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重劍無鋒

李慶安在同一天內接到夫蒙靈察的任命通知和李林甫病逝的消息,相對於前者,李慶安卻更加關注李林甫的去世,這個和他有着太多利益糾葛的中唐政治強人,就這麼無聲無息地去了,朝廷甚至封鎖了他去世的消息,他是從李林甫兒子的一封信中才得知了這個消息,事實上,即使朝廷不封鎖,李林甫之死在長安也起不了多大的風波了,人們已經淡忘了他,這也是李林甫的悲哀,他曾經顯赫一時,但他的去世卻是如此蒼涼。

但對李慶安對李林甫的去世卻感到了一絲傷感,儘管李林甫名聲不佳,在後世留下了口蜜腹劍的標牌,但李林甫卻是他李慶安仕途上的一大助力,尤其他暗中幫助舞衣在最艱難時逃走,更使李慶安對他心懷一絲感激。

李林甫的去世意味着一個時代的結束,意味着大唐的中央朝廷從強勢轉爲弱勢的開始,無論楊國忠、張筠還是王珙,他們都無法與李林甫對各種複雜局面的掌控能力相比,李林甫的去世也意味着地方和中央朝廷的均衡被打破,大唐將逐漸進入一個不穩定的時代。

“大將軍,嚴先生求見!”

門外傳來親衛的稟報,李慶安隨即將李崿的家信反轉過來,將夫蒙靈察的任職通知放在上面。

“進來!”

他知道嚴莊要找他做什麼?他也知道夫蒙靈察的任命是因爲他身世泄露,他也知道了李璫的告密,這幾天,關於他身世的秘密已經傳遍了天山南北、蔥嶺內外,儘管他的屬下們誰也沒有在他面前談論此事,但他感覺得到,衆人看他的眼神已經和過去不同了,那些眼神裡都明顯多了一絲期盼,他明白那種期盼地含義,他也正一步步向那個方向努力。

李璫的告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面對複雜局面挑戰的難度,但從另外一個角度,這件事也明確了他的身份,使他角逐天下有了最大的法理依據。

這時,門吱嘎一聲開了,嚴莊走了進來,儘管他心中很急,但他走路的步子卻儘量走得輕一點,他知道李慶安此時一定是心緒不寧,太多的事情忽然而至,若不是情況緊急,他也不願意打擾李慶安的思考。

“先生來了,請坐!”

嚴莊坐下下來,往日天天看到的李慶安,此時在他心中卻有些異樣了,應該說是他嚴莊的心境有些變了,自從聽說李慶安是建成之後,嚴莊幾乎一夜未眠,他想得太多,原來他是勸李慶安自立,因爲他知道李慶安暫時還沒有問鼎天下的資格,但現在不同了,李慶安變成了宗室身份,所有的奢望一下子都變成了希望,嚴莊已經將自己的從前的思路全部推翻,開始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嚴莊也有自己的理想,助自己的主公建立帝業,這何嘗不是一種功業?

“使君,我剛剛接到碎葉的消息,慶王也反對夫蒙靈察入安西。”嚴莊小心翼翼地試探着。

“先生,你的想法呢?”李慶安不露聲色地反問道。

嚴莊笑道:“我有一計,可以利用慶王除去夫蒙靈察。”

李慶安淡淡一笑道:“除掉夫蒙靈察的辦法很多,我可以借回紇人的手,也可以讓吐蕃人或大食人來收拾他,可除掉了夫蒙靈察,李隆基明天又派高仙芝來怎麼辦?或者後天又讓哥舒翰來,我又怎麼應對?”

“這個.....”嚴莊有些啞口無言了。

這時李慶安又笑問道:“若讓先生選擇,先生以爲是謀略管用還是戰爭管用?”

“不戰而屈人之兵,屬下以爲伐心爲上。”

“那我再問你,在謀略中是陰謀爲上,還是陽謀爲上?”

嚴莊沉吟片刻問道:“我只知陰謀,不知何爲陽謀?”

