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上黨戰役(四)

李光弼率兩千騎兵在莽莽的森林邊緣疾奔,與官道平行奔馳,但官道卻在五里之外,李光弼信心百倍,殊不知他剛剛越過的一道山崗,便是安守忠佈下的陷阱之口。

這時,一隊斥候奔來,他們臉上有些惶恐,低聲在李光弼耳邊說了幾句,李光弼臉色一變,卻擺了擺手,示意士兵繼續前進,他旁邊的副將一臉愕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麼?

夜晚已經到了一更時分,在離滏陽縣以北二十里的官道上停着一隊馬車,約五百餘輛,馬車上滿載着草料,曾有一段時間,河北的草料比糧食很珍貴。

車伕和士兵們都躲在馬車裡睡覺,他們將休息兩個時辰,然後繼續向南趕路,這隊馬車的任務就是運輸糧草,來來去去,不知走了多少趟,人也變得疲了,連必須的崗哨也不知躲到哪裡睡覺去了。

馬車在官道上停得橫七豎八,馬匹也吃了草料喝了水,站在馬車前睡覺,四周一片寧靜,充滿了此起彼伏的蟲鳴聲。

就在這時,一支火箭‘嗖!’地射來,正中一輛馬車上的草堆,火苗迅速噼噼啪啪燃起來了,藉着風勢,火越燒越旺,片刻便沖天而起,躲在草堆中睡覺的馬伕慘叫着從馬車上跌下,大火已經燒着了他的頭髮。

火箭漫天射來,頃刻之間,三百多輛馬車都被點着了,官道上一片混亂,護衛的士兵們翻身上馬,拼命拉拽繮繩,企圖穩住已經受驚的戰馬。

“殺!”

李光弼一聲大吼,兩千騎兵如猛虎般從森林中衝出,直撲車隊,和護衛燕軍激戰在一起,兵器相撞的叮噹聲,騎兵被砍中慘叫着落馬,燕軍明顯不是唐軍的對手,片刻間馬車護衛兵死傷過半,剩下的護衛騎兵四散奔逃,所有的馬車已完全被大火吞沒了,無數輛燃着大火的馬車在官道和田野中拼命奔逃,很快便翻到在地,挽馬也被燃燒着的草料鋪頭蓋身掩埋。

這時,李光弼的目光冷冷地四周森林望去,他已經聽到了從前後左右傳來的喊殺聲和悶雷般的馬蹄聲,只見密密麻麻的燕軍從四面八方出現了,絕大部分都是步兵,憑李光弼的經驗判斷,應該不低於三萬人。

李光弼判斷得很準,三萬五千人,李歸仁、蔡希德、李懷仙各出一萬人,還有五千安守忠率領的護糧軍。

這次圍獵唐軍的行動由他負責牽頭,注意是牽頭,而不是統帥,首先李懷仙的軍隊他就統帥不了,李懷仙可以應安慶緒之命出兵,但指揮權絕不會外交。

三支軍隊就像一隻巨大的獵網,在迅速向獵物收攏,但在離李光弼軍隊約四百步時,三萬多燕軍停住了腳步。

就彷彿獵物是一頭兇猛的獅子,獵人們沒人敢上前去抓捕獵物,一般情況下,都是等雄獅自己飢渴倒斃,更何況這是三個各懷心思的獵人,誰都不想冒險去抓獵物,可誰都想要最好的戰利品,李光弼的人頭。

