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楊慶聯手

北庭軍收復碎葉的消息終於傳到了長安,長安沸騰了,到處是歡慶的人們,興奮之極的李隆基更是下旨,長安坊門三夜不閉,人們敲鑼打鼓,徹夜不眠,失去三十年的故土終於回到了大唐的懷抱。

三天後,萬衆期待的封賞終於下來,李隆基慷慨加封李慶安爲庭國公,冠軍大將軍、北庭大都護,御史大夫兼太子賓客,賞銀一萬兩,絹五千匹,同時賞賜北庭軍錢五十萬貫,絹二十萬匹,李慶安所奏軍功升職皆準。

儘管很多人都猜到李慶安會得重賞,但李隆基封賞之慷慨,還是令很多人大吃一驚,漸漸地,不少人都明白了李隆基的心思,讓出碎葉就是他當年下的旨意,收回碎葉便可以讓他在先帝面前交代了。

但李慶安升職也讓不少人深感失落,楊國忠就是其中之一,李慶安的勝利已經完全掩蓋了他在南詔的光輝,他雖升爲兵部尚書,但他沒有得到國公的爵位,更沒有得到冠軍大將軍這樣的封號,失落和嫉妒讓他一連幾天都沒睡好。

同樣,李慶安的勝利使太子李亨榮耀倍增,李隆基爲此還特地召見太子,褒獎他推薦李慶安有功,這令慶王李琮無比失落,也無比憤恨,他整日把自己關在府邸裡殘虐下人。

太子李亨卻興奮得一夜未眠,他也接到了李慶安寫給他的報喜信,一大早,他便鋪開信紙,準備給李慶安回信。

‘孤聞碎葉大勝,心中不勝歡欣,君率三軍,威加西域,乃天朝之柱樑也,孤特准你挾碎葉餘威,霹靂西行,將天可汗之威名及仁義,澤被西域萬里......’

寫完信,他讀了一遍,覺得有些不妥,便將信撕碎,隨手揉成一團扔掉了,又重新取一張信紙寫道:“孤聞碎葉大勝,心中不勝歡欣,君率三軍,威加西域,乃天朝之柱樑也,孤當請聖上批准,準你挾碎葉餘威,霹靂西行,將天可汗之威名及仁義,澤被西域萬里......’

兩封信就差了一個‘孤當請聖上’五個字,但意義卻完全不同,一封李亨自己做主讓李慶安西進,而另一封卻是李亨提請聖上批准,李亨寫完信,用火漆封了口,命人送去碎葉給李慶安。

他一夜興奮未眠,寫完信後精神有些倦怠了,便簡單整理了一下書案,回寢宮休息去了。

李亨休息去了,史官也隨即離去,書房裡的幾名宦官則忙碌地打掃書房,天天如此,已經是一種定製。

幾名宦官都是跟了李亨很多年的老宦官,可以讓他信任,這幾個宦官中,負責收拾書案的宦官叫王安良,跟了李亨五年,從無過失,他平時動作麻利,總是第一個收拾完成,但今天他卻有點反常,慢慢吞吞,別人都收拾好了,他才收拾完一半。

天氣寒冷,其他幾名宦官收拾完都回去了,這時,李亨書房只剩下王安良和另外一個收拾炭盆的宦官,王安良負責把李亨寫廢的文書在炭盆裡燒掉。

那個收拾炭盆的宦官一直在等他,見他慢慢吞吞,不由急道:“王公公,你就快點,我尿急,快憋不住了。”

憋尿難一直是宦官們痛苦的事情,尤其是當值宦官,伺候太子時不能隨意離開,尿意來時,往往就憋不住,所以宦官們早上一般都不喝水。

王安良回頭笑道:“那你先去尿吧!你回來我就好了。”

那宦官實在憋不住了,喊了一聲,“那我先去了!”

他一溜煙便跑了,書房裡就只剩下王安良一個人,他動作異常迅速,把李亨剛纔撕碎並捏成團的信撿了出來,又從身體某處取出一個豬尿泡,將信裹緊了,再塞回身體,他們進出書房都要接受侍衛嚴格搜身,只有藏在身體裡面才能躲過搜查,爲此,王安良已苦練了兩個月,收放自如。

剛剛整理好衣服,那宦官便跑回來了,見王安良還在燒信,不由眉頭一皺道:“還在燒信,快點吧!”