“陽謀就是順勢而爲,隨勢而動,以拙勝巧,重劍而無鋒,比如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就是陽謀。”

嚴莊點了點頭,笑道:“如此說來陽謀爲上,陰謀爲下。”

李慶安卻搖搖頭,“我認爲真正的厲害是陰謀加陽謀。”

他隨手拾起桌上的一份報告道:“我也接到消息,夫蒙靈察已經到涼州了,他身邊只有四百名護衛。”

........十一月,大風和寒潮席捲草原,唐胡聯軍在半年前對回紇草原的掃蕩已經初見成效,金山以東數千裡的草原上已經很難看見有牧民的影子,對唐軍的畏懼使大多數牧民都選擇了東遷,回紇也很難再發動對同羅部的進攻。

ωwш •тt kΛn •C O

隨着冬季來臨,草原上徹底變得安靜起來,但生性謹慎多疑的崔乾佑仍然不放心,從九月起,他便派出近百支小隊對草原上的零散牧民進行清洗,燒光牧民的草料,搶奪他們的牛羊,將他們驅趕到遙遠的東方,這種清洗一直延續到十一月第一場冬雪降臨才宣告結束,儘管金山以東數千裡的範圍內都成了無人區,但崔乾佑還是控制住了三個胡人部落東擴的急切野心,在李慶安的命令沒有下達之前,唐胡聯軍依然扼守金山,不向東前進一步,隨着大雪來臨,數萬聯軍終於撤軍了,他們都是草原人,知道回紇人絕不可能在沒有補給的冬季發動攻勢,在開春前都會平安無事,但崔乾佑還是留下了近一萬軍隊駐守金山,防止緊急情況發生。

沙陀人也返回了伊州北部的草原上,但他們並沒有全部解散休息,一支由三千最精銳沙陀人組成的騎兵,在沙陀王子朱邪盡忠的率領下,越過了折羅漫山,一直向東疾行半個月,抵達居延海,又折道沿張掖河南下,到達了距離張掖約百里外的要黎山附近,像狼羣一般潛伏起來。

十一月底,去安西赴任的夫蒙靈察在四百金吾衛士兵的護送下,經過二十幾天的行軍抵達了張掖城,他們在張掖休整了三天,又繼續出發了,和草原一樣,河西走廊也感受到了寒潮的襲擊,寒風勁吹,呼嘯着、盤旋着在河西走廊上肆虐,商人和牧民都已經很少在野外看到了,蒼茫的大地上,蕭瑟的冬景一望無際,所幸還沒有下雪,道路沒有封鎖,否則大雪封路,河西走廊上將極難行走。

儘管風景清冷,但夫蒙靈察依然興致勃勃,天寶元年,他就是河西節度使,這裡的每一寸土地他都十分熟悉,天寶初年,突騎施酋長莫賀達幹叛亂,正是他夫蒙靈察率領西征,在天寶三年一舉擊敗莫賀達幹,並將其斬首,平定了叛亂,只可惜他用錯了人,讓高仙芝崛起,使他痛失安西帥印,黯然東歸。

一別安西已近六年,今天他終於再一次踏上了昔日的輝煌之路,令他心潮起伏,臨行前李隆基親自置酒與他踐行,聖上的密囑彷彿還在他耳邊迴盪,“公此去安西,望不負朕之重託,早日將李慶安人頭獻上,朕許你爲安西郡王,從此以後,你主軍,慶王主政,直至公老死於任上。”

在他皮囊中還有一幅李隆基親筆手書橫幅:‘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望着蒼涼的天空,感受着遒勁的西風,夫蒙靈察心情激盪,他幾乎要忍不住仰天長嘯了,他淚光瑩瑩,在馬上自言自語道:“陛下請放心,老臣最多用兩個月,一定將李慶安人頭獻與陛下,報答陛下的知遇之恩!”

