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皇莊驚魂(上)

平康坊是長安娛樂業的匯聚之處,樂館、青樓、酒肆、客棧密佈坊內,這裡也有外來人口聚集之處,走在平康坊的大街小巷裡,隨處可以聽見天南地北的口音。

在平康坊東牆處有一條叫巫山弄的小巷子,住着二十戶人家,條件一般,大多是四五間瓦房,加一個小院子。

其中最裡面的一間院子住着一戶姓姚的人家,是隴右蘭州人,他們是去年才搬來長安,買了這處房子,佔地大半畝,一共七間屋,加一座小院,這戶姚姓人家有個兒子在宮中當差,其實就是個宦官,他們家有四個兒子,由於家裡窮,養不起這麼多,便把最小的兒子在他十四歲那年送進了宮,至今已經六年了。

最近兩年,姚四郎由於能認識幾個字,便被調到御書房當差,混得還可以,給家裡寄來不少錢,姚家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最後姚家的大兒子,也就是姚大郎思慕長安繁華,便拖家帶口進京謀生了,他用姚四郎寄來的錢買下了這座房產,姚大郎便在一家有名的青樓找了一份苦活,養活娘子和兩個兒子。

這兩年長安物價暴漲,生活不易,姚大郎又打上了四弟的主意,便將自己兩歲的小兒子過繼給了姚四郎,給無法生育後代的四弟當兒子,以後爲他養老送終,這樣一來,姚四郎便經常來大哥家看兒子了,每次來都帶來一點錢物或者宮中的吃食,曰子久了,姚大郎手中也攢了一點錢,他平生之志是想開一座青樓,可是他手中的錢連青樓的一間房也開不起。

不過這幾天姚大郎時來運轉,他認識了一個姓施的大商人,長安本地人,據說是一家櫃坊的東主,姚大郎在青樓做久了,也知道一點行情,在長安沒有十幾萬貫的本錢,是開不起櫃坊的。

當然,這個施東主垂青他這個小人物,是有原因的,他是想通過自己結交四弟,所以對姚大郎格外慷慨,送錢送物,至少有五百貫,而且施東主有承諾,只要四郎替他做一件事,他將奉上一萬貫錢作爲報償,喜得姚大郎硬着四弟和這個人結交,一萬貫錢啊!他可以開多少家青樓?

中午時分,施東主又來了,他在姚大郎的一間內室裡見到了前來看兒子的姚四郎,姚四郎今天出宮辦事,偷偷溜來的,兩人開始談最後的生意,儘管不知道他要自己做什麼,但姚四郎對那一萬貫錢的承諾也非常動心了。

“四郎,你明天要去渭南縣吧!”施正華淡淡一笑道。

姚四郎已經和這個施東主接觸了幾次,知道這個施東主叫施正華,不是什麼商人,而是一個宗室權貴的幕僚,知道自己要去渭南也並不奇怪。

“是!明天聖上要去渭南縣,我們所有御書房的宦官都要跟去,施先生,不知那件事幾時讓我辦?”

施正華見他心急,便微微一笑,取出一封信遞給他道:“信裡就是我家主人要你辦的事,你現在不要看,回宮之前再看。”

說完他又將一個紅布包裹放在桌上,推到姚四郎面前,道:“這裡面有幾樣東西,你要收好,其中有王寶記櫃坊的五千貫錢存票,先作爲一半的報酬,你可以去驗一下。”

姚四郎歡喜得心都要爆炸了,他顫抖着手要去接紅布包裹,施正華卻一把按住了,冷冷道:“拿錢之前,我有一句醜話要說。”

他的臉沉了下來,道:“事情辦不成,我們不會怪你,依然按照約定給你五百貫錢的辛苦費,以後我們會繼續用你,可如果你膽敢背叛,我告訴你,不僅你的小命不保,而且你的全家人,包括長安你大哥全家,還有你蘭州的父母兄弟,我們會統統殺死,讓他們死得悽慘無比,連屍骨都喂野狗,你明白嗎?”

姚四郎嚇得渾身一抖,顫聲道:“我....明白!”

“明白就好,你自己好自爲之吧!”

說完,施正華起身便走了,走到門外,聽他對姚大郎道:“大郎,你們全家要搬個地方,不用收拾了,門外有馬車,帶上你兒子上車吧!不會虧待你。”

姚四郎怔怔地看着桌上的紅布包,漸漸地,他的眼睛眯了起來,眼睛閃爍着一種貪婪亮光,一萬貫錢啊!