“好了!好了!”王安良一股腦把書信扔進炭盆裡,片刻便熊熊燒起來了。

宦官倒炭盆去了,這倒炭盆也要接受檢查,書信必須燒成灰,還要用棍子在炭灰中扒拉一下,防止埋在下面。

王安良走出書房偏殿,立刻上來幾名侍衛,這是要例行檢查了,他將手高高舉起,心中卻緊張得怦怦直跳,搜查得非常嚴格,要由不同的人各搜查一遍,衣服、鞋襪、頭髮裡,嘴也要張開檢查,這是宮廷的規矩,別處是防止宦官偷東西,而書房則防止機密泄露,宮女也一樣,由老宮女搜查,還要原地跳躍檢查。

由於王安良他們都是跟隨太子的老宦官,也從來沒有出過任何問題,所以,一些不太方便的事情就免了,而王安良就是鑽到了這個安保漏洞。

“好了,可以了!”

侍衛直長一聲命令,王安良長長鬆一口氣,一顆心放下了,他穿上鞋便匆匆離開了偏殿。

下午,王安良不當值,他找了一個藉口,便請假離開了東宮。

在長安城逛了一大圈,王安良最終出現在慶王府後門,他對門房通報一聲,很快便被領進了慶王的書房。

書房裡,李俅小心翼翼地將一片片撕碎的信訂在一張大白紙上,很快,一封完整的信便出現在他們父子面前。

李琮反覆讀了兩遍,他很快便找了這封信的關鍵點,不過他有點失望,這封信的殺傷力並不是很大,雖然李亨失言了,但他也意識到,並將信撕碎,這就說明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犯了錯,並立刻改正,這樣,只要他向父皇稍加解釋,問題就解決了。

他一直想得到一封李亨命令李慶安出兵關中之類的信,那纔有扳倒李亨的可能,而現在....李琮臉上露出了失望之色。

旁邊的王安良心中忐忑不安,半年前李琮找到他,許他以厚賞,命他弄出太子的秘密書信,他不識字,不知道哪些信重要或不重要,不過他很聰明,今天見太子寫了信又撕掉,便猜到這封廢信或許有用,便冒險將它偷了出來,可是慶王的臉色卻似乎不是很高興。

這時李俅笑道:“父王,這封信非常有用,我們要重賞王公公。”

李琮愣了一下,偷出這種信,有什麼好賞的,不過他見兒子表情認真,便點點頭道:“王兒,這賞賜就由你來決定吧!”

李俅笑着對王安良道:“王公公,你想要什麼賞賜,說吧!”

王安良嚥了口唾沫,怯生生說出了心中的渴盼:“奴才想要五百兩黃金和五百畝上田。”

“好!我賞你。”

李俅回頭令道:“來人,把賞賜拿來。”

過了片刻,進來兩名侍衛,端着兩隻大盤子,盤子裡各有十錠黃澄澄的金子,這是官金,二十五兩一餅,還有一紙田契,上面是高陽縣上田五百畝。

“王公公,這是你的了。”

王安良激動得跪下直磕頭,“奴才謝王爺賞賜!”

李俅擺擺手笑道:“好好替我們做事,王爺還會有重賞,絕不會虧待你。”

“奴才明白,願爲王爺效命!”

.........王安良被送走了,一直不吭聲的李琮不悅道:“我兒,這封信着實不值這麼多賞賜,你爲何如此厚賞?”

李俅連忙躬身解釋道:“父親應該知道千金買馬骨的故事吧!”

“你是說籠絡此人爲我們賣命?”

“對!此人在太子的書房當值,他的位置極其重要,孩兒覺得,我們要放長線,釣大魚。”

“嗯!”李琮贊成兒子的想法,他指着信問道:“那這封怎麼辦?”

“父王,這封信燒了它,沒有任何用,一旦泄露出去反而會打草驚蛇。”

說着,李俅拾起信,直接在炭盆裡把信燒了,直到它燒成灰,李俅才拍拍手笑道:“父王,還有一件事,極其重要,希望父親要抓緊去辦了。”

“什麼事?”