在重軍圍困之中,李光弼的兩千軍迅速結成了圈陣,內外兩個大圓環,外圈馬匹相距一步,而內圈戰馬則同樣相距一步,與外圈交錯排列,這樣雙方可以一進一出,形成了兩段射。

每個騎兵的手上都拿着一種最新式的騎弩。

這是一種剛剛研製出的專供騎兵使用的弓弩,頗似後來的神臂弩,弓身長三尺三,弦長二尺五,射程遠達三百步,有效殺傷射程爲一百八十步。

它的主要不同在於上弦方式,一般弩箭都是力道向後拉開,用腳蹬或者臂力,但這種弩箭卻有一根撬棍似的銅棒,從下端反向向前拉開撬棍,利用槓桿的原理,可以很輕鬆地上弦。

對於步兵,這種反向上弦方式不太實用,但對騎兵卻不同,弩箭有把木柄,騎兵可以一手執盾,另外單手握柄上弦,在騎兵的馬鐙邊上有一個鐵環似的東西,這個鐵環就是上弦的關鍵,配合這種騎弩而專門添加,只要把撬棒插入鐵環內,單手向上用力一提,只聽‘咔嚓’一聲,上弦便完成了。

箭矢也是用匣弩,一匣二十支箭,只要端弩呈水平,用食指撥開箭蓋擋板,一支弩箭便會準確地落入箭槽中,即使略有偏差,也可以手工調整,箭只有七寸,但更鋒利,速度更快,透甲力更好,這種騎弩方便、快捷、威力強大,一萬把騎弩剛剛裝備到軍中,便深受騎兵們的喜愛,由於箭匣極像犀牛角,因此騎兵們又稱它爲‘犀牛望月弩’。

再加上它有手柄的獨特之處,很多聰明的士兵便利用盾牌上面的凹槽和這種弩配合使用,可以單手射擊,這種射擊方式迅速風靡軍營,也引起了軍匠們的注意,開始研究盾牌和弩箭的配合了。

兩千騎兵圍成了內外兩個大圓圈,兩千把騎弩冷冷地瞄準了三百步外的敵軍,雙方形成了對峙的局面。

但這種對峙的局面只維持了片刻,西南面的李歸仁軍隊率先發動了攻擊,緊接着東面的蔡希德部也跟着發動了攻擊,安守忠的五千護糧軍也殺上來了,但北面的一萬李懷仙軍卻沒有動,他們搖旗吶喊,擂鼓助威,但沒一個人殺出。

李懷仙的手下猛將李日越得到了主帥的指示:出兵不出力,以圖保存實力。

兩萬五千燕軍從三個方向迅猛殺來,氣勢如排山倒海,令人駭然,但李光弼卻一動不動,他帶有秘密武器,並不慌張,李光弼見北方的軍隊雖然喊殺連天,卻並沒有實際進攻,他心中若有所悟,便迅速調整陣型,由圈陣變成了半月陣,發射面更大了。

儘管唐軍只有兩千人,但他們卻凝重如泰山,一個個目光冷厲,手端騎弩,瞄準了撲面而來的燕軍,他們沒有絲毫懼怕和退意,兩千集團所散發出的強大殺氣,卻絲毫不亞於二萬五千燕軍。

燕軍在迅速地向唐軍奔進,三百步....二百五十步.....二百步....一百八十步,騎兵率先進入殺傷距離了,一陣急促的梆子聲在唐軍隊伍中陡然響起,跟隨着梆子聲,一千支弩箭如暴雨一般射出,撲向密集的燕軍騎兵,只見一片人仰馬翻,數百名燕軍騎兵被射中,翻騰倒地,亂作一團,緊接着內圈騎兵催馬上前,又是一千支弩箭勁射而出,密如疾雨,又是三四百名騎兵中箭栽倒。

另外一千騎兵已經上好弩箭,再次發射,唐軍士兵已經漸漸默契,他們不再一前一後,而是並排發箭,每個人都和旁邊的戰友形成了時間差,一輪箭射出,又一輪箭又立即發射。

入環、提弩、落槽、射擊,幾乎是一氣呵成,動作異常熟練,以至於箭陣沒有任何停頓,如行雲流水般舒暢,鋪天蓋地的箭矢一輪一輪射向敵軍軍陣,短短的百步距離,已經射出了六輪一萬兩千支箭,騎兵死傷者已經接近五千人,李歸仁的八千騎兵率先崩潰,撤出了圍攻。

安守忠也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將,他見唐軍騎兵的弩箭竟然如此犀利,令他駭然歎服,而且李懷仙的軍隊並沒有參與圍攻,這樣兩邊就會出現兵力漏洞,唐軍可以從這兩個漏洞中從容逃出。

他立刻大喊道:“收兵!”