這天上午,他們已經離開張掖兩餘百里,前面便是健康軍,再向前走七十里便是著名的崆峒山了,那邊的人口便開始密集起來,而從健康軍到崆峒山這一段路程比較荒涼,人煙稀少,夫蒙靈察便想讓健康軍護送他一程。

離軍營駐地還有兩裡,遠方已經看見了一座城堡,城堡周圍便是唐軍大營的柵欄,健康軍有兵力三千人,是防衛張掖的重要力量,遠遠地,一隊騎兵向這邊奔來,片刻便奔至眼前,爲首軍官是一名三十餘歲的校尉,他上前拱手道:“卑職健康軍校尉張泉參見夫蒙大帥!”

夫蒙靈察見只是一名校尉來歡迎自己,心中不悅,便道:“你們羅將軍呢?他怎麼不來迎接本帥!”

“回稟大帥,羅將軍已不幸在吐蕃戰役中陣亡。”

夫蒙靈察一怔,他隨即又道:“那你們軍營中的最高指揮官是誰?他怎麼不來迎接本帥?”

張校尉依然不卑不亢道:“回稟大帥,健康軍目前的最高指揮官就是卑職。”

“什麼!”夫蒙靈察大吃一驚,急忙追問道:“那你們軍中還有多少士卒?”

“回稟大帥,只有一百人。”

夫蒙靈察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半晌,他才嘆了口氣道:“何以至斯?”

張校尉無奈地搖了搖頭道:“哥舒大帥打吐蕃,將河西軍基本上都抽光了,結果損兵折將,死傷近半,打完仗後,士兵都補充了隴右軍,我們河西軍都是後孃養的,哥舒大帥哪裡肯顧我們,夫蒙大帥應該也看到了,張掖城原本應有五千守軍,現在也只有一千人,涼州城多一點,有三千人,這是因爲它們是城池,所以好一點,像我們這些零散駐軍,大部分都只有一兩百人,向西走都是一樣。”

夫蒙靈察無語,半晌他才狠狠罵道:“該死的哥舒翰,自己無能,卻連累了河西軍!”

“要不,夫蒙大帥請進營住一晚,我們營房頗多,明天再走!”

健康軍只有一百人,對他於事無補,夫蒙靈察見天色還早,便擺擺手道:“我就吃一頓午飯,馬上出發,就不住了。”

“夫蒙大帥請跟我來!”

張校尉帶着他們便向軍營而去,在軍營裡吃了一頓午飯,夫蒙靈察又繼續上路了,如果走快一點,可以在天黑前趕到崆峒山,他一聲令下,隊伍加快了速度,沿着官道向西疾奔而去。

但僅僅只走出二十里,夫蒙靈察便發現了異常,十幾名跟在後面的隨從始終沒有能趕上來,他勒住戰馬,四處張望,風中彷彿帶有一種血腥的氣息,一種不祥之感從他心中生出。

“夫帥,我們向前還是回頭!”隨從首領大聲問道,他也感覺到了不對勁。

不等夫蒙靈察回答,便有人指着前方大喊,“大帥,前面有騎兵向我們衝來。”

“大帥,左面也有,好像是胡人。”

“右面也有!後面也有!”

汗珠從夫蒙靈察的額頭上滾了下來,他做過三年的河西節度使,知道河西走廊上有馬匪,但那些馬匪大多是羌胡,他們是絕不敢打軍隊的主意,而現在.....“大帥,怎麼辦?”

“突圍,向後突圍!”

夫蒙靈察大吼一聲,調轉馬頭便向後拼命奔跑,他心中明白,這不是馬匪,這是李慶安要對他下手了,如果能趕回健康軍的城堡,或許他還有一線生機。

三千沙陀人裝扮成羌胡,他們彷彿狼羣一樣從四面八方撲來,殺氣席捲大地,黃塵滾滾,鐵騎奔騰,護衛夫蒙靈察的金吾衛儘管個個威風凜凜,在京城不可一世,但在猙獰的死神面前,在真正的生死搏殺面前,在沙陀人野狼一般衝擊面前,金吾衛騎兵們嚇得膽寒心裂,甚至不少人驚慌失措地叫喊起來。 шωш. тт kán. ¢ o

夫蒙靈察已經找不到突破的缺口了,他只能殺開一條血路,拼死殺出去,他拔出寶劍大喊:“殺!殺出一條血路!”

