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東宮爭嫡

大凡親王都想做皇帝,從古至今莫不如此,主要是條件許可,尤其老皇帝再給一點暗示和鼓勵,那親王想做皇帝的野心也就更加炙熱了。

彭王李僅就是這麼一個被皇帝寶座刺激得幾近瘋狂的親王,李僅是李亨的第三子,長子李豫前幾年已經去世了,次子李系便自然成了東宮太子,而李僅被封爲彭王,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爲了長親王。

李僅今年只有二十三歲,還十分年輕,和太子李系重武輕文相比,李僅卻是身體文弱,他從小飽讀經書,學識十分淵博,很得李亨的喜愛,認爲此子極像自己。

生在帝王之家,胸懷天下大志,李僅從小便崇拜他的大哥,他少年時便立下宏志,如果長兄能登基,他願爲馬前卒,幫助長兄打造一箇中興大唐,但殘酷的權力鬥爭使他這個願望無法完成了。

而南唐的太子卻變成了他最不喜歡的二哥,李僅有點心灰意冷,他的志向便改成了進太學做教授,培養天下桃李。

可惜人生如棋,父皇和他的一次深談,他又毅然將培養天下桃李的志向拋之腦後,立志肩負天下興衰,成爲一代英主。

李僅這幾天已經連續會見了右相王珙和左相崔圓,兩人對他的堅定支持使李僅充滿了自信,雖然李輔國和張皇后都不支持他,但父皇支持他,這就讓他東宮之路更進了一步。

關心則亂,令狐飛的突然殺出令他亂了陣腳,他心中充滿了緊張,就彷彿他的優勢在一夜之間蕩然無存,就彷彿他已經被拋棄了,他覺得自己必敗無疑,好在謀士閻凱又給他想到一條出路,謀求宗室的支持,這讓他那顆絕望的心又生出了一線希望。

李僅內心比較脆弱,稍有挫折,他便覺得自己難以承受了,整整一個多時辰,他揹着手在房間內來回踱步,他對閻凱是望眼(欲)穿。

“王爺,閻先生回來了。”

門口忽然傳來侍衛的稟報,李僅急忙上前去開門,正好看見閻凱對面走廊過來。

“閻先生,你終於回來了。”

李僅聲音充滿了激動,那種期盼的喜悅流於顏表,這讓旁邊的侍衛也忍俊不住想笑了,聖上說彭王(性)子像他,可哪裡像?

閻凱慌忙上前施禮:“殿下,卑職回來晚了,讓殿下擔心了。”

兩人進了書房,李僅關上門便迫不及待問道:“先生,到底怎麼樣了,你快告訴我,我都要擔心死了。”

閻凱微微一笑,“殿下放心,一切都在卑職的預料之中。”

李僅大喜,結結巴巴道:“嗣岐王.....答應了?”

“殿下開了那麼高的條件,他能不答應嗎?”

“條件?”

李僅愣了一下,他忽然想起了那些苛刻的條件,臉色變得有些不自在,那些條件並不是他的本意,而是閻凱的意思。

“先生,那些條件未免太苛刻了,如果我接受了,將來朝廷就沒有財政可言了。”

閻凱暗暗一嘆,果然還是太嫩了,這般書生意氣,他真的能爭霸天下嗎?

“殿下,條件歸條件,將來歸將來,殿下什麼都可以答應他們,等將來登基後再說給不給,殿下明白我意思嗎?”

“可是......”

李僅臉色中帶有一絲不滿,他很不贊成閻凱的這種態度,“閻先生,人言而無信,何以立身?”

“這個.....殿下這件事先別管它了,我想宗室也會明白覆巢之下無完卵的道理,真到了那個時候,他們也不會這麼過分,現在是殿下下一步該怎麼辦?殿下有考慮了嗎?”

“我有考慮了,如果宗室支持,我會立刻去見父皇,讓他知道,我的支持並不比皇兄差,我希望父皇能更一步支持我。”

閻凱低頭沉吟了一會兒,似乎在考慮一件什麼事,最後他擡起頭緩緩道:“爭奪東宮,殿下知道自己最大的弱項在哪裡嗎?”

“我知道,我沒有軍功,難以獲得軍方的支持。”

“不!”

閻凱搖了搖頭,“這不是殿下的短項,恰恰相反,這是殿下的長項,正是因爲殿下沒有軍隊背景,聖上纔會考慮讓殿下入主東宮,太子就是自恃軍功,越權(插)手朝務,才使聖上起了廢太子之心。”

李僅雖然是書生,但這個道理他也懂,在其位,謀其職,既爲東宮,就應該本份地學習如何治理天下,怎麼能擅自任免吏部侍郎,他點點頭問道:“那依先生之意,我的弱項是什麼?”