收兵鑼聲當!當!當!地敲響了,感覺不利的燕軍如潮水般退下,又退到了三百步之外,當唐軍的射擊並沒有停止,而是密集地射向地面,上千名受傷在地上掙扎的燕軍士兵,以及躺在地上流血抽搐的戰馬,片刻之後,戰場上一片寂靜,所有的傷兵傷馬全部被射殺了。

而唐軍士兵也受傷了三十幾人,被對方射來的流矢所傷,但沒有一人陣亡,戰場上安靜下來,雙方進入了新一輪的對峙。

安守忠縱馬飛奔至北面,怒斥大將李日越道:“三軍將士皆用命,爲何你部不出?”

李日越冷冷應道:“時機不到,出兵傷亡太大,得不償失。”

安守忠氣憤填膺,破口大罵道:“你.....混蛋!若不是你們不出兵,我們傷亡也不會這麼大,你們懷有私心!”

“安將軍!”

李日越依然口氣冷淡道:“出不出兵由我們自己決定,你不是安少王爺,無權指揮我們,因此請你不要越權。”

“你!”

安守忠氣得渾身發抖,他抽出一支箭,一折兩段,轉身催馬就走,李日越瞥了一眼地上斷箭,不屑地冷笑了一聲。

唐軍內,李光弼卻激情萬分,他大聲鼓勵着自己的士兵們,“好樣的,不愧是安西軍,泰山崩於眼而不驚,讓燕軍狗賊看一看,什麼是天下第一軍,什麼叫以一擋十,弟兄們,今天我們要讓天下人知道,從吐火羅戰場殺出來的軍人,是不可戰勝的!”

.......

官道上,兩千唐軍在和三萬燕軍對峙,而臨洺縣的燕軍糧倉內卻喊殺聲震天,臨洺原本有八千燕軍的重兵駐防,但安守忠帶走五千人去伏擊李光弼,另有一千騎兵去僞裝押運糧草,糧倉內只剩下了兩千軍,兵力十分薄弱。

而此時,一支由李光弼部將雍希顥率領的三千唐軍衝破了兩千護糧燕軍的拼死抵抗,殺進了糧倉重地,一袋袋火油噴射在糧倉上,一支支火把點燃了火油,火焰騰空而起,一座座糧倉被熊熊的大火吞沒了,火光沖天,照亮了黑暗的夜空,百里外都可以看見赤亮的火焰和滾滾濃煙。

三十里外的官道上,唐軍和燕軍依然在對峙,一名唐軍忽然指着北方大喊:“將軍,雍將軍成功了!”

燕軍也發現了異變,頓時一陣騷動,衆軍譁然,每個人都目瞪口呆,安守忠重重地一拍腦門,眼中痛苦萬分,他中了李光弼的調虎離山之計。

李光弼見時機成熟,便大喊一聲,“震天雷射出!”

立刻有十幾名唐軍工匠從馬上卸下一架小型射石機,小型射石機分爲四個部件,片刻便安裝完成,數十名唐軍將小型射石機擡到了數十步外,

這種射石機像一架大型牀弩,長達一丈,用絞盤上力,可將三十斤重的物體射到三百步外。

燕軍兩萬人都愣愣地望着他們忙碌,誰也不知道唐軍在做什麼,要投石作戰嗎?可是隻有一部射石機,有什麼意義?