“父親忘了嗎?連橫楊國忠,和他結成倒太子聯盟。”

“哦!這件事,我已經和他談過,我們達成了共識。”

“父親,這種事情要經常談,談着談着,辦法就出來了。”

不知不覺,李琮被兒子牽住了鼻子,他欣然點點頭,“好吧!我這就去和他談。”

........晚上,楊國忠府上頗爲熱鬧,今天是楊國忠妻子裴柔的壽辰,楊國忠很低調,只請了自己的家人來爲妻子祝壽,這是他的聰明之處,楊家囂張和飛揚跋扈已經在京城激起了民憤,爲了表示他與衆不同,他便刻意辦了一個簡樸的壽宴,來爲妻子慶壽.當然,這次簡樸的壽宴事後要大肆出去宣傳,尤其要讓聖上知道,否則失去了他邀取清譽的意義。

壽宴在客堂中舉行,一共來了二十三名客人,都是楊氏宗族,楊國忠和妻子裴柔坐在主位,旁邊是楊氏三姐妹,他的四個兒子正輪流向母親敬酒祝壽。

客堂上一片笑語喧天,楊花花酒喝多了一點,臉上紅彤彤的,她帶着一絲醉意問楊國忠道:“三哥,這當相國的滋味如何?”

楊國忠搖搖頭,“受萬人敬仰,好倒是好,就是太累了。”

旁邊裴柔接口笑道:“你三哥總說這相國名不符實,真正的相國只有一個,那就是右相。”

楊花花又將手中一飲而盡,笑道:“那三哥要不要我幫幫忙,把李林甫趕下臺去,讓三哥做右相。”

楊國忠嚇了一跳,連忙道:“三妹,你喝醉了。”

楊花花一擺手,“我哪裡喝醉,你是不相信我?”

旁邊的韓國夫人楊玉珮忙勸道:“三妹,權力鬥爭是男人玩的,我們女人不懂這些,最好不要過問。”

“嗤!”楊花花不屑地哼了一聲,“那是你,你不懂就別說別人也不懂,我只是懶得過問,我若玩權力鬥爭,讓他們男人個個傻眼。”

就在這時,一名家人高喊:“皇帝陛下、貴妃娘娘賀禮送到!”

只見百名健壯的宦官挑扛着數十口大箱子進來,宦官魚朝恩拿着禮單笑呵呵施禮道:“楊相國、楊夫人,各位貴客,我奉陛下和娘娘之命,特來送一點壽禮,恭賀楊夫人壽辰。”

“能得聖上和娘娘之禮,微臣三生有幸。”

楊國忠連忙上去收禮,楊家的子弟紛紛涌上去觀看壽禮,只有楊花花坐在位子上冷笑不已,這幫蠢人,幾隻破箱子就激動成這樣。

這時,她忽然見一名家人跑進來,在楊國忠耳邊低語幾句,楊國忠愣了一下,給妻子交代一聲什麼,便匆匆跟着家人走了。

楊花花有些好奇,究竟什麼事情,竟讓三個從收皇帝的禮中走開,她也站起身,悄悄跟着楊國忠去了。

........楊國忠外書房內,慶王李琮正揹着手來回踱步,他沒想到今天竟是楊國忠夫人的壽辰,倒沒有備禮,不過他的心思也不在這裡,他剛剛在馬車上想到一個問題,上次父皇說要擴相,鬧得沸沸揚揚,那些符合條件的人個個弄得草木皆兵,可這才一個月不到,這件事又無聲無息了,這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

正想着,身後傳來腳步聲,隨即楊國忠的笑聲出現在門口,“讓王爺久等了,恕罪!恕罪!”

李琮拱手道:“是我才應道歉,竟不知今天是尊夫人壽辰,還跑來打擾楊尚書,請容後補一份壽禮。”

“王爺有心,心意我就領了。”

楊國忠一擺手笑道:“王爺請坐!”

兩人坐了下來,一名侍女上了茶,關門退下去了,李琮這才問道:“楊尚書,前段時間擴相之事,怎麼又沒音訊了?”

這件事,李隆基倒找楊國忠談過,他想了想便道:“王爺,聖上本來是考慮讓安祿山入相,但契丹那邊突然出了亂子,還有一個崔翹,偏偏有御史彈劾他私養別宅婦,兩件事情湊在一起,聖上便暫時把擴相之事壓下去了。”

“原來如此!”