霎時間,鐵騎揚起的黃塵鋪天蓋地,遮蔽了陽光,三千沙陀鐵騎席捲而來,這三千沙陀精銳騎兵是從一萬五千沙陀士兵中挑選,個個精通騎術,彪悍兇狠,每個鐵騎的氣勢皆駭如驚雷,而三千鐵騎更是讓大地也爲之驚懼,他們彷彿三千匹嗜血的野狼,摧枯拉朽般地衝進了金吾衛的隊伍中,瞬間人頭滾滾落地,殘肢斷臂漫天飛,慘叫聲、哭號聲、求饒聲,發瘋般歇斯底里地尖叫,金吾衛士兵在沙陀人的刀下哀鳴。

朱邪盡忠手執一把三十斤重的金環長刀,他就像一頭狼王,那陰毒的目光牢牢盯住夫蒙靈察,夫蒙靈察和四十名騎兵合成一團,在拼死向外突圍,他不慌不忙,縱馬在四周遊蕩,但目光始終不離目標,他在等待最好的機會撲上去。

夫蒙靈察身邊的士兵不斷被殺死,越來越少,只剩下了十幾人,這十幾人再也無法嚴密保護夫蒙靈察,他的後背暴露出來,機會來了,朱邪盡忠猛地一催馬,戰馬如箭一般射到夫蒙靈察身後,狠狠一刀劈進了夫蒙靈察那蒼老的後背。

夫蒙靈察年老體衰,已經沒有力氣了,那沙陀人四面八方的叫聲和刀光,使他頭昏眼花,他知道自己死期已至了,心中充滿了悔恨,就在這時,他的後背一陣劇痛,身體彷彿被撕裂了,這一刻,他眼前彷彿出現了老妻的規勸。

“你還有三年就退仕,膝下孫兒成羣,爲什麼不在家安享晚年?”

是啊!他爲什麼不在家安享晚年了,這個答案他永遠也想不到了,朱邪盡忠的重刀竟將夫蒙靈察的後背劈成了兩半,他猛地一抽刀,反手剁下了夫蒙靈察的人頭,拎在手上大喊:“我得手了!”

沙陀人撤退了,霎時間風消雲散,奔得無影無蹤,草原上一片血污,到處是殘缺不全的屍體,血流成了河,瀕死的戰馬躺在地上抽搐掙扎,十幾名倖存的金吾衛坐在屍體堆中,有人呆滯,有人大哭,有人狂笑,他們大多被嚇傻了。

夫蒙靈察的安西夢便在張掖嘎然而止,他到死也沒有能再踏上安西一步。

.......龜茲,李慶安正在奮筆疾書,他在給李隆基寫一封奏摺。

“河西馬匪爲羌胡所扮,爲患已久,臣數年前赴北庭就任,遭遇猖獗馬匪,三千馬匪將臣圍困於玉門關,臣險遭不幸,然河西非臣管署之地,臣只能照會安思順,催其河西掃匪,但匪患始終不絕,天寶九年春,康國商人諾諾敦等一行三百人,千匹駱駝,貨殖千萬,在甘州遇匪,胡商死傷殆盡,貨殖洗劫,僅一人生還;天寶十年秋,隴右陳小細及諸鄰三十餘人在張掖遇匪,男殺女奸,暴屍荒野,今年四月,河東張四郎等一百二十八人遷徙安西,在張掖再遇匪,血脂塗地、死無全屍,馬匪暴行罄竹難書,臣心知是羌胡所爲,然地域不轄,惟咬斷鋼牙、咽血含恨,此次又驚聞夫蒙老帥遭難,必是馬匪所爲,臣忍無可忍,河西不作爲,安西不寧,臣願提一旅義師,橫掃羌胡馬匪,讓朗朗陽光重照河西走廊,爲夫蒙老帥雪恥!”

李慶安一氣寫完,猛地將筆摔在地上,厲聲道:“來人!”

