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血戰且末(中)

安西的黃昏殘陽如血,吐蕃大營中,激烈的鼓聲依然在。咚咚咚”的敲響,一萬五千名吐蕃軍如狂潮奔騰,向且末城掩殺而來,這已經是吐蕃軍在三天內的第三次攻城了。

在第一天的試探進攻中,吐蕃軍未能衝破唐軍密集的箭雨,死傷數百人而敗退,第二次進攻,吐蕃軍被唐軍的投石機打得骨斷筋折,死傷千人,被迫鳴金收兵。

在兩次試探後,吐蕃已經明白了唐軍的防禦套路,遠以投石機和牀弩,而近以弓箭防禦,這時,尚嘉素得到了消息,又一支從邏些過來的兩萬人援軍已經抵達了吐蕃大營。

這兩萬援軍的到來使吐蕃軍士氣大振,有了這兩萬人的底氣,尚嘉素也信心大增,這樣一來他就有五萬人的兵力了,他便可以集中兵力,將唐軍的城堡一一攻克,這時他的探子也傳來消息,於闃軍鎮的守軍並不多,也就是說,只要拿下且末鎮,整個圖倫沙漠以南都將被吐蕃軍佔領,安西的大門也就被打開了。

正是兩萬援軍的到來使尚嘉素下定了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拿下且末城。

在轟隆隆進攻的鼓聲中,吐蕃一萬五千大軍分爲三個方陣,一起向唐軍前沿推進,人數密集,從高處望去,黑色的吐蕃軍密密麻麻,如蟻羣一般,將且末城外的大地覆蓋住了。

“前進!”在鼓聲中,吐蕃大將高聲喝喊,“殺進城池!”

“前進!”

在滾雷般的吶喊聲中,吐蕃大軍如排山倒海般地向且末城推進,這一次吐蕃軍使用了很多攻城武器,首先是排筏,也就是十棵大樹困綁在一起,這些大樹都是從附近綠洲砍伐來的楊樹”又直又長,每一棵大樹都長四五丈,保留其枝椏,將它們密集捆綁後”便成爲了臨時的棧橋,使吐蕃軍能衝過護城河,數百吐蕃軍頂着一隻排筏奔行,它同時也能抵禦唐軍的弓箭以及牀弩。

其次是皮鬥,這原本是漢人抵禦滾木鐳石的防禦武器,現在也被吐蕃人學會了,所謂皮鬥就是一種用粗木搭成的架子”上面覆蓋了數層牛皮,牛皮塗上厚厚的油脂,滑膩無比,又有一定的斜角,當巨石砸上牛皮,則容易被卸力滑飛,儘管不是每一塊巨石都能防禦住,但至少可以防禦住四成的巨石飛射。

一隻皮鬥寬三丈,長五丈,下面裝有木輪,可以緩緩推行,而一隻皮鬥下面則躲藏了三四百名吐蕃士兵。

在戰鼓聲中”一萬五千吐蕃大軍發動了,排筏、皮鬥、長梯以及浩浩蕩蕩的吐蕃大軍匯成了一道壯觀的黑色大潮向城池奔涌而來。

城頭上,唐軍已經準備就緒了,東西兩排二十架重型投石機吱嘎嘎地拉開了,皮兜裡放上了一塊百十斤重的巨石,每一架投石機需要一百五十人來拉拽”唐軍無法分出這麼多兵力,便由唐軍指揮,且末城的三千民夫負責拉拽投石機。

吐蕃大軍越來越近,已經進入了八百步線,如果是兩百人的超大型投石機便可以投射了”但且末城的投石機略小,射程只有五百至六百步遠,負責指揮投石機的唐將是郎將羅勝軍,這也是一名由小兵一步步走上將軍職位的實戰型將領,他是薩毗城的守將”受賀婁餘潤之令,燒燬薩毗城,撤回了且末城。

羅勝軍注視着吐蕃軍的進攻浪潮一步步迫近城池,前軍鋒頭已至七百步了,唐軍的牀弩已經射出,三百支四尺長的鐵箭和無數密集的小箭一齊射向吐蕃大軍,吐蕃軍中一陣人仰馬翻,數百名吐蕃士兵被射倒,強烈的射擊慾望誘惑着羅勝軍,但他手中的紅旗始終沒有揮下,紅旗不揮下,二十名唐軍指揮手便不敢下達射擊的命令。

六百步,吐蕃軍終於進入了投石機的射程,羅勝軍手中的紅旗終於揮下了,“射!”二十名唐軍指揮手幾乎是同時嘶聲大喊。

重型投石機發動了,二十根長長的拋杆揮出,將二十塊巨大的石頭向吐蕃陣營中砸去,巨石發出尖利的呼嘯聲,在空中翻滾,迅疾無匹地出現在了吐蕃軍的頭頂,吐蕃士兵一陣大喊,紛紛向兩邊躲閃,或者鑽進皮鬥中。

