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

萬年縣沉浸在一片黑暗和寂靜之中,在務本坊張筠的府宅周圍,一隊約五百人的關中軍將它緊緊包圍,這是張府從未有過的事情,甚至在父親張說時代,也沒有軍隊來包圍他們的府宅。

府宅內早已經亂成一團,丫鬟下人儼如驚弓之鳥,紛紛收拾好了自己的錢物,已經做好了離開張府的打算。

張筠衆多的妻妾雖然不敢明目張膽地裝箱打包,但也暗自將自己多年攢下的私房錢收拾起來,準備託人帶回孃家。

儘管張筠的府中一片混亂,但張筠本人卻沒有半點動靜,聖上駕崩的消息傳出來沒有多久,他便將自己關在書房裡,誰也不見,晚飯也不吃。

書房裡十分安靜,只有屋角的檀香燃起了嫋嫋的香菸,不停變幻着各種形狀,張筠坐在桌案邊,雙手叉在胸前,半眯着眼睛,眉頭皺成一團,似乎在想一個心結,可怎麼也解不開。

事實上,張筠在做一個重大的決策,這關係到他後半生和整個家族的命運。

這時,門輕輕地被敲響了,傳來了兒子張知節的聲音,“父親,我能進來嗎?”

“進來吧!”

張筠輕輕嘆了口氣,從沉思中驚醒了,門開了,張知節進來,躬身施禮道:“孩兒打擾父親了,剛纔有宮中侍衛來通知,明天有臨時大朝,商議緊急大事,請父親務必出席。”

“先把門關上。”

等兒子關了門,張筠便指着對面的座位道:“坐下來吧!”

他又拎起茶壺給兒子倒了一杯茶,張知節有些受寵若驚,連忙道:“多謝父親,應該是孩兒給父親倒茶。”

“我們父子之間就不用這麼客氣了。”

笑了笑,張筠又問道:“外面怎麼樣,是不是亂作一團?”

“是啊!大家都嚇壞了,以爲我們府上馬上就要被抄家,真的是亂作一團,父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父親不是支持李亨解散政事堂了嗎?他怎麼還這樣對待父親!”

張知節十分不解,他還不知道李適已經駕崩的消息,消息在長安縣已經傳開了,但在萬年縣,消息依然被嚴密封鎖,張筠也是得到了宮裡人第一時間的密報。

“唉!”

張筠輕輕嘆了口氣道:“這是爲父從政以來做的最愚蠢的一件事,我自以爲精明,卻被別人玩弄於股掌之中,後悔也來不及了。”

“父親是指李亨?”

“除了他還能有誰?”

張筠苦笑了一聲,接着道:“我以爲李亨解散政事堂,是想用某種手段在重新公推政事堂後奪取四席相位,所以我便提出了河南道觀察使由我來任命的條件,李亨最終答應了,所以我這次才助了他一臂之力,卻沒想到,就在這接骨眼上,聖上突然駕崩了。”

“聖上駕崩了!”

張知節驚得站了起來,眼睛瞪得溜圓,簡直不敢相信父親的話,“父親,這是真的嗎?”

“這當然是真的,估計現在長安縣已經傳開了,李亨卻封鎖了萬年縣的消息,其心可誅啊!”

張知節慢慢坐了下來,他忽然有些明白過來了,這必然是李亨下了毒手,他毒死自己的兒子,又毒死自己的孫子,這、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

“你現在明白了吧!”

張筠問兒子道:“李亨爲什麼要解散政事堂?”

“他莫非想登基?”

“你說得一點沒錯!”

張筠對兒子的反應還算滿意,他又道:“解散政事堂,李亨沒有了阻礙他登基的障礙,他早就算好了這一步,只可惜我沒有反應過來,白白被他利用了,我若沒猜錯的話,明天的朝會不會是公推政事堂,而是羣臣請李亨登基。”

張知節的心也變得緊張起來,他連忙問道:“那父親也支持嗎?”

張筠沒有直接回答兒子的話,過了一會兒,他才緩緩道:“三郎,你還記得爲父曾經考慮過讓你去安西嗎?”

