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南唐覆滅(上)

在南唐抵禦北唐軍大舉進攻的各種條件中,地形上的優勢漸漸成了南唐唯一的依憑,爲了抵禦北唐軍的進攻,南唐不惜投入八萬大軍,佈防在巴蜀北部的各個險關要隘之中,其中僅在劍州的陰平、劍門、普安三縣就屯集了五萬重兵,劍州北部的劍門蜀道成了防守的重中之重。

相傳戰國時期,秦惠王欲吞蜀,苦於無路進蜀,謊稱贈五金牛、五美女給蜀王,蜀王信以爲真,派身邊五丁力士,劈山開道,入秦迎美女,運金牛,纔開通了這條蜀道,稱爲“金牛道”,又稱劍門蜀道。

在三十里長的劍門蜀道中,劍門關更是蜀道天險,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它位於大劍山的崇山峻嶺之中,扼斷了從漢中南下巴蜀的必經之路。

三國時期,魏國大將鍾會伐蜀,蜀將姜維率軍三萬駐紮劍門縣,扼守劍門關,將鍾會十萬大軍抵擋於劍門關之外。

歷史輪迴,時至今日,北唐大將李光弼率軍十萬走金牛道,向蜀中大舉進攻,但大軍卻被抵擋在劍門關外,南唐大將陳玄禮率五萬大軍屯於劍北三縣,他本人則親率三萬精兵駐紮在劍門縣中,依靠劍門蜀道的天險和北唐軍對峙。

兩支大軍已經在劍門關內外對峙了七天,兩軍斷斷續續交戰了十幾次,規模都很小,各有死傷。

似乎北唐軍也找不到什麼有效的進攻辦法,雙方就這麼無限期的僵持下去.......

劍門關雖然在僵持,但在距離劍門縣西南約百里之外的閬中縣卻發生了異變。

爲了對抗北唐軍,李隆基和李亨父子實行了窮兵黷武的政略,巴蜀一地竟然徵募了四十萬大軍,民之所出、國之稅賦,十之七八都投入了軍隊,這四十萬大軍分駐兩地,荊襄二十萬,蜀中二十萬,在荊襄全軍覆沒後,南唐的軍隊只剩下了二十萬人,再去除南詔的兩萬賈崇瓘軍,實際上只有十八萬,其中十萬軍駐防成都,另外的八萬軍中僅劍北三縣就調集了五萬軍,剩下的三萬軍則駐防在各處的險關要隘內,基本上各個腹地州縣內都無兵駐防。

閬中縣是閬州州治所在,位於嘉陵江和東遊水的兩江匯合之處,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曾是巴國國都,在沃野千里的巴蜀盆地中,閬中縣是極爲重要的大縣,經濟地位非常高,歷來是巴蜀賦稅大縣。

儘管經濟地位高,但軍事地位卻一般,沒有軍隊駐防,城內只有一百餘名民團兵看守城門。

夜晚,黑沉沉的夜晚籠罩着閬中縣城,已是三更時分,萬籟寂靜,城門早已經關閉,東城的二十幾名民團士兵都在酣睡之中,一名老兵頭從睡夢中驚醒,嘟嘟囔囔地起夜去了,他在牆根腳撒了泡尿,夜風一吹使他清醒了幾分,他正要回房,但一個奇怪的現象卻把他吸引住了,他忽然看見一條長長的黑龍從遠處蜿蜒而來,速度極快,地面開始微微地顫抖起來,越來越近,漸漸地,他看清楚了。

“龜兒子,好像是騎兵喲!”

老兵頭嚇得跳了起來,飛奔到鐘樓裡,‘當!當!’地敲響了城鍾,沉悶而刺耳的鐘聲將整個縣城都驚醒了,民團士兵紛紛跑到城頭,城外的情形將他們每個人都嚇得臉色慘白。

城外的騎兵隊已經點起了火把,一片片的火光向遠方蔓延,足足有兩萬人之衆,而且全部是騎兵。

這支兩萬人的騎兵正是從荔枝道而來的北唐騎兵,由大將田乾真率領,他們最早是駐紮吐火羅的安西軍,跟隨李光弼征戰隴右後,形成了新的隴右軍,這次李光弼率五萬隴右精銳進軍漢中,他們也在其中。

按照李光弼的最早的作戰計劃,李光弼率主力佯攻劍門關,副將田乾真則率一萬騎兵奇襲成都。

但隨着夷陵拿下和荊襄戰役的提前完成,李光弼便改變了作戰計劃,由大將李晟率五萬軍走夷陵進入蜀中,進攻成都,而田乾真則率兩萬騎兵走荔枝道,利用騎兵的高速機動,插到劍州背後,從後面進攻劍門。

田乾真一路疾速行軍,迅速穿越駐兵不多的荔枝道,用奇襲的戰術一連拔掉荔枝道內的三座哨所。

在宣漢縣,南唐也有一萬重軍駐守,田乾真沒有打草驚蛇,而是利用騎兵的快速機動,繞道東鄉、永穆兩縣進入巴州,經過兩天行軍,抵達了閬中縣。

閬州太守姓曾,是天寶三年進士,原是閬中縣縣令,升任太守已經兩年,他幾天他有些感恙,睡得昏昏沉沉,睡在一旁的夫人卻忽然被城頭上傳來的鐘聲驚醒了。

“老爺!老爺!”