“我以爲殿下的短項在於殿下手段太弱,以至於處處被動,使聖上無法全力支持你,也使很多朝官(摸)不清殿下的真實意圖,不敢輕言支持,我想殿下如果能強勢一點,這就如打戰,這必能提升己方士氣,振奮軍心,同時也能打擊對方,繼而把主動權抓在手中,殿下以爲呢?”

閻凱見李僅低頭不語,不由心中有些打鼓,李慶安命令他要激化嫡爭,他也只能從李僅這裡入手,說服李僅,他又小心翼翼地試探道:“殿下,卑職的意思是,不妨手段狠辣一點,殿下既然想爭皇位,那就拿出一點帝王的魄力來,讓聖上看一看,你強勢的一面。”

‘帝王的魄力!’李僅慢慢擡起頭,眼中閃爍着亮光,閻凱這句話,無疑是一劑(雞)血,使他的情緒開始有點亢奮起來,“先生,那我該怎麼辦?”

閻凱並不急於說出心中的辦法,而是慢慢引誘李僅,“殿下不要着急,咱們一步一步來,先(摸)一(摸)聖上的態度,然後再走下一步,不過有一件事需要殿下儘快去辦。”

“什麼事?”

“殿下,我剛纔來的時候,看到令狐飛去見聖上了,他是從東宮出來,必然是和太子商量了什麼對策,殿下有必要讓聖上知道,令狐飛是剛剛從東宮出來,這樣,不管他有再好的說辭,聖上也未必會聽。”

“先生是讓我現在去揭穿他嗎?”

“殿下不要急!”

等令狐飛走了再去,他的口才很好,他會替自己狡辯,殿下說不過他,等他走了,再告訴聖上,不要多說,聖上自會去調查。”

........

南明宮勤政殿外,令狐飛已經等了很久了,宦官早已經進去替他稟報了,但聖上卻遲遲沒有召見他,這讓他心中有些打鼓,難道聖上已經知道自己是從東宮來嗎?

不可能,沒有這麼快,即使就算知道了,聖上也會立刻召見他,畢竟他是戶部尚書,掌控着南唐的財政,以他的地位,李亨不可能遲遲不見他,一定是有什麼事情發生了,才使聖上無暇顧及自己。

當年令狐飛可是李亨的軍師幕僚,是李亨最信任之人,一般重大事情都要和他商量,但從今年開始,李亨明顯對他有點冷淡了,這讓令狐飛着實(摸)不着頭腦,一直到半個月前,一個偶然的機會,令狐飛才從李輔國那裡得到一點內幕。

原來是王珙在背後向李亨告發他,說李亨御駕東征時,他和太子往來過密,然後便發生了太子越權任免吏部侍郎一事,也就是說,李亨懷疑是他在慫恿太子越權,這讓令狐飛極爲憤怒,也正是這樣,令狐飛才毅然決定支持太子,決不讓王珙得逞。

這時,一名宦官匆匆從偏殿內走出,向他施一禮道:“令狐尚書,聖上召你覲見!”

“好!公公請前面帶路。”

令狐飛跟着宦官向大殿走去,走到一個較黑處時,令狐飛悄悄將一片金葉子塞給了宦官,宦官一怔,隨即喜上眉梢,立刻將金葉子收了,“令狐尚書太客氣了,這怎麼好意思呢?”

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宦官深黯此理,他見左右無人,立刻低聲道:“剛纔聖上在召見王相國,再談軍務之事,好像是北唐軍隊有異常調動。”

令狐飛心中一驚,北唐軍隊有異常調動,他當然知道,他也是爲此事而來,沒想到被王珙搶先了,而且聖上竟然沒有叫他一起商議,這是什麼意思?難道要把他排擠出決策圈嗎?

令狐飛心中疑慮,他連忙拱手謝道:“哦!多謝公公相告。”

老宦官又低聲道:“昨晚魚公公也寫奏摺來了,他堅決支持太子。”

令狐飛心中大喜,魚朝恩是襄陽觀軍容使,手握襄陽二十萬大軍,如果他肯支持太子,形勢顯然對太子更有利了。

“多謝公公,日後必有重謝!”

令狐飛隨着宦官走進了御書房,正好,迎面見王珙從裡面走了出來,兩人對望一眼,王珙立刻擠出了燦爛的笑容,拱手道:“呵呵!讓令狐尚書久等了。”

“相國有點自作多情了吧!是聖上讓我等候,和相國有什麼關係?”令狐飛回答道。

王珙的臉也(陰)沉下來,“看來令狐尚書的心情不好啊!那好吧!不耽誤你了。”

他和令狐飛擦肩而過,肩膀卻重重地撞了令狐飛一下,隨即冷笑兩聲,揚長而去。

令狐飛捂着肩膀,狠狠盯着他的背影,眼中閃過了一絲殺機,將來太子登位,當先殺此人。

一名小宦官跑了出來,見到令狐飛,立刻道:“令狐尚書,聖上召見!”

