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血戰相州(三)

易州道具,這是一座緊靠易水河畔的小縣城,位於易州南部,遠離官道”是一座較爲偏遠的小縣”在易水對岸便是幽州地界,和其他河北州縣一樣,道縣在經歷了幾次民衆逃亡潮後,人口銳減,尤其距離道縣不遠的安喜縣發生大屠殺後,道縣民衆更是逃亡嚴重,從最早的三千餘戶銳減爲現在的不足六百戶,連縣令、縣丞、主簿等一衆父母官也跑得不見了蹤影,道縣境內頓時人心惶惶,盜賊四起。

但很快道縣又出現了一位父母官,他便是原易縣縣令張巡,和他一起同來道縣的官員還有縣尉崔安石,兩人迅速組織民團,剿滅了道縣境內的十幾夥盜匪,民心方定,令人倍感滑稽的是,安祿山居然也發來了燕王令,嘉獎張巡平定匪患有功,升他爲易州太守,崔安石則升爲易州司馬。

張巡一方面佯作接受任命,另一方面他積極聚攏四方流民,打造兵器箭矢,組織安鄉團,很快他們又剿滅了嘯聚在象山的一股三百人山匪,奪得了大量的糧食兵器,散發糧食,安家保民,四周流民如蟻聚集,短短半個月時間,張巡的安鄉團便發展到了一千五百人。

而此時,道縣來了一隊特殊的隊伍,他們騎在高頭駿馬之上,身着粗布短衣,衣中又內穿鎧甲”頭戴竹笠,一共二十二騎,除了一名身穿嬌小的女子外,其餘二十一人個個身材魁梧,孔武有力,他們個個帶着橫刀,後背長弓和草囊,馬鞍橋上掛着箭壺和短矛,一看便是一支非同尋常的軍隊”爲首之人長着一張娃娃臉,相貌憨厚老實”雖然身材高大,但給人的感覺更像一名酒肆裡的夥計,他便是李慶安手下最得力的斥候將季勝和他的二十一名兄弟了。

多出來的一名少女便是殺傷李欽湊女子謝弄劍,在別館一戰後,謝弄劍也加入了這支斥候小隊,她聰明伶俐,且沒有一般少女的嬌氣”和斥候們同住同行,非常能吃苦”深得斥候們的喜歡,大家都叫她小謝”有她在”艱苦疲乏的行軍也變得有那麼一點生機了。

“季頭,我們真要來幫這個張縣令嗎?”

小謝畢竟是少女,比這些整天沉默寡言的漢子要多一些話,她聲音很好聽,說話時彷彿一隻唱歌的黃鵑。

衆人最喜歡聽她稱將軍季勝爲季頭,季勝對他們很嚴厲,唯獨在這個小姑娘面前發不了火,這個稱呼使許多人都惡作劇地聯想到了雞頭,給他們出一口氣,斥候們的臉上都露出了笑意,笑吟吟地向小謝望去。

季勝苦笑一下道:“我也不知道爲什麼要幫這個張縣令”但這是大將軍的命令,我們必須聽令!”

“大將軍怎麼會知道這個張縣令?真是很奇怪!”

季勝臉一沉,拉長了聲音道:“小謝~”

小謝一吐舌頭,捂着嘴不敢說了,她心中卻更多了一份好奇,李慶安究竟是什麼樣一個人?竟讓她的這些大哥們一個個崇拜無比。

不過季勝心中也有些疑惑,他們有很多任務可以做,每一件事都可以做得轟轟烈烈,但李慶安發來的命令中卻只有一句話:全力相助張巡。

在他記憶中,張巡這個名字只是在顏杲卿幾萬字的報告中出現了一次,毫不起眼”但李慶安卻偏偏注意到了他,這就令季勝百思不得其解,但不管李慶安走出於什麼原因”季勝只有“服從,兩個字。

一行人來到了城下,城牆不高”也顯得有些破舊,城門緊閉着,十幾名安鄉團士兵手執白蠟杆長槍站在城頭”正疑惑地望着他們。

“請通報你們張縣令,就說真定縣來人。”

一名安鄉團士兵撤腿便向城內跑去,張巡此刻正在縣衙內和崔安石商議應對收編一事,這件事讓張巡頗爲苦惱”不知是誰把安鄉團之事告訴了幽州留守李懷仙,李懷仙便派人來送信”準備將他的安鄉團收編入燕軍”很快就會有收編的軍隊過。