,轟”的一聲悶響,巨石砸下,塵土飛揚,幾名吐蕃士兵躲閃不及,被砸成了肉醬,強大的衝擊力使巨石繼續翻滾,直衝進吐蕃士兵羣中,頓時慘叫聲一片,十幾名士兵被撞死,血水四濺,整顆巨石被染成了紅色。

又是一聲巨響,一塊巨石砸中了皮鬥”嘭,的一聲震響,夾鬥到滑膩使磨去了棱角的巨石無法打實,滑飛出去二十餘步,這一塊巨石沒有達到效果。

但皮鬥並不是每一塊巨石都能承受,這取決於石塊本身的光滑程度,如果石塊粗糙毛棱,那皮鬥就很難發揮效果。

又是一聲悶響,伴隨着支架的碎裂聲,一隻皮鬥被砸塌了,數百名藏身皮鬥下的吐蕃士兵跌跌撞撞爬出,不少人被倒塌的木柱砸傷,在皮鬥下痛苦呻吟。

第二輪投石機再次發射,二十塊巨石在空中翻滾,呼嘯着砸來,砸得吐蕃士兵人仰馬翻,血肉橫飛,皮鬥破碎,排筏折斷,緊接着第三輪、第四輪…………每一輪投石發射便有數百人傷亡,儘管投石機威力巨大,但畢竟數量少,無法形成巨大的殺傷力,一萬餘名吐蕃大軍已經奔涌到了城下,城上唐軍萬箭齊發,箭如冰霓急雨,鋪天蓋地向吐蕃軍射去。

吐蕃軍舉盾相迎,不斷有人中箭慘死,在箭雨中,幾千吐蕃士兵將數丈長的排筏,轟”地搭放在護城河上,形成了二十幾座臨時樹橋,一架架八丈高的寬大梯子搭上了城頭,一羣羣兇悍的吐蕃兵衝上梯子,開始向上攀爬,唐軍的箭雨斜射而至,滾木鐳石迎頭砸下,一串串吐蕃士兵慘叫着從樓梯上摔下,身上被箭射中,頭顱被砸碎,城牆下死屍堆積如山,緊接着又有吐蕃士兵瘋狂地攀上樓梯”不顧一切向上衝鋒。

這時,吐蕃大營中再次鼓聲大作,又有一萬名葉蕃騎兵飛馳而系,塵土飛揚,他們是用最快的速度穿過四百步到八百步這一段巨石和牀弩的射程區,巨石呼嘯而至,將一片片騎兵砸翻”牀弩之箭強勁快疾,一支箭便能射穿兩到三人,戰馬慘嘶,士兵翻滾,大石下”到處是慘不忍睹的屍體和血漿。

此刻,吐蕃軍已投入了兩萬五千名攻城士兵,城池攻防戰進入了最白熱化的階段。

在且末城攻城戰進入第三天之時,唐軍的四萬主力騎兵已經抵達了距離且末城約五百里外的蒲昌海,蒲昌海也就是今天的羅布泊,唐朝的羅布泊依然是一片浩瀚的海洋,鹽度也沒有今天這樣大”周圍生長着生命極爲頑強的胡楊樹和灌木叢。

唐朝的蒲昌海是西線絲綢之路南支線的必經之處,從沙州出陽關向西走三百里便抵達蒲昌海,然後再沿着且末河向西南走,便可抵達且末城,在途中有一片廣闊的綠洲,是商人以及軍隊的重要補給地,也就是今天的新疆若羌縣,唐軍在那裡修建了弩支、典合、蒲桃以及七屯等四座小城,成爲唐軍一處重要的軍事基地,歷史上天寶十一年對吐蕃的播仙鎮戰役便發生在這裡。

當李慶安的四萬軍抵達這片綠洲時,天色已經漸漸地黑了”三萬唐軍從隴右馬不停蹄趕來,已經經歷了近一個月的時間,眼看要達到戰場”李慶安反而不急了,爲了儘可能地保持唐軍的作戰體力”李慶安下令唐軍就地駐紮,休息一夜後再出發。

夜幕下,行軍疲憊的唐軍將士皆已入睡,只有一千多名巡哨兵在大營的四周巡邏,大營內,李慶安的主將大帳內依然燈火通明,一集寬三丈、長五丈的巨大沙盤已經拼好,放在大帳正中,這座沙盤囊括了除了信德以外的整個安西軍的控制地,是近千名安西斥候兵耗時一年才製成。

