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大結局

寶應二十年,大唐皇帝李慶安已登基二十年,此時大唐人口已經突破八千萬,國家強盛,人民富足,四海安寧。

六月,張掖郡王、河中道觀察使兼軍府大都督段秀實不幸在撒馬爾罕病逝,朝廷休朝哀悼三日,右相、吏部尚書裴瑜舉薦戶部侍郎張知節爲河中道觀察使。

由十三名相國組成的政事堂三讀通過了任命,並報皇帝李慶安批准,李慶安批准了政事堂的任命,並加張知節爲御史大夫,同時他頒佈皇帝令任命晉王李棣接任河中軍府大都督一職。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九月的安西已是朔風四起,黃沙漫天,這天下午,在安西道拔煥州的西域大道上遠遠來了一支軍隊,約有三千餘人,盔甲鮮亮,旌旗招展,被疾風吹得獵獵作響。

“張使君....你若抵不住....就進馬車去吧!”

疾風中,李棣的聲線被吹得斷斷續續,晉王李棣是李慶安的第五子,母親是惠妃獨孤明珠,他今年只有十八歲,長得酷似其父,身材高大,兩臂修長,從五歲起便拜羽林大將軍南霽云爲師,學了一身超羣武藝,再加上他箭法尤其高明,能開七石弓,幾追其父李慶安,去年在三軍比武大賽中箭術一舉奪冠,被軍隊美譽爲‘小李廣’。

這次除了出任河中大都督外,他還有三件事要替父親去做,一件已經做了,在龜茲勸說皇姑高霧回長安養病,高霧十年前升爲龜茲都督、雲麾將軍,是大唐軍職最高的女將軍,三年前高仙芝因病不幸去世,高霧便按照父親生前的心願將他安葬在龜茲。

高霧在父親去世後便辭去了軍職,在龜茲爲父守墓三年,她終身未嫁,辭去軍職後被李慶安封爲安西公主。

今天春天,她母親也不幸在長安去世,高霧因悲傷過度而大病一場,至今病體未愈,幾個月前她寫信告訴李慶安,她的身體每況愈下,已經不能適應安西的氣候,李慶安擔憂之極,便讓兒子借這次赴任的機會,替他勸說高霧回京養病。

高霧因爲母親安葬在長安,便決定將其父親的靈柩一併遷回長安,和母親共葬,她要爲父母終身守靈。

李棣另外還要去撒馬爾罕祭掃俱蘭公主之墓,這也是李慶安二十年的心願,除此二者之外,還有第三件事,就在拔煥城。

張知節是張筠之子,張筠已經在五年前去世了,這次張知節以戶部侍郎的身份被封爲河中道觀察使兼撒馬爾罕政務主官,依照慣例,他將在在河中道任職五年,然後回京入閣,將成爲政事堂相國之一。

按照大唐新六典的規定,大唐皇帝一般不過問政務,只掌軍權,但軍國大事必須經皇帝批准後方能實施,另外在人事任命權上,以正三品爲界,正三品以下官員由政事堂任命,張知節的觀察使是從三品銜,所以是政事堂任命,而御史大夫又是正三品銜,就由李慶安加任。

張知節身子有些單薄,被安西的秋風吹得瑟瑟發抖,他也大聲道:“好吧!我真不行了.....先進馬車躲一躲!”

他鑽進了馬車,這時,李棣打量了一下遠處,他遠遠看見了一座城堡,便對軍隊大聲令道:“前方是粟樓烽城,大家進城休息一日,明早出發!”

粟樓烽城就是從前的粟樓烽戍堡,戍堡還在,但已經成爲軍隊教育設施,是安西新兵入伍必須參觀之地,新粟樓烽城在戍堡北面約五里處,十年前修建而成,是一座有兩千軍隊駐紮的上等軍城。

三千軍隊的到來,使粟樓烽城立刻熱鬧起來,駐軍郎將席駿前來給李棣見禮,“末將席駿,參見晉王殿下!”

席駿是信德總督席元慶之子,今年也只有二十五歲,他十五歲從軍,現在已經是十年老軍了,去年升爲郎將,駐守粟樓烽城。

李棣向他回一禮笑道:“席將軍,我想去參拜聖石,將軍現在可方便帶我去。”

“現在就去嗎?”席駿笑着問道。

李棣緩緩點頭,“對!現在就去。”

“可以,殿下請隨我來。”

席駿點了三百騎兵帶着李棣和他的親衛向北一路飛馳而去,半個多時辰後,騎兵隊約奔行了五十里,來到凌山山口,這裡有一根石柱,上面曾經是烽火臺,但十五年前烽火臺已經拆除了,大石下有一個一人高的山洞,原來裡面填滿亂石,現在也清理出來了,李慶安封這根石柱爲聖石,四周已用鐵鏈包圍,不準人輕易靠近,並專門修建一座戍堡,守衛這座聖石。

在聖石旁還有一座靈堂,供奉李慶安的父母,也就是昭敬皇太后,和昭遠皇帝。

李棣翻身下馬,他從馬袋中取出祭祀香燭,快步走到了聖石前,這是李慶安託他做的第三件事,替他祭祀聖石,李慶安之所以封這裡爲聖石,因爲李慶安宣佈這裡是他的出生之地,他就在這座聖石下的山洞內出生,事實上,他就是從這塊聖石走進了大唐,所有的秘密就在那座山洞裡,這個謎他至今未解。