張知節默默地點了點頭,當初李慶安邀請他去安西任職,父親一度也答應了,但不知什麼原因,父親便不再提這件事,有點不了了之的感覺。

張筠從桌上取過一封他剛剛寫好的信,遞給兒子道:“爲父之所以沒有立刻讓你去安西,是覺得時候未到,現在是時候了,明天一早你等爲父出門後,你立刻趕去長安縣,從長安縣出城,直接趕赴安西,把父親的這封信交給李慶安,告訴他,我張筠不再是牆頭草了,我張氏家族承認建成太子也同樣是唐室正宗。”

.......

次日天不亮,轟隆隆的大朝鼓聲便在大明宮敲響了,鼓聲如雷,響徹了整個長安城,長安縣靜悄悄的,而萬年縣依然有官員出發上朝了,但上朝的人流明顯沒有從前那樣繁忙了,經過一夜的傳遞消息,萬年縣很多官員都知道了真相,大部分人都決定抵制李亨,但也有一些人覺得這是升官的機會,鼓聲一響,便急不可耐地出門了。

張筠也出門了,和往常一樣,他的五十名武裝家丁護衛在馬車左右,但一支約兩百人的關中軍騎兵也同時跟在他的馬車周圍,呈一個半圓將張筠的馬車包圍。

李亨考慮得非常細緻,如果張筠不肯上朝,他會用各種手段逼張筠上朝,而且他害怕張筠半路上跑掉,所以他又命人緊緊跟着他,一定要讓他今天上朝,張筠是一個極爲重要的人物,如果他支持自己登基,那麼自己至少一隻腳便站穩了。

務本坊位於皇城的正對面,張筠上朝一般是走皇城內穿過,但今天他卻沒有走皇城,監視他的騎兵不準馬車走皇城,用刀威逼着車伕直接去丹鳳門,這很出乎張筠的意外,他原打算從皇城走脫,沒想到李亨的軍隊監視得這麼嚴,他也無奈,只得命車伕直走丹鳳門,他現在唯一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成功逃脫。

馬車快到丹鳳門時卻停了下來,幾百名上朝的官員都被堵在這裡,張筠拉開了車簾,問一名身邊騎馬的官員道:“出了什麼事?”

那官員沒想到會是張筠,嚇了一大跳,連忙畢恭畢敬道:“回稟尚書,聽說好像是有人在丹鳳門前鬧事。”

“鬧事?”張筠心中異常驚訝,這個時候了,誰會在丹鳳門前鬧事?

........

丹鳳門前,長孫全緒頂盔貫甲,一手執盾,一手舉劍,在他身後跟着上千名從皇城趕來支援的羽林軍將士。

“羽林軍的將士們,難道你們真的要支持叛逆嗎?支持一個毒死聖上的不義之人嗎?這會讓我們的羽林軍蒙受永遠也洗不掉的恥辱,你們過來,站到我身後去。”

他聲音如雷,喊聲傳遍了丹鳳門內外,語氣中帶着誠懇和期盼,丹鳳門前已經聚集了三千餘名羽林軍士兵,天還沒有亮,火把將丹鳳門內外照如白晝,每個士兵的臉上表情都異常複雜,有人臉上有不屑之色,但更多人卻有了一種想奔跑的衝動。

“將士們,過來吧!回到我的旗下,不要助紂爲虐了。”

這時,徐子耀的身影出現在了丹鳳門的門樓之上,他衝着長孫全緒大罵道:“你這個老不死的王八蛋,滾回家給你兒子守墓去,這裡已經沒有你的事情了。”

他一邊罵,卻悄悄地搭箭拉弓,猛地一箭射去,箭似流星,霎時便射到了長孫全緒的面前,長孫全緒早有防備,舉巨盾一迎,箭射在了盾牌之上。

這一支箭就像一個信號,丹鳳門前頓時一陣大亂,無數士兵像掙脫了柵欄的馬羣,向長孫全緒這邊飛奔跑來,後面的軍官喊也喊不住,只瞬間功夫,一大半羽林軍士兵都策反了,紛紛投奔長孫全緒。

徐子耀看得目瞪口呆,他忽然意識到,對方的人數已經超過了自己,他急得大喊道:“快關宮門!快關宮門!”

