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各路諸侯

正如衆人猜測的那樣,安祿山接到兒子的死訊後頓足捶胸,放聲痛哭,他發誓要爲長子報仇,隨即下令三軍縞素,也不等朝廷是否有說法,便親率十萬精兵,浩浩蕩蕩殺向潼關,藉口搜捕殺害兒子的兇手。

與此同時,四萬荊州兵在李瑁的率領下已經開到漢中,佔領了南鄭,厲兵秣馬,劍指長安,而十萬劍南軍在高仙芝的率領下也轉向陳倉,準備從那裡進入關中,數支大軍從四面殺來,一時間長安上空戰爭陰雲密佈。

爲了應付這複雜的局面,李豫也作出了積極的部署,一方面,他將二十萬關中軍一分爲三,八萬大軍開赴潼關,由潼關大帥王思禮統帥,防禦安祿山的軍隊,又派十萬大軍開赴漢中,任命金吾衛大將軍孟云爲主帥,左武衛大將軍羅正義爲副帥,最後由長孫全緒統帥二萬軍鎮守長安,另一方面,李豫又連下數旨,將三萬朔方軍和兩萬涼州悉數調入關中,兩軍合併爲一軍,命郭子儀爲主帥,火速開往長安。

自從郭子儀出任朔方節度使後,他的主要任務便是募兵練兵,儘快恢復屢遭打擊的朔方軍系,但由於朝廷撥來的錢糧不足,使他募兵有限,將近一年時間募兵還不足兩萬人,無奈之下,郭子儀只好改走精兵路線,強化對軍隊的訓練,只用一年時間,便將朔方新軍訓練成了一支精悍之軍,僅僅只缺乏實戰的磨練。

接到李豫的旨意,郭子儀只留五千軍守九原和靈州,其餘三萬精兵悉數起兵南下,晝夜行軍,前往會州和涼州軍會合,兩天後,會寧城已遙遙在望。

會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靖遠縣一帶,位於黃河東岸,這裡山環水繞,地域遼闊,自古就是中原前往西域的必經通道,爲絲綢之路北線重鎮之一,素有秦隴樞機之稱,是西域東進的戰略要地。

這一帶河水平緩,利於渡河,絕大部分前往西域的商人都在這裡渡河,兩岸碼頭有數百艘渡船,舟來楫往,熱鬧非常。

但這幾天河面上冷冷清清,商人們都不見了蹤影,來往渡船被一支軍隊全部佔據,一天一夜,河面上全是軍隊的身影,這支軍隊就是從河西調來的涼州軍了,他們已經到達兩天,正在等待朔方軍前來會合。

李豫的這一紙調兵聖旨對於程千里來說,簡直就是救命稻草,在他最危急的時刻把他救了出來,這一年來,程千里一直便面臨着安西軍的高壓,在甘州北方的居延海,安西三部胡兵約六萬餘人在大將崔乾佑的統帥下對甘州虎視眈眈,而在肅州,四萬安西軍枕戈以待,將會隨時發動對甘、涼兩州的攻擊。

這一年來,程千里晝夜不得安寧,前幾日,他又得到了斥候的報告,肅州安西軍大量增兵,約有八萬餘人,程千里立刻便猜到了,極可能是李慶安也聞風而動,親自來肅州了,西有十二萬精悍之事,北又有六萬虎狼大軍,十八萬安西大軍形成了圍獵河西之勢,嚇得程千里膽戰心驚,心中惶恐之極。

可就在這時,聖上的調兵旨意到了,程千里如釋重負,他甚至連地方官都來不及告之,便連夜起兵開拔,一直到過了黃河,他的一顆心才終於放了下來。

這時,一名斥候疾奔來報,“都督,朔方軍已經到十里外,郭大帥也已到了。”

程千里連忙登上眺望臺,極目向北方眺望,只見遠處塵土飛揚,果然是一支大軍開來了,他心中大喜,連忙喊道:“給我備馬,我去迎接大帥!”

