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太祖上皇

上元節已經過去了快兩個月,興慶宮裡的幾十盞花燈還沒有撤下去,稀稀疏疏地掛在興慶殿巨大的殿樑之上,在空曠的興慶殿一角,曾經的昭儀武蕊娘正扶着李隆基緩緩地一圈圈練習走路。

“陛下,慢一點,慢一點。”

李隆基已經甦醒近半年了,從剛開始能進食,到能說幾句話,到現在已經能慢慢走路,李隆基正在一點一點康復,他瞥了武蕊娘一眼,有些不悅道:“蕊娘,我給你說過,不要再叫我陛下了。”

“可是....是!臣妾知道了。”

武蕊娘低下了頭,但她心中憂心如焚,她的小兒子李璥在渡黃河時被亂軍所殺,屍體扔進黃河,而長子李璿則失陷在太原,落在安祿山手上,她失去一子,哀痛之極,她求李隆基想法把他救回來,他也答應了,但聖上李豫幾次來探望皇祖父,李隆基都矢口不談兒子之事,讓武蕊娘心中生出一絲怨恨。

從李隆基暈倒昏迷到現在,一直就是自己在照顧他,付出多少心血,可是他一點都不念情嗎?

“陛下,聖上不是說今天要來看你嗎?”

“他來不來看我,又有什麼關係,我不想見到他。”

李隆基甦醒後便對李豫一直不滿,自己並沒有正式讓位,他便擅自登基了,在李隆基看來,就算自己不能處理國事,那李豫只能以監國太孫的身份執掌大唐,而決不能取自己而代之,這是大逆不道之舉,辜負了自己對他的一片苦心栽培,竟得來這麼一個逆孫。

李隆基心中憤恨,以至於李豫幾次來探望他,他都不理不睬,而且他還敏銳的感覺到,周圍有人在監視他。

“這個孽孫!”

李隆基恨恨地罵了一句,他忽然若有所悟,看了一眼武蕊娘,見她眉頭憂愁,便道:“你是在爲璿兒擔憂嗎?”

武蕊娘跪了下來,泣道:“安祿山狼子野心,璿兒落在他手上,不知會被折磨成什麼樣,懇求陛...懇求夫郎給聖上說一說,把我的璿兒救回來吧!我、我只有這一個兒子了。”

武蕊孃的一句‘夫郎’讓李隆基的神思有些恍惚,他忽然想起了‘三郎’,繼而又想起了他的玉環,想起了當年他們在梨園一起譜曲,他吹簫,她起舞,一曲霓裳羽衣曲,梨花驚豔,紛飛落紅,不知她現在怎麼樣了。

“夫郎!”

武蕊娘發現李隆基走神了,心中不滿,便再一次提醒他,李隆基茫然地望着她,“你...在說什麼?”

武蕊娘悲從中來,聖上竟沒有聽她說話,她悲聲道:“夫郎,臣妾在說,璿兒落在安祿山手上,求陛下救他。”

“安祿山!”

一股怒火從心底沛然而生,如果有可能,他會立刻下令將安祿山剁爲肉泥,他對安祿山的仇恨已經超過了任何人,安祿山不僅毀了他的帝位,也毀了他做男人的希望。

這時,宦官魚朝恩飛奔而來,老遠便氣喘吁吁喊道:“上皇,聖上來了。”

武蕊娘又慌又亂,再一次哀求道:“陛下,臣妾求你了。”

“我知道了,你先扶我去偏殿。”

似乎想起什麼事,李隆基忽然又揪住她胳膊,壓低聲音道:“你不能大意,我的任何飲食器皿都不准他的人碰一下,記住了嗎?”

“臣妾記住了。”

武蕊娘膽戰心驚地將李隆基扶去了偏殿,李隆基剛剛坐下,李豫便在幾名侍衛的陪同下快步走了進來。

偏殿裡的光線有些昏暗,李隆基像只千年老蝙蝠,坐在黑暗的角落裡,目光陰冷地看着自己的皇孫,這些天,他已經知道了朝中發生的許多事情,尤其安西銀元和銀角子已經成爲大唐正式錢幣,大量銀元和銀角子從西域涌入,已經將開元通寶擠到了角落,這不僅意味着李慶安控制了大唐的錢制,也意味着大量的物資將運往安西,壯大李慶安的實力。

這讓李隆基對李豫十分不滿,不滿他的優柔寡斷,不滿他的軟弱,不滿他對李慶安的讓步,他已經在後悔當初立李豫爲皇太孫的決定。

“上皇,聖上來了。”

魚朝恩見李隆基沒有反應,便忍不住再次提醒他,李隆基冷冷地瞥了他一眼,心中生出一絲警惕,皇帝不急太監急,這個宦官有點熱心過頭了。

李豫快步上前跪倒在地,“皇孫叩見太祖上皇,祝太祖上皇身體康健,長壽萬歲。”

“起來吧!”李隆基冷冷淡淡道。

“謝太祖上皇!”