太守夫人推醒了丈夫,曾太守在迷迷糊糊中問道:“什麼事啊!”

“好像東城那邊出什麼事了,我聽見鐘聲響了,你去看看吧!”

“這麼晚了,會有什麼事?我頭痛得很,明天再說吧!”

曾太守翻了個身,正要繼續睡覺,就在這時,外間傳來了激烈的敲門聲。

“使君!使君!”有衙役在驚慌地叫喊。

“出了什麼事?”曾太守極不高興地問道。

“使君,東城外來了幾萬人的騎兵,要我們開門。”

“哎!折騰死人了,怎麼又來軍隊。”

軍隊過境意味着勞民傷財,意味着惡性案件四起,讓他頭大如鬥,曾太守沒有反應過來,他坐起身,披了一件衣服,打開門問道:“是哪裡來的軍隊?”

“使君,是騎兵啊!”

曾太守一下子驚醒了,南唐哪裡有什麼騎兵?他頓時嚇得魂不附體,這是北唐軍殺來了,他第一個反應就是想鑽牀榻,卻被他夫人拉住了。

“老爺,你別傻了,去看看吧!”

他夫人是慶州人,知道安西軍軍紀嚴明,倒並不可怕,要是南唐軍來了纔可怕。

在夫人的勸說下,曾太守略略心安,穿了官服便趕去東城頭。

東城外,田乾真已經率軍等候多時了,他們都自帶乾糧,一般不進城,儘量不擾民,但渡過嘉陵江需要得到官府的配合,田乾真需要和官員們商量。

這時,城頭上來了大批官員和衙役,州衙和縣衙的官員都來了,城外儼如海洋一般的火光無邊無際,將所有的官員都嚇得膽戰心驚。

“下官....是閬州太守曾延嗣,請問....城下是哪位將軍?”

“在下是蘭州都督、雲麾將軍田乾真,奉朝廷和趙王之命剿滅南唐僞帝,途徑閬州,請速開城門,我有事要和你們商量。”

“請問....軍隊進城否?”

“軍隊不進城,也不要你們提供糧食,但要你們提供渡船,我們要徵用所有渡船。”

官員們迅速商量起來,提供渡船是沒有問題,關鍵是害怕軍隊進城,最後曾太守拿了主意,他們根本就守不住城,還不如開了城,另外對方雖然說不要糧食,但他們還是要儘可能地準備乾糧熟肉犒軍,總之一句話,不要得罪了對方。

他們分頭行動,縣衙去準備乾糧熟肉,州衙去調集渡船,城門緩緩開了,曾太守率領近百名城中長者迎了出來,他們跪在田乾真的戰馬前,曾太守高高將太守大印舉起,“閬州願意投降北唐,向朝廷和趙王效忠!”

田乾真感覺到了官民們的害怕,他翻身下馬,上前扶起了曾太守,“太守不要這樣,大家都是唐臣,我們不是安祿山賊兵。”

他又對百餘名長者高聲道:“各位父老鄉親,安西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我們不會進城,更不會勒索民衆,我們是趕去劍州,俗話說,敗軍如蝗,一旦南唐兵敗,敗兵必然會燒殺搶掠,塗炭生靈,我們就是要堵住敗兵南逃之路,讓劍州以南皆不受兵災之苦,這是趙王殿下的軍令,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請父老鄉親們放心!”

長者們激動起來,不知是誰大喊一聲,“趙王萬歲!”

百餘老者紛紛跟着振臂高呼,城上的衙役和民衆都被感染了,城上城下都一起高呼起來,“趙王萬歲,北唐軍萬歲......”

曾太守異常感動,他對田乾真誠懇道:“南唐朝廷窮兵黷武,稅賦沉重,各州各縣皆深受其害,我願發文蜀中州縣,號召蜀中州縣重歸北唐,抵制南唐僞帝。”

田乾真大喜,向他躬身施禮,“使君若如此,當記大功!”

........

天漸漸亮了,閬中官員從附近調集了近千艘大大小小的船隻,閬中本來就是嘉陵江中游最重要的渡口,這一帶水流平緩,波光如鏡,非常適宜渡江。

晨光中,兩萬騎兵開始渡江了,這時,田乾真的話已經通過百餘老者的口傳遍了全城,不用縣衙刻意準備,數萬名城中父老自發出城,蜂擁到碼頭,簞食壺漿,犒勞北唐騎兵,場面熱烈異常,田乾真率領數百軍官跪謝父老鄉民,並留下一百餘傷兵在城中養傷。

一直到下午時分,兩萬騎兵終於渡過了嘉陵江,大軍振奮精神,向百里外的劍北三縣疾奔而去。

...........

