第707章 箭滅回紇第518章 吐蕃棋局(下)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357章 廟堂斷裂第326章 帝國來使第346章 李豫之憂第349章 不甘貶黜第228章 步步爲營第367章 陰影難消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201章 亂點鴛鴦第511章 風及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