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史田生隙

這天下午,一隊百餘人的輕騎向李慶安的江都團練營而來。爲首是一名三十歲出頭的大將,他翻身下馬,老遠便問守衛道:“請問李慶安將軍沒有沒進城?”

“我家將軍尚在軍營。”

那將軍又笑道:“請轉告你將軍,就說隴右李光弼來訪。”

“請將軍稍等!”守衛連忙趕去稟報。

大帳內,李慶安正和荔非守瑜、賀嚴明商量着安西之事,荔非守瑜笑道:“昨天和弟兄們談過來,本來以爲都不願意去安西,畢竟揚州那種溫柔鄉令人懷念,不料我一提起,便一半的軍士們踊躍要去安西,看來很多弟兄都早有此意。”

“那還有一半呢?”李慶安笑問道。

“其他大部分都是擔心家小,我許諾他們,如果願意去安西,我們會每人賞兩百畝土地,軍戶不用繳稅,另外給五十貫錢安家費,這樣一來,很多人都表示可以考慮,我看得出,他們其實都願意了。”

說到這,荔非守瑜略有點沮喪道:“不過最後還是有三十幾人不願意去安西。令人遺憾啊!”

“其實這已經很不錯了!”

李慶安拍拍他肩膀笑道:“哪裡可能十全十美,畢竟人都是念家鄉的,安西也太遙遠了。”

“我也知道,所以我覺得這些弟兄們都很不錯。”

能有大半弟兄肯跟他走,李慶安心中大慰,他又問賀嚴明道:“我給太子的黃金他拿走沒有?”

“來了,昨天晚上,來了十幾輛馬車,看得出都是宮廷侍衛裝扮,運走了一半的銅器,有將軍的信物。”

“看來他也是急不可耐了。”

李慶安笑了笑,又道:“我估計我們回安西的日子快到了,你這兩天帶幾個弟兄多買些瓷器絲綢等大件東西,到時把另外的一半黃金混在其中,一齊運回安西。”

“將軍放心,我這就去辦!”

這時,一名士兵跑到門口稟報道:“將軍,門外武進營的李光弼將軍求見。”

‘李光弼?’李慶安微微一怔,他隨即對荔非守瑜笑道:“這李光弼可是隴右名將,咱們不能怠慢人家,大家一起出去迎接吧!”

李慶安當然知道李光弼爲何人?安史之亂中,這位中唐名將率領唐軍大戰河東河北,重創安祿山叛軍,與郭子儀一起成爲大唐力挽狂瀾的兩名中流砥柱。

這次江淮練兵,李光弼被任命爲常州武進團練使,和李慶安一樣,他也是挑選了五百精兵訓練。成績斐然,他們的駐兵之地,離李慶安的江都營不遠,約三裡之地。

片刻,營門大開,李慶安率領荔非守瑜等幾名手下出來迎接。

李慶安上前拱手笑道:“久聞光弼兄大名,慶安今天才得一見。”

李光弼今年三十二歲,他父親李楷洛,原本是契丹奠長,武則天時期內附唐朝,官至右羽林大將軍,封薊郡公。

吐蕃侵襲河源,李楷洛率精兵抵禦,臨行前,老頭子不知怎有了預感,對人講:“滅了來襲的吐蕃賊,我也回不來了。”

果然,平賊之後,李楷洛於回師途中病死,真正是‘犧牲在工作崗位上。’朝廷大力褒揚,贈營州都督。諡忠烈。

李光弼爲烈士子弟,自幼就不象一般孩子一樣嬉鬧玩耍,少年時代起,李光弼就精於騎射,性格嚴毅剛果,不苟言笑,讓人一見肅然,營中上下皆知這是個有遠大志向的好苗子,李楷洛死後,李光弼襲父封爵,在河西從軍,他尤其被王忠嗣所欣賞,提拔他爲赤水軍兵馬使,去年剛剛調到隴右。

昨天晚上,他的團練營被人射箭,擾亂了軍心,他疑惑了一夜,特地來找李慶安問問情況。

他見李慶安客氣,也連忙回禮道:“我也是久聞安西第一箭的威名,早就想來拜訪,一直拖到今天。”

他上下打量了一下李慶安,見他威風凜凜,不由心中喜歡,又道:“兵部有令,讓我們今天進駐皇城,我這就領兵進京,不知賢弟是否願意和我一同前往。”

“我也正準備進京,請光弼兄進來稍坐,我收拾兵馬便走。”

“不用了。我就在這裡等候,賢弟請便!”

李慶安收拾了片刻,也率領一百名最精銳的士兵從營門駛出,他拱手笑道:“光弼兄,我們這就走吧!”