李琮笑道:“這崔翹也太因小失大了,爲一個女人居然丟了入相機會,真是不值。”

“估計他是不知道自己有機會入相,否則他絕不會這麼傻,不過推薦他的陳希烈居然沒和他事先溝通一下,這倒奇怪了。”

李琮不屑道:“那是李林甫的手段,陳希烈是他的人,他壓根就不想讓崔翹入相,御史臺不就是他李林甫掌握嗎?說不定彈劾人就是李林甫指使。”

楊國忠贊同地點點頭:“極有這個可能。”

兩人寒暄了幾句,談話便漸漸轉到正題上來,李琮指了指東面,試探着問道:“不知那邊有沒有什麼消息?”

楊國忠會意,他嘆了口氣道:“我也一直在關注他,這幾天北庭大勝,他春風得意,現在想找他的麻煩,可很難啊!”

“哼!最得意的時候,也就是最容易出問題。”

李琮想到了那封燒掉的信,心中不由有些後悔,早知道還是應該留下來,讓楊國忠去告發。

兩人一時想不到好辦法,相對無言,就在這時,門口忽然傳來一聲笑:“兩個高位男人連這件小事都辦不了,老孃若出馬,半個月之內,就讓他下臺滾蛋。”

突來的聲音將李琮嚇得渾身肥肉亂顫,楊國忠也嚇了一大跳,不過他馬上聽出這是楊花花的聲音,連忙問道:“三妹,是你嗎?”

楊花花施施然推門進來,又狠狠瞪了一眼想阻止她的侍衛,笑道:“慶王殿下,楊尚書,歡迎小女子參加嗎?”

慶王這纔有些回味過來楊花花剛纔的話,他連忙爬起來躬身施禮問道:“三夫人知道我們在說誰嗎?”

楊花花順手將門關上,坐下了下來,一挑眉毛笑道:“你們不是想把太子趕出東宮嗎?”

楊國忠從來沒有見過楊花花對權力鬥爭感興趣,不由驚訝地問道:“三妹不是從不過問這種事嗎?”

“以前不感興趣,可這段時間閒得無聊,便想玩一玩,怎麼,你們不想讓我參與嗎?”

慶王聽得有些目瞪口呆,他遲疑着問道:“三夫人,你、你真有辦法?”

楊花花笑吟吟道:“我當然有辦法,不過我若辦到了,慶王殿下怎麼謝我?”

李琮忽然深深施一禮,“三夫人若辦到,只要我有,三夫人要什麼,我給什麼?”

“三哥呢?”

楊花花的媚眼又瞟向了楊國忠,楊國忠還是有點不太相信,便笑道:“我和慶王殿下一樣,只要我有,三妹要什麼我給什麼!”

“我要你的兵部尚書官印,你給嗎?”

“這個....”楊國忠苦笑一聲,“三妹就別開玩笑了。”

“那好吧!我就不和你們開玩笑了。”

這時楊花花的笑容已經消失了,她眼中出現了一種蛇蠍纔有的陰毒之色,現在是報復太子李亨辱罵自己的時候了,誰敢得罪她,她就會讓誰下地獄。

她冷冷道:“我知道你們也有一點人脈,我需要你們出點錢和人力。”

李琮和楊國忠對望一眼,感覺楊花花似乎不是開玩笑,兩人異口同聲道:“請儘管吩咐!”

楊花花低頭想了想,便對李琮道:“這件事若成功,我是損人不利己,但慶王殿下可就是最大的得益者,所以我不能替你墊錢,殿下須先破費一二。”

“夫人儘管開口!”

楊花花比出玉蔥般的一根指頭,道:“慶王殿下要先給我上田一萬畝,錢一萬貫。”

(未完待續)

