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兄弟鬩牆

李珍萬萬沒想到閻凱會在這個時候來,他心中有一種感覺,難道是東宮之爭又出了什麼變化嗎?

李珍也是不久前才知道彭王李僅殺入了太子之爭,他兒子李儀和李僅的關係極好,也正是這個緣故,當李亨徵求他的意見,是否可以立李僅爲太子時,他毫不猶豫地表示支持。

“系急功近利,野望過高,不利於東宮之穩定……”

這是他當初給李亨的建議,正是這句話重重地敲在李亨心中,其實這就是李亨想換太子的根本原因,就如同當年李隆基幾次廢太子一樣,太子的迅速崛起,已經威脅到了李亨皇位的穩定。

對這一點,李珍是心知肚明,趁李亨東征襄陽時,李系仗着張皇后和李輔國的支持,擅自插手重大人事任免,使李亨對他的嚴重不滿,也直接導致了今天的東宮危機。

但也使李珍看到了一種機會,如果李僅能順利登基,那他李珍也將從此獲得巨大的利益。

腳步聲已經傳到了門口,外面傳來他長子李儀的聲音,“閻先生,父親在房內等你,請進吧!”

兒子的知禮讓李珍感到一絲欣慰,他該向李亨提出,讓兒子入朝爲官了。

門開了,閻凱從外面走了進來,進門便拱手笑道:“不清自來,打擾王爺休息了。”

閻凱是半年前出任彭王李僅的幕僚,在此之前,他一直自稱是陪同到慶王最後的一刻,慶王之子李俅也挺身爲他作證,但實際上,他早在幾年前便離開了慶王,連他自己不知道慶王死在哪裡?

幾年前,他窮困潦倒投靠李慶安,卻遭到了嚴莊到打壓,被迫做了一個小小的文書郎,後來在李慶安的安排下他去了布哈拉,在布哈拉的大學內負責整理河中各國以及大食的人文地理資料,一直做了一年,他才知道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他已經是安西情報堂的一員,只不過不針對中原,而是負責河中和大食。

一年前他得到指令,去石國都城拓枝城照顧彌留中的慶王李琮,最後得到了李琮的親筆推薦信和王印,慶王死後,他便動身來成都了憑藉他的才智一步步走進了南唐的核心層。

閻凱是李僅最信任的幕僚,是李僅的軍師,按理,他應該很早就知道南唐的東宮之爭,但事實上,南唐的東宮之爭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一種極爲隱蔽之下進行,李亨是一個陰暗之人他一直在慢慢的着手削弱太子,不露聲色地奪走軍權。

一直到最近,李輔國和王珙的情報機構之爭浮出水面,衆人漸漸意識到李亨有換太子的意圖,李僅也被父皇叫去,詳談了很久閻凱這才從李僅口中知道了南唐的東宮之變。

一但局勢清晰,形勢就變化得非常快,今天上午的大搜捕也是一種局勢大變的喻示,很多人都繃緊了弦,閻凱就是在這種局勢下被李僅派來和李珍商量對策。

沒有什麼過多的寒暄兩人都心知肚明,李珍請閻凱坐下,便直接進入了主題“閻先生,彭王那邊又有什麼變化嗎?”

閻凱點點頭“剛剛得到消息,戶部尚書令狐飛強烈反對換太子,在他的帶動下,一批官員都聯名要求保持東宮穩定,再加上李輔國和張皇后的支持太子,現在太子的呼聲已經佔據了上風,彭王很是苦惱,命我來和王爺商量一下對策。”

李珍低頭不語,眼前的局勢他非常清楚,太子系和彭王各有優勢,太子系主要是得到內宮支持,包括李輔國和張皇后,而彭王卻是得到朝廷支持,以右相王珙和左相崔圓爲代表,都極力支持文儒明智的彭王,而反對以武立身的李系,可以說雙方各有優勢,而且彭王的優勢佔大,最後就在皇帝李亨的決定。

但沒想到令狐飛的突然殺出使局勢驟然轉變,使太子不僅有了內宮撐腰,而且還有了朝官支持,這樣,彭王的聲勢就急劇下降了。

李珍一時也想不到好的對策,便問:“那彭王殿下的意思呢?”

“彭王殿下的意思是希望能得到宗室的支持”

閻凱的話言簡意垓,李珍一下子明白過來了,宗室又是另一股勢力,足以抵消令狐飛的反對,而自己是宗正寺卿,也在宗室擁有比較高的聲望,所以李僅才讓閻凱來找自己,想讓自己高調出面,以宗室的名義公開支持李僅,這一招高明啊!

