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初到北庭

貞觀十四年,侯君集討高昌。西突厥屯兵於浮圖城,與高昌相響應。唐軍深入瀚海,大敗胡兵,遂拿下高昌,貞觀二十年四月,西突厥泥伏沙鉢羅葉護阿史那賀魯率衆內附,乃置庭州,長安二年,改爲北庭都護府,自永徽至天寶,北庭節度使管鎮兵二萬人,所統震懾突騎施、堅昆、斬啜。

時過境遷,堅昆和斬啜已被回紇征服,突騎施衰弱,葛邏祿興起,北庭節度的防禦重點已經轉變爲回紇、突騎施和葛邏祿三者,另外還有沙陀、羌胡以及零星的突厥人,在西州還有高昌胡人。

與安西建軍鎮不同的是,北庭下轄庭、伊、西三州,並在庭州設瀚海軍、在伊州設伊吾軍,在西州設天山軍。統兵兩萬人,東至星星峽,西至月弓城,北至昆堅,南至西州大沙海,橫跨萬里,建立了戍堡、守捉、城、軍等四級防禦體。

另外,北庭漢人衆多,早在唐初,隨着唐軍征服西域,大量具有冒險精神的漢人便追隨着軍隊來到安西,他們首先便落腳於北庭,然後慢慢向安西各地擴散,但北庭,尤其是富饒的庭州,它始終是漢人最集中之地,經過百年發展,雖安西歸屬幾經起伏,但大量的漢人還是牢牢地在北庭紮根了,開元后,隨着軍戶制的最終確立,北庭和安西又迎了一波新的漢人移民潮。

此時,北庭的漢人已有數萬人之多,他們帶來了先進的農耕技術,帶動了北庭的農業大發展,爲便於管理,朝廷便在庭州設立了中原縣制。轄金滿、浦類、輪臺三縣,北庭漢人基本上都居住在三縣中,同時,這裡也是嶺西胡商的貨物中轉之地,經過數十年的治理,這裡商業繁榮,物產富饒,民族和睦,人民安居樂業。

目前北庭節度和北庭都護基本合二爲一,以右相李林甫兼任北庭節度使兼北庭都護,李慶安爲庭州都督、北庭節度副使、副都護兼北庭節度府長史,並帶御史中丞頭銜,這就意味着李慶安將北庭軍政大權攬於一身。

天寶八年三月初八,李慶安率千餘物資車隊跋涉五千七百里,歷時近五十天,浩浩蕩蕩抵達了庭州都督府所在的金滿縣,這裡也是北庭節度府和北庭都護府所在,也是北庭瀚海軍駐地,有駐軍一萬二千人,瀚海軍是北庭的核心軍隊,也就是李慶安的直屬牙軍。他以庭州都督的身份實領這支軍隊。

離金滿縣還有二十里,北庭節度使府的數十名文武官員便迎接出來,李慶安在伊州時便已和北庭節度副使盧奉遠交割了軍職,盧奉遠去安東都護府任職,把令箭和大印都交給了李慶安,這就意味着他正式接管了北庭。

數十名官員在北庭副都護楊奉車率領下前來迎接李慶安,楊奉車今年四十歲,白白胖胖保養得非常好,他在金滿縣有一處最好的宅子,城外有十頃上田,家裡有一妻三妾,兒女各一,他便心滿意足了,他這個副都護當了十年,他也不求上進,不希望朝廷將他調走,就這麼一年年在北庭呆下來了,成爲北庭資歷最高的老官。

楊奉車做事的本事沒有,但說話的本事卻很高,他連吹帶捧,口若蓮花,只片刻功夫便將北庭的文武官員介紹過遍。

“這王義初,瀚海軍兵馬副使,號稱北庭第一槍,當年倒在他槍下的突騎施人數不勝數,當然,我說的是女人,哈!哈!”

王義初是名黑臉膛的大個子,汴州人。第一批長征健兒,看起來脾氣頗好,雖然楊奉車損他,他也只是嘿嘿一笑,上前對李慶安半跪行一軍禮,“卑職王義初,參見將軍!”