立刻奔進幾名士兵,李慶安一字一句令道:“傳我的命令,命安西北庭五萬大軍立即出發,隨本帥前往河西剿匪!”

......天寶十一年十二月,當第一場初雪在河西走廊上紛紛揚揚落下,五萬安西軍突然出兵河西,他們橫掃沙州、瓜州、肅州,一直殺至張掖,沿途州縣無不驚駭萬分,雪片般的奏摺向長安飛去,河西各軍營紛紛繳械請降,李慶安安撫衆人,安西軍東來爲剿匪,爲替夫蒙將軍報仇,別無他意,春天前便將返回安西。

在又一場密集的雪花中,張掖城門大開,甘州太守張啓賢出城迎接,五萬大軍已經在城外紮下連營,大帳延綿十里,數千騎兵簇擁着安西節度使、安西郡王李慶安來到城門前。

張啓賢上前躬身行禮,“卑職甘州太守參見大將軍!”

李慶安微微點頭道:“張使君免禮,本帥此來河西,是爲剿匪而來,已向聖上稟報,請張使君轉告河西民衆和官員,無須慌張,安西軍絕不濫殺無辜,更不會搶奪民財!”

張啓賢心中稍稍定下,他又連忙道:“河西匪患已久,本官也頭疼不已,前不久夫蒙靈察被土匪襲擊,不幸身死,我已向聖上稟報,請聖上出兵剿匪,不料安西軍奮勇先至,這是河西民衆的福氣,卑職代表甘州及深受匪患之苦的河西民衆向大將軍表示誠摯的謝意。”

話說得非常漂亮,張啓賢明知李慶安是越境出兵,但他不敢多說一句,這其實是一起非常嚴重的事件,如果沒有聖上的授權,甚至可以說是造反,但李慶安卻有實實在在的藉口,河西剿匪,這又去除了造反的嫌疑,但不管怎麼說,只要李慶安不傷害河西民衆,張啓賢也願意裝這個糊塗。

李慶安微微一笑,他回頭一擺手,“都帶上來!”

只見風雪中,數千唐軍騎兵押着密密麻麻的人向這邊走來,張啓賢不由暗暗叫苦,來人都是分佈在甘州附近的羌胡牧民,男女老少都有,足有萬人之多,李慶安顯然是要把這些羌胡扔給他,可他哪有糧食來養活這些人一個冬天。

“馬匪就在這些人中間,這些人我就交給你了,給我好生審問,若查出馬匪,要立刻交給我們!”

張啓賢不敢不答應,只得硬着頭皮道:“卑職遵從大將軍之令!”

李慶安回頭命道:“把他們押進城,交給張太守處置!”

數千唐軍騎兵喝喊着,將萬餘名羌胡驅趕進城,哭聲響成一片,城門口亂作一團。

雪在夜間便停了,安西休整兩天後,又拔營起兵,向涼州城殺去。

......夫蒙靈察之死讓李隆基勃然大怒,他在宮中破口大罵李慶安,但對外他卻又不敢公佈真相,只得隱瞞住夫蒙靈察是被殺死的真相,對外宣佈夫蒙靈察是半路染病而亡,並派人安撫他的家人。

夫蒙靈察之死讓李隆基更加深恨李慶安,他一連考慮了幾天,終於下定決心,直接派人去安西,調李慶安爲安東大都護,改任慶王李琮爲安西節度使,封常情爲節度副使、五鎮兵馬使,他準備和李慶安撕破臉皮了。

可就在這時,李慶安的奏摺送到了。

新年前夕,李隆基一個人呆坐在麟德殿的御書房裡,在他面前放着李慶安的奏摺和他還沒有來得及發出去、準備調離李慶安的聖旨。

在御書房外間站着幾名大臣,楊國忠、陳希烈、張筠、王珙、楊慎衿等等政事堂的重臣,他們個個表情嚴肅,面帶憂色,不僅是李慶安河西剿匪的奏摺到了,而且河西各個州縣的快報也紛至沓來。