.........渭南縣位於長安以東約二百餘里,是關中平原上土地最肥沃之縣,同時也是關中土地兼併最嚴重的一個縣,自耕農幾乎消亡殆盡,中小地主也越來越少,一片一望無際的土地大都屬於某個權貴的田莊,附近村莊的農戶也成了田莊上的附屬,終年勞作,只能拿到一點賴以餬口的微薄的糧食,稍有天災,便會有大量的農民破產,或賣身爲奴,或遠走他鄉。

渭南縣最大的一座田莊便是皇莊,也就是大唐皇帝的莊園,李隆基在他執政的四十多年中,也攢下了大量的田莊,分佈大唐各地,他本人也是大唐的最大地主,渭南的皇莊只是其中之一,佔地一萬頃。

將皇莊分給自耕農是大唐建國百年來從未有過之事,因此它具有特殊的意義,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一個風向標,代表了皇帝對土地兼併的態度,能將自己的土地都分掉,就意味着大唐皇帝對治理土地兼併有着最堅定的決心。

這就是李豫要親自來渭南宣佈此事的原因,他要向天下表明自己的態度。

天還沒有亮,三千御林軍護衛着李豫的龍駕,以及清田使李硯和二十幾名官員,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向渭南縣開去。

本來李豫還準備帶太子李適前去,但李適卻突然腸胃疼痛,無法隨同,李豫只得獨自去渭南縣。

此時已到了初夏,天氣變得炎熱起來,天還沒有大亮,關中平原的土地上籠罩着一層薄薄的霧靄,冬小麥已經成熟,將關中平原上鋪上了一層金黃色的地毯,麥田裡到處是忙碌的農人。

御林軍護衛着李豫的馬車在官道上快速行走,二百里的路程至少要走兩天,李豫乘坐的馬車更是體積龐大,車廂寬達三丈、長八丈,分隔爲三間大房,一間辦公的車房,一間起居房,還有一間是他的寢房,整輛馬車由八十一匹挽馬拉拽,車輪寬大,在平整的官道上行走得格外迅速。

馬車裡,李豫已經有些看膩了窗外的景色,空氣中的熱浪讓他有些不耐,他便拉上了車簾,隨手打開了一本奏摺,這是湖州太守上的奏摺,湖州官倉已滿,有兩百萬石糧食和一百五十萬貫錢,希望能儘快運至長安。

這本奏摺讓李豫微微嘆了一口氣,又是喜又是憂,喜是江南的州縣還沒有完全失控,在這本奏摺中便提到越州、杭州、明州都有類似的情況,四州太守準備秋天聯合進京述職,吳王李璘雖然控制了揚州至蘇州一帶,但他還不能一手遮天,說明地方官府對他並不是完全效忠,這個消息讓李豫感到歡欣鼓舞。

但他憂心的卻是,李璘的八萬大軍已經完全扼斷了河道,浙東諸州有再多的糧食也無法運出,最後只是白白便宜了李璘,李豫閉上了眼睛,他在思考下一步的對策,如果李慶安入朝爲相,可以利用他的實力率先剿滅李璘,一定要保住江南的錢糧能源源不斷地運來關中。

他沉思了片刻,便吩咐身邊伺候的小宦官道:“四郎,去把李先生請來。”

“是!奴才這就去。”

叫四郎的小宦官迅速去了,片刻,李泌趕來,他上了馬車,對李豫躬身施禮道:“臣參見陛下!”

“師傅請坐下來說話。”

李泌坐下,李豫親手給他倒了杯涼茶,笑道:“天太熱,喝杯涼茶解解暑氣。”

“多謝陛下!”

李泌喝了一口茶,道:“陛下找我有事嗎?”

李豫點點頭道:“朕想和你商量一下李慶安之事。”

шшш .T Tκan .co 他嘆了口氣道:“朕剛剛得到消息,李慶安已經派兵佔領了靈州,而且他在延州和慶州各駐兵三千,朕擔心他連關內道也不肯放過了。”這件事也同樣讓李泌感到頭疼,本來他們的底線是李慶安佔領河西,不料李慶安胃口太大,竟趁靈州和關內道空虛,一舉將之佔領,這就突破了他們的底線,這讓李泌也無計可施。

他想了想便道:“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李慶安必然還想在關中駐軍,這樣對他本人也是一個很大的負擔,他沒有這麼多軍隊,唯一的辦法只是攤薄,一個地方駐一點兵,這樣不但形成不了實質上的佔領,而且會讓大唐民衆反感,懷疑他的動機,李慶安應該也明白這一點,我的意見就是陛下暫時什麼都不說,也不承認他的佔領,隨便他怎麼折騰,等他折騰得差不多了,他就會發現他其實吃不下這麼大的地方,自然會來和陛下討價還價,換取其他的利益。”

李豫想了想,確實也只能這樣,順其自然,他便把手中奏摺交給李泌道:“這是湖州太守韋彬送來的奏摺,從這本奏摺上看,李璘的勢力還沒有擴張到浙東,真是令人歡欣鼓舞,朕考慮,能不能借助李慶安的力量替朕先剿滅了李璘,使江南錢糧能順利抵京。”

李泌笑道:“陛下放心,就算陛下不提此事,李慶安也一樣會考慮,他做了右相,這些情況他同樣會很清楚,到時他會比陛下還急,其實很多時候,你們的觀點和利益都是一致的,陛下沒有發現嗎?”