一名唐軍士兵點燃了黑南瓜一般的震天雷,導火索迅速燃燒,當燃燒到三百步的刻度時,射石機發射了,一隻黑黝黝的轟天雷在半空中劃過一道弧線,在空中嗤!嗤!地冒着白煙,向燕軍最密集的步兵羣頭頂射去,這是蔡希德的部屬,一萬多名燕軍一起仰頭觀望,眼睜睜地看着黑色球體向他們頭頂上砸來。

這時兩千唐軍一起調頭向北疾奔,一口氣衝出了一百五十步之外,逃出了震天雷的殺傷半徑,許多人都堵住了耳朵,連戰馬的耳朵也堵住了。

安守忠突然意識到了不妙,他大喊一聲,“不好!”

話音剛落,震天雷便在燕軍人羣中猛烈地爆炸了,只見一道紅色的赤焰迸發,緊接着是驚天動地的爆炸聲,紅光閃過,濃煙滾滾,灰白色的濃煙騰空而起,迅速形成了一朵蘑菇雲。

在火藥、氣浪和鐵殼碎葉的三重打擊下,燕軍死傷慘重,爆炸中心到處是殘肢斷臂,被炸爛的頭顱,被炸斷的身體,還有被氣浪震死的士兵,受傷的士兵躺滿一地,到處是痛苦的呻吟聲,燕軍人羣太過於密集,使這顆震天雷地殺傷效果發揮到了極致,一千餘名燕軍被炸死炸傷。

但震天雷帶來衝擊更多是驚懼,在場的兩萬多燕軍都被嚇傻了,他們從沒有見過這麼大威力的武器,這簡直就是雷神發怒。

大部分士兵都是胡人,他們跪倒在地,拼命磕頭求饒,這是天譴,對他們殘暴的天譴。

唐軍儘管有準備,但還是被震天雷的巨大爆炸聲驚得一陣混亂,但很快便恢復了正常,李光弼一揮戰刀,嘶聲大喊:“弟兄們!英雄的時刻來臨了,讓賊軍在我們馬蹄下顫抖吧!”

唐軍齊聲怒吼,兩千把橫刀劃出滔天的殺氣,兩千騎兵迅烈如奔雷,以一種摧枯拉朽之勢,向失魂落魄的燕軍橫掃而去。

燕軍已經軍心大亂,他們無心抵抗,瞬間崩潰了,他們四散奔逃,哭喊連天,人頭在唐軍馬蹄下翻滾,哀求聲變成了死亡的慘叫。

安守忠見燕軍無力抵擋,尤其他負責的糧倉已被唐軍燒燬,他自知李歸仁不會饒過自己,便率兩千心腹士兵向東南逃去,投靠田承嗣去了,李日越也被震天雷驚呆了,他更是無心作戰,一心保存實力,率領一萬本部迅速撤離了戰場。

最慘的是李歸仁和蔡希德的軍隊,尤其李歸仁軍,是唐軍進攻屠殺的重點,這一戰,殺得燕軍血流成河,屍橫遍野,三萬五千燕軍先後被斬殺了一萬八千餘人,而唐軍只有兩千騎兵,最後兩千唐軍騎兵死傷不足兩百人,創造了安史之亂中以少勝多最輝煌的一戰。