衆人都保持着沉默,誰也不敢說話,一直最積極反李慶安的楊國忠悶住了,李慶安突然出兵河西,如當頭一棒,使楊國忠忽然意識到,問題變得嚴重了,他根本沒有想過相應的對策。

如果派朔方軍和隴右軍去迎戰,不僅正式宣佈李慶安造反,而且將徹底破壞李隆基對朔方和隴右的佈局,更重要是哥舒翰和安思順能不能抵擋住安西軍的二十萬大軍?尤其是隴右軍,剛剛損兵折將,元氣未復,如果哥舒翰和安思順擋不住,李慶安率大軍一舉殺進關中,他楊國忠將第一個掉腦袋。

楊國忠咳嗽一聲,對衆人道:“各位大臣,我想這件事應該是一個誤會,夫蒙靈察是李慶安老上司,他在河西遭馬匪襲擊而亡,李慶安驚怒交加,派兵來河西剿匪,我們可以理解他的心情,畢竟河西軍剿匪不力,這麼多年來匪患一直不絕,且愈加猖獗,我認爲我們應該勸陛下從好一面考慮,同意安西軍來河西剿匪。”

他話音剛落,陳希烈便接口道:“我完全贊成楊相國的意見,不應該過早下結論,應該再看一看,我相信李慶安真是爲了剿匪,未奉召出兵,只能算是小節,畢竟安西和長安路途遙遠。”

這時,王珙道:“我們再等一等,讓聖上先考慮考慮,若聖上一意孤行,我們再去勸不遲。”

房間內,李隆基呆呆地盯着天花板,如果說李慶安突然出兵河西對楊國忠是當頭一棒,那對李隆基便是一盆冷水當頭潑下,讓他焦躁的內心忽然清醒了。

他忽然意識到,大將造反的可怕,李慶安手中有二十萬大軍,他手中有多少?除了河東軍是掌握在他兒子手上,其他軍隊都在邊疆重臣的手上,如果他們也跟着造反,那他李隆基拿什麼抵擋?

李隆基意識到自己把順序弄反了,應是遠交近攻,他應該先解決隴右朔方和劍南,再收拾李慶安,中原的佈局還沒有完成,他便倉促對李慶安動手,他錯了,大錯特錯!

他這時才慢慢體會到了高力士對他的勸告,李慶安是不是建成之後並不可怕,把他逼反了纔可怕。

李隆基心中一陣後悔,現在他該怎麼辦?就在這時,門外忽然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緊接着有人大聲稟報:“陛下!涼州急報,安西軍剿匪已到涼州,李慶安進了涼州城。”

“啊!”李隆基驚得硃筆落地。

這時,門外也傳來了楊國忠焦急地聲音:“陛下,臣建議立即同意李慶安河西剿匪!”

......天寶十一年的最後一天,李隆基發出詔書,同意安西節度使李慶安河西剿匪,務必春天前結束,至此,他再也沒有任命新的節度副使,他和李慶安的矛盾依舊,他們的對抗在一種動態平衡中穩定下來。

(未完待續)

