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粉墨登場(上)

吐蕃軍進攻九曲的企圖以一種極其慘烈的方式被挫敗了,仙客島被燒成一片白地,島上的九千餘吐蕃精兵除了兩千餘人藏身岸邊的水中得以倖免外,其餘近七千人或被燒死,或被水淹死,而這場漂亮的攔截戰,唐軍只受傷了三十幾人,無一人陣亡,這種輝煌的戰績使李晟贏得安西軍的信任和尊重,使他能完全指揮這支兩萬人軍隊了。

渡河的重挫也使馬重英暫時放棄了進攻九曲的企圖,他率軍退回烏海,一邊將北上大非川的兩萬軍召回,一邊派人回邏些向贊普請罪並求援。

九月初,九曲的小麥完全收割完畢,李晟命人將大量的糧食和十幾萬生活在九曲的農牧民送回了河湟,使九曲地區只有唐軍駐兵,與此同時,李光弼親率三萬唐軍進駐大非川,形成了大非川與九曲互爲犄角之勢,與烏海的吐蕃軍遙遙相對,雙方進入了對峙狀態。

九月初,李慶安還在趕回安西的途中,但九月初的長安卻因李慶安暫時離去而出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變化。

此時的長安格局還是以朱雀大街爲界,金吾衛控制萬年縣,千牛衛控制長安縣,另外還有兩萬安西軍在長安城外和咸陽縣駐紮,格局並沒有變化,但就在這時,安祿山進京了。

安祿山進京並不突然,儘管他在關內道慘遭失敗,留下了一個逆臣篡黨的惡名聲,但他畢竟沒有造反,也沒有強佔河北,除了朝廷軍隊不能進入河北外,河北的政務體系還是在朝廷的管轄之中,除了幽州以外的其他地方官員還是由朝廷任免,這就是造反和不造反的區別,另外,安祿山主動退出河東,也讓朝廷一些得了他好處的人開始爲他說話了,說安祿山只是因爲他是傷心兒子之死,一怒之下進入了關內道,是想爲兒子討一個公道,並沒有造反之心。

開始只有兵部侍郎吉溫極力替他開脫,但很快門下侍郎房琯也向政事堂上奏,不應該這樣孤立安祿山,應該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否則安祿山若和南唐朝廷勾結,對長安的局勢將極爲不利,左相王珙也同意了房琯的意見,並建議封安祿山爲尚書左僕射,但由於張筠棄權,而戶部侍郎崔渙投了反對票,使政事堂以四比二的投票否決了封安祿山爲尚書左僕射的提案。

儘管政事堂沒有通過,但監國李亨卻最終發表了監國聲明,承認安祿山依然是朝廷的節度使,準他進京覲見新皇,就這樣,安祿山的命運似乎又時來運轉了,他得到了李亨的諒解背書,帶十二萬分的悔恨和虔誠,等到了李慶安離京的機會,在監國黨的大力支持下,又一次開始在長安粉墨登場了。

九月初五,安祿山在一千名親兵的護衛下,他乘坐的馬車抵達了長安明德門,明德門外,受李亨的委託,左相王珙、門下侍郎房琯、兵部尚書吉溫、太常寺卿張垍、太子賓客令狐飛以及五十幾名監國黨的中低層官員,特地在城外迎接安祿山的到來。

安祿山還是老樣子,一張南瓜似的大臉,一雙眯縫小眼,只是他的態度變得非常的恭謙,他上前對王珙恭恭敬敬地躬身施一長禮:“卑職安祿山參見左相大人。”

‘大人’這個詞在唐朝是用在父母親身上或者對長輩使用,對官員之間一般是稱呼使君,不用大人,但安祿山卻居然對王珙稱大人,這明顯就是在刻意地貶低自己,提高王珙了。

王珙呵呵笑着回禮道:“安帥不必多禮了,大家都同殿爲臣,將來有機會去河北,我們還要打安帥的秋風呢大家說是不是?”

衆人紛紛笑了起來,“左相說得不錯,以後去河北,安帥可要盡地主之誼啊”

“一定一定”

安祿山感動萬分,他連連向衆人施禮,“下官一定會盡地主之誼,用貴賓之禮招待諸位。”

這時,安祿山卻一眼瞥見太常寺卿張垍,他心中不由微微一怔,他怎麼也來了?