沙盤旁李慶安和幾名隨軍大將正在商議軍情,這次李慶安從隴右歸來,並沒有走祁連山南面的高原,而是穿過入大斗拔谷,進入甘州,正因爲繞了一圈,使他們的行軍日程晚了幾天,但李慶安更考慮到了唐軍的戰鬥力和給養,因此三萬唐軍進入河西后,又帶了五萬匹戰馬,同時河西的荔非守瑜又分出一萬精銳跟隨李慶安同赴安西。

李慶安站在沙盤前久久沉思着,他在思考整個戰局,且末城之戰只是整個戰局中的一環,他已經知道回紇入侵葛邏祿人的老巢,幾乎將葛邏祿人斬盡殺絕,但南方有唐軍修建的伊麗城、弓月城七座城堡爲防禦,碎葉又有兩萬軍北上,回紇騎兵很難突破這道防禦線。

他已經下令六萬三胡聯軍兵分兩路,一路由葛邏祿軍走金山北面攔截住回紇人的退路,另一路由同羅軍和沙陀軍走金山南面前往玄池,從正面攔截回紇軍進入北庭,但爲了防止回紇人又趁機出兵進攻北庭,崔乾估的六千漢軍便留在北庭。

從某種意義上,葛邏祿人被斬盡殺絕也符合他的期望,就讓這些草原胡人去自相殘殺。

雖然安西遭遇到了南北夾擊,局勢非常不妙,但李慶安也發現了敵軍大舉進攻的一些微妙之處,主要就是入侵者的兵力並不多,回紇只派出三萬人,這種出兵不像是戰略性的進攻,更有一點趁火打劫的意思,這也證實了李慶安的判斷,回紇軍經過多年的削弱,已經無力發動大規模的侵唐戰爭,所以只能派出三萬人,進行一種強盜偷襲式的進攻。

相比回紇軍的南侵,李慶安更關注吐蕃軍這次進攻安西,很明顯,這和吐蕃軍進攻隴右是相輔相成的,這是吐蕃軍的一貫策略,幾次發動侵唐戰役,吐蕃人往往都是東西兩線並舉,從吐蕃軍出動了三萬軍進攻且末城來看,人數似乎少了一點,他們極可能還有別的戰略企圖。

這時,大將安抱真在一旁低聲道:“大將軍,卑職有一點建議。”

安抱真就是羽林大將軍安抱玉的幼弟,今年只有二十四歲,年輕有爲,他十七歲在隴右從軍,當年跟隨李光弼一起來安西,從一名隊正慢慢積功升爲中郎將,深得李光弼的喜愛,這次李慶安從隴右西歸,李光弼分兵一萬跟隨,他向李慶安推薦了安抱真。

李慶安也很欣賞這今年輕的將軍,他便點點頭笑道:“你說吧!”

安抱真一直跟隨李光弼在吐火羅,對那邊的形勢非常瞭解,他便躬身道:“大將軍,我懷疑吐蕃軍的主力是要進攻吐火羅,李將軍從吐火羅回隴右後,吐火羅的唐軍只有八千人,主要駐防在幾個大銀礦,吐火羅只有本地草隊四萬餘人,他們戰鬥力很弱,不會是吐蕃軍的對手,而且吐蕃軍進攻且末,我擔心他們的最終目標是疏勒,佔據疏勒,截斷安西唐軍支援吐火羅,卑職淺見,請大將軍斟酌。”

李慶安沒有說話,其實他想到的也是這個可能,現在唐軍的勢力已經從北庭向西延伸到了河中,向南延伸到了信德,如果他是吐蕃贊普,那麼要想和唐軍長期抗衡,那就必須要選擇一個最有利的根基地,吐火羅無疑就是一個最佳的選擇,向北可打碎葉,向西可攻河中,向東可佔領安西,向南可下信德,而且又和吐蕃高原山水相連,即使守不住也可以退回高原,另外,吐火羅盛產糧食,也可以爲吐蕃軍提供源源不斷的後勤供給。

想到這,他便取過幾面小紅旗,依次插上了大勃律和吐火羅,之所以不插小勃律,因爲他知道,吐蕃軍過不了娑夷河。

李慶安已經肯定了吐蕃軍的西征戰略,打安西爲輔,打吐火羅纔是正。

這時,門外傳來了一名巡哨軍官的稟報,“大將軍,我們的巡哨隊在五十里外的荒野中發現了兩各唐軍士兵,他們都身負重傷,身體非常虛弱,但他們說有重要情報要稟報大將軍。”

