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崔氏之病

????長安,一場靡靡細雨已經連續下了七天,暑氣完全消失,整個長安城都沉浸在一絲初秋的寒意之中,入夜,大街上行人稀少,偶然可見的人都行跡匆匆,在這寒冷的夜裡,家纔是最溫暖的地方。【】

在萬年縣永寧坊的西北角,有一座佔地數十畝的大宅,這裡便是被罷黜的相國崔渙的府第,一輛馬車飛速駛來,停在了崔渙的府門前,一名侍衛下了馬車,快步走上臺階,和門房說了兩句,門房立刻回去稟報,王珙從馬車上下來,揹着手在臺階下等候,一名侍衛在身後給他撐着傘。

片刻,崔府的側門開了,崔渙長子崔俊快步迎了出來,老遠便拱手道:“王相國光臨寒舍,有失遠迎,請王相國恕罪!”

崔俊約三十歲出頭,現任河東道晉州長史,精明能幹,將晉州治理的不錯,在民衆中頗有聲望,他聽說父親出事,急忙趕回來,今天上午才抵達長安。

王珙回了一禮,笑道:“是我沒有事先打招呼,抱歉地應該是我?”

他上前一步,又低聲問道:“賢侄,你父親病勢好一點沒有?”

經過雙方的妥協,崔渙已經從大理寺監獄放出,韋見素也回了家但崔渙出家後便病倒了,病勢十分沉重,王珙便受李亨的委託,前來崔家探望病情。

崔俊嘆息一聲道:“監獄中條件惡劣,父親這次又深受打擊,宿疾發作,便病倒了,這次病勢很沉重,醫師說父親至少要將養半年到一年,身體纔會慢慢好轉。”

“哎!這次是連累你父親了,監國殿下命我來探望一下你父親,先去看看病情吧!”

崔俊點點頭,道:“王相國請跟我來。”

崔俊帶着王珙來到內宅一處小院中,王珙的病房就在這裡,還沒見病房,王珙便聞到了一股濃烈的藥味,他眉頭不由一皺,崔渙的身體一向很好,怎麼一病倒就如此嚴重。

走到門口,崔俊低聲稟報道:“父親,王相國來看你了。”

屋內傳來一陣激烈的咳嗽,咳得聲嘶力竭,只聽崔渙氣喘吁吁道:“請...請王相國...進來!”

“王相國,我父親請你進去。”

王珙嘆了口氣,走進了病房,病房內的藥味更加濃烈了,隱隱還夾雜着一種腐臭之氣,令人聞之慾嘔,王珙剋制住反胃,走上前,只見崔渙躺在病榻上,臉色蠟黃,頭髮蓬亂,不停地咳嗽,那種腐臭之氣就是從他身上傳來,靠近了更加難以忍受,倒是兩名侍妾或許習慣了,一左一右,服侍着崔渙喝藥。

王珙實在無法靠近,便遠遠地行一禮道:“崔兄的病體可感覺好一點?”

崔渙今年剛剛過五十,正是一個男人事業中最黃金的時刻,天寶年間,他一直在蜀中爲官,官至梓州太守,去年工部尚書楊慎矜跟隨張筠一同辭職後,他被調回長安,出任工部尚書,由於他是崔氏的核心人物,李亨便升他進了政事堂,可惜他出任相國還不到一個月,便成了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他喝了一口藥,吃力道:“胸悶,喘不過氣....”

說到這,他又是一陣劇烈的咳嗽,半晌才憋出一句道:“我不行了,讓相國和監國殿下失望了。”

“話不能這樣說,崔兄正當壯年,病癒後還有出仕機會,監國殿下讓崔兄好好將養,有什麼需要儘管提出來。”

“多謝監國殿下,我....我沒有...什麼需要。”

王珙見崔渙說話艱難,又難以若忍受他身上的臭味,便點點頭,將一支上好的百年人蔘放在桌上,拱手道:“那我就不打擾崔兄休息了,下次再來探望。”

“俊兒,替爲父送相國。”

王珙走了,崔渙一直聽王珙的腳步聲走遠,他眼睛忽然一睜,剛纔的渾濁昏沉的目光頓時看不見了,變得目光炯炯,他一翻身坐了起來,對兩名侍妾道:“給我打水來!”