李珍不由看了一眼閻凱,這個辦法十有八九是這個閻凱想到,李僅還嫩了一點,但李珍更關心他的利益,如果他高調出面,那他將承擔極大的風險,一旦李系最後贏了,那第一個就是收拾他李珍。

這個風險的報酬,他一定要先明確了,李珍輕輕捋須笑道:“其實宗室也不是很團結,各懷心思,說白了,都是重利之人,若要宗室支持,彭王首先要表態,將來怎麼樣回報宗室,我纔好去一一聯絡。”

閻凱不由暗罵一聲無恥,這不就是明擺着討價還價嗎?但這一點他也事先想到了,他已和彭王說過,人無利不起早,要想得到支持,就必須拿出出讓別人心動的東西。

“王爺,彭王也意識到宗室的重要,他請王爺放心,一但他登基,王爺將出任戶部尚書,其次將放給宗室鑄錢和榷鹽權,再其次是提高宗室的永業田上限,這是彭王殿下的承諾。”

“嗯!”

李珍對這個承諾還比較滿意,“好吧!等會兒我就出門去聯繫宗室,至少可以保證明天上午,將有三十名重要宗室的聯名保薦彭王入主東宮。”

閻凱大喜,二十個宗室就很有分量了,他連忙起身謝道:“那宗室方面就拜託王爺了。”,成都城內的大搜查仍然在繼續,已經有不少消息傳出,數以千計的人因藏匿軍用武器而被抓捕,三百餘名街頭混混因趁機劫掠而被斬首示衆,整個成都城籠罩在一片恐慌和不安之中,街頭的混亂閻凱似乎沒有注意到,他依然沉思在眼前的局勢之中有時候他自己都有點糊塗,他到底是在執行任務,還是真的是彭王的幕僚,他竟然是在全心全意地輔佐彭王希望他能登基,他似乎已經完全進入了角色,乃至於偶爾會忘記自己的任務。

閻凱心中暗暗嘆了口氣,他的心情很複雜,輔佐親王登基,成就帝王之師,這一直是他的夢想當年他輔佐慶王也走出於這種夢想,但慶王失敗,他也從人生的巔峰跌落,甚至淪落到靠施捨活命的地步,而今天他再一次成爲了彭王的幕僚再一次要輔佐這今年輕人衝擊帝位,一切都像極了當年的情景,他又一次感覺到自己彷彿開始了新的旅程。

但這一切都是夢想,他知道不可能了,他就像一隻紙鳶,繩子的那一頭握在李慶安手中,他若有異心他就將粉身碎骨,他這一輩子註定他不可能再成爲帝師了。

,南唐滅,爾可爲簡州太守”這是李慶安給他的承諾,也是他的歸宿。

閻凱臉色不由露出一絲苦笑,就算李僅登基又能怎樣呢?

說到底,南唐的命運是掌握在李慶安手中自己已經失敗過一次,難道再失敗第二次嗎?

馬車駛進了宮城區,這裡戒備更加森嚴,一隊騎兵迎面而來,爲首軍官只是看了看他的馬車並沒有攔截,閻凱的馬車上插了一面彭王李僅的紫麒麟旗幟,可以在宮城區暢通無阻。

但他後面的一輛馬車卻被攔住了“請停車接受檢查!”,“混蛋!這是令狐尚書的馬車,尚書就在車上你們沒看見嗎?”,閻凱一驚,連忙回頭望去,只見果然是令狐飛的馬車,他正探頭和騎兵校尉說着什麼,校尉一揮手,令狐飛的馬車轉彎,駛上了白玉大道,那是通往南明宮的主道,看來令狐飛是要進宮了,閻凱心中有些疑惑,令狐飛的馬車是幾時跟自己後面的,他怎麼沒看到?

這時他的隨從低聲道:“先生,令狐尚書的馬車是從東宮出來,跟了我們三里路。”

閻凱恍然,原來是從東宮出來的,轉眼又去皇宮,看來這個令狐飛是在加緊活動了。

馬車繼續前行,大約走了五里,來到一座氣勢雄偉的宮殿前,這裡便是彭王府了,佔地五十畝,規模僅次於南明宮和東宮,也喻示着彭王在南唐所處的地位。

閻凱的妻兒父母都在老家嶽州,沒有接到巴蜀來,他單身一人在蜀,所以他便寄住在彭王府內,有一個獨立的院子,還有兩個美婢伺候他。

馬車緩緩停在王府側門,閻凱下了馬車便直接向王府內走去,他要向彭王李僅彙報與李珍交涉的結果。

李僅的書房在後院,離大門頗遠,要經過四座大院,閻凱沿着迴廊快速行走,從這裡可以直接走到書房門口。

王府的下人不多,李亨的軍費開支過大,導致財政十分緊張,李亨只得節衣縮食,削減宮廷開支,包括南明宮、集宮和所有親王和公主府,彭王府原來有兩百名宮女宦官,現在只剩下五十人,這樣,整個王府就顯得空空蕩蕩,當然侍衛不少,兩百名侍衛,一個都沒有削減。

“閻先生!”

