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誰是兇手

‘呯!’的一聲脆響,慶王李琮將杯子狠狠砸在地上,摔得粉碎,他遏制不住內心的怒火,惡狠狠道:“不知好歹的東西,竟敢耍我!”

他剛剛得到暗探的消息,李慶安在婉拒了兒子李俅後,竟轉身去了東宮,他白白用了那麼多心來寫請柬,李慶安毫不留情的拒絕,使他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挫折,讓他大大丟了面子。

旁邊的李俅心中雖也失落,但並沒有像父親李琮那般惱火,從李慶安拒絕那時起,他便有明悟,李慶安恐怕已經看透了自己的謀略,李慶安轉身去東宮,也算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不來就算了,既然他不肯和董延光和解,不接受父王的邀請,那意味着他是死心塌地地要跟太子了,父王,李慶安不足爲慮,成不了父王的絆腳石,孩兒建議不必在他身上放過多心思。”

“可這口惡氣不出,我李琮還是皇長子嗎?”

李琮狠狠一拳砸在桌上,盯着窗外一字一句道:“我想殺了他!”

“殿下是要殺人,但要殺的人不應是李慶安!”李琮的幕僚閻凱從外面走進來。

董延光從早上到現在,一直沒有停息過,他找了張筠、慶王、楊釗、楊銛,直到最後一步,楊銛才一口答應替他說情,最終接受了他價值一萬貫錢的一千兩黃金和一千畝關中上田。

楊銛是楊家的骨幹,他肯替自己說情,董延光一直懸在半空的心終於放下了一半,後天纔是大朝,楊家還有一天的時間替自己運作,既然有楊家出面說情,那至少自己可以走王忠嗣的路,最差也可以當一州太守。

想到自己堂堂的鄯州都督、隴右節度副使,竟然要去當太守,他心中不由對李慶安再一次恨之入骨,還有哥舒翰,要不是他們二人在背後害自己,自己會落得這個下場嗎?

這時,關坊門的鼓聲響起了,董延光加快了馬速,他的十幾名屬下緊緊跟隨,遠遠地,保寧坊門前已經沒有一個人,就在董延光眼看要衝進大門之時,忽然從坊內衝出大批黑衣人,人人手執弓箭,他對準董延光一齊開弓放箭,頓時箭如雨發,霎時間將董延光射得如刺蝟一樣,連慘叫聲都沒來及喊出,董延光便死屍落地,他的十幾名隨從也被射死大半,剩下幾人轉身要跑,卻被黑衣人追上,一一射死。

一名黑衣人唯恐董延光不死,再一刀狠狠插進他胸口,黑衣人扔下幾把弓箭,分頭四散奔跑,片刻便消失在沉沉的黑夜之中,過了很久,幾名坊役才戰戰兢兢出來,見滿地死屍,嚇得他們大喊起來,“殺人了!快來人啊!”

董延光被殺的消息,第二天一早便傳遍了朝野,無數人爲之震驚,

儘管董延光罪重,但在京城被殺,這就寓示着京城不安全了,各部各寺各監的官員們議論紛紛,很多人都有意無意地提到李慶安,似乎殺死董延光,他的嫌疑最大,但很快又有消息傳來,兇手扔下的弓箭是隴右軍所有,嫌疑又到了哥舒翰的身上。

今天李隆基沒有來御書房處理政務,隴右之事定下,他也就倦怠了繁瑣的朝務,把奏摺扔給高力士代批。

李隆基剛剛起牀,正坐在桌前喝一碗參茶,這時,一名宦官匆匆跑來稟報,“陛下,高翁傳來消息,京兆尹蕭炅有急事要稟報。”

“出了什麼事?”李隆基有些不高興,這段時間他難得休息一天,又有什麼事找他。

“讓大將軍替朕處理了。”

“陛下,好像是董延光被殺了。”

“什麼!”李隆基‘騰!’地站起身,董延光被殺了,誰這麼大膽?

“立刻擺駕去御書房。”

御書房內,高力士正在聽取京兆尹蕭炅的解釋,董延光和他的十八名親兵全部被殺,董延光身上中了四十二箭,這件事讓高力士的心情有些沉重,明顯李慶安脫不了干係,明天他就要大封了,如果不盡快查清楚此案,恐怕李慶安會受到一點牽連。

這時,李林甫、陳希烈和張筠也先後趕來了,李林甫是右相,出了這種大事,他責無旁貸,而陳希烈是兵部尚書,董延光是受兵部之令進京,他也難脫其責,而張筠則是因爲昨天董延光曾去找過他,如果他不把自己撇清,搞不好也會受到牽連。

李林甫見蕭炅又擅自越過自己來上奏,他不由重重哼了一聲,冷冷道:“蕭使君,你在這裡做什麼?”