一名侍妾連忙出去打水,崔渙又對另一人道:“待俊兒回來,讓他來書房見我。”

他捏了捏鼻子,似乎也難忍受房子的臭氣......雨霧中,崔俊將王珙送了出來,“多謝王相國來探望父親,請王相國慢走。”

“好好照顧你父親,我準你一個月的假,吏部那邊我會去打招呼,有什麼困難,儘管來找我!”

王珙交代了幾句,便登上馬車走了,崔俊一直望他走遠,這纔回頭吩咐下人道:“把大門關好了,再有人來拜訪,就說老爺休息了,向我稟報。”

他走進府內,一名家人上前,對他低聲說了一句,崔俊點點頭,便快步向內宅的書房走去。

此刻,崔渙的書房中光線明亮,瀰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

崔渙已經將臉上塗的蠟黃之色洗掉,又換了一身寬大的禪衣,坐在書房裡寫着什麼,這時,門外傳來了兒子崔俊的聲音。

“父親,孩兒來了。”

“進來吧!”

門開了,崔俊走了進來,崔渙放下筆,指了指旁邊的坐墊道:“坐吧!”

崔俊坐下便道:“父親,王相國已經走了。”

“我知道他走了,他不走,我也不會坐到這裡來,唉!裝病不好受啊!”

沉默了一下,崔俊道:“孩兒不明白,父親爲什麼要對王相國和監國殿下裝病?”

崔渙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微微一笑道:“你回來已經一天了,應該也知道我爲什麼被免職,說說你的想法?爲父很想知道。”

崔俊沉思了片刻,道:“父親,這件事我越想越蹊蹺,父親明明沒有給李隆基寫給什麼信,他怎麼會回那樣的信給父親?而且還落在了李慶安的手上,這裡面有問題啊!”

崔俊已經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後果,憑着直覺他認爲父親是遭到了陷害,爲此,他忿忿不平道:“父親,我覺得這是李慶安一手策劃的陰謀,事情絕不可能那麼巧,他需要證據的時刻,證據就來了,這怎麼可能?”

崔渙讚許地看了兒子一眼,兒子能看出這一點,已經很不錯了,着實令崔渙感到欣慰,他點點頭笑道:“別人都以爲我私通成都,只有我自己清楚,這當然是李慶安的手腕,至於他是怎麼做的,我認爲倒不重要了,現在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一件事,他爲什麼要選擇我崔家下手?”

崔俊沒有聽懂父親的話,他急道:“怎麼能就這樣算了?讓父親含不白之冤,不如寫信到成都,讓二叔查一查原委,這件事肯定會水落石出。”

崔俊指的二叔是南唐相國崔圓,崔渙見兒子在最關鍵的問題上還是有點糊塗,不由搖了搖頭道:“你沒有聽懂我的意思,我的罪名不重要,我以前就效忠老皇帝,就算現在再效忠他,又何罪之有?問題不在這裡,問題是李慶安爲什麼要選擇我崔家下手?你難道還不明白嗎?”

其實崔渙可以一句話把問題講透,但那樣對兒子不利,他想要讓兒子自己悟透其中的關鍵,這樣兒子才能逐漸成熟,才能真正懂權力鬥爭的玄妙,才能在將來接自己的位子。

崔俊畢竟還是爲政多年,有一定的政治鬥爭經驗,經父親一點撥,他一下子便明白過來了,道:“父親的意思是說,李慶安是想踩着我們崔家,用我們崔家的倒臺去籠絡別的世家,是這樣嗎?”

崔渙見兒子終於明白,不由笑道:“你能看出這一點,說明你的進步很大,那我再問問你,崔家受挫,那對誰最有利?”