片刻,程千里率領一百餘騎兵向北方疾奔而去。

郭子儀率領大軍經過兩天的行軍,終於抵達了會州,前方城池便是會州的州治會寧縣,郭子儀身着銀盔鐵甲,威風凜凜,老當益壯,他目光嚴峻地望着遠處。

這次他進京的任務已經明確,將迎戰高仙芝。如果要他選擇,郭子儀會毫不遲疑選擇對抗安祿山,不管怎麼說,安祿山和高仙芝的性質完全不同,安祿山是一個有反意的地方諸侯,和他對陣是維護大唐的利益,對他百利無一害,而高仙芝卻不同,與他對陣,其實是捲入了皇室之間的權鬥,一個是當今聖上,一個是先帝,兩人都是他的君主,讓他心中爲難之極,他同樣也在面臨一個站隊的選擇,是終於今上,還是效忠先帝,讓他一路前來都拿不定主意,他昨晚甚至一夜未眠。

一直此刻,他才終於下定了決心,支持聖上,畢竟聖上對他信任有加,而且聖上銳意改革,是大唐的希望所在,先帝已經腐朽了,他不該再有復位之念。

郭子儀拿定了主意,精神頓時振作起來,這時,他身邊一名親兵喊道:“大帥,前面好像是程都督來了。”

郭子儀打手簾眺望,見一隊騎兵飛馳而來,爲首之人正是程千里,他立刻一擺手令道:“停止前進!”

令下則行,朔方軍立刻停止了前行,須臾,程千里趕到,他老遠便拱手笑道:“大帥,一路辛苦了。”

程千里官拜涼州都督,而李慶安則兼任河西節度使,按理,程千里應該受李慶安轄制,但實際上,程千里卻是郭子儀的下屬,倒不是郭子儀能管涼州,而是程千里兼任朔方節度副使一職,這是一個很古怪的安排,也是一種無奈。

郭子儀也微微拱手笑道:“程都督也辛苦了。”

“哪裡!聖上有旨意,我便率軍急急趕來,現在兩萬億駐紮在前方,就等大帥前去會兵。”

“很好!我們馬上會兵,然後即刻開往長安,我在路上一連接到聖上的三面催兵金牌,聖上命我們十萬火急進軍,估計形勢很危急。”

“可是弟兄們一路行軍而來,一定很累了,不如休息半日再走。”

“不行!”郭子儀毫不讓步道:“我這把老骨頭都不言累,他們累什麼,立刻會兵後出發。”

“屬下遵命!”

程千里調轉馬頭,和郭子儀並駕而行,這時,他低聲道:“卑職臨行前接到斥候軍情,安西軍增兵肅州八萬人,我猜是李慶安到了。”

郭子儀淡淡道:“拿你稟報聖上了嗎?”

“尚未,屬下自然要先稟報大帥,否則有越級之嫌。”

郭子儀撇了他一眼,這個狡猾的傢伙,倒會撇清責任,他沉吟一下,便不露聲色地問道:“剛纔我聽你說,好像是李慶安到了,難道你不能確認嗎?”

“屬下不能確認,斥候沒有看見李慶安,也沒得到任何線索,以證明李慶安到了。”

“既然你不能確認,就不要胡亂猜測,或許這只是安西軍的正常換防,不用考慮太多,現在是要堅決執行聖上的命令,而不是分心別的事。”

程千里暗暗豎大拇指稱讚,果然是老奸巨猾,就這麼三言兩語淡化了,他連忙應和道:“大帥說得不錯,我們現在當務之急是要進京,而不是考慮別的問題,再說,就算是李慶安來了,聖上也願意把河西還給他,所以也沒有關係。”

郭子儀眉頭一皺,這個程千里怎麼越描越黑,他立刻搖搖頭道:“那是你胡思亂想,聖上可沒有這樣說,也沒有這個意思。”

程千里還想再說什麼,郭子儀卻一擺手打斷了他,“程將軍,我剛纔說了,聖上已經下三面金牌催我們進京,十萬火急,不要再說別的事情了。”

他一催馬,回頭對衆人喊道:“大家加快速度,在會寧休息一個時辰。”

.......

就在朔方和涼州軍在會寧會兵的第三天晚上,一支約五萬人的軍隊也離開了鄯州,快速向長安進發,這時哥舒翰的隴右軍也不甘寂寞了。

哥舒翰自從李豫即位後便一直保持低調,幾乎要被人遺忘,但這並不等於哥舒翰對朝廷的局勢無動於衷,事實上,他一直便在注意着朝廷的時局變化,同時他也在秘密招募軍隊,隴右是大唐的富庶之地,人口衆多,盛產糧食,這使哥舒翰的募兵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儘管如此,哥舒翰也不敢大規模募兵,一是擔心被朝廷責難,其次他的軍需物資不足,比如兵器盔甲之類,也無法滿足更多士兵的需求。

所以,一年來哥舒翰也只招募了四萬軍隊,連同他原來的四萬軍,他手下便有了八萬之衆,這次長安危機,李豫並沒有給他聖旨,倒不是李豫把他忘了,而是吃不准他的態度,不知他究竟支持誰,同樣,李隆基也沒有考慮他,也是不知道他在最後時刻會擁護誰。