丹鳳門的大門轟隆隆地關上了,這時,長孫全緒身邊已有三千餘羽林軍,長孫全緒忍不住哈哈大笑:“公道自在人心!”

他調轉馬頭,對準備進宮的官員們大喊道:“我的士兵尚知廉恥,你們這些飽讀聖賢書的官員,難道還不如一個小兵嗎?要去侍奉一個弒君殺子的惡人嗎?如果再執迷不悟,你們就是不忠不孝,還有何顏面苟活於人世間?我只數三聲,你們再不走,我就讓士兵殺了你們這幫不忠不孝之人,一!”

長孫全緒的聲音變得異常嚴厲,他的眼睛都似乎要噴出火來,“二!”

堵在他身後的數百名官員一片大亂,官員們紛紛調轉馬頭,向回走,這些官員中,有些是不知道內情,現在知道了,便趁機要溜掉,有的是趁機升官,但長孫全緒和他的手下很兇惡,先避避風頭再說。

這時,隨着官員們逃走,長孫全緒看到了張筠馬車周圍的兩百名關中軍騎兵,他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兒子之死,心中一陣疼痛,他立刻舉劍喝令道:“兒郎們,把那羣惡犬的頭給我砍了!”

數百羽林軍一起發動,向這兩百關中軍騎兵猛衝而來,這些關中軍嚇得魂飛魄散,調轉馬頭便逃,也顧不上張筠,張筠的車伕見機會已到,猛一抽馬匹,馬車迅速啓動,向長孫全緒奔去,擺脫了關中的控制。

街頭安靜下來,張筠拉開車簾,向長孫全緒拱手謝道:“多謝長孫將軍助我逃脫虎穴。”

長孫全緒瞥了他一眼,用一種嘲諷的語氣道:“張尚書不必客氣了,不過我聽說張尚書不也支持政事堂解散嗎?”

張筠臉一紅,羞慚萬分道:“我識人不明,中了李亨的圈套,現在我已醒悟,正如將軍之言,我絕不會去支持一個弒君殺子、不忠不義之人,我現在要去長安縣,煩請將軍派人護送我一程。”

“說得好!”

長孫全緒爽快地笑道:“張尚書能迷途知返,讓人敬佩,李亨的關中軍馬上就會到來,此地不宜久留,請隨我一同去長安縣。”

長孫全緒一揮手,數千羽林軍護衛着張筠的馬車迅速向長安而去,很快便消失在黑沉沉的夜色之中。

.......

天色漸漸地亮了,五萬關中軍從春明門入城,再一次控制住了萬年縣,此時皇城的羽林軍也撤到了長安縣,從咸陽開來的一萬安西軍也抵達了長安縣的延平門外,加上兩萬千牛衛士兵,三萬安西軍控制着長安縣,與關中軍對峙。

形勢也並不危急,至少安西軍在沒有接到李慶安的命令之前,是不會反對李亨登基,他們只注意關中軍有沒有違反雙方協議,越過朱雀大街,而李亨也對關中軍下了嚴令,不準越過朱雀大街一步,這個關鍵的時刻,他不想引發和安西軍的衝突。

而反對李亨登基的抗議只是在朝官層面上十分激烈,許多住在萬年縣的官員趁百官上朝的機會逃過了朱雀大街,躲到長安縣內,只有李亨的死黨依然前往大明宮擁戴李亨登基。

含元殿內空空蕩蕩,李亨頭戴沖天冠,身着赤黃袍,腰束玉帶,他已經坐上了帝王的寶座,昨天晚上他一夜未睡,按理,他登基之前應先拜祭太廟,徵得先祖的同意他才能登基,但太廟卻在皇城之內,被另一支忠於長孫全緒的羽林軍所控制,他無法前往,便在四更時,偷偷在大明宮內拜祭了先祖。

現在時辰快要到了,而可以容納萬餘人的含元殿內,此時只有一百多名朝官,大多是各寺監的中低職事官,中書省,門下省以及尚書六部的官員幾乎都看不見身影。

李亨目光陰冷地望着下方,他心中的失落之感難以形容,他所夢想的萬官朝拜,千國來賀的盛況是看不到了,只有這麼一百餘人,活像一出鬧劇。

李亨已將長孫全緒恨之入骨,恨不得將他挫骨揚灰,正是此人的尋釁滋事,才使他的計劃完全被破壞了,本來有上千名朝官將來上朝,現在都被他們逃掉了。

李亨什麼都考慮到了,就是沒有想到長孫全緒回會來報復,上次的平樓事件,最後竟引發出瞭如此嚴重的後果。

大殿上除了一些居心叵測的官員外,其他都是他的監國黨人,王珙、房琯、令狐飛、李麟、李俅、達奚珣、張垍.....