兩人合兵一處,一起縱馬向長安城馳去。

........

“慶安老弟,昨晚你的軍營可有什麼異常?”一路上,李光弼問起了昨晚的異狀。

李慶安微微一笑道:“武進營也被人射箭了嗎?”

“正是!”李光弼驚訝道:“莫非江都營也有同樣的遭遇嗎?”

李慶安點點頭,“不過我們不是昨晚,而是前天晚上,還有一名哨兵中箭受傷。”

李光弼眉頭皺成一團,問道:“那你們有沒有查出是何人所爲?”

“光弼兄,此事根本就無從查起,我對兄弟們說,是獵人打獵誤射軍營。”

“你爲何這樣說?”

“光弼兄,夜間射箭沒有絲毫意義,唯一的影響就是擾亂軍心,影響士兵明天的發揮,既然如此,爲何要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中了別人的詭計。”

李光弼點了點頭笑道:“賢弟高見,我昨晚一夜未睡好,頭腦昏昏沉沉,說不定等會兒會指揮失誤。讓聖上失望了。”

“不妨,這次檢閱只是看騎射,不做對抗,關鍵是士兵發揮正常便可。”

“幸虧昨晚我沒有嚴查此事,命親衛封鎖了消息,否則弟兄們也會一夜睡不好覺了。”

說到這,李光弼又低聲笑道:“慶安老弟,有沒有想過把團練營帶回安西?”

李慶安瞥了他一眼笑道:“那光弼兄呢?有這個想法嗎?”

兩人對望一眼,皆心領神會,一起大笑起來。

兩人邊說邊走,不多時便進了明德門。此時,各個團練使都各自率領士兵進城了,明天的檢閱是十二支團練營依次進行,每營出一百人,一共一千二百人蔘檢,這對每一個邊將,都是一個在皇帝面前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雖然不是對抗,但是一種無形的競爭,誰都清楚,將來的各大節度使,一定就在他們中間產生。

爲了保證明天的檢閱,今晚各團練營都將駐紮在皇城的各衛軍營中,其中范陽軍的三支團練營則駐紮在右領軍衛軍營之中。

天剛擦黑,大將田乾真便找到了史思明,田乾真是在廬州合肥營練兵,剛纔他聽到了一個傳言,說十二支團練營這兩天晚上都被人射箭了,而自己的合肥營卻平安無事,而另一支范陽軍的團練營也同樣平安無事,他心中便起了疑心,這件事或許是史思明所爲。

他剛剛駐紮好士兵,便立刻找到了史思明。

史思明正在帳中吃晚飯,見田乾真到來,他起身笑道:“田將軍還沒吃晚飯吧!正好一起用餐。”

田乾真不睬他,他冷着臉問道:“各團練營被人射冷箭之事,是你派人乾的吧?”

史思明乾笑了一聲,道:“你這是什麼意思?我派人去射箭做什麼,對我有什麼好處?”

“我只問你,是不是你乾的?”

田乾真不客氣地口氣讓史思明有些惱羞成怒了,他重重哼了一聲,“是我乾的又如何?我沒有干擾你,那此事就與你無關。”

“可這件事與范陽軍有關,一旦被朝廷查出是你乾的,那聖上不會只怪你史思明一人,而是會說是范陽軍行爲卑鄙,那我就不是被牽累了嗎?”

田乾真心中惱怒之極。他知道史思明這樣做是爲了擾亂其他團練營軍心,自己從中取利,可是他這樣做的後果卻極其嚴重,敗壞范陽軍的名聲不說,說不定還會連累到大帥的位子。

“這件事我要向大帥稟報,你自己去向大帥解釋吧!”

說完,他轉身便走,史思明忽然拔出劍攔住了他的去路,“站住!”

“怎麼,你想殺我嗎?” 田乾真冷笑一聲道。

史思明瞥了他一眼,將劍收回,冷冷道:“我們都是爲大帥效力,我不想和你翻臉,我只想提醒你,前年攻打契丹時,你被契丹人圍困一夜,是誰拼死殺進重圍救了你?我史思明不求你的回報,但也希望你不要恩將仇報。”

史思明不提前年的事情還好,一提起那件事,田乾真頓時勃然大怒,“你還好意思說,若不是你給我假情報,我會被契丹人圍困嗎?我兩個弟弟都死在那晚圍困戰之中,你來救我不過是趁機立功罷了,你事後是得了首功,而我卻被大帥指責貪功冒進,罰俸一年,還說我欠你的人情,史思明,這件事還虧你有臉說,哼!”