蕭炅嚇得渾身一哆嗦,他因爲情況緊急,便直接跑來興慶宮了,這纔想起自己越位了,他連忙結結巴巴解釋道:“李相國,卑職已經將奏摺遞給了中書省,屬下因事情重大,又有了新情況,便趕來說明。”

“是嗎?原來小事情向本相稟報,大事情就直接跑來面聖了。”

“屬下不是這個、這個意思,屬下的意思是”

蕭炅急得語無倫次,這時,高力士一擺手笑道:“相國,這件事先緩談,我估計聖上馬上就要到了,我們不妨先談一談董延光之事。”

李林甫瞪了蕭炅一眼,等完了此事再彈劾他,他虎着臉,冷冷問蕭炅道:“你說吧!有什麼新情況?”

蕭炅擦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連忙道:“屬下收集到了所有關於董延光昨天活動的情報。”

“收集到了什麼情報?”

李隆基大步走進了御書房,高力士、李林甫等人一起躬身施禮,“臣等參加陛下!”

李隆基在御榻上坐下,一擺手道:“先把奏摺給我。”

李林甫連忙將蕭炅交給中書省的奏摺遞給了李隆基,“陛下請看。”

李隆基打開了奏摺,仔細閱讀昨晚發生的事情,御書房中十分安靜,誰也不敢打擾李隆基的思路,李林甫眼角餘光迅速掃向高力士,董延光之死,李慶安是第一嫌疑人,他與董延光仇深似海,同時也能擁有隴右的弓箭,而且他又帶有兩百人進京,各方面的條件都十分符合,極可能是他殺死董延光後再栽贓給哥舒翰。

不料高力士面色平靜如水,臉色沒有任何表情,李林甫忽然醒悟,高力士一定有李慶安不在場的證據了,難道會是哥舒翰?他殺人後再扔下弓箭,讓別人以爲是栽贓給他,哥舒翰這次進京參閱的軍隊雖然都沒帶弓箭,但他的五百親兵是帶有弓箭的,殺死董延光,隴右軍盡歸他掌握了,他也有嫌疑。

戶部尚書張筠心中卻十分緊張,昨天董延光進京後是找過自己的,雖然他沒有理睬,但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董延光和他有瓜葛,等會兒皇上問起來,他該怎麼回答?

這時,李隆基看完了奏摺,奏摺只是描述董延光在保寧坊門前被殺的情況,包括死亡的時間、地點、人數、中箭數和扔下的弓箭,以及坊役的證言證詞,至於其他的情況,奏摺上都沒有說。

李隆基放下奏摺便問蕭炅道:“蕭愛卿,剛纔朕進門時聽你說有新發現,現在你說吧!有什麼新發現?”

“陛下,臣調查了數百人,基本上已經摸清了昨天董延光的路線,他昨天找了很多人。”

“等一等!”李隆基止住了他,道:“既然涉及人多,那就改在大同殿問話,今天朕來審案,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

衆人又移到大同殿,李隆基坐下便道:“蕭愛卿,開始你說吧!”

“臣遵旨!”

蕭炅上前施了一禮,便緩緩道:“董延光是昨天上午進京,在東市門口他們首先遇到了李慶安,據說當時他們對峙緊張,頗有敵意,這是第一。”

“好!先傳李慶安。”

幾名宦官匆匆跑去找李慶安了,李隆基又對蕭炅道:“你繼續說下去。”

蕭炅看了一眼張筠,便低聲道:“然後董延光便去找了張尚書。”

李隆基目光嚴厲地瞥了張筠一眼,嚇得張筠連忙出來道:“昨天臣略染小恙,提前回府,在府門前遇到了董延光,他求臣替他說情,臣沒有理睬他,一句話也沒對他說。”

張筠這話李隆基倒相信,以張筠的精明,他怎麼可能惹禍上身,他點點頭便問道:“愛卿和董延光是什麼關係?”

張筠心中一跳,該來的還是逃不過,他只得硬着頭皮道:“董延光的女兒是張家的兒媳,有這麼一點關係。”

李隆基看了他一眼,沒有繼續下去,他又對蕭炅道:“再說!”

“董延光離開蕭府後又去了慶王府,有人看見他進了慶王府的大門。”

“慶王?”李隆基的頭忽然有點大,他這纔想起,董延光是慶王之人,不用說,他一定是找慶王求情去了。

“還有呢?”