“王將軍免禮。”

李慶安不苟言笑,臉上至始至終一絲笑容也沒有,讓楊奉車看不透這位新任節度副使的想法,心中打起了小鼓,也不敢再開玩笑了,又介紹另一名身材瘦長的文官,“這位是陳忠和,長安人,開元二十七年進士,現任金滿縣縣令,在金滿縣做縣令四年,把金滿縣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無論胡漢民衆都對他無比敬仰。”

陳忠和上前躬身施禮道:“卑職參見李使君!”

“陳縣令不必多禮,以後還望多多關照。”

楊奉車將數十名官員一一介紹,李慶安掃了一眼,卻不見另一名副都護,便問道:“程都護呢。怎麼不見他人?”

可謂冤家路窄,李慶安升任北庭節度副使,安西的程千里也同時調任北庭副都護,兩人竟又成了同僚,而且李慶安也兼任北庭副都護,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是平級。

這裡需要多說幾句,北庭節度使和北庭都護雖然互相兼任,但實際上它們還是有所不同,北庭節度使又叫伊西節度使,屬於軍職,相當於後世的邊疆軍區司令。主要管轄大唐實際控制的庭、伊、西三州駐軍,也就是翰海軍、天山軍、伊吾軍,以及其他地方的守捉、戍堡等等。

而北庭都護的管轄就寬闊得多,不僅包括北庭三州,還包括天山以北的突騎施、葛邏祿、沙陀等各部族的羈縻府州,比如雙河都督府、鹿州都督府、大漠都督府,沙陀州都督府、鷹娑都督府等等,但實際上大唐對這些羈縻府州只有名義上的管轄權,所以,如果北庭都護不兼任節度使,沒有領兵權的話,實際上就是個虛職。

李慶安就是雙任,節度副使兼副都護,這就比程千里只任副都護多了一個軍權,也是最關鍵的一個權力。

沒有實權,令程千里鬱悶不已,他沒有來迎接李慶安。

楊奉車連忙解釋道:“程都護已經病了好幾天了,不能來迎接李將軍,請見諒!”

“我和程都護是老朋友了,他生病了,我當去探望他,不過這幾天沒空,改日再去。”

他翻身上馬,對來迎接的文武官員拱手道:“各位同僚,以後大家就要再一起共事了,我李慶安沒有多餘的話,只給大家說一句,一切按規則辦事,大家儘管放心,我從來都是對事不對人,好了,現在可以回去了,改日我再和諸位一一細談。”

雖然北庭節度使府是在金滿縣的管轄範圍內,但它卻不在縣城內,而是一座獨立的城堡,離縣城約三裡,是一種雄偉的古城。叫做北庭城,分內外城,外城周長三千步,內城周長兩千步,內外兩城皆有護城河,城堡用巨磚砌成,高大堅固,在荒原上形成了一座易守難攻的雄堡。

北庭城內有駐軍兩千,是節度使親兵衛隊,但沒有軍戶和普通民宅,另外在城堡周圍還駐軍六千餘人,整個金滿縣駐軍八千,北庭的絕大部分漢人軍戶都集中在金滿縣境內,這裡到處是成片的農田,一個個漢人村落分佈在平原上,天山融水形成的金滿河從中間流淌而過,流入十幾裡外的庭湖,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地,形成了北庭三角洲,金滿、輪臺、蒲類三縣便位於這個三角洲的三個角上,也使這裡成爲北庭最富庶的地區。

此時,北庭的春天已到,原野上一片綠意盎然,田地裡到處是忙碌着播種春小麥的農民,遠方大片胡楊林中棲息着不計其數的水鳥,清風拂面,使人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機。

浩浩蕩蕩的車隊到來使金滿縣沸騰了,城中的數萬男女老幼一齊奔出城來,在官道兩邊夾成了長長的歡迎隊伍,他們大部分都是漢人,來自中原各地,一聲聲問候,那熟悉的鄉音,使許多人熱淚盈眶。

李慶安帶來的物資中,除了錢帛、糧食和軍資物品外,也帶來不少民用物品,如生活器具、鐮刀鋤頭等農具,甚至還有幾架拆散的新式巨大水車。

李慶安被十幾名老者圍住,爭相向他介紹北庭的風土人情,李慶安含笑向他們點頭致意。

這時,走上來一羣軍人,有人老遠便喊道:“七郎!”