田乾真推開他的劍便大步走出去,史思明的臉色陰沉到了極點,他眯起眼惡狠狠道:“姓田的,假如這件事你敢告訴大帥,那就休怪我史思明辣手無情。”

“那好,咱們就走着瞧!”

田乾真快步離開了史思明的駐營,史思明的臉一陣白一陣紅,雖然嘴上說得兇,但他確實很害怕田乾真會告訴安祿山,這種事安祿山一般也會贊成,但有個前提,就是不準擅自而爲,這件事因爲安祿山遠在范陽,所以他史思明來不及請示,如果田乾真一旦告了他,搞不好安祿山就會新帳舊帳一起算,斷了他的前程。

史思明來不及細想,他立刻寫了一封信,招來一名心腹道:“你立刻把這封信送到范陽,交給高先生,請高先生無論如何要幫我這一次。”

信使走了,史思明狠狠一拳砸在桌案上,咬牙切齒道:“田乾真,你若真敢告我,那就等着瞧!”

.........

次日五更正,轟隆隆地鼓聲便響徹了皇城,皇城內的駐軍紛紛起牀了,但最積極的還是十二支團練營,今天是他們的大考之日,他們格外的緊張和興奮,或許是影響不大的緣故,各團練營被人射箭一事沒有人提起,幾個略有耳聞的兵部官員見衆人不追究,也都裝聾作啞,唯恐惹事上身。

和平常一樣,江都營鼓聲一響,便以最快的速度起身練兵了,按照昨晚的抽籤順序,江都營在第四個出場,前面是李嗣業的壽春營,而第一個出場的,正是李光弼的武進營。

軍營內,五隻草人靶一字排開,草人靶下面挖了一條一人高的壕溝,幾名安西士兵舉着草人靶來回奔跑,要求士兵在高速跑動中射擊移動靶。

百名士兵在百步外騎馬輪射,一共射五輪,每個人在二十步奔跑範圍內連射兩箭,左右開弓各一箭,李慶安陰沉着臉在一旁督戰,這一百人是他從五百人又精心選出的成績優異者,可以說是精銳中的精銳,個個身材魁梧,皆能開五石弓,而且百步穿楊。

只聽見箭破空聲和弓弦聲此起彼伏,一百人如同走馬燈似的,抽箭、張弓、射出,一個連着一個,一輪連着一輪,馬不停蹄,箭無虛發,只一刻鐘時間,百人五輪全部射完,一千支箭射出,其中有三人十箭八中,沒有達到李慶安的最低要求。

此刻,三名士兵正低着頭,接受李慶安的訓斥。

“你們三個,何潁川、廖國志、羅江,我記得你們的名字,從一個月前,你們在訓練中都是百發百中,都排進了前二十名,我不知道你們今天怎麼會不濟了,居然兩箭脫靶,你們說說看,這是什麼緣故?”

三人皆不敢吭聲,李慶安一指其中一個年輕英武的小夥子道:“何潁川,你是旅帥,你先說!”

何潁川吶吶道:“將軍,末將有點緊張,太想射中了,反而會射偏。”

另外兩人也道:“將軍,我們也是緊張,想着皇帝陛下在看我們射箭,心中就發慌。”

李慶安搖搖頭道:“或許有一點這個原因,但其他九十七名弟兄也一樣的緊張,爲什麼他們就不會脫靶呢?我以爲緊張不是你們脫靶的真正原因,真正原因是你們太驕傲自滿了,平時都是箭箭中靶,便生了輕敵之意,我告訴你們,如果連這點壓力都頂不住,那你們這一輩子永遠只配當個小兵,可如果你們頂住了壓力,你們個個都是都尉中郎將,甚至你們中還有大將軍出現,我絕不是胡亂鼓勵,我李慶安是用最嚴格的手段來訓練你們,只要你們能通過訓練,什麼校尉之職對你們來說,都可以不屑一顧了。”

“將軍,我們明白了,我們絕不會再失誤。”

“好!我期待。”

李慶安跳上一塊大石對衆人高聲道:“今天的檢閱,就讓大唐皇帝陛下來領略一下天下最強大的神射營,弟兄們,有沒有信心?”

“有!”百人一聲怒吼。

“很好,我比你們更有信心,現在去吃早飯,給我統統吃飽了,養足精神!”

.......