“還有,就是董延光又找到了京兆府少尹鮮于明叔,他們在一起商談了半個時辰。”

“傳朕的旨意,宣慶王和京兆府少尹鮮于叔明覲見。”

這時,殿外傳來了高喝,“安西中郎將李慶安已到,在殿外等候。”

“宣他進殿!”

“聖上有旨,宣安西中郎將李慶安覲見!”

隨着侍衛的高喝聲,李慶安匆匆走進了大殿,他也聽說了董延光被刺殺一事,令他又喜又憂,喜是董延光被殺,大仇得報,而憂是這下手之人手段毒辣,就在自己即將被封賞的前夕殺人,讓自己背上了嫌疑,顯然是爲了影響自己明天的封賞,此人會是誰?

他上前躬身施禮,“臣李慶安參見陛下!”

李隆基注視着他問道:“李將軍,董延光被殺一事,想必你也知道了,朕只想問你一句話,董延光是否你所殺?”

“臣雖恨董延光,恨不得親手殺了他,但陛下曾答應過,會給安西軍一個交代,所以臣在等待陛下的處罰,絕不會擅自殺人,董延光不是臣所殺。”

“陛下,老奴也可證明董延光不是李將軍所殺。”

高力士慢慢走了出來,道:“李將軍的親隨昨晚都在我府上,一直未離開過,老奴親眼所見,而董延光雖然被二百人所殺,但應該和李將軍沒有關係。”

李隆基又瞥了一眼李林甫道:“相國以爲呢?”

李林甫輕嘆一聲道:“李慶安可用之人皆已陣亡,臣同意高大將軍所言。”

李隆基這才點點頭道:“李將軍,你否認殺了董延光,朕相信你在朕面前不會說謊,你退下吧!沐浴更衣,等待明日早朝。”

李慶安一顆心落下,“臣謝陛下!”

他又對高力士和李林甫躬身道:“謝高翁和相國主持公正。”

高力士面無表情,但李林甫的眼睛裡卻微微有一絲笑意,這個李慶安手段不錯,居然已漸漸成爲太子的心腹了。

李慶安慢慢退下了,這時,一名宦官上前道:“陛下,慶王病重不能行,他請求改日面見陛下。”

李林甫和陳希烈同時交換了一個眼色,一定是慶王所爲,董延光就是他的人,他怕董延光狗急跳牆暴露什麼,便殺人滅口。

李隆基的臉色已經難看到了極點,他顯然也想到了什麼,大殿裡鴉雀無聲,氣氛有些尷尬,這時殿外傳來侍衛高喝:“京兆少尹鮮于叔明覲見。”

這一聲喊得非常及時,打破了大殿的尷尬,李隆基立刻道:“宣他覲見。”

“宣京兆少尹鮮于叔明覲見!”

鮮于叔明快步走了進來,董延光這一死,他便知道自己逃不過這一劫,他心中悔恨不已,他的一時義氣,竟然將自己陷於死地。

他一進殿便跪下道:“臣鮮于叔明叩見陛下!”

“鮮于少尹,朕不想再和你解釋什麼,昨天董延光找你做什麼,你都做了什麼?你從實招來吧!”

李隆基心中已經動了殺機,董延光之死他必須有個交代,但哥舒翰和李慶安他都不想動,慶王自然也不會問罪,只有這個鮮于叔明,他又是京兆少尹,有條件將二百黑衣人安排進長安,他便是最好的替罪羊。

鮮于叔明也聽出了李隆基口氣中的不善,他嚇得連忙道:“陛下,臣與董延光私交很好,他自知罪孽深重,欲出一萬貫錢和一千畝上田脫罪,因爲臣認識劍南節度府長史楊釗,他便請臣牽線,請楊釗幫他說情。”

大殿裡所有人的心都霎時懸了起來,這個鮮于叔明當真是不想活了,居然把楊家也扯進來了,李隆基眼中的殺機更加凜冽,他按了按腰間玉帶,冷冷道:“然後呢?”