李豫站起身,今天他是有事而來,但見李隆基態度冷淡,他一時有些躊躇了。

這時,武蕊娘在身後輕輕捏按李隆基的雙肩,手上的力道不由加重了一點,李隆基知道她的意思,便問道:“榮王的近況如何?”

榮王便是李琬,朔方之亂後,他乘船東逃河東,僥倖逃過了安祿山的封鎖,逃到陳留,他原本就兼任河南道觀察使,索性就長駐陳留,上書朝廷,他願繼續爲河南道觀察使。

李豫恭敬地答道:“皇孫以爲六皇叔身體多病,不宜勞苦,便沒有答應他再任河南道觀察使,希望他能進京養病。”

“他聽你的話嗎?”

“回稟太祖上皇,孫兒已經派人去宣旨,現在還沒有消息。”

“然後呢?”

“然後孫兒又任命衛尉寺卿張介然爲河南節度使,赴陳留上任。”

李隆基的臉色略好了一點,便道:“張介然只爲一介書生,恐怕不能帶兵,我建議換一個人。”

李豫立刻躬身道:“請太祖上皇指示!”

李隆基半晌沒有吭聲,最後不再談此事,話題便轉到了李璿的身上,道:“安慶宗不是在長安爲質嗎?可以拿他去和安祿山交換西涼王,派個得力的人選,這件事要儘快去辦。”

“是!孫兒知道了。”

或許是還滿意李豫的態度,李隆基的臉色又放緩了一點,他見李豫欲言又止,便道:“你有什麼事,就說吧!”

李豫便吞吞吐吐道:“最近有渭南縣有數百農戶來長安告狀,說霍國公主的家奴強佔了上百頃良田,打傷了幾百農戶,這些被強佔的土地中,包括了七寶山莊的四十頃上田,孫兒已派人調查,情況屬實。”

霍國公主是李隆基之姊,是在世最年長的公主,被稱爲長公主,開元八年與獲罪的丈夫裴虛己離婚後,便沒有再嫁,頗得李隆基的敬重,一直對她恩賜有加,在關中佔有大片良田,李隆基的臉沉了下來,什麼家奴,分明就是指霍國公主佔田,也就是說,李豫想拿霍國公主開刀。

李隆基本來已經消了的氣又冒了起來,冷冷道:“你是當今聖上,要殺誰要抓誰,不就是你的一句話嗎?有什麼必要向我請示,你去吧!該殺誰就殺誰,什麼公主親王統統殺個乾淨的好。”

李豫見祖父動怒了,連忙跪下陳情,“皇祖父息怒,別的都好說,只是這個七寶山莊是皇祖父當年賜給李慶安的田宅,不好妄動。”

李豫不提李慶安還好,提到李慶安,李隆基的怒火再次沛然而起,他一拍桌子道:“他佔了安西,還嫌地方小嗎?你還要給關中的土地給他,你怎麼不把大明宮送給他?”

李隆基怒火上燒,頭一下子又眩暈起來,搖搖欲倒,嚇得李豫砰砰磕頭,“皇祖父請息怒!保重龍體要緊。”

武蕊娘連忙扶住李隆基,對李豫道:“聖上,你先去吧!好好辦你皇祖父交代的事,你皇祖父這邊我會照顧。”

李豫無奈,只得起身道:“太祖上皇請保重,孫兒先去了。”

說完,他慢慢退下,旁邊的魚朝恩連忙上前道:“聖上,奴才帶你出去。”

他領着李豫向外走去,這時,李隆基緊閉的眼睛慢慢睜開了一條縫,望着魚朝恩獻媚的背影,眼中殺機迸現,他擺擺手,對武蕊娘道:“你去找一個信得過的人,替我把高力士請來。”

........“砰!”

李豫狠狠將一直玉筆筒砸在牆上,碎片四散飛濺,御書房的幾名宦官嚇得匍匐在地上,他們從來沒見過聖上發這麼大的脾氣。

李豫氣得臉色鐵青,壓低着喉嚨咆哮道:“他分封藩國、縱容佔地,已經造成了今天無稅可收的惡果,他還要干涉朕的決定,朕就斷了他的給養,讓他去問那些皇親國戚要錢!”