夜晚,哥舒翰的大軍抵達了蘭州,他準備從這裡渡過黃河,天空下起了小雨,哥舒翰在十幾名偏將的陪同下來到了黃河邊,視察渡河的可能,小雨中,黃河水黑沉沉地流淌着,水勢雖平緩,卻暗藏殺機,可以看見河面上不時出現一個個漩渦。

這時,幾名親兵帶了一名老船伕上前,“王爺,這個老船伕在黃河上走了三十年,他知道能不能渡河。”

老船伕上前跪下行禮道:“小民參見平西郡王。”

哥舒翰和別的節度使喜歡稱大帥或大將軍不同,他喜歡別人稱他王爺,因爲他是平西郡王,爲這個王爵他幾乎連命都搭上去了,他怎能不用。

哥舒翰瞥了一眼這個老者,見他還算順眼,便笑道:“那你說說看,夜裡可能渡黃河?”

老船伕連忙擺手道:“萬萬不可,黃河有句俗語,叫‘五月黃河鬼上船’,說的就是初夏的夜間不可過黃河。”

“爲何不能過,我看這河水還算平緩,乘大船也不行嗎?”

“王爺有所不知,從岸邊看是一回事,可到了河中心卻又是另一回事,那裡水流激盪,漩渦洶涌,極容易翻船,乘大船不是不可以,但風險太大,晚上看不清河面,稍不留神就被捲進去了。”

哥舒翰見他說得認真,也信了幾分,只得嘆口氣,對左右道:“傳我的命令,大軍就地駐紮,明日天亮後渡河。”

話音剛落,只見一名親兵從後面奔來,老遠便急聲道:“王爺!”

“什麼事?”

親兵對他附耳說了幾句,哥舒翰吃了一驚,連忙道:“他人在哪裡?”

“已在王爺的帳中等候了。”

哥舒翰翻身上馬,對衆人道:“立刻去傳令紮營,早點休息,明天一早渡河。”

說完,他一催馬,向大軍停留處馳去。

哥舒翰的五萬大軍已經在開始紮營了,一頂頂帳篷在雨霧中出現了,這只是簡單紮營,不會樹立柵欄,士兵們皆已疲憊不堪,一頭栽進帳篷便呼呼大睡起來。

哥舒翰的大帳已經先紮好了,位於軍營的正中,旁邊還連着一頂側帳,裡面住着哥舒翰的三個侍妾,這是哥舒翰的特點,他一時一刻都離不開女人,無論走到哪裡都要把自己喜歡的侍妾帶上。

大帳中燈火通明,隱隱可見一個人影在來回踱步,哥舒翰走進了大帳,又回頭吩咐道:“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進帳。”

他剛走進大帳,帳中男子便回頭笑道:“險些與哥舒大帥錯過了。”

燈光映照下,這個年輕男子竟然是李俅,慶王李琮的養子,不過他早已經和李琮沒有關係了,他現在是太上皇李亨的心腹,儘管他沒有稱哥舒翰爲王爺,但哥舒翰並不在意,他連忙一擺手道:“小王爺請坐!”

兩人坐了下來,一名侍妾給他們上了熱茶,哥舒翰擺擺手,“退下吧!”

待侍妾退下,哥舒翰便問道:“小王爺是去找我嗎?”

李俅喝了一口濃濃的熱茶,笑道:“我是下午渡的黃河,準備去鄯州找大帥,結果走到半路便聽說大帥已經過了,便連忙調頭來追趕,幸好趕上了。”

“怎麼,太上皇又變主意了嗎?”

李俅搖了搖頭,取出一封信遞給哥舒翰道:“這是太上皇給大帥的親筆信,他要說得話都在這信中。”

哥舒翰拆開信看了片刻,他的眉頭皺成一團,道:“太上皇不是讓我進駐長安嗎?怎麼又改成去對付高仙芝?”

李俅笑了笑道:“哥舒大帥沒有渡黃河,可能還不知道,郭子儀和程千里已經率軍進關中了,他們在鳳翔與高仙芝軍對峙,但郭子儀的兵力不如高仙芝,很可能會落敗,大帥的五萬大軍趕去,正好是十萬對十萬。”