鮮于叔明滿頭大汗,他也知道死神離他越來越近了,他索性心一橫道:“楊中丞不肯幫忙,說要考慮一下,但不到半個時辰,他便派人送來一張紙條,讓臣和董延光去找光祿寺卿楊銛。”

不等李隆基的喝斷聲喊出,他摸出懷中紙條,又急道:“楊銛收了董延光的一千兩黃金和一千畝田地契,一口答應幫忙說情,這就是楊釗寫的紙條,請陛下明辨。”

他一口氣說完,將紙條高高舉起,這張紙條本來是楊釗寫給楊銛的介紹信,但楊銛聽說有賄賂,紙條根本就沒要,現在成了鮮于叔明手中的證據。

正是這張紙條奇峰突起,將李隆基拖出去杖斃的怒喝堵住口中,大殿上一片寂靜,事情居然把楊家也扯進來了,而且是公開受賄,連陳希烈也暗暗嘆息,這個楊銛何其之蠢,居然敢收董延光的賄賂,太自以爲是了。

一名宦官接過鮮于叔明的紙條,呈給了李隆基,紙條是楊釗手書,上面只有一句話:董延光不死,重創李慶安。

李隆基漸漸眯起了眼睛,好一個楊釗,果然是無毒不丈夫,竟把禍水引到了族兄身上,不錯,果然夠心黑手狠。

李隆基忽然一聲怒喝:“好一個京兆少尹,竟膽敢公開賄賂大臣,又利用職權引賊人入京,殺人滅口,來人!將他拖出去杖斃。”

“陛下,臣無罪,殺董延光不是我!”?鮮于叔明大聲叫喊,但已經沒有機會給他分辯了,數十名侍衛一涌而上,將他一把拖了出去。

“臣冤枉!臣無罪啊!”

待鮮于叔明的喊聲漸漸遠去,李隆基又冷冷道:“楊釗之意是勸阻楊銛不要受賄,但楊銛鬼迷心竅,令人扼腕嘆息,他雖是皇親,但朕也絕不姑息,傳朕的旨意,革除光祿寺卿楊銛一切職務,貶爲庶民,並沒收其所收董延光賄賂,董延光在隴右之戰中擅自違抗軍令,導致安西軍斥候營幾近全軍覆沒,其死有餘辜,革除其一切爵位,沒收全部家產,其家人流放嶺南。”

李隆基以雷霆手段不到半天便處理了董延光被殺案,儘管人人都明白鮮于叔明做了替罪羊,但所有人也知道,現在誰敢再言此事,就是死路一條,董延光的議論聲便在鮮于叔明的慘死中戛然而止。

緊接着,李隆基又下旨,正式升姚州都督、劍南劍南節度府長史楊釗爲新一任劍南節度使兼御史中丞。

董延光之死令慶王李琮亂了手腳,他剛派出人,還沒趕到保寧坊,便傳來了董延光被殺了消息,他派出的人全部逃出了長安城,到現在還沒有回來,所以當李隆基傳他去興慶宮面質時,他嚇得魂不附體,以爲是自己派出的人被抓住了,便稱病不敢去。

此刻,李琮正在對他兒子李俅和幕僚閻凱大發雷霆,正是他們的勸說,才讓自己起了殺人滅口之心,不料被別人搶先一步,弄得他狼狽不堪。

“你們兩個笨蛋!蠢貨!自以爲聰明,現在可好,董延光死了,我又平白添了嫌疑,你們以爲父皇不知道是我乾的嗎?現在你們讓我怎樣去給父皇解釋?”

李琮氣得面紅耳赤,連拍桌子大吼,李俅和閻凱低着頭,一聲不敢吭,他們也沒料到會有黃雀在後,使他們陷於被動,半天,閻凱才低聲嘆道:“殿下,不是屬下無能,而是這個下手之人太高明,在節骨眼上殺了董延光,若不是聖上不想碰安西軍和隴右軍,這一次李慶安和哥舒翰都難逃嫌疑,殿下可以對聖上一口否認,只說自己是爲了迴避董延光案才稱病不去,向聖上請罪,聖上會網開一面的。”

李琮覺得有理,他怒氣稍平,對他二人又道:“現在我給你們二人三天時間,給我查清殺董延光的真兇,究竟幕後之人是誰?我決不能白白替人背了黑鍋,聽到沒有?”