李泌在一旁勸道:“陛下先息怒,這樣發火也不是解決的辦法,我們再商議。”

李豫盡力剋制住內心的憤怒,徐徐道:“他已經不是皇帝了,還要干涉朕的決定,朕難以容忍,這次朕絕對不會再聽他的擺佈。”

“陛下說得對!把這件事告訴太祖上皇,是對他的尊重,但該怎麼處理還是由陛下拿主意。”

李豫點點頭,立刻對左右道:“速去把王相國、李相國和裴侍郎請來!說朕有要事和他們商量。”

隨着新年過去,各地的租賦統計也陸陸續續到了,由於藩鎮割據,朝廷實際上控制的地方並不多,只有關內道、京畿、隴右、河南府、河南道這些地方,而許多富庶之地,諸如河東、江淮、荊襄、蜀中等地,即使官府收了稅,也難以運進京城,這樣就使得稅賦大大減少。

而偏偏朝廷控制的範圍又都是權貴侵佔土地最嚴重的地方,而且隴右和關內道的稅賦還要養朔方和隴右兩軍,朝廷真正的依靠只有關中和河南兩地,最後統計下來,朝廷大曆元年的稅賦只有以往年度的兩成不到,區區兩百萬石米,五十萬貫錢,問題就相當嚴重了,宮中一年的開支都不止五十萬貫,還有一百萬多石朝廷官員的祿米,加上以前欠的三百多萬石祿米,以及兩百餘萬貫俸祿,更不用說,直屬李豫的十萬關中軍的軍費了。

朝廷幾乎到了無米下鍋的境地,官員的俸祿數年發不起,傳聞一些底層官員夜裡跑去兩市給胡商幫工養家,官威掃地,現在已經是三月份,最遲再過半個月,李豫必須給官員們發祿米和俸料了,他登基到現在,居然一顆米一文錢的祿米和俸料都沒有發過,還有十萬軍隊的二百萬軍費,也是四月要發,如果半個月之內再沒有錢糧,官員們會罷朝,軍隊會譁變,他李豫就得退位。

其實以關中的富庶,完全負擔得起這些錢糧,問題是關中現在幾乎已無自耕農,稅源斷絕,只有少數中小地主的佃農既要交租也交稅,而絕大部分肥沃的土地全部被皇親國戚和權貴高官們瓜分,變成了莊園,他們從來不用繳稅,爲此李豫已經連下三道繳稅詔書,但無人理睬。

現在李豫已經被逼得走投無路,爲了維護他最起碼的帝王威信,也爲了從皇親國戚手中奪回一些利益,他不得不找人開刀了。

恰好這時,渭南縣有數百名小地主和他們佃農來京告狀,霍國公主縱容家奴強佔數百頃土地,尤其這裡面還包括李慶安的四十頃永業田,他現在的財政拮据之極,也有求於李慶安,李豫便決定用這個無權無勢的老公主來開刀。

片刻,左相王珙、刑部尚書李硯和戶部侍郎裴旻三人匆匆來到御書房,“臣等參見陛下!”

“相國們平身,賜座。”

“謝陛下!”

宦官們搬來了幾隻坐墩,三人坐了下來,李泌也在一旁坐了,這時,李豫那拿出京兆少尹崔光遠的奏摺,對三人道:“這是楊相國轉來的奏摺,崔光遠反應渭南縣有數百民衆控告霍國長公主縱奴佔地,朕已經派人去暗訪,事情完全屬實,朕決心以此事爲案例,進行嚴厲懲處。”

旁邊李泌笑着補充道:“而且這三百頃土地中,有四十頃是安西節度使李慶安的永業田,如果聖上不過問,便開啓了侵佔大臣永業田的惡劣先例。”

三個重臣面面相覷,他們當然知道真正的原因是朝廷的財政狀態已經到了崩潰邊緣,聖上只能拿一些宗室開刀,霍國公主正好撞上了。

其實這三個重臣都是李豫的忠心支持者,李豫找他們來,也是想對他們說實話。

裴旻沉吟一下道:“臣想知道,陛下打算走多遠,是想懲處霍國公主,還是想懲處他的家奴,做一個姿態。”

旁邊李硯也道:“臣也這個意思,陛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李豫擺了擺手,讓幾個宦官退下去,他對三人道:“朕已經查過,霍國公主在關中有三十個莊園,至少有三千頃土地,倉庫中的糧食至少有百萬石以上,家中金銀銅錢更是數不勝數,朕想用強佔土地之罪嚴懲霍國公主,以解朕的燃眉之急。”

這時,一直不吭聲的王珙開口道:“可是這件事牽涉到了李慶安,事情恐怕就有點複雜了。”

“朕知道,就讓李慶安來和朕一起分擔這件事的壓力吧!”

........