這個張垍就是張筠的弟弟,李隆基的駙馬都尉,官拜太常寺卿,他的到來倒是出乎李亨的意料,但李亨明白,這並不是什麼張黨的代表,而他和張筠之間有着很深的矛盾,只要張筠一天在相位上,這個張垍就永遠沒有出頭的機會,這個人倒可以好好利用,李亨決定加封他爲左相門下侍中。

這時,大殿外傳來了一聲鐘鳴,這是時辰到了,就在這時,一名宦官匆匆上前,附耳對站在李亨旁邊的內侍監令李輔國說了幾句,李亨看見了,便低聲問道:“出了什麼事?”

“陛下,沈太后被看管她的羽林軍放走了,從太極宮逃出了皇城,聽說躲到長安縣太平坊去了。”

“該死的賤人!”

李亨恨恨地罵了一句,本來是想過幾個月再毒殺她,卻被她跑掉了,李亨心中雖恨,卻有無可奈何,這時,王珙上前奏道:“陛下,吉時已到,可以開始了。

李亨收攏心神,對李輔國點了點頭,李輔國走上幾步,展開了聖旨,高聲宣佈道:“今上不幸病重而駕崩,是爲社稷之不幸,是大唐之哀事,當舉國弔唁、堆陵厚葬,然國不可一日無君,今有雍王殿下監國,爲前帝三子,二歲封陝王,五歲拜安西大都護、河西四鎮諸蕃落大使,上仁愛英悟,得之天然,開元二十六年六月庚子,立爲皇太子,久居東宮,仁愛厚德,可繼大統,現百官擁立,請爲上位!”

唸到這,李輔國一聲高喝,“百官叩拜,擁殿下上位!”

含元殿上稀稀疏疏地百十人一齊跪下,一種難以服衆的聲音在大殿上回蕩:“臣等參拜陛下,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

貞治二年三月,年少的皇帝李適蹊蹺而亡,李亨在得不到百官支持的情況下強行登基,改年號爲大安,封太后沈氏爲太皇太后,移居太極宮,封良娣張氏爲皇后,封次子係爲皇太子,兼天下兵馬大元帥。

又封王珙爲中書令右相兼吏部尚書,張垍爲門下侍中左相兼兵部尚書,房琯爲戶部尚書、令狐飛爲刑部尚書、李麟爲禮部尚書、達奚珣爲工部尚書,李俅爲太子詹事,此七人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組成新的政事堂。

裴旻、崔渙、韋滔、張鎬、裴遵慶、盧奐、張筠等人皆罷免其官職,貶爲庶人,但其中最關鍵李慶安,李亨的詔書中卻隻字未提。

但就在李亨詔書下發之際,由太后沈氏寫下了控訴血書,相國裴旻、張筠、崔渙、韋滔等九百六十四名朝官聯名向天下發出了倡議書,呼籲天下州縣不承認李亨的登基,並向天下民衆揭發了李亨毒死兩任皇帝的事實。