“朕也看出來了,所以朕纔會任命他爲右相。”

李豫輕輕鬆了下筋骨,笑道:“至少兩三年之內,朕不會那麼累了。”

.......就在李豫向渭南縣進發之時,一支特殊的隊伍也從華州鄭縣出發了,鄭縣離渭南縣只有一百多裡,只要一天便可抵達,這支隊伍白天休息,夜間行動,顯得十分神秘,這支隊伍一共有五百人,皆身材魁梧,動作矯健,顯然都是練武之人。

這支隊伍正是由十三家宗室皇族所養的武士組成,皆是亡命之徒,他們的任務,便是要潛進渭南縣的皇莊,暗殺前來視察皇莊的大唐天子李豫,這支隊伍的頭領,正是廣武王李承宏之弟李承寧,李承宏在這次事件中扮演了發起者和總策劃者的角色,本來,李承寧一人便養了五百武士,完全可以讀力行事,但李承宏爲了把其他宗室和自己捆綁在一起,便讓其他十二家皇族也出人出錢,組成了這支五百人的隊伍。

這批武士個個外穿黑袍,內裹細甲,五百人分爲三隊,一百人執矛,二百人用刀,還有兩百名弩箭手,從數量上說,他們遠比李豫的羽林軍人數少,但他們武藝高強,不少人都能以一擋十,整體實力並不比三千羽林軍差,正是這樣,李承宏對這次行動寄以厚望,勢在必得。

四更時分,這支隊伍進入渭南縣,離皇莊已經不足十里了,李承寧打量了一下週圍的環境,官道四周都是麥田,西北方向約三裡外他找到了一片佔地約十幾畝的樹林,這片樹林是他早就選好的藏身之處,位置非常不錯,距離皇莊的舍館只有六裡,站在樹頂上便可以看見皇莊的情況,而且樹林周圍還有一條小河環繞,過河不易,一般人也不常來,是非常理想的藏身之處。

“到西北方向的樹林去!”李承寧壓低聲音命令道。

官道上的五百黑衣人紛紛下馬,取了武器、水壺和乾糧袋便向樹林方向奔去,馬匹則有專人另外帶走,一方面人馬混雜在一起,容易暴露目標,另一方面,這裡離皇莊舍館已經很近了,不再需要馬匹。

片刻,衆人奔進了樹林中,驚起一片宿鳥,此時還不用擔心,李豫至少要到明天晚上纔會來,皇莊裡只有十幾個提前來安排食宿的宦官,這些宦官中有人已經被李承寧收買了,使他非常瞭解皇莊內的情況,除了宦官外,還有五十餘名侍衛,這些侍衛中同樣也有李承寧的人,他們是提前來做安全護衛,但他們的巡視範圍只在舍館周圍三裡,不會延伸到這片樹林來,所以李承寧一點都不擔心。

“大家就地休息,不要發出聲音來,明天天黑之前,誰也不準離開樹林一步。”

五百人奔行了近五個時辰,都有點累壞了,找個乾燥的地方便倒了下來,有的人喝水吃乾糧,有的人倒頭便睡,片刻,樹林中鼾聲大作,大多數人都沉沉入睡了。

李承寧有點緊張,畢竟他在做一件足以震驚天下的大事,無論成功與否,他都將名垂青史,當然,如果失敗了,十三家宗室誰也逃不掉。

李承寧睡不着,他也慢慢爬上了一棵大樹,此時天已經快亮了,東方天際翻起了魚肚白,這時大樹上已經有一名哨兵了。

“怎麼樣?能看見皇莊嗎?”

“可以看見!”

哨兵指着遠處一片黑黝黝的建築道:“那裡就是皇莊的館舍,看得很清楚。”

李承寧順着哨兵手指望去,只見微明的晨曦中,有一大片建築的輪廓,和鄉村農舍完全不同,那裡就是皇莊的館舍了,明天晚上,李豫就將下榻此處。

(未完待續)