(加更一章)

第202章 鳳紋玉佩第540章 光弼心機第369章 攔截河東第710章 君臨天下第583章 霧娘所求第501章 阿緩之亂第425章 迎戰安賊(下)第309章 慶安新縣第93章 東市失火第185章 葛胡王子第596章 將計就計第63章 殺楊保楊第71章 花府大宴(四)第106章 盱眙剿匪第216章 隱龍新主第131章 奪島之戰(下)第325章 重劍無鋒第475章 平樓事件(上)第100章 調將揚州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440章 皇后珍珠第350章 配合默契第133章 大戰前夕第394章 消息走露第410章 圍城之戰(下)第331章 初次談判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274章 借刀殺人(中)第710章 君臨天下第121章 江都弓騎第642章 上黨戰役(四)第118章 恩生仇起第586章 幽州急報第345章 回紇寇邊第425章 迎戰安賊(下)第685章 明珠求願第2章 難掩金色第187章 查封茶莊第487章 血戰且末(上)第102章 龍虎爭鬥(下)第576章 將帥異心第685章 明珠求願第490章 且城決戰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183章 初學騎馬第70章 花府大宴(三)第400章 風雨欲來第635章 風雲急變第590章 緊急求援第43章 小露鋒芒第350章 配合默契第452章 重組千牛第42章 權宦高翁第90章 古怪樂器第531章 涇州匪患第174章 天山春獵(下)第469章 關中內訌(下)第46章 請君入甕第469章 關中內訌(下)第636章 意外事件第150章 韓國夫人第201章 亂點鴛鴦第268章 風雲變幻(下)第244章 西曹之戰第123章 青海湖畔第346章 李豫之憂第46章 請君入甕第331章 初次談判第658章 反慶集團第687章 河北風雲(上)第265章 開業風波第276章 雙管齊下第48章 封賞前夜(上)第404章 致命國情第357章 廟堂斷裂第614章 通貨膨脹第637章 各有對策第580章 事態蔓延第53章 寶石現蹤第650章 上黨戰役(十二)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九十一章 除夕之夜上第81章 燙手差事第545章 將軍轉行第四百五十六章 裴家大壽下第135章 石堡大戰(中)第562章 意外機會第429章 一石擊波第152章 清月詩社(一)第499章 贊普消息第264章 解開枷鎖第192章 楊釗入相第287章 有使遠來第71章 花府大宴(四)第158章 上元觀燈(上)第625章 請君入甕第669章 東宮爭嫡第94章 沉香夜宴第115章 城門風波
第202章 鳳紋玉佩第540章 光弼心機第369章 攔截河東第710章 君臨天下第583章 霧娘所求第501章 阿緩之亂第425章 迎戰安賊(下)第309章 慶安新縣第93章 東市失火第185章 葛胡王子第596章 將計就計第63章 殺楊保楊第71章 花府大宴(四)第106章 盱眙剿匪第216章 隱龍新主第131章 奪島之戰(下)第325章 重劍無鋒第475章 平樓事件(上)第100章 調將揚州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440章 皇后珍珠第350章 配合默契第133章 大戰前夕第394章 消息走露第410章 圍城之戰(下)第331章 初次談判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274章 借刀殺人(中)第710章 君臨天下第121章 江都弓騎第642章 上黨戰役(四)第118章 恩生仇起第586章 幽州急報第345章 回紇寇邊第425章 迎戰安賊(下)第685章 明珠求願第2章 難掩金色第187章 查封茶莊第487章 血戰且末(上)第102章 龍虎爭鬥(下)第576章 將帥異心第685章 明珠求願第490章 且城決戰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183章 初學騎馬第70章 花府大宴(三)第400章 風雨欲來第635章 風雲急變第590章 緊急求援第43章 小露鋒芒第350章 配合默契第452章 重組千牛第42章 權宦高翁第90章 古怪樂器第531章 涇州匪患第174章 天山春獵(下)第469章 關中內訌(下)第46章 請君入甕第469章 關中內訌(下)第636章 意外事件第150章 韓國夫人第201章 亂點鴛鴦第268章 風雲變幻(下)第244章 西曹之戰第123章 青海湖畔第346章 李豫之憂第46章 請君入甕第331章 初次談判第658章 反慶集團第687章 河北風雲(上)第265章 開業風波第276章 雙管齊下第48章 封賞前夜(上)第404章 致命國情第357章 廟堂斷裂第614章 通貨膨脹第637章 各有對策第580章 事態蔓延第53章 寶石現蹤第650章 上黨戰役(十二)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九十一章 除夕之夜上第81章 燙手差事第545章 將軍轉行第四百五十六章 裴家大壽下第135章 石堡大戰(中)第562章 意外機會第429章 一石擊波第152章 清月詩社(一)第499章 贊普消息第264章 解開枷鎖第192章 楊釗入相第287章 有使遠來第71章 花府大宴(四)第158章 上元觀燈(上)第625章 請君入甕第669章 東宮爭嫡第94章 沉香夜宴第115章 城門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