王珙一揮手,立刻有從人端上一張桌案,桌案上面放着三杯酒,他對安祿山笑道:“這是接風之酒,安帥喝完就可以進城了,安帥請吧”

說着,他親自端起一杯酒,遞給了安祿山,安祿山接過酒杯,他哪裡敢喝這種來歷不明的酒,可是他又不敢不喝,他的目光便向吉溫望去,只見吉溫向他暗暗點了點頭,意思是說這酒可以喝,儘管如此,安祿山還是用袖子遮住酒杯,將酒灌進了他鬍子之中,酒便流進了他的內甲。

“好酒長安的酒就像女人一樣,這麼細膩綿甜。”

安祿山這種粗人的口中冒出‘細膩’這個詞,衆人都笑了起來,還有兩杯酒,這時,安祿山身後的謀士高尚走上前笑道:“左相,我將安帥有很嚴重的胃疾,醫師再三叮囑他滴酒不能沾,這後面兩杯酒,就我來替他喝吧”

安祿山一擺手,不悅道:“不用先生替我,我就算胃再疼,左相的面子我也必須給,把酒拿來,我繼續喝”

王珙連忙歉然道:“不知安帥身體不好,多多得罪了,那後面兩杯酒就免了,反正只是一個儀式而已。”

他又一擺手笑道:“安帥請登車進城”

明德門外簡單的歡迎儀式結束了,安祿山登上了馬車,馬車在三百名貼身親衛的嚴密護衛下,緩緩駛進了明德門。

馬車內,一名侍妾替安帥擦去內甲中的酒漬,安祿山點點頭,感激地對高尚道:“多虧先生及時解圍,否則後兩杯酒我真不知該怎麼辦了。”

高尚笑道:“其實我倒覺得這三杯酒裡肯定沒有問題,畢竟監國黨要倚重於大帥,不會這個時候下手,我只是見大帥不肯喝,纔出來解釋。”

安祿山擺擺手,讓侍妾走開,他對高尚又道:“這次多虧先生謀略,抓住了監國黨和趙王黨的矛盾,利用監國黨想籠絡我的機會,才使我重新入朝,不過我剛纔發現了張垍,我有點不明白,難道張筠和李亨暗中也有勾結嗎?要不然張垍怎麼會來?”

高尚沉思一下便道:“說實話,我也有點奇怪,就算張筠和李亨有勾結,張垍也不會公開露面,我估摸着這應該是張垍自己過來,和監國黨無關,張筠那個老狐狸,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這時安祿山已經想通了,他不屑的哼了一聲道:“什麼老狐狸,不過是牆頭草罷了,李慶安前腳剛走,他就投棄權票了,他派兄弟來亮亮相,做一個姿態,如果李慶安那邊追究起來,他肯定又會說,這是他兄弟的擅自行爲,他已責罵過,張筠不就這樣一個人嗎?”

“說得好”高尚一豎大拇指讚道:“大帥看人大有長進啊”

安祿山捋須笑了笑道:“張筠此人我很瞭解他,他和李林甫暗鬥了那麼多年,按說資格也夠老了,爲什麼還是被楊國忠奪走右相之位,其實李隆基也是看透了他這種牆頭草的本性,所以纔不用他。”

說到這,他忽然想起一事,又道:“倒是那個崔渙出人意料,他爲監國黨人,卻否決了王珙的提議,這很讓人奇怪啊難道他已暗中投靠了李慶安?”

高尚點點頭,笑道:“我想應該是這樣,否則李慶安怎麼可能白白把相位讓給李亨,這是他埋的一支伏兵,卻沒想到因爲大帥之事而暴露了,嘿嘿這下可有好戲看了。”

安祿山眯着眼想了半天道:“我可不想光看戲,我在想,既然李亨有心拉攏我,我是不是該送一件重禮給他?”

“大帥的意思是....”

“沒錯,咱們經過渭南縣時,那一片皇莊不是正在丈量嗎?我想李亨應該不會大方得把自己的土地送給那些貧農吧”

他沉吟了片刻,又道:“這件事就交給史思明去做,還有我兒的陵墓也要儘快立起來。”

這時,馬車外傳來了一陣鶯鶯燕語聲,安祿山看着一羣衣着豔麗的美貌女子從不遠處走過,又勾起了他的心思,他便道:“我知道她一定沒有死,一定就躲在長安某處,這一次我一定要把她找到,不把她弄到手,我誓不姓安”

........