“嗯!”

他答應一聲,走進了李亨的御書房。

御書房內,李亨正負手站在地圖前,目光裡充滿了擔憂,他剛剛得到王珙上呈的情報,一支五萬人的北唐軍隊兵分兩路,一路四萬軍進駐汝州,一路一萬人進駐豫州,據說主將是大將李晟,李晟雖然只是二線大將,但此人極受李慶安重視,一般都是發動大戰時出現,此人忽然出現在汝州,這是什麼意思?

還有另一個消息,李光弼也率五萬軍進入了關中,難道他是要發兵漢中?剛纔王珙的意思是說,李慶安很可能要發動對南唐的戰役了,如果是這樣,自己該如何應對?

“臣令狐飛參見陛下!”

李亨轉過身,見令狐飛已經出現在自己身後了,便點點頭道:“愛卿免禮!”

“謝陛下!”

李亨長長嘆了口氣,“令狐愛卿,朕剛剛接到消息,李晟已經率領五萬大軍進駐了豫州和汝州,朕很憂心啊!”

令狐飛一怔,他只知道李光弼率軍入關中,卻不知道李晟出兵汝州一事,他急問道:“陛下,同時出兵汝州和豫州的情報可靠嗎?”

“應該可靠!王相國很有把握,四萬軍在汝州,一萬軍進駐豫州。”

令狐飛研究過地圖,對襄陽一帶的情況非常熟悉,他一聽便明白了北唐軍的戰略企圖。

“陛下,北唐軍明顯是要攻打南陽了。”

“何以見得?”

李亨雖然對令狐飛有了成見,但他對令狐飛的謀略卻是很相信,聽他這樣一說,李亨立刻有點緊張起來。

“陛下請看地圖!”

令狐飛指着地圖道:“汝州位於南陽正北方,而豫州在南陽東南方,李晟主力駐紮汝州,明顯是要正面攻打南陽,而豫州的一萬軍則是穿(插)到南陽之後,極可能是攻打新野,斷南陽的後路,南陽若失,襄陽的大門就開了。”

李亨仔細看了看地圖,確實如此,儘管豫州和南陽之間還隔一個唐州,但唐州幾乎沒有駐軍,再加上安西軍的騎兵速度,幾乎完全可以奇襲新野,只是他還有一點不明白。

“愛卿所言雖然有理,但按照李晟的(性)格,不動則已,一動必是突襲,他很早擺出這架勢,不就告訴我們他的戰略了嗎?朕不太明白。”

“陛下,李慶安從來不會只爭一城一域,他若要攻打南唐,必然是兩線同時作戰,他之所以在襄陽擺出架勢,其實就是想吸引我們關注襄陽,但是他的真正進攻,一定是從漢中開始,所以李光弼纔會領軍入關中,陛下,臣和李慶安打交道多年,深知其謀略。”

李亨也在想李光弼軍隊進關中後會做什麼,但他在關中的探子盡沒,根本就無從知曉,令狐飛的話使他如夢方醒,他急忙追問道:“那依尚書之意,我們該如何應對。”

“陛下,臣有兩個建議。”

“嗯!你說。”

漸漸地,李亨已經忘記了對令狐飛的不滿,現在他只關心如果能抵禦住北唐軍隊的進攻,其他都不重要了。

令狐飛心中暗喜,他已經一步步把李亨的思路控制住了,他緩緩道:“第一個建議,我們放棄襄陽,撤軍回蜀中,利用巴蜀的地形,集中兵力和北唐軍對抗。”

其實這個建議是令狐飛剛剛纔意識到,既然魚朝恩支持太子,若魚朝恩的大軍能回來,必然會大大加強太子的勢力。

李亨沒有想到這一點,他點點頭,“這個建議朕會考慮,愛卿再說第二個建議。”

“臣的第二個建議是:大敵當前,切不可先生內亂,臣勸諫陛下保全太子,一心對外。”

...........