‘對誰最有利?’如果父親不刻意問這句話,崔俊當然會想到是李慶安,這件事當然對李慶安最有利,各大世家都對他刮目相看,其次是韋家,韋滔竟然入了相,預示着韋家將重獲出頭之曰。

但父親這樣刻意一問,崔俊便意識道答案或許不是那麼簡單,他沉思了片刻,便猶豫着道:“父親莫非是指裴家?”

崔渙撫掌大笑,“不錯!我兒能看出這一點,不愧是我的兒子,我後繼有人了。”

崔俊紅着臉連忙道:“父親,我只是一種感覺,讓我說具體理由,我卻說不出來。”

“那好,讓我告訴你。”

崔渙注視着兒子的眼睛,一字一句道:“因爲李慶安有登基的可能!”

“父親,這會是真的嗎?”崔俊不可思議地問道。

“難道你不知道此事?”

“孩兒知道一點,大家平時也說起過,只是孩兒在河東,瞭解不多,不敢相信這會是真的。”

“這是真的,而且可能姓越來越大。”

崔渙眼中露出了一絲擔憂,“他這次打壓我們崔家,其實就是爲了徹底拉攏裴家和韋家,他是在向裴家展示他的實力,以讓裴家對他死心塌地,同時也讓韋家對他感激涕零,願成爲他的馬前卒,事實上他成功了,我聽過裴家決定將裴遵慶的孫女婉兒許配給他,以作爲他們正式結盟的標誌,韋滔也將他的兒子韋靖遠和侄子韋應物送去安西從軍,這也算是韋家對他效忠的標誌,聽說王維爲尚書右丞,也是盧家的面子,現在長安各大名門世家中,獨孤、長孫、裴、韋、盧、張等大世家都在支持他,他的形勢越來越好。”

崔俊聽完父親的分析,這才若有所悟,原來是父親裝病,就是想和監國黨保持一定的距離,讓崔家脫離監國黨,原來如此啊!

想到這,他精神一振道:“父親,那依你之意思,難道我們崔家和李慶安還有和解的餘地?”

崔渙眯着眼笑了,“我們崔家是天下第一世家,如果我們也支持他,你說他願不願意與我們和解?”

“父親,我想他一定願意,否則他就不會拉攏裴家了,他也知道,不能只依賴獨孤一家,裴婉兒是裴家嫡女,他要娶裴婉兒,就是不想讓獨孤家一家坐大,既然他有登基的野心,那孩兒以爲他一定也有接納我們崔家的心胸。”

“我兒說得非常不錯,但不能急,得慢慢來,太急了就會得罪李亨,這對我們崔家更不利,我準備再病上半年,暫時在野,等時機到了,我們崔家在改換門庭。”

崔俊又有點擔憂道:“可如果時間拖得太久,李慶安會不會繼續清洗崔家其他子弟?”

“這一點絕不會!”

崔渙淡淡一笑道:“其實李慶安已經爲我們崔家留下了後路,否則,崔平和崔光遠怎麼會被調離長安?”