第238章 唐軍間諜第678章 南唐覆滅(上)第99章 武舉考試第624章 嶺南之軍第254章 各有心事第591章 雪夜殺人(上)第136章 石堡大戰(下)第622章 哥舒之死第75章 花府大宴(八)第65章 高府練球第251章 掌控河中(下)第96章 家中遇盜第607章 真兇是誰第150章 韓國夫人第166章 河西安帥第354章 回紇撤兵第308章 反回聯盟第314章 助情花香第497章 祿山條件第482章 粉墨登場(上)第430章 楊家不甘第187章 查封茶莊第533章 夜市偶遇第371章 慶安有後第126章 軍旅嬌娘第643章 上黨戰役(五)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554章 河北大遷(中)第709章 奉先夜話第644章 上黨戰役(六)第454章 裴家大壽(上)第579章 火燒東市第194章 大食雄鷹第162章 相國退婚第26章 紫宸決策第528章 禍水南來第664章 豹皮風波第710章 君臨天下第707章 箭滅回紇第230章 收復碎葉第643章 上黨戰役(五)第641章 上黨戰役(三)第574章 獵鷹行動(三)第382章 遠征信德(上)第132章 朝中論戰第611章 誰爲左相第270章 引君入甕第217章 鳥擇良木第230章 收復碎葉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471章 獨孤家宴(下)第678章 南唐覆滅(上)第584章 臺前幕後第653章 營救人質第371章 慶安有後第135章 石堡大戰(中)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350章 配合默契第641章 上黨戰役(三)第281章 哥舒之慮第279章 獨孤家宴第481章 九曲之戰(下)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655章 順藤摸瓜第533章 夜市偶遇第234章 公主失蹤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703章 牧馬陰山第503章 雪域奇兵第39章 奉命東行第554章 河北大遷(下)第283章 高翁決定第159章 上元觀燈(下)第563章 軟硬兼施(上)第659章 攻心爲上第149章 貴妃做媒第290章 有失有得第664章 豹皮風波第638章 貴妃消息第288章 老薑嫩蔥第352章 太真蒙難第365章 祿山送牛第30章 發現敵情第12章 馬球風波(下)第492章 天下戰略第164章 天若無情第301章 絕不甘心第239章 北方小城第321章 觸怒龍顏第538章 明皇之死第582章 成都高案第477章 順者昌盛第665章 宗室命門第619章 勇烈不足第40章 神秘少婦第321章 觸怒龍顏第694章 南洋築城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572章 獵鷹行動
第238章 唐軍間諜第678章 南唐覆滅(上)第99章 武舉考試第624章 嶺南之軍第254章 各有心事第591章 雪夜殺人(上)第136章 石堡大戰(下)第622章 哥舒之死第75章 花府大宴(八)第65章 高府練球第251章 掌控河中(下)第96章 家中遇盜第607章 真兇是誰第150章 韓國夫人第166章 河西安帥第354章 回紇撤兵第308章 反回聯盟第314章 助情花香第497章 祿山條件第482章 粉墨登場(上)第430章 楊家不甘第187章 查封茶莊第533章 夜市偶遇第371章 慶安有後第126章 軍旅嬌娘第643章 上黨戰役(五)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554章 河北大遷(中)第709章 奉先夜話第644章 上黨戰役(六)第454章 裴家大壽(上)第579章 火燒東市第194章 大食雄鷹第162章 相國退婚第26章 紫宸決策第528章 禍水南來第664章 豹皮風波第710章 君臨天下第707章 箭滅回紇第230章 收復碎葉第643章 上黨戰役(五)第641章 上黨戰役(三)第574章 獵鷹行動(三)第382章 遠征信德(上)第132章 朝中論戰第611章 誰爲左相第270章 引君入甕第217章 鳥擇良木第230章 收復碎葉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471章 獨孤家宴(下)第678章 南唐覆滅(上)第584章 臺前幕後第653章 營救人質第371章 慶安有後第135章 石堡大戰(中)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350章 配合默契第641章 上黨戰役(三)第281章 哥舒之慮第279章 獨孤家宴第481章 九曲之戰(下)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655章 順藤摸瓜第533章 夜市偶遇第234章 公主失蹤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703章 牧馬陰山第503章 雪域奇兵第39章 奉命東行第554章 河北大遷(下)第283章 高翁決定第159章 上元觀燈(下)第563章 軟硬兼施(上)第659章 攻心爲上第149章 貴妃做媒第290章 有失有得第664章 豹皮風波第638章 貴妃消息第288章 老薑嫩蔥第352章 太真蒙難第365章 祿山送牛第30章 發現敵情第12章 馬球風波(下)第492章 天下戰略第164章 天若無情第301章 絕不甘心第239章 北方小城第321章 觸怒龍顏第538章 明皇之死第582章 成都高案第477章 順者昌盛第665章 宗室命門第619章 勇烈不足第40章 神秘少婦第321章 觸怒龍顏第694章 南洋築城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572章 獵鷹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