第26章 紫宸決策第210章 貴妃說情第551章 偷襲陳留第182章 月亮之河第434章 皇莊驚魂(中)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316章 吐蕃戰役(上)第154章 清月詩社(三)第428章 綏州血戰第445章 漢中驚變第688章 河北風雲(下)第494章 成都來信第42章 權宦高翁第124章 改造箭頭第568章 計賺南鄭(上)第387章 張掖驚魂第187章 查封茶莊第686章 兩國來使第543章 太廟高輩第428章 綏州血戰第629章 驚聞碩鼠第211章 第三條計第335章 帝國公主(下)第25章 走漏消息第413章 太祖上皇第294章 兵不厭詐第11章 馬球風波(上)第623章 信德奇兵第479章 高原烽煙第647章 上黨戰役(九)第404章 致命國情第282章 楊家之患第697章 兵入河北第552章 激戰任丘第477章 順者昌盛第414章 李亨暗訪第97章 慶王李琮第106章 盱眙剿匪第570章 岐州安民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567章 力取褒城第519章 月圓之夜(上)第263章 意料之外第146章 誰是兇手第449章 同室操戈第211章 第三條計第32章 婆水之謎第509章 登基之戰(上)第625章 請君入甕第658章 反慶集團第212章 欽差大臣第148章 北庭論政第41章 初見相國第404章 致命國情第17章 胡女多情第155章 祿山斷爪第181章 閨房之樂第589章 楊氏姐妹第198章 相國提親第184章 高昌白疊第188章 隱龍驚現第246章 帝國公主第275章 借刀殺人(下)第360章 貴妃爲客第483章 粉墨登場(下)第173章 天山春獵(上)第148章 北庭論政第552章 激戰任丘第258章 入城風波(下)第694章 南洋築城第193章 兵臨五城第625章 請君入甕第644章 上黨戰役(六)第599章 血戰相州(三)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39章 奉命東行第115章 城門風波第202章 鳳紋玉佩第10章 又見小娘第426章 漠北奇兵第682章 暴風前夜第162章 相國退婚第204章 楊慶聯手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106章 盱眙剿匪第711章 大結局第380章 血戰月氏(下)第232章 曲池壽宴(中)第570章 岐州安民第608章 裴家弔孝第631章 商人牽線(上)第274章 借刀殺人(中)第429章 一石擊波第465章 婚姻如衣第581章 特殊援軍第345章 回紇寇邊第274章 借刀殺人(中)第678章 南唐覆滅(上)第352章 太真蒙難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
第26章 紫宸決策第210章 貴妃說情第551章 偷襲陳留第182章 月亮之河第434章 皇莊驚魂(中)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316章 吐蕃戰役(上)第154章 清月詩社(三)第428章 綏州血戰第445章 漢中驚變第688章 河北風雲(下)第494章 成都來信第42章 權宦高翁第124章 改造箭頭第568章 計賺南鄭(上)第387章 張掖驚魂第187章 查封茶莊第686章 兩國來使第543章 太廟高輩第428章 綏州血戰第629章 驚聞碩鼠第211章 第三條計第335章 帝國公主(下)第25章 走漏消息第413章 太祖上皇第294章 兵不厭詐第11章 馬球風波(上)第623章 信德奇兵第479章 高原烽煙第647章 上黨戰役(九)第404章 致命國情第282章 楊家之患第697章 兵入河北第552章 激戰任丘第477章 順者昌盛第414章 李亨暗訪第97章 慶王李琮第106章 盱眙剿匪第570章 岐州安民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567章 力取褒城第519章 月圓之夜(上)第263章 意料之外第146章 誰是兇手第449章 同室操戈第211章 第三條計第32章 婆水之謎第509章 登基之戰(上)第625章 請君入甕第658章 反慶集團第212章 欽差大臣第148章 北庭論政第41章 初見相國第404章 致命國情第17章 胡女多情第155章 祿山斷爪第181章 閨房之樂第589章 楊氏姐妹第198章 相國提親第184章 高昌白疊第188章 隱龍驚現第246章 帝國公主第275章 借刀殺人(下)第360章 貴妃爲客第483章 粉墨登場(下)第173章 天山春獵(上)第148章 北庭論政第552章 激戰任丘第258章 入城風波(下)第694章 南洋築城第193章 兵臨五城第625章 請君入甕第644章 上黨戰役(六)第599章 血戰相州(三)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39章 奉命東行第115章 城門風波第202章 鳳紋玉佩第10章 又見小娘第426章 漠北奇兵第682章 暴風前夜第162章 相國退婚第204章 楊慶聯手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106章 盱眙剿匪第711章 大結局第380章 血戰月氏(下)第232章 曲池壽宴(中)第570章 岐州安民第608章 裴家弔孝第631章 商人牽線(上)第274章 借刀殺人(中)第429章 一石擊波第465章 婚姻如衣第581章 特殊援軍第345章 回紇寇邊第274章 借刀殺人(中)第678章 南唐覆滅(上)第352章 太真蒙難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