張巡當然不會讓自己建立的民團被安祿山的軍隊收編,那和他徹底投降安祿山沒有什麼區別,但他也知道,自己這支民團的戰鬥力很弱,只打了一些盜匪,而且還是用計取,否則他的民團可能連那些盜匪都打不過,更不用說正規的燕軍了。

“使君,我以爲我們還是應以計取爲上”李懷仙對我們心生疑慮,所以他纔會有收編一說,我估計他派來的軍隊不會少於五百人,對抗這五百燕軍,我們必敗無疑,只有靠計取,或許還有一線希望。”

張巡揹着手在房內踱步,他心中有些矛盾,經過他半個多月來的不懈努力”道縣人口從六百多戶又漸漸增加至兩千戶,民心穩定,而且道縣緊鄰幽州,安祿山也不太會屠城,可以說沒有什麼特殊意外的話,縣裡的兩千多戶民衆基本上能熬過這場戰爭。

但現在他要反抗安祿山造反,是爲了大義,他要取義成仁,卻勢必會連累縣中的民衆,安祿山大軍壓至,滿縣皆爲嵛粉,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他可以慷慨赴死,可爲一縣父母官,讓這些無辜民衆陪他同死”他又於心不忍,張巡心中充滿了矛盾。

半晌,他才緩緩道:“燕軍何時到來,會有多少軍隊到來,我們暫時還不知道,即使要計取,我們也應做好魚死網破的準備,你先問一問民團的士兵,究竟有多少人想被收編爲燕軍?”

崔安石看出了張巡內心很彷徨,便點點頭道:“好吧!我先去和大夥兒談一談,看看大夥兒的心意如何?如果大家都一心反抗安祿山”那我們就血戰到底。”

崔安石行一禮,轉身便走了,張巡走到窗前,揹着手向天邊望去,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當取大義,明事理,國家危亡”當挺身而出,又焉能因惜身而芶活於世,想到這,張巡心一橫”事已至此”他豁出去了。

這時,門外傳來一名民團士兵的稟報:“使君,城外來了一隊人馬,約二十人左右,說是從真定縣來,要見使君。”

張巡一怔”真定來人,難道是蔣孝通來了?他連忙披上一件外袍道:“快帶我去看看、”

縣城不大”不多時,張巡便上了城,他探頭向下望去”只見城下果然站着二十餘名騎士,卻不是蔣孝通,而是一些他不認識的人。

“本官正是張巡,你們是什麼人?要來找我。”

季勝催馬上前笑道:“我們身份不好泄露,讓張縣令讓我們進城,我再私下告訴你。”

張巡見對方只有二十餘人”就算是安祿山的人也奈何不了他,便令道:“開城門,放他們進來!”

士兵搖動軲轆,破舊而沉重的城門吱吱嘎嘎打開了,二十餘人魚貫而入,張巡跑下城去,在城門邊等到了他們”他再次拱手施禮道:“請問各位的身份!”

季勝翻身下馬,對他低聲道:“我們是安西軍斥候,我是第一斥候營中郎將季勝。”

“啊!”

張巡一聲驚呼,他立刻反應過來,驚喜道:“莫非就是剿滅李欽湊部的季將軍?”

“然也。”

張巡肅然施禮道:“原來是季將軍到了,我多有失禮!”

“喜!”

季勝向兩邊看了看,見城上民團士兵都在望着他們,便低聲道:“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請換個地方說話。”

“季將軍請跟我來!”

張巡將一行人帶到了縣衙”他命人去準備飯菜”又讓人牽馬去喂草料清水”有人招呼衆人休息吃飯,季勝和他的副手趙景雲跟隨張巡進了內衙。

張巡請他們進了屋,將門關上了,張巡嘆道:“你們來得可能不湊巧。”

季勝和趙景雲對望了一眼”季勝笑道:“怎麼個不湊巧法?”

“安祿山的軍隊可能明後兩天就會來收編我的民團,我正爲此事發愁。”

張巡嘆了口氣,“愁啊!”

季勝笑了起來,“這樣說來”我們應該是來得湊巧纔對,可以幫張縣令解決此難。”

張巡大喜,他本來就打算抵達安祿山軍隊的收編,正愁無人助他,季勝等人到來,無疑將給他帶來極大的助力。

“季將軍的到來,真是天助我也!”