王珙主持完儀式後,便和令狐飛匆匆趕去了紫宸殿,李亨還在等他們回覆.紫宸殿朝房內,李亨正在細細品嚐一碗燕窩粥,自從李慶安離京後,他着實過了幾天寬心的日子,裴旻、李硯等人因爲李慶安的不在變成老實多了,儘管一些原則上的事情他們依然不肯讓步,但一些事情他們都不再反對,比如保留宗室的府第,重新恢復亥時關閉坊門的制度等等,這些看起來似乎無關緊要的事情,政事堂都能順利通過,但這些小事情對李亨卻很重要。

現在李亨在考慮三件大事,要趁李慶安不在長安之際辦妥它們,一件事情就是要禁止中低層官員收取安西的津貼,儘管這種津貼隨着俸祿的正常發放,很多官員都拒絕了,但李亨知道,還是有不少官員捨不得放棄那份不菲的安西津貼,拿人家手短,所以他們替安西辦事就格外賣力,從這次備戰隴右便看出來,物資運輸之快捷,民夫調集之高效,這些官員的積極賣力前所未有。

賣力備戰隴右,李亨倒不反對,他也希望唐軍能戰勝吐蕃軍,但這些官員不能成爲安西的走狗,這是第一件大事。

其次就是安祿山,雖然最早替安祿山奔走呼喊的是吉溫,但發現安祿山價值的卻是房琯,他李亨手下不就缺一個可以和李慶安對抗的外藩嗎?安祿山就是最好的人選,他當然也知道安祿山有野心,但李慶安不一樣也有野心嗎?還有哥舒翰,同樣有野心,郭子儀是年紀大了,如果他再年輕二十歲,他也一樣野心勃勃。

所以李亨並不在意安祿山的野心,他相信自己能控制得住此人,只要他替自己幹掉李慶安,將來在契丹或者突厥封他做個胡人國的國王,也不是不可以。

這是他的第二件大事,他一定要把安祿山攬在自己帳下。

第三件大事就是土地,他心底裡反對兒子奪取宗室的土地,那樣會嚴重削弱李氏宗室的勢力,會動搖李氏統治大唐的根基,雖然土地兼併也是個大問題,但李亨認爲,維護李氏宗族對大唐的統治卻更要,要遠遠比土地兼併重要,李豫在幾個月內對數百戶宗室進行了殘酷的收地抄家,已經大大削弱了宗室的勢力,他必須恢復宗室的地位和財產,儘管這件事很難,但他一定要去做,不惜一切代價,否則將來他登基後會得不到宗室的支持。

李亨的心中在想着三件大事,這時,門外傳來了侍衛的稟報聲,“殿下,左相國和太子賓客來了。”

“讓他們進來”

李亨一口將燕窩喝掉,將碗放在一邊,只見王珙和令狐飛一前一後走了進來。

“參見殿下”

“安祿山接到了嗎?”

“接到了,現在他已回自己府中,他說明天一早先來拜見殿下,下午才覲見聖上。”

李亨點點頭,安祿山把他放在前面,這種態度他很滿意,他又問道:“那安祿山的態度如何?有沒有得意忘形?”

王珙搖搖頭道:“這次安祿山非常謙卑,完全沒有從前那種傲慢驕橫,從他的言語中便看得出,他對殿下十分敬仰,這次關內道之敗把他打老實了。”

李亨見令狐飛的表情似乎不太贊成王珙的意見,便問他道:“令狐先生以爲呢?”

令狐飛笑了笑道:“我認爲安祿山變得更狡猾了,他這副孫子相不過是裝出來的,從他喝酒就可以看出,他根本沒有喝酒,而是把酒倒在鬍子裡面,我在旁邊看得很清楚,左相可能沒有注意到。”

王珙的臉一紅,其實他不是不知道安祿山在假裝,他是什麼人,大唐左相,這麼多年的官宦生涯,他不會連這一點都看不出來,他心裡很清楚,只不過他曾經得了安祿山很大的好處,以後還會得,所以他是刻意替安祿山美言,卻沒想到被令狐飛這個不通事理的傢伙揭穿了。

王珙見氣氛有些尷尬,便乾咳一聲,連忙轉換了一個話題道:“還有一件事很奇怪,張垍居然也來了,我們可沒有請他。”

“是很奇怪”

李亨不滿地瞥了一眼王珙,他站起身揹着手走了幾步道:“不僅張垍很奇怪,而且崔渙之事更奇怪,這兩件事都要去查,一定查個水落石出”

...........