第139章 絕嶺屠鷹(下)第344章 名將之死第356章 初展頭角第136章 石堡大戰(下)第535章 子儀進京第543章 太廟高輩五十四章 獨孤相親上第655章 順藤摸瓜第357章 廟堂斷裂第487章 血戰且末(上)第135章 石堡大戰(中)第300章 慶安成婚(下)第130章 奪島之戰(上)第230章 收復碎葉第593章 猙獰初露第646章 上黨戰役(八)第87章 各施手段第215章 攔路鳴冤第5章 安西小娘第336章 不速之客第316章 吐蕃戰役(上)第591章 雪夜殺人(上)第277章 再遇花花第253章 迴歸正身第618章 吳王虎子第317章 吐蕃戰役(中)第179章 口蜜腹劍第69章 花府大宴(二)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87章 各施手段第151章 楊家有事第468章 關中內訌第244章 西曹之戰第313章 賣官之案(下)第598章 血戰相州(二)第93章 東市失火第152章 清月詩社(一)第264章 解開枷鎖第537章 裴旻辭職第463章 朝會之爭(上)第626章 江南初平第641章 上黨戰役(三)第208章 連環三計第26章 紫宸決策第5章 安西小娘第711章 大結局第240章 攻心奇兵第36章 阿弩越城第432章 三個條件第621章 國有小人第108章 有朋遠來第20章 自古傷別第640章 上黨戰役(二)第306章 共同敵人第75章 花府大宴(八)第122章 隴右備戰第441章 馬車風波第423章 迎戰安賊(上)第366章 飛援潼關第340章 再立規矩第204章 楊慶聯手第97章 慶王李琮第289章 祿山所謀第213章 山寺驚魂第184章 高昌白疊第432章 三個條件第679章 南唐覆滅(下)第132章 朝中論戰第314章 助情花香第458章 枝節橫生第531章 涇州匪患第613章 微服私訪(下)第519章 月圓之夜(上)第633章 燕軍西寇第107章 連夜追殺第466章 貴妃失蹤第280章 以勢迫人第586章 幽州急報第548章 老將出馬第449章 同室操戈第26章 紫宸決策第199章 以死抗爭第428章 綏州血戰第638章 貴妃消息第629章 驚聞碩鼠第125章 引蛇出洞第103章 初到揚州第165章 出發前夕第528章 禍水南來第189章 兩個王子第529章 謀事在人第45章 太白酒樓第70章 花府大宴(三)第149章 貴妃做媒第285章 朝會之爭(中)第681章 路遇明珠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225章 緊密備戰第119章 楊家發難第188章 隱龍驚現
第139章 絕嶺屠鷹(下)第344章 名將之死第356章 初展頭角第136章 石堡大戰(下)第535章 子儀進京第543章 太廟高輩五十四章 獨孤相親上第655章 順藤摸瓜第357章 廟堂斷裂第487章 血戰且末(上)第135章 石堡大戰(中)第300章 慶安成婚(下)第130章 奪島之戰(上)第230章 收復碎葉第593章 猙獰初露第646章 上黨戰役(八)第87章 各施手段第215章 攔路鳴冤第5章 安西小娘第336章 不速之客第316章 吐蕃戰役(上)第591章 雪夜殺人(上)第277章 再遇花花第253章 迴歸正身第618章 吳王虎子第317章 吐蕃戰役(中)第179章 口蜜腹劍第69章 花府大宴(二)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87章 各施手段第151章 楊家有事第468章 關中內訌第244章 西曹之戰第313章 賣官之案(下)第598章 血戰相州(二)第93章 東市失火第152章 清月詩社(一)第264章 解開枷鎖第537章 裴旻辭職第463章 朝會之爭(上)第626章 江南初平第641章 上黨戰役(三)第208章 連環三計第26章 紫宸決策第5章 安西小娘第711章 大結局第240章 攻心奇兵第36章 阿弩越城第432章 三個條件第621章 國有小人第108章 有朋遠來第20章 自古傷別第640章 上黨戰役(二)第306章 共同敵人第75章 花府大宴(八)第122章 隴右備戰第441章 馬車風波第423章 迎戰安賊(上)第366章 飛援潼關第340章 再立規矩第204章 楊慶聯手第97章 慶王李琮第289章 祿山所謀第213章 山寺驚魂第184章 高昌白疊第432章 三個條件第679章 南唐覆滅(下)第132章 朝中論戰第314章 助情花香第458章 枝節橫生第531章 涇州匪患第613章 微服私訪(下)第519章 月圓之夜(上)第633章 燕軍西寇第107章 連夜追殺第466章 貴妃失蹤第280章 以勢迫人第586章 幽州急報第548章 老將出馬第449章 同室操戈第26章 紫宸決策第199章 以死抗爭第428章 綏州血戰第638章 貴妃消息第629章 驚聞碩鼠第125章 引蛇出洞第103章 初到揚州第165章 出發前夕第528章 禍水南來第189章 兩個王子第529章 謀事在人第45章 太白酒樓第70章 花府大宴(三)第149章 貴妃做媒第285章 朝會之爭(中)第681章 路遇明珠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225章 緊密備戰第119章 楊家發難第188章 隱龍驚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