第291章 燃眉之急第425章 迎戰安賊(下)第574章 獵鷹行動(三)第486章 金山狼羣第699章 西線備戰第324章 再行一棋第522章 母女生隙第642章 上黨戰役(四)第531章 涇州匪患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537章 裴旻辭職第671章 獵殺狐首第514章 爾虞我詐第174章 天山春獵(下)第693章 荔非選美第169章 初到北庭第133章 大戰前夕第367章 陰影難消第315章 突發事件第190章 光明之眼第160章 芝麻變瓜第389章 回到安西第66章 縣令楊釗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382章 遠征信德(上)第208章 連環三計第398章 山谷禁地第664章 豹皮風波第131章 奪島之戰(下)第210章 貴妃說情第164章 天若無情第206章 盅巫之禍第525章 急商對策第240章 攻心奇兵五十六章 夜遊長安上第430章 楊家不甘第367章 陰影難消第530章 太后珍珠第407章 沙漠焦土第335章 帝國公主(下)第395章 父子反目第667章 全城搜查第79章 小崔請客(上)第688章 河北風雲(下)第532章 王府宦官第559章 遊寺驚魂第36章 阿弩越城第420章 意外訪客第591章 雪夜殺人(上)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279章 獨孤家宴第704章 踏平胡都第158章 上元觀燈(上)第251章 掌控河中(下)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508章 毒蛇之心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124章 改造箭頭第157章 隱龍之會第413章 太祖上皇第一百四十一章 皇帝接見第169章 初到北庭第629章 驚聞碩鼠第695章 祿山之死第312章 賣官之案(上)第17章 胡女多情第116章 齊人之福第470章 獨孤家宴(上)第658章 反慶集團第389章 回到安西第337章 河中暴亂第522章 母女生隙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355章 拒不交權第608章 裴家弔孝第538章 明皇之死第52章 慕名請客第369章 攔截河東第341章 兩軍對峙第202章 鳳紋玉佩第393章 貨幣戰爭(下)第594章 兵抵相州第431章 密集佈局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385章 第一威脅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185章 葛胡王子第191章 南詔事變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708章 雨夜入宮第559章 遊寺驚魂第516章 以勢迫人第569章 計賺南鄭(下)第638章 貴妃消息第480章 九曲之戰(上)第700章 安心爲相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509章 登基之戰(上)第603章 撤兵河東
第291章 燃眉之急第425章 迎戰安賊(下)第574章 獵鷹行動(三)第486章 金山狼羣第699章 西線備戰第324章 再行一棋第522章 母女生隙第642章 上黨戰役(四)第531章 涇州匪患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537章 裴旻辭職第671章 獵殺狐首第514章 爾虞我詐第174章 天山春獵(下)第693章 荔非選美第169章 初到北庭第133章 大戰前夕第367章 陰影難消第315章 突發事件第190章 光明之眼第160章 芝麻變瓜第389章 回到安西第66章 縣令楊釗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382章 遠征信德(上)第208章 連環三計第398章 山谷禁地第664章 豹皮風波第131章 奪島之戰(下)第210章 貴妃說情第164章 天若無情第206章 盅巫之禍第525章 急商對策第240章 攻心奇兵五十六章 夜遊長安上第430章 楊家不甘第367章 陰影難消第530章 太后珍珠第407章 沙漠焦土第335章 帝國公主(下)第395章 父子反目第667章 全城搜查第79章 小崔請客(上)第688章 河北風雲(下)第532章 王府宦官第559章 遊寺驚魂第36章 阿弩越城第420章 意外訪客第591章 雪夜殺人(上)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279章 獨孤家宴第704章 踏平胡都第158章 上元觀燈(上)第251章 掌控河中(下)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508章 毒蛇之心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124章 改造箭頭第157章 隱龍之會第413章 太祖上皇第一百四十一章 皇帝接見第169章 初到北庭第629章 驚聞碩鼠第695章 祿山之死第312章 賣官之案(上)第17章 胡女多情第116章 齊人之福第470章 獨孤家宴(上)第658章 反慶集團第389章 回到安西第337章 河中暴亂第522章 母女生隙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355章 拒不交權第608章 裴家弔孝第538章 明皇之死第52章 慕名請客第369章 攔截河東第341章 兩軍對峙第202章 鳳紋玉佩第393章 貨幣戰爭(下)第594章 兵抵相州第431章 密集佈局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385章 第一威脅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185章 葛胡王子第191章 南詔事變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708章 雨夜入宮第559章 遊寺驚魂第516章 以勢迫人第569章 計賺南鄭(下)第638章 貴妃消息第480章 九曲之戰(上)第700章 安心爲相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509章 登基之戰(上)第603章 撤兵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