“張縣令不必客氣,我們雖然人不多,但善於出奇兵,相信會給張縣令幫助。”

張巡一顆心終於落下,他忽然想起一事”便笑問道:“季將軍怎麼會想到來道縣?我還以爲你們回河東了。”

“我們是回了一趟雲州,但接到我家大將軍的命令,命我們來道縣助張縣令一臂之力,所以我們又趕來了。”

“你是說”是趙王殿下讓你們來助我?”張巡有些驚訝地問道。

季勝笑着點點頭,“正是!”

“可是趙王殿下怎麼會知道我?”

“我也不是很清楚,或許是顏太守的報告中提到了你,說你在道縣準備抵抗安祿山,我們大將軍非常細心,別人想不到的事情,他都能注意到,所以命我們來助你。”

張巡一轉念,或許也只能這樣解釋了,他沒看過顏杲卿的報告”不知道顏杲卿在報告中怎麼寫他。

“那季將軍可曾想過,我們該如何對付即將到來的安祿山軍隊?”

“這個…………辦法應該很多”我們一起來商量一下。”

次日中午,一支近六百人的燕軍騎兵抵達了道縣,爲首的中郎將是一名契丹人,叫阿結骨,年約三十五六歲,皮膚黝黑,身材不高,但長得極爲結實,他在范陽軍從軍多年,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他是李懷仙的部將之一,這次奉李懷仙的命令前來收編道縣的安民團。

一方面固然是因爲李懷仙不允許幽州地界附近還有除了燕軍以外的第二支軍隊出現,另一方面”也是河北逃民嚴重,兵源奇缺,李懷仙聽說張巡竟然招募了一千五百人”他當即就決定將這支軍隊收爲已有。

率兵到附近州縣辦事是這些兵匪們最嚮往之事,安祿山已經不再約束軍紀,出去一趟不知可以撈多少油水,而且這支軍隊將常駐道縣”更是天高皇帝遠,他們就是土皇帝。

因此,李懷仙一派兵,立刻有三四名部將爭着要去,沒人會把農民臨時拼湊的安民團放在眼中,但據說道縣那邊有兩千餘戶人家,附近還有遂城縣、歸義縣,人口都不少,這個任務簡直就是一塊肥得流油的大肉。

阿結骨馬屁拍得很好,因此這個任務便被他奪到了,六百餘騎兵身後還跟着幾十輛馬車,裡面固然有一些收編用的盔甲軍械旗幟之類”但更多是他們一路撈的油水。

他們易縣附近一連夜襲了五六個村莊,儘管大部分民衆都逃了”但他們還是收穫不小,不僅掠奪得了不少錢物”還擄掠了五六十名年輕婦人,其中幾個還相貌不錯,等他們一路上玩夠了,派人回幽州往妓院裡一賣,又是一筆收入。

這些女人被關在幾輛馬車裡,一路聽她們哭哭啼啼,這些士兵卻不在意”等晚上再拿她們發泄”反正李懷仙也沒有規定他們時間,他們便一路打家劫舍,糟蹋婦女。

中午時分”眼看前方十里外便是道縣了”衆人想到道縣有兩千戶人家,平均每人可住三家,每個人的心都熱了起來,恨不得飛翅趕去縣城。

就在這時”前方塵土飛揚”出現了一隊人馬,阿結骨立刻喝令隊伍停止前進,待對面人馬靠近,衆人看清楚了”是十幾名漢子趕着幾輛馬車,馬車上捆着幾十口羊,還有不少大罈子和木柴,衆人都有些愣住了,這是要做什麼?

只見爲首一名中年官員上前躬身施禮道:“下官是易州太守張巡,請問你們可是李將軍派來道縣收編的官兵?”!~!