這一戰使李光弼名震天下,被譽爲‘軍神’,他的光環迅速超過了李嗣業,成爲了僅次於李慶安的安西軍第二號人物。

第104章 風聚雲會第149章 貴妃做媒第109章 奇貨在手第124章 改造箭頭第278章 危機暗藏第211章 第三條計第440章 皇后珍珠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240章 攻心奇兵第93章 東市失火第240章 攻心奇兵第194章 大食雄鷹第325章 重劍無鋒第104章 風聚雲會第98章 貴妃擲壺第274章 借刀殺人(中)第81章 燙手差事第206章 盅巫之禍第四百五十六章 裴家大壽下第516章 以勢迫人第507章 三個條件第565章 婉兒進門第674章 風雨南唐第642章 上黨戰役(四)第529章 謀事在人第251章 掌控河中(下)第291章 燃眉之急第201章 亂點鴛鴦第224章 說服大將第657章 意料之外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211章 第三條計第524章 驅狼入蜀?第95章 邀美遊寺第183章 初學騎馬第229章 突胡內訌第586章 幽州急報第285章 朝會之爭(中)第543章 太廟高輩第403章 花剌子模第127章 龍駒仙島第133章 大戰前夕第530章 太后珍珠第507章 三個條件第334章 帝國公主第185章 葛胡王子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178章 長擊葛胡第427章 誅滅楊家第603章 撤兵河東第64章 相國遠慮第710章 君臨天下第20章 自古傷別第8章 百步殺人第105章 泗州響馬第382章 遠征信德(上)第640章 上黨戰役(二)第62章 安楊之交第255章 明珠相親第142章 冤家路窄第455章 裴家大壽(中)第20章 自古傷別第244章 西曹之戰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613章 微服私訪(下)第174章 天山春獵(下)第172章 兩胡相爭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395章 父子反目第275章 借刀殺人(下)第102章 龍虎爭鬥(下)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282章 楊家之患第650章 上黨戰役(十二)第400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發前夕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48章 封賞前夜(上)第678章 南唐覆滅(上)第472章 吐蕃來使第345章 回紇寇邊第14章 石國胡女第116章 齊人之福第25章 走漏消息第113章 幕僚李白第231章 曲池壽宴(上)第518章 吐蕃棋局(下)第636章 意外事件第710章 君臨天下第557章 鄠縣偶遇第605章 裴相之死(下)第546章 野心之將第223章 重回北庭第567章 力取褒城第345章 回紇寇邊第530章 太后珍珠第240章 攻心奇兵第689章 各有心思第666章 營救家眷第95章 邀美遊寺
第104章 風聚雲會第149章 貴妃做媒第109章 奇貨在手第124章 改造箭頭第278章 危機暗藏第211章 第三條計第440章 皇后珍珠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240章 攻心奇兵第93章 東市失火第240章 攻心奇兵第194章 大食雄鷹第325章 重劍無鋒第104章 風聚雲會第98章 貴妃擲壺第274章 借刀殺人(中)第81章 燙手差事第206章 盅巫之禍第四百五十六章 裴家大壽下第516章 以勢迫人第507章 三個條件第565章 婉兒進門第674章 風雨南唐第642章 上黨戰役(四)第529章 謀事在人第251章 掌控河中(下)第291章 燃眉之急第201章 亂點鴛鴦第224章 說服大將第657章 意料之外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211章 第三條計第524章 驅狼入蜀?第95章 邀美遊寺第183章 初學騎馬第229章 突胡內訌第586章 幽州急報第285章 朝會之爭(中)第543章 太廟高輩第403章 花剌子模第127章 龍駒仙島第133章 大戰前夕第530章 太后珍珠第507章 三個條件第334章 帝國公主第185章 葛胡王子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178章 長擊葛胡第427章 誅滅楊家第603章 撤兵河東第64章 相國遠慮第710章 君臨天下第20章 自古傷別第8章 百步殺人第105章 泗州響馬第382章 遠征信德(上)第640章 上黨戰役(二)第62章 安楊之交第255章 明珠相親第142章 冤家路窄第455章 裴家大壽(中)第20章 自古傷別第244章 西曹之戰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613章 微服私訪(下)第174章 天山春獵(下)第172章 兩胡相爭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395章 父子反目第275章 借刀殺人(下)第102章 龍虎爭鬥(下)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282章 楊家之患第650章 上黨戰役(十二)第400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發前夕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48章 封賞前夜(上)第678章 南唐覆滅(上)第472章 吐蕃來使第345章 回紇寇邊第14章 石國胡女第116章 齊人之福第25章 走漏消息第113章 幕僚李白第231章 曲池壽宴(上)第518章 吐蕃棋局(下)第636章 意外事件第710章 君臨天下第557章 鄠縣偶遇第605章 裴相之死(下)第546章 野心之將第223章 重回北庭第567章 力取褒城第345章 回紇寇邊第530章 太后珍珠第240章 攻心奇兵第689章 各有心思第666章 營救家眷第95章 邀美遊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