李棣點燃香燭,將它們放在聖石前的供奉臺上,他緩緩地跪下,鄭重地替父親磕了三個頭,併爲他的皇祖父和皇祖母在天之靈祈福,祝願他們安息。

(全書完)

第502章 截斷歸途第70章 花府大宴(三)第503章 雪域奇兵第365章 祿山送牛第571章 破解秘密第377章 情報爲先第110章 隔山打牛第121章 江都弓騎第221章 臨危受命第686章 兩國來使第198章 相國提親第50章 大殿封賞(上)第327章 夫妻夜話第479章 高原烽煙第308章 反回聯盟第72章 花府大宴(五)第508章 毒蛇之心第38章 妖花凋謝第518章 吐蕃棋局(下)第640章 上黨戰役(二)第340章 各懷心思第146章 誰是兇手第48章 封賞前夜(上)第636章 意外事件五百一十五心照不宣第258章 入城風波(下)第99章 武舉考試第347章 釜底抽薪第473章 祖孫絕情第15章 並非盜賊第263章 意料之外第13章 內室密談第674章 風雨南唐第301章 絕不甘心第140章 我兒何在第473章 祖孫絕情第502章 截斷歸途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108章 有朋遠來第22章 石國來客第107章 連夜追殺第36章 阿弩越城第283章 高翁決定第219章 攻陷月氏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43章 小露鋒芒第436章 誰爲新帝第149章 貴妃做媒第169章 初到北庭第14章 石國胡女第346章 李豫之憂第654章 高陵異兆第257章 入城風波(上)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266章 面授機宜第562章 意外機會第582章 成都高案第694章 南洋築城第3章 凌山打獵第7章 突胡來襲第616章 家事國事(下)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507章 三個條件第183章 初學騎馬第86章 揚州來客第605章 裴相之死(下)第472章 吐蕃來使第69章 花府大宴(二)第464章 朝會之爭(下)第288章 老薑嫩蔥第89章 各逞心機第123章 青海湖畔第327章 夫妻夜話第350章 配合默契第704章 踏平胡都第426章 漠北奇兵第49章 封賞前夜(下)第536章 帝王之術第5章 安西小娘第77章 皇帝召見第685章 明珠求願第33章 血戰險堡(上)第670章 靜室密商第10章 又見小娘第603章 撤兵河東第126章 軍旅嬌娘第121章 江都弓騎第658章 反慶集團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555章 顏氏兄弟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138章 絕嶺屠鷹(中)第448章 先禮後兵第349章 不甘貶黜第497章 祿山條件第559章 遊寺驚魂第707章 箭滅回紇第406章 血洗火尋第645章 上黨戰役(七)第647章 上黨戰役(九)
第502章 截斷歸途第70章 花府大宴(三)第503章 雪域奇兵第365章 祿山送牛第571章 破解秘密第377章 情報爲先第110章 隔山打牛第121章 江都弓騎第221章 臨危受命第686章 兩國來使第198章 相國提親第50章 大殿封賞(上)第327章 夫妻夜話第479章 高原烽煙第308章 反回聯盟第72章 花府大宴(五)第508章 毒蛇之心第38章 妖花凋謝第518章 吐蕃棋局(下)第640章 上黨戰役(二)第340章 各懷心思第146章 誰是兇手第48章 封賞前夜(上)第636章 意外事件五百一十五心照不宣第258章 入城風波(下)第99章 武舉考試第347章 釜底抽薪第473章 祖孫絕情第15章 並非盜賊第263章 意料之外第13章 內室密談第674章 風雨南唐第301章 絕不甘心第140章 我兒何在第473章 祖孫絕情第502章 截斷歸途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108章 有朋遠來第22章 石國來客第107章 連夜追殺第36章 阿弩越城第283章 高翁決定第219章 攻陷月氏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43章 小露鋒芒第436章 誰爲新帝第149章 貴妃做媒第169章 初到北庭第14章 石國胡女第346章 李豫之憂第654章 高陵異兆第257章 入城風波(上)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266章 面授機宜第562章 意外機會第582章 成都高案第694章 南洋築城第3章 凌山打獵第7章 突胡來襲第616章 家事國事(下)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507章 三個條件第183章 初學騎馬第86章 揚州來客第605章 裴相之死(下)第472章 吐蕃來使第69章 花府大宴(二)第464章 朝會之爭(下)第288章 老薑嫩蔥第89章 各逞心機第123章 青海湖畔第327章 夫妻夜話第350章 配合默契第704章 踏平胡都第426章 漠北奇兵第49章 封賞前夜(下)第536章 帝王之術第5章 安西小娘第77章 皇帝召見第685章 明珠求願第33章 血戰險堡(上)第670章 靜室密商第10章 又見小娘第603章 撤兵河東第126章 軍旅嬌娘第121章 江都弓騎第658章 反慶集團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555章 顏氏兄弟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138章 絕嶺屠鷹(中)第448章 先禮後兵第349章 不甘貶黜第497章 祿山條件第559章 遊寺驚魂第707章 箭滅回紇第406章 血洗火尋第645章 上黨戰役(七)第647章 上黨戰役(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