第387章 張掖驚魂第545章 將軍轉行第329章 雪夜來客第490章 且城決戰第142章 冤家路窄第22章 石國來客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68章 花府大宴(一)第481章 九曲之戰(下)第38章 妖花凋謝第537章 裴旻辭職第147章 臨朝大封第280章 以勢迫人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398章 山谷禁地第533章 夜市偶遇第643章 上黨戰役(五)第64章 相國遠慮第415章 霍國公主(上)第90章 古怪樂器第249章 怛城決戰(下)第48章 封賞前夜(上)第584章 臺前幕後第581章 特殊援軍第152章 清月詩社(一)第45章 太白酒樓第179章 口蜜腹劍第285章 朝會之爭(中)第157章 隱龍之會第654章 高陵異兆第235章 攻取石國(上)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639章 上黨戰役(一)第70章 花府大宴(三)第233章 曲池壽宴(下)第386章 緊急應對第45章 太白酒樓第552章 激戰任丘第178章 長擊葛胡第531章 涇州匪患第407章 沙漠焦土第341章 兩軍對峙第50章 大殿封賞(上)第472章 吐蕃來使第536章 帝王之術第10章 又見小娘第63章 殺楊保楊第159章 上元觀燈(下)第285章 朝會之爭(中)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662章 重洗朝權第96章 家中遇盜第332章 玉奴風波第414章 李亨暗訪第666章 營救家眷第8章 百步殺人第465章 婚姻如衣第490章 且城決戰第165章 出發前夕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144章 拜見太子第140章 我兒何在第522章 母女生隙第684章 胡商造反第178章 長擊葛胡第107章 連夜追殺第453章 明珠來請第419章 各路諸侯第63章 殺楊保楊第12章 馬球風波(下)第44章 雪夜幽夢第31章 地宮偷襲第310章 夫人外交第570章 岐州安民第16章 危機重重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162章 相國退婚第673章 夷陵急變(下)第154章 清月詩社(三)第315章 突發事件第264章 解開枷鎖第391章 貨幣戰爭(上)第77章 皇帝召見第206章 盅巫之禍第309章 慶安新縣第441章 馬車風波第531章 涇州匪患第610章 隱龍財富第138章 絕嶺屠鷹(中)第277章 再遇花花第361章 回到京城第595章 戰爭背後第711章 大結局第646章 上黨戰役(八)第458章 枝節橫生第261章 棣王遇刺第595章 戰爭背後第263章 意料之外
第387章 張掖驚魂第545章 將軍轉行第329章 雪夜來客第490章 且城決戰第142章 冤家路窄第22章 石國來客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68章 花府大宴(一)第481章 九曲之戰(下)第38章 妖花凋謝第537章 裴旻辭職第147章 臨朝大封第280章 以勢迫人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398章 山谷禁地第533章 夜市偶遇第643章 上黨戰役(五)第64章 相國遠慮第415章 霍國公主(上)第90章 古怪樂器第249章 怛城決戰(下)第48章 封賞前夜(上)第584章 臺前幕後第581章 特殊援軍第152章 清月詩社(一)第45章 太白酒樓第179章 口蜜腹劍第285章 朝會之爭(中)第157章 隱龍之會第654章 高陵異兆第235章 攻取石國(上)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639章 上黨戰役(一)第70章 花府大宴(三)第233章 曲池壽宴(下)第386章 緊急應對第45章 太白酒樓第552章 激戰任丘第178章 長擊葛胡第531章 涇州匪患第407章 沙漠焦土第341章 兩軍對峙第50章 大殿封賞(上)第472章 吐蕃來使第536章 帝王之術第10章 又見小娘第63章 殺楊保楊第159章 上元觀燈(下)第285章 朝會之爭(中)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662章 重洗朝權第96章 家中遇盜第332章 玉奴風波第414章 李亨暗訪第666章 營救家眷第8章 百步殺人第465章 婚姻如衣第490章 且城決戰第165章 出發前夕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144章 拜見太子第140章 我兒何在第522章 母女生隙第684章 胡商造反第178章 長擊葛胡第107章 連夜追殺第453章 明珠來請第419章 各路諸侯第63章 殺楊保楊第12章 馬球風波(下)第44章 雪夜幽夢第31章 地宮偷襲第310章 夫人外交第570章 岐州安民第16章 危機重重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162章 相國退婚第673章 夷陵急變(下)第154章 清月詩社(三)第315章 突發事件第264章 解開枷鎖第391章 貨幣戰爭(上)第77章 皇帝召見第206章 盅巫之禍第309章 慶安新縣第441章 馬車風波第531章 涇州匪患第610章 隱龍財富第138章 絕嶺屠鷹(中)第277章 再遇花花第361章 回到京城第595章 戰爭背後第711章 大結局第646章 上黨戰役(八)第458章 枝節橫生第261章 棣王遇刺第595章 戰爭背後第263章 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