閻凱走到一扇圓門前時,忽然聽見有人叫他,他四下尋找,只見在圓門後,一名侍衛在低聲叫他,“先生,這邊!”,閻凱一眼認出了此人,千牛直長劉維,是王府的一名侍衛小頭目,身材魁梧,勇力過人,但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安西情報堂的成員,在他彭王府中主要是替閻凱聯繫情報堂。

閻凱見左右沒人,連忙走了上去,劉維迅速將一張小紙條塞給他,便轉身走開了。

閻凱快步走到一處無人的角落,打開了紙條,上面只有四個字,“激化嫡爭”間凱大吃一驚,他認出了紙條上的字跡,竟然是李慶安的親筆。

第96章 家中遇盜第362章 翁婿和解第443章 咸陽事件第228章 步步爲營第317章 吐蕃戰役(中)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第70章 花府大宴(三)第582章 成都高案第623章 信德奇兵第180章 如畫當壚第537章 裴旻辭職第646章 上黨戰役(八)第662章 重洗朝權第120章 史田生隙第567章 力取褒城第595章 戰爭背後第180章 如畫當壚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111章 全城搜查第271章 李王結盟第276章 雙管齊下第64章 相國遠慮第549章 南唐之爭第42章 權宦高翁第639章 上黨戰役(一)第470章 獨孤家宴(上)第666章 營救家眷第42章 權宦高翁第464章 朝會之爭(下)第52章 慕名請客第18章 生死關頭第85章 細水長流第348章 出兵回紇第326章 帝國來使第434章 皇莊驚魂(中)第240章 攻心奇兵第219章 攻陷月氏第518章 吐蕃棋局(下)第133章 大戰前夕第522章 母女生隙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369章 攔截河東五十七章 夜遊長安下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第644章 上黨戰役(六)第175章 後軍之重第136章 石堡大戰(下)第216章 隱龍新主第430章 楊家不甘第243章 暗流涌動第257章 入城風波(上)第281章 哥舒之慮第622章 哥舒之死第699章 西線備戰第524章 驅狼入蜀?第276章 雙管齊下第187章 查封茶莊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378章 血戰月氏(上)第666章 營救家眷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161章 穿針引線第606章 韋張之爭第311章 驚聞賣官第10章 又見小娘第494章 成都來信第169章 初到北庭第165章 出發前夕第232章 曲池壽宴(中)第553章 河北大遷(上)第579章 火燒東市第126章 軍旅嬌娘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426章 漠北奇兵第425章 迎戰安賊(下)第635章 風雲急變第168章 引蛇出洞第685章 明珠求願第509章 登基之戰(上)第207章 衝冠一怒第451章 被迫撤軍第548章 老將出馬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23章 分配不公第522章 母女生隙第360章 貴妃爲客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50章 大殿封賞(上)第84章 人質綁架第565章 婉兒進門第114章 十萬黃金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451章 被迫撤軍第447章 花花投資第451章 被迫撤軍第501章 阿緩之亂第389章 回到安西第297章 攜美遊莊(上)第65章 高府練球
第96章 家中遇盜第362章 翁婿和解第443章 咸陽事件第228章 步步爲營第317章 吐蕃戰役(中)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第70章 花府大宴(三)第582章 成都高案第623章 信德奇兵第180章 如畫當壚第537章 裴旻辭職第646章 上黨戰役(八)第662章 重洗朝權第120章 史田生隙第567章 力取褒城第595章 戰爭背後第180章 如畫當壚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111章 全城搜查第271章 李王結盟第276章 雙管齊下第64章 相國遠慮第549章 南唐之爭第42章 權宦高翁第639章 上黨戰役(一)第470章 獨孤家宴(上)第666章 營救家眷第42章 權宦高翁第464章 朝會之爭(下)第52章 慕名請客第18章 生死關頭第85章 細水長流第348章 出兵回紇第326章 帝國來使第434章 皇莊驚魂(中)第240章 攻心奇兵第219章 攻陷月氏第518章 吐蕃棋局(下)第133章 大戰前夕第522章 母女生隙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369章 攔截河東五十七章 夜遊長安下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第644章 上黨戰役(六)第175章 後軍之重第136章 石堡大戰(下)第216章 隱龍新主第430章 楊家不甘第243章 暗流涌動第257章 入城風波(上)第281章 哥舒之慮第622章 哥舒之死第699章 西線備戰第524章 驅狼入蜀?第276章 雙管齊下第187章 查封茶莊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378章 血戰月氏(上)第666章 營救家眷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161章 穿針引線第606章 韋張之爭第311章 驚聞賣官第10章 又見小娘第494章 成都來信第169章 初到北庭第165章 出發前夕第232章 曲池壽宴(中)第553章 河北大遷(上)第579章 火燒東市第126章 軍旅嬌娘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426章 漠北奇兵第425章 迎戰安賊(下)第635章 風雲急變第168章 引蛇出洞第685章 明珠求願第509章 登基之戰(上)第207章 衝冠一怒第451章 被迫撤軍第548章 老將出馬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23章 分配不公第522章 母女生隙第360章 貴妃爲客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50章 大殿封賞(上)第84章 人質綁架第565章 婉兒進門第114章 十萬黃金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451章 被迫撤軍第447章 花花投資第451章 被迫撤軍第501章 阿緩之亂第389章 回到安西第297章 攜美遊莊(上)第65章 高府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