第106章 盱眙剿匪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第325章 重劍無鋒第520章 月圓之夜(中)第580章 事態蔓延第237章 狹路相逢第358章 出乎意料第155章 祿山斷爪第342章 渡河阻擊(上)第201章 亂點鴛鴦第480章 九曲之戰(上)第179章 口蜜腹劍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28章 將門虎女第99章 武舉考試第527章 各有心思第648章 上黨戰役(十)第546章 野心之將第207章 衝冠一怒第524章 驅狼入蜀?第635章 風雲急變第455章 裴家大壽(中)第449章 同室操戈第702章 史營內訌第202章 鳳紋玉佩第670章 靜室密商第51章 大殿封賞(下)第231章 曲池壽宴(上)第156章 身份難題第288章 老薑嫩蔥第622章 哥舒之死第457章 成都來信第498章 高原斥候第334章 帝國公主第478章 烽煙漸起第294章 兵不厭詐第378章 血戰月氏(上)第170章 步步官場第45章 太白酒樓第617章 狼羣戰術第193章 兵臨五城第562章 意外機會第127章 龍駒仙島第447章 花花投資第118章 恩生仇起第76章 孿生姐妹第148章 北庭論政第593章 猙獰初露第550章 哥舒之謀第569章 計賺南鄭(下)第205章 蛇蠍美人第506章 皇帝染恙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668章 兄弟鬩牆第244章 西曹之戰第199章 以死抗爭第647章 上黨戰役(九)第650章 上黨戰役(十二)第216章 隱龍新主第279章 獨孤家宴第410章 圍城之戰(下)第312章 賣官之案(上)第578章 何以爲報第210章 貴妃說情第632章 商人牽線(下)第350章 配合默契第674章 風雨南唐第74章 花府大宴(七)第69章 花府大宴(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發前夕第644章 上黨戰役(六)第516章 以勢迫人第83章 人口販子第332章 玉奴風波第32章 婆水之謎第679章 南唐覆滅(下)第223章 重回北庭第214章 鴻門宴會第414章 朝廷借錢第371章 慶安有後第655章 順藤摸瓜第417章 劍走偏鋒第467章 崔氏之病第656章 放線釣魚第178章 長擊葛胡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682章 暴風前夜第492章 天下戰略第16章 危機重重第354章 回紇撤兵第409章 圍城之戰(中)第476章 平樓事件(下)第553章 河北大遷(上)第70章 花府大宴(三)第267章 風雲變幻(上)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193章 兵臨五城第64章 相國遠慮第123章 青海湖畔
第106章 盱眙剿匪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第325章 重劍無鋒第520章 月圓之夜(中)第580章 事態蔓延第237章 狹路相逢第358章 出乎意料第155章 祿山斷爪第342章 渡河阻擊(上)第201章 亂點鴛鴦第480章 九曲之戰(上)第179章 口蜜腹劍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28章 將門虎女第99章 武舉考試第527章 各有心思第648章 上黨戰役(十)第546章 野心之將第207章 衝冠一怒第524章 驅狼入蜀?第635章 風雲急變第455章 裴家大壽(中)第449章 同室操戈第702章 史營內訌第202章 鳳紋玉佩第670章 靜室密商第51章 大殿封賞(下)第231章 曲池壽宴(上)第156章 身份難題第288章 老薑嫩蔥第622章 哥舒之死第457章 成都來信第498章 高原斥候第334章 帝國公主第478章 烽煙漸起第294章 兵不厭詐第378章 血戰月氏(上)第170章 步步官場第45章 太白酒樓第617章 狼羣戰術第193章 兵臨五城第562章 意外機會第127章 龍駒仙島第447章 花花投資第118章 恩生仇起第76章 孿生姐妹第148章 北庭論政第593章 猙獰初露第550章 哥舒之謀第569章 計賺南鄭(下)第205章 蛇蠍美人第506章 皇帝染恙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668章 兄弟鬩牆第244章 西曹之戰第199章 以死抗爭第647章 上黨戰役(九)第650章 上黨戰役(十二)第216章 隱龍新主第279章 獨孤家宴第410章 圍城之戰(下)第312章 賣官之案(上)第578章 何以爲報第210章 貴妃說情第632章 商人牽線(下)第350章 配合默契第674章 風雨南唐第74章 花府大宴(七)第69章 花府大宴(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發前夕第644章 上黨戰役(六)第516章 以勢迫人第83章 人口販子第332章 玉奴風波第32章 婆水之謎第679章 南唐覆滅(下)第223章 重回北庭第214章 鴻門宴會第414章 朝廷借錢第371章 慶安有後第655章 順藤摸瓜第417章 劍走偏鋒第467章 崔氏之病第656章 放線釣魚第178章 長擊葛胡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682章 暴風前夜第492章 天下戰略第16章 危機重重第354章 回紇撤兵第409章 圍城之戰(中)第476章 平樓事件(下)第553章 河北大遷(上)第70章 花府大宴(三)第267章 風雲變幻(上)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193章 兵臨五城第64章 相國遠慮第123章 青海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