(推薦水葉子大大的新書,書名《隱相》,書號2145303,還很瘦,大家可以先收藏)

第265章 開業風波第10章 又見小娘第264章 解開枷鎖第514章 爾虞我詐第555章 顏氏兄弟第336章 不速之客第549章 南唐之爭第175章 後軍之重第470章 獨孤家宴(上)第389章 回到安西第402章 看破迷局第686章 兩國來使第259章 貴妃設宴第1章 戍堡新丁第188章 隱龍驚現第517章 吐蕃棋局(上)第176章 深谷藏胡第414章 朝廷借錢第697章 兵入河北第322章 身份暴露第414章 朝廷借錢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642章 上黨戰役(四)第355章 拒不交權第349章 不甘貶黜第276章 雙管齊下第605章 裴相之死(下)第659章 攻心爲上第142章 冤家路窄第399章 夜襲那城第175章 後軍之重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366章 飛援潼關第331章 初次談判第36章 阿弩越城第219章 攻陷月氏第467章 崔氏之病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431章 密集佈局第9章 安西副帥第310章 夫人外交第656章 放線釣魚第309章 慶安新縣第223章 重回北庭第649章 上黨戰役(十一)第513章 激戰步師第589章 楊氏姐妹第362章 翁婿和解第699章 西線備戰第516章 以勢迫人第565章 婉兒進門第298章 攜美遊莊(下)第78章 太子李亨第2章 難掩金色第448章 先禮後兵第674章 風雨南唐第132章 朝中論戰第330章 西遷之禍第334章 帝國公主第88章 軍政之爭第30章 發現敵情第701章 胡馬行蹤第59章 別院聽琴(上)第143章 慶王之邀第622章 哥舒之死第20章 自古傷別第313章 賣官之案(下)第16章 危機重重五十八章 一封請帖第117章 神秘邀見第519章 月圓之夜(上)第345章 回紇寇邊第268章 風雲變幻(下)第232章 曲池壽宴(中)第48章 封賞前夜(上)第286章 朝會之爭(下)第140章 我兒何在第709章 奉先夜話第434章 皇莊驚魂(中)第251章 掌控河中(下)第94章 沉香夜宴第196章 金戈鐵馬第618章 吳王虎子第127章 龍駒仙島第494章 成都來信第284章 朝會之爭上第39章 奉命東行第540章 光弼心機第670章 靜室密商第25章 走漏消息第330章 西遷之禍第424章 迎戰安賊(中)第641章 上黨戰役(三)第362章 翁婿和解第269章 先發制人第18章 生死關頭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603章 撤兵河東第66章 縣令楊釗第490章 且城決戰
第265章 開業風波第10章 又見小娘第264章 解開枷鎖第514章 爾虞我詐第555章 顏氏兄弟第336章 不速之客第549章 南唐之爭第175章 後軍之重第470章 獨孤家宴(上)第389章 回到安西第402章 看破迷局第686章 兩國來使第259章 貴妃設宴第1章 戍堡新丁第188章 隱龍驚現第517章 吐蕃棋局(上)第176章 深谷藏胡第414章 朝廷借錢第697章 兵入河北第322章 身份暴露第414章 朝廷借錢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642章 上黨戰役(四)第355章 拒不交權第349章 不甘貶黜第276章 雙管齊下第605章 裴相之死(下)第659章 攻心爲上第142章 冤家路窄第399章 夜襲那城第175章 後軍之重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366章 飛援潼關第331章 初次談判第36章 阿弩越城第219章 攻陷月氏第467章 崔氏之病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431章 密集佈局第9章 安西副帥第310章 夫人外交第656章 放線釣魚第309章 慶安新縣第223章 重回北庭第649章 上黨戰役(十一)第513章 激戰步師第589章 楊氏姐妹第362章 翁婿和解第699章 西線備戰第516章 以勢迫人第565章 婉兒進門第298章 攜美遊莊(下)第78章 太子李亨第2章 難掩金色第448章 先禮後兵第674章 風雨南唐第132章 朝中論戰第330章 西遷之禍第334章 帝國公主第88章 軍政之爭第30章 發現敵情第701章 胡馬行蹤第59章 別院聽琴(上)第143章 慶王之邀第622章 哥舒之死第20章 自古傷別第313章 賣官之案(下)第16章 危機重重五十八章 一封請帖第117章 神秘邀見第519章 月圓之夜(上)第345章 回紇寇邊第268章 風雲變幻(下)第232章 曲池壽宴(中)第48章 封賞前夜(上)第286章 朝會之爭(下)第140章 我兒何在第709章 奉先夜話第434章 皇莊驚魂(中)第251章 掌控河中(下)第94章 沉香夜宴第196章 金戈鐵馬第618章 吳王虎子第127章 龍駒仙島第494章 成都來信第284章 朝會之爭上第39章 奉命東行第540章 光弼心機第670章 靜室密商第25章 走漏消息第330章 西遷之禍第424章 迎戰安賊(中)第641章 上黨戰役(三)第362章 翁婿和解第269章 先發制人第18章 生死關頭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603章 撤兵河東第66章 縣令楊釗第490章 且城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