(今天九千字更新,其實離歷史第一已經不遠了,只差十幾張月票望弟兄們再推老高一把,讓老高再登一次頂)

第267章 風雲變幻(上)第239章 北方小城第161章 穿針引線第43章 小露鋒芒第271章 李王結盟第527章 各有心思第321章 觸怒龍顏第682章 暴風前夜第520章 月圓之夜(中)第306章 共同敵人第27章 背後發力第482章 粉墨登場(上)第610章 隱龍財富第486章 金山狼羣第525章 急商對策第663章 灞上軍營第224章 說服大將第598章 血戰相州(二)第367章 陰影難消第108章 有朋遠來第351章 一封密信第109章 奇貨在手第464章 朝會之爭(下)第252章 貨幣之謀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475章 平樓事件(上)第72章 花府大宴(五)第188章 隱龍驚現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10章 又見小娘第387章 張掖驚魂第341章 兩軍對峙第146章 誰是兇手第43章 小露鋒芒第472章 吐蕃來使第513章 激戰步師第620章 衣不如新第322章 身份暴露第618章 吳王虎子第5章 安西小娘第366章 飛援潼關第99章 武舉考試第416章 霍國公主(下)第557章 鄠縣偶遇第629章 驚聞碩鼠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165章 出發前夕第667章 全城搜查第129章 絕密武器第623章 信德奇兵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462章 以彼之道(下)第30章 發現敵情第277章 再遇花花第621章 國有小人第340章 再立規矩第14章 石國胡女第63章 殺楊保楊第83章 人口販子第231章 曲池壽宴(上)第221章 臨危受命第179章 口蜜腹劍第218章 楊釗折臂第130章 奪島之戰(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發前夕第339章 雙管齊下(下)第353章 僵而不反第472章 吐蕃來使第232章 曲池壽宴(中)第564章 軟硬兼施(下)第492章 天下戰略第313章 賣官之案(下)第251章 掌控河中(下)第29章 接受軍令第497章 祿山條件第630章 碩鼠露面第356章 初展頭角第435章 皇莊驚魂(下)第604章 裴相之死(上)第177章 回紇特使第490章 且城決戰第281章 哥舒之慮第518章 吐蕃棋局(下)第66章 縣令楊釗第98章 貴妃擲壺第266章 面授機宜第614章 通貨膨脹第407章 沙漠焦土第658章 反慶集團第362章 翁婿和解第541章 夜襲滎陽第194章 大食雄鷹第342章 渡河阻擊(上)第206章 盅巫之禍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454章 裴家大壽(上)第114章 十萬黃金第138章 絕嶺屠鷹(中)第148章 北庭論政第709章 奉先夜話
第267章 風雲變幻(上)第239章 北方小城第161章 穿針引線第43章 小露鋒芒第271章 李王結盟第527章 各有心思第321章 觸怒龍顏第682章 暴風前夜第520章 月圓之夜(中)第306章 共同敵人第27章 背後發力第482章 粉墨登場(上)第610章 隱龍財富第486章 金山狼羣第525章 急商對策第663章 灞上軍營第224章 說服大將第598章 血戰相州(二)第367章 陰影難消第108章 有朋遠來第351章 一封密信第109章 奇貨在手第464章 朝會之爭(下)第252章 貨幣之謀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475章 平樓事件(上)第72章 花府大宴(五)第188章 隱龍驚現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10章 又見小娘第387章 張掖驚魂第341章 兩軍對峙第146章 誰是兇手第43章 小露鋒芒第472章 吐蕃來使第513章 激戰步師第620章 衣不如新第322章 身份暴露第618章 吳王虎子第5章 安西小娘第366章 飛援潼關第99章 武舉考試第416章 霍國公主(下)第557章 鄠縣偶遇第629章 驚聞碩鼠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165章 出發前夕第667章 全城搜查第129章 絕密武器第623章 信德奇兵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462章 以彼之道(下)第30章 發現敵情第277章 再遇花花第621章 國有小人第340章 再立規矩第14章 石國胡女第63章 殺楊保楊第83章 人口販子第231章 曲池壽宴(上)第221章 臨危受命第179章 口蜜腹劍第218章 楊釗折臂第130章 奪島之戰(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發前夕第339章 雙管齊下(下)第353章 僵而不反第472章 吐蕃來使第232章 曲池壽宴(中)第564章 軟硬兼施(下)第492章 天下戰略第313章 賣官之案(下)第251章 掌控河中(下)第29章 接受軍令第497章 祿山條件第630章 碩鼠露面第356章 初展頭角第435章 皇莊驚魂(下)第604章 裴相之死(上)第177章 回紇特使第490章 且城決戰第281章 哥舒之慮第518章 吐蕃棋局(下)第66章 縣令楊釗第98章 貴妃擲壺第266章 面授機宜第614章 通貨膨脹第407章 沙漠焦土第658章 反慶集團第362章 翁婿和解第541章 夜襲滎陽第194章 大食雄鷹第342章 渡河阻擊(上)第206章 盅巫之禍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454章 裴家大壽(上)第114章 十萬黃金第138章 絕嶺屠鷹(中)第148章 北庭論政第709章 奉先夜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