第487章 血戰且末(上)第596章 將計就計第236章 攻取石國(下)第644章 上黨戰役(六)第579章 火燒東市第448章 先禮後兵五十七章 夜遊長安下第706章 楚州異兆第183章 初學騎馬第507章 三個條件第554章 河北大遷(中)第377章 情報爲先第562章 意外機會第185章 葛胡王子第51章 大殿封賞(下)第639章 上黨戰役(一)第626章 江南初平第134章 石堡大戰(上)第180章 如畫當壚第538章 明皇之死第125章 引蛇出洞第577章 河北壯士第516章 以勢迫人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第60章 別院聽琴(下)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148章 北庭論政第586章 幽州急報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337章 河中暴亂第698章 急求外援第368章 退而結網第117章 神秘邀見第174章 天山春獵(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清月詩社二第138章 絕嶺屠鷹(中)第430章 楊家不甘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679章 南唐覆滅(下)第348章 出兵回紇第654章 高陵異兆第71章 花府大宴(四)第671章 獵殺狐首第373章 帝國合約(中)第96章 家中遇盜第702章 史營內訌第430章 楊家不甘第659章 攻心爲上第396章 致命一擊第585章 視察戰備第394章 消息走露第394章 消息走露第268章 風雲變幻(下)第593章 猙獰初露第530章 太后珍珠第354章 回紇撤兵第290章 有失有得第667章 全城搜查第116章 齊人之福第632章 商人牽線(下)第19章 死地後生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393章 貨幣戰爭(下)第632章 商人牽線(下)第154章 清月詩社(三)第671章 獵殺狐首第411章 斬盡殺絕第705章 包圍回紇第475章 平樓事件(上)第495章 千牛金吾第313章 賣官之案(下)第260章 夜遇貴妃第494章 成都來信第354章 回紇撤兵第354章 回紇撤兵第607章 真兇是誰第207章 衝冠一怒第1章 戍堡新丁第40章 神秘少婦第431章 密集佈局第622章 哥舒之死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338章 雙管齊下(上)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第486章 金山狼羣第218章 楊釗折臂第597章 血戰相州(一)第212章 欽差大臣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340章 各懷心思第612章 微服私訪(上)第488章 血戰且末(中)第527章 各有心思第525章 急商對策第62章 安楊之交第565章 婉兒進門第577章 河北壯士第381章 噴赤血戰第703章 牧馬陰山第205章 蛇蠍美人
第487章 血戰且末(上)第596章 將計就計第236章 攻取石國(下)第644章 上黨戰役(六)第579章 火燒東市第448章 先禮後兵五十七章 夜遊長安下第706章 楚州異兆第183章 初學騎馬第507章 三個條件第554章 河北大遷(中)第377章 情報爲先第562章 意外機會第185章 葛胡王子第51章 大殿封賞(下)第639章 上黨戰役(一)第626章 江南初平第134章 石堡大戰(上)第180章 如畫當壚第538章 明皇之死第125章 引蛇出洞第577章 河北壯士第516章 以勢迫人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第60章 別院聽琴(下)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148章 北庭論政第586章 幽州急報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337章 河中暴亂第698章 急求外援第368章 退而結網第117章 神秘邀見第174章 天山春獵(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清月詩社二第138章 絕嶺屠鷹(中)第430章 楊家不甘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679章 南唐覆滅(下)第348章 出兵回紇第654章 高陵異兆第71章 花府大宴(四)第671章 獵殺狐首第373章 帝國合約(中)第96章 家中遇盜第702章 史營內訌第430章 楊家不甘第659章 攻心爲上第396章 致命一擊第585章 視察戰備第394章 消息走露第394章 消息走露第268章 風雲變幻(下)第593章 猙獰初露第530章 太后珍珠第354章 回紇撤兵第290章 有失有得第667章 全城搜查第116章 齊人之福第632章 商人牽線(下)第19章 死地後生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393章 貨幣戰爭(下)第632章 商人牽線(下)第154章 清月詩社(三)第671章 獵殺狐首第411章 斬盡殺絕第705章 包圍回紇第475章 平樓事件(上)第495章 千牛金吾第313章 賣官之案(下)第260章 夜遇貴妃第494章 成都來信第354章 回紇撤兵第354章 回紇撤兵第607章 真兇是誰第207章 衝冠一怒第1章 戍堡新丁第40章 神秘少婦第431章 密集佈局第622章 哥舒之死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338章 雙管齊下(上)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第486章 金山狼羣第218章 楊釗折臂第597章 血戰相州(一)第212章 欽差大臣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340章 各懷心思第612章 微服私訪(上)第488章 血戰且末(中)第527章 各有心思第525章 急商對策第62章 安楊之交第565章 婉兒進門第577章 河北壯士第381章 噴赤血戰第703章 牧馬陰山第205章 蛇蠍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