(未完待續)

第48章 封賞前夜(上)第618章 吳王虎子第224章 說服大將第608章 裴家弔孝第395章 父子反目第65章 高府練球第280章 以勢迫人第83章 人口販子第620章 衣不如新第47章 胡人祿山第65章 高府練球第42章 權宦高翁第483章 粉墨登場(下)第442章 蜀王逼婚第460章 以彼之道(上)第322章 身份暴露第582章 成都高案第368章 退而結網第88章 軍政之爭第624章 嶺南之軍第174章 天山春獵(下)第357章 廟堂斷裂第237章 狹路相逢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646章 上黨戰役(八)第142章 冤家路窄第67章 意外收穫第636章 意外事件第337章 河中暴亂第208章 連環三計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414章 李亨暗訪第497章 祿山條件第279章 獨孤家宴第577章 河北壯士五百一十五心照不宣第264章 解開枷鎖第600章 血戰相州(四)第107章 連夜追殺第349章 不甘貶黜第450章 苦澀藥酒第442章 蜀王逼婚第294章 兵不厭詐第51章 大殿封賞(下)第709章 奉先夜話第526章 驚弓之鳥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132章 朝中論戰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407章 沙漠焦土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622章 哥舒之死第9章 安西副帥第640章 上黨戰役(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清月詩社二第574章 獵鷹行動(三)第576章 將帥異心第514章 爾虞我詐第414章 朝廷借錢第423章 迎戰安賊(上)第59章 別院聽琴(上)第651章 帥帳藏嬌第416章 霍國公主(下)第21章 酒樓慶功第160章 芝麻變瓜第589章 楊氏姐妹第690章 渤海登陸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332章 玉奴風波第59章 別院聽琴(上)第47章 胡人祿山第288章 老薑嫩蔥第317章 吐蕃戰役(中)第64章 相國遠慮第192章 楊釗入相第655章 順藤摸瓜第439章 殺人立威第209章 明月探監第348章 出兵回紇第475章 平樓事件(上)第130章 奪島之戰(上)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605章 裴相之死(下)第436章 誰爲新帝第39章 奉命東行第434章 皇莊驚魂(中)第486章 金山狼羣第313章 賣官之案(下)第347章 釜底抽薪第142章 冤家路窄第109章 奇貨在手第689章 各有心思第82章 金吾萬騎五百一十五心照不宣第547章 河東時局第590章 緊急求援第100章 調將揚州第7章 突胡來襲第599章 血戰相州(三)第654章 高陵異兆
第48章 封賞前夜(上)第618章 吳王虎子第224章 說服大將第608章 裴家弔孝第395章 父子反目第65章 高府練球第280章 以勢迫人第83章 人口販子第620章 衣不如新第47章 胡人祿山第65章 高府練球第42章 權宦高翁第483章 粉墨登場(下)第442章 蜀王逼婚第460章 以彼之道(上)第322章 身份暴露第582章 成都高案第368章 退而結網第88章 軍政之爭第624章 嶺南之軍第174章 天山春獵(下)第357章 廟堂斷裂第237章 狹路相逢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646章 上黨戰役(八)第142章 冤家路窄第67章 意外收穫第636章 意外事件第337章 河中暴亂第208章 連環三計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414章 李亨暗訪第497章 祿山條件第279章 獨孤家宴第577章 河北壯士五百一十五心照不宣第264章 解開枷鎖第600章 血戰相州(四)第107章 連夜追殺第349章 不甘貶黜第450章 苦澀藥酒第442章 蜀王逼婚第294章 兵不厭詐第51章 大殿封賞(下)第709章 奉先夜話第526章 驚弓之鳥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132章 朝中論戰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407章 沙漠焦土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622章 哥舒之死第9章 安西副帥第640章 上黨戰役(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清月詩社二第574章 獵鷹行動(三)第576章 將帥異心第514章 爾虞我詐第414章 朝廷借錢第423章 迎戰安賊(上)第59章 別院聽琴(上)第651章 帥帳藏嬌第416章 霍國公主(下)第21章 酒樓慶功第160章 芝麻變瓜第589章 楊氏姐妹第690章 渤海登陸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332章 玉奴風波第59章 別院聽琴(上)第47章 胡人祿山第288章 老薑嫩蔥第317章 吐蕃戰役(中)第64章 相國遠慮第192章 楊釗入相第655章 順藤摸瓜第439章 殺人立威第209章 明月探監第348章 出兵回紇第475章 平樓事件(上)第130章 奪島之戰(上)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605章 裴相之死(下)第436章 誰爲新帝第39章 奉命東行第434章 皇莊驚魂(中)第486章 金山狼羣第313章 賣官之案(下)第347章 釜底抽薪第142章 冤家路窄第109章 奇貨在手第689章 各有心思第82章 金吾萬騎五百一十五心照不宣第547章 河東時局第590章 緊急求援第100章 調將揚州第7章 突胡來襲第599章 血戰相州(三)第654章 高陵異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