第361章 回到京城第655章 順藤摸瓜第38章 妖花凋謝第278章 危機暗藏第467章 崔氏之病第446章 暫棄前嫌第184章 高昌白疊第369章 攔截河東第188章 隱龍驚現第616章 家事國事(下)第15章 並非盜賊第166章 河西安帥第235章 攻取石國(上)第175章 後軍之重第176章 深谷藏胡第190章 光明之眼第589章 楊氏姐妹第376章 危機迫至第423章 迎戰安賊(上)第14章 石國胡女第69章 花府大宴(二)第543章 太廟高輩第170章 步步官場第284章 朝會之爭上第685章 明珠求願第618章 吳王虎子第342章 渡河阻擊(上)第294章 兵不厭詐第223章 重回北庭第571章 破解秘密第77章 皇帝召見第707章 箭滅回紇第252章 貨幣之謀第674章 風雨南唐第706章 楚州異兆第335章 帝國公主(下)第623章 信德奇兵第559章 遊寺驚魂第455章 裴家大壽(中)第584章 臺前幕後第346章 李豫之憂第264章 解開枷鎖第599章 血戰相州(三)第184章 高昌白疊第270章 引君入甕第236章 攻取石國(下)第540章 光弼心機第84章 人質綁架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發前夕第705章 包圍回紇第191章 南詔事變第209章 明月探監第675章 宮廷政變第592章 雪夜殺人(下)第569章 計賺南鄭(下)第668章 兄弟鬩牆第651章 帥帳藏嬌第123章 青海湖畔第282章 楊家之患第626章 江南初平第289章 祿山所謀第149章 貴妃做媒第365章 祿山送牛第445章 漢中驚變第444章 制裁哥舒第289章 祿山所謀第419章 各路諸侯五百一十五心照不宣第293章 利令智昏第119章 楊家發難第242章 深入虎穴第171章 再會沙陀第429章 一石擊波第128章 短兵相接第19章 死地後生第690章 渤海登陸第693章 荔非選美第601章 血戰相州(五)第238章 唐軍間諜第642章 上黨戰役(四)第257章 入城風波(上)第18章 生死關頭第163章 舞衣決定第287章 有使遠來第436章 誰爲新帝第709章 奉先夜話第494章 成都來信第387章 張掖驚魂第104章 風聚雲會第311章 驚聞賣官第470章 獨孤家宴(上)第155章 祿山斷爪第399章 夜襲那城第356章 初展頭角第168章 引蛇出洞第409章 圍城之戰(中)第338章 雙管齊下(上)第170章 步步官場第283章 高翁決定第685章 明珠求願
第361章 回到京城第655章 順藤摸瓜第38章 妖花凋謝第278章 危機暗藏第467章 崔氏之病第446章 暫棄前嫌第184章 高昌白疊第369章 攔截河東第188章 隱龍驚現第616章 家事國事(下)第15章 並非盜賊第166章 河西安帥第235章 攻取石國(上)第175章 後軍之重第176章 深谷藏胡第190章 光明之眼第589章 楊氏姐妹第376章 危機迫至第423章 迎戰安賊(上)第14章 石國胡女第69章 花府大宴(二)第543章 太廟高輩第170章 步步官場第284章 朝會之爭上第685章 明珠求願第618章 吳王虎子第342章 渡河阻擊(上)第294章 兵不厭詐第223章 重回北庭第571章 破解秘密第77章 皇帝召見第707章 箭滅回紇第252章 貨幣之謀第674章 風雨南唐第706章 楚州異兆第335章 帝國公主(下)第623章 信德奇兵第559章 遊寺驚魂第455章 裴家大壽(中)第584章 臺前幕後第346章 李豫之憂第264章 解開枷鎖第599章 血戰相州(三)第184章 高昌白疊第270章 引君入甕第236章 攻取石國(下)第540章 光弼心機第84章 人質綁架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發前夕第705章 包圍回紇第191章 南詔事變第209章 明月探監第675章 宮廷政變第592章 雪夜殺人(下)第569章 計賺南鄭(下)第668章 兄弟鬩牆第651章 帥帳藏嬌第123章 青海湖畔第282章 楊家之患第626章 江南初平第289章 祿山所謀第149章 貴妃做媒第365章 祿山送牛第445章 漢中驚變第444章 制裁哥舒第289章 祿山所謀第419章 各路諸侯五百一十五心照不宣第293章 利令智昏第119章 楊家發難第242章 深入虎穴第171章 再會沙陀第429章 一石擊波第128章 短兵相接第19章 死地後生第690章 渤海登陸第693章 荔非選美第601章 血戰相州(五)第238章 唐軍間諜第642章 上黨戰役(四)第257章 入城風波(上)第18章 生死關頭第163章 舞衣決定第287章 有使遠來第436章 誰爲新帝第709章 奉先夜話第494章 成都來信第387章 張掖驚魂第104章 風聚雲會第311章 驚聞賣官第470章 獨孤家宴(上)第155章 祿山斷爪第399章 夜襲那城第356章 初展頭角第168章 引蛇出洞第409章 圍城之戰(中)第338章 雙管齊下(上)第170章 步步官場第283章 高翁決定第685章 明珠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