第20章 自古傷別第384章 河西危機第253章 迴歸正身第576章 將帥異心第350章 五條策略第610章 隱龍財富第96章 家中遇盜第559章 遊寺驚魂第109章 奇貨在手第469章 關中內訌(下)第76章 孿生姐妹第48章 封賞前夜(上)第324章 再行一棋第346章 李豫之憂第686章 兩國來使第318章 吐蕃戰役(下)五十四章 獨孤相親上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第467章 崔氏之病第459章 抓捕奸細第180章 如畫當壚第220章 兵敗碎葉第669章 東宮爭嫡第139章 絕嶺屠鷹(下)第40章 神秘少婦第524章 驅狼入蜀?第431章 密集佈局第321章 觸怒龍顏第680章 陳留故人第533章 夜市偶遇第430章 楊家不甘第271章 李王結盟第14章 石國胡女第284章 朝會之爭上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451章 被迫撤軍第29章 接受軍令第398章 山谷禁地第336章 不速之客第490章 且城決戰第12章 馬球風波(下)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660章 蝦釣大魚(上)第209章 明月探監第258章 入城風波(下)第433章 皇莊驚魂(上)第190章 光明之眼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發前夕第162章 相國退婚第622章 哥舒之死第672章 夷陵急變(上)第322章 身份暴露第592章 雪夜殺人(下)第185章 葛胡王子第297章 攜美遊莊(上)第451章 被迫撤軍第654章 高陵異兆第464章 朝會之爭(下)第309章 慶安新縣第559章 遊寺驚魂第88章 軍政之爭第514章 爾虞我詐第124章 改造箭頭第194章 大食雄鷹第36章 阿弩越城第67章 意外收穫第239章 北方小城第183章 初學騎馬第496章 危機加劇第202章 鳳紋玉佩第112章 形勢急轉第616章 家事國事(下)第245章 北城失守第320章 金蟬脫殼第465章 婚姻如衣第588章 另起爐竈第45章 太白酒樓第330章 西遷之禍第71章 花府大宴(四)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25章 走漏消息第681章 路遇明珠第703章 牧馬陰山第396章 致命一擊第63章 殺楊保楊第466章 貴妃失蹤第611章 誰爲左相第408章 圍城之戰(上)第238章 唐軍間諜第497章 祿山條件第518章 吐蕃棋局(下)第317章 吐蕃戰役(中)第431章 密集佈局第588章 另起爐竈第125章 引蛇出洞第278章 危機暗藏第34章 血戰險堡(下)第65章 高府練球第603章 撤兵河東第239章 北方小城
第20章 自古傷別第384章 河西危機第253章 迴歸正身第576章 將帥異心第350章 五條策略第610章 隱龍財富第96章 家中遇盜第559章 遊寺驚魂第109章 奇貨在手第469章 關中內訌(下)第76章 孿生姐妹第48章 封賞前夜(上)第324章 再行一棋第346章 李豫之憂第686章 兩國來使第318章 吐蕃戰役(下)五十四章 獨孤相親上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第467章 崔氏之病第459章 抓捕奸細第180章 如畫當壚第220章 兵敗碎葉第669章 東宮爭嫡第139章 絕嶺屠鷹(下)第40章 神秘少婦第524章 驅狼入蜀?第431章 密集佈局第321章 觸怒龍顏第680章 陳留故人第533章 夜市偶遇第430章 楊家不甘第271章 李王結盟第14章 石國胡女第284章 朝會之爭上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451章 被迫撤軍第29章 接受軍令第398章 山谷禁地第336章 不速之客第490章 且城決戰第12章 馬球風波(下)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660章 蝦釣大魚(上)第209章 明月探監第258章 入城風波(下)第433章 皇莊驚魂(上)第190章 光明之眼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發前夕第162章 相國退婚第622章 哥舒之死第672章 夷陵急變(上)第322章 身份暴露第592章 雪夜殺人(下)第185章 葛胡王子第297章 攜美遊莊(上)第451章 被迫撤軍第654章 高陵異兆第464章 朝會之爭(下)第309章 慶安新縣第559章 遊寺驚魂第88章 軍政之爭第514章 爾虞我詐第124章 改造箭頭第194章 大食雄鷹第36章 阿弩越城第67章 意外收穫第239章 北方小城第183章 初學騎馬第496章 危機加劇第202章 鳳紋玉佩第112章 形勢急轉第616章 家事國事(下)第245章 北城失守第320章 金蟬脫殼第465章 婚姻如衣第588章 另起爐竈第45章 太白酒樓第330章 西遷之禍第71章 花府大宴(四)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25章 走漏消息第681章 路遇明珠第703章 牧馬陰山第396章 致命一擊第63章 殺楊保楊第466章 貴妃失蹤第611章 誰爲左相第408章 圍城之戰(上)第238章 唐軍間諜第497章 祿山條件第518章 吐蕃棋局(下)第317章 吐蕃戰役(中)第431章 密集佈局第588章 另起爐竈第125章 引蛇出洞第278章 危機暗藏第34章 血戰險堡(下)第65章 高府練球第603章 撤兵河東第239章 北方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