第311章 驚聞賣官第341章 兩軍對峙第643章 上黨戰役(五)第110章 隔山打牛第241章 神廟危機第347章 釜底抽薪第77章 皇帝召見第185章 葛胡王子第654章 高陵異兆第232章 曲池壽宴(中)第199章 以死抗爭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616章 家事國事(下)第590章 緊急求援第547章 河東時局第59章 別院聽琴(上)第525章 急商對策第350章 五條策略第576章 將帥異心第626章 江南初平第252章 貨幣之謀第459章 抓捕奸細第453章 明珠來請第413章 太祖上皇第553章 河北大遷(上)第133章 大戰前夕第280章 以勢迫人第37章 夜襲孽多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571章 破解秘密第172章 兩胡相爭第683章 戰役部署第278章 危機暗藏第239章 北方小城第124章 改造箭頭第701章 胡馬行蹤第262章 風雲驟變第611章 誰爲左相第146章 誰是兇手第399章 夜襲那城第169章 初到北庭第363章 偶遇故人第200章 太子之危第634章 人熊屠城第404章 致命國情第99章 武舉考試第518章 吐蕃棋局(下)第358章 出乎意料第288章 老薑嫩蔥第251章 掌控河中(下)第19章 死地後生第642章 上黨戰役(四)第532章 王府宦官第383章 遠征信德(下)第50章 大殿封賞(上)第379章 血戰月氏(中)第239章 北方小城第398章 山谷禁地第132章 朝中論戰第567章 力取褒城第229章 突胡內訌第15章 並非盜賊第396章 致命一擊第396章 致命一擊五十八章 一封請帖第83章 人口販子第174章 天山春獵(下)第71章 花府大宴(四)第688章 河北風雲(下)第206章 盅巫之禍第462章 以彼之道(下)第582章 成都高案第585章 視察戰備第586章 幽州急報第640章 上黨戰役(二)第124章 改造箭頭第525章 急商對策第108章 有朋遠來第532章 王府宦官第32章 婆水之謎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96章 家中遇盜第382章 遠征信德(上)第175章 後軍之重第616章 家事國事(下)第348章 出兵回紇第175章 後軍之重第388章 萬里求聘第145章 胡人酒肆第252章 貨幣之謀第365章 祿山送牛第384章 河西危機第658章 反慶集團第604章 裴相之死(上)第527章 各有心思第341章 兩軍對峙第546章 野心之將第651章 帥帳藏嬌第49章 封賞前夜(下)第219章 攻陷月氏
第311章 驚聞賣官第341章 兩軍對峙第643章 上黨戰役(五)第110章 隔山打牛第241章 神廟危機第347章 釜底抽薪第77章 皇帝召見第185章 葛胡王子第654章 高陵異兆第232章 曲池壽宴(中)第199章 以死抗爭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616章 家事國事(下)第590章 緊急求援第547章 河東時局第59章 別院聽琴(上)第525章 急商對策第350章 五條策略第576章 將帥異心第626章 江南初平第252章 貨幣之謀第459章 抓捕奸細第453章 明珠來請第413章 太祖上皇第553章 河北大遷(上)第133章 大戰前夕第280章 以勢迫人第37章 夜襲孽多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571章 破解秘密第172章 兩胡相爭第683章 戰役部署第278章 危機暗藏第239章 北方小城第124章 改造箭頭第701章 胡馬行蹤第262章 風雲驟變第611章 誰爲左相第146章 誰是兇手第399章 夜襲那城第169章 初到北庭第363章 偶遇故人第200章 太子之危第634章 人熊屠城第404章 致命國情第99章 武舉考試第518章 吐蕃棋局(下)第358章 出乎意料第288章 老薑嫩蔥第251章 掌控河中(下)第19章 死地後生第642章 上黨戰役(四)第532章 王府宦官第383章 遠征信德(下)第50章 大殿封賞(上)第379章 血戰月氏(中)第239章 北方小城第398章 山谷禁地第132章 朝中論戰第567章 力取褒城第229章 突胡內訌第15章 並非盜賊第396章 致命一擊第396章 致命一擊五十八章 一封請帖第83章 人口販子第174章 天山春獵(下)第71章 花府大宴(四)第688章 河北風雲(下)第206章 盅巫之禍第462章 以彼之道(下)第582章 成都高案第585章 視察戰備第586章 幽州急報第640章 上黨戰役(二)第124章 改造箭頭第525章 急商對策第108章 有朋遠來第532章 王府宦官第32章 婆水之謎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96章 家中遇盜第382章 遠征信德(上)第175章 後軍之重第616章 家事國事(下)第348章 出兵回紇第175章 後軍之重第388章 萬里求聘第145章 胡人酒肆第252章 貨幣之謀第365章 祿山送牛第384章 河西危機第658章 反慶集團第604章 裴相之死(上)第527章 各有心思第341章 兩軍對峙第546章 野心之將第651章 帥帳藏嬌第49章 封賞前夜(下)第219章 攻陷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