李慶安回頭,不由大喜,竟然是段秀實,他連忙向老者們道個歉,快步走上前,重重在段秀實的肩頭捶了一拳笑道:“你怎麼會在這裡?”

“怎麼,不歡迎嗎?”段秀實微微笑道。

“這是說哪裡話,我當然歡迎。”

看見段秀實,李慶安忽然想起了白元光,眼中不由一陣黯然,他低聲道:“老白不幸戰死,我愧對安西的弟兄們啊!”

段秀實心中也難過,白元光是他最好的朋友,他摟住李慶安,拍了拍他的後背,安慰道:“能死在戰場上,也是我們軍人的一種榮耀,七郎不要太自責了,你能活下來,就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說着,他又拉過兩名身材魁梧的年輕軍官,給李慶安介紹道:“這兩位是安西斥候營的後起之秀,都是白元光的族弟,裨將白孝德、白孝節。”

兩名年輕軍官立刻向李慶安半跪行一個軍禮,“參見李將軍,我們繼承兄長勇烈,跟隨將軍。”

“兩位將軍請起!”

李慶安連忙把他們扶了起來,白元光是龜茲國王子,那這兩位也是龜茲國的貴族了,只是他有些疑惑,他們怎麼能來北庭,還有段秀實,他怎麼也來了?

李慶安遲疑着向段秀實望去,段秀實嘿嘿笑道:“你肯定是想知道,我們怎麼能來北庭,對吧!”

“你就說吧!別打啞謎了。”

“說起來,你還要感謝高帥的大度,大夥兒聽說你做了北庭之主,很多弟兄都想跟來北庭,高帥也不阻攔,就說想去北庭者,皆可隨意,我便辭去安西軍職,來北庭投奔你了,還有不少弟兄,估計這幾天都會陸續到了。”

李慶安大喜過望,他正愁手下得力干將不足,便來了一批人,他對段秀實笑道:“也不要辭去安西軍職,太可惜了,我直接上奏兵部把你們調來。”

“李使君,我也來了。”

旁邊出現了一名年輕文職官員,李慶安險些沒認出來,竟然是裴寬的長孫裴瑜,才半年多不見,他便似完全變了一個人,身材壯實了不少,但面如黑炭,竟比安西的武將們還要黑上幾分,他原來可是風采風流的白面書生。

段秀實在一旁介紹道:“裴公子這大半年基本上在安西各地考察,還去了一趟碎葉和寧蘇國,而且是奇才,大半年時間便學會了突厥語和粟特語。”

李慶安心中歡喜,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很好,大丈夫就應該在邊疆建功立業,假日時日,你必將成爲裴家的柱樑。”

裴瑜點了點頭,“我祖父也來信,讓我跟隨李將軍,在北庭長遠發展,肯求李將軍能多給我外出機會,我願爲李將軍出使嶺西。”

“放心吧!每個人我都會盡用其才。

說到這,李慶安向衆人揮手道:“天色不早,大家抓緊時間入倉卸貨。”

車隊頓時忙碌起來,民用物資直接在金滿縣卸貨,而錢糧等軍需物資則要轉去北庭城倉庫,大部分馬車上都是軍需物資,馬車紛紛調頭,從另一條路駛向北庭城。

現場一片忙碌,李慶安招呼完衆人,翻身上馬剛要走,就在這時,遠處忽然傳來了熟悉的叫喊聲,聲音清脆悅耳。

“大哥!”

李慶安驀然轉身,只見路邊跑來兩個長得一般相貌,且穿着打扮也一模一樣的年輕女子正跳着向他揮手,正是他的如詩如畫姐妹,兩人不顧旁人驚詫的眼光,衝了上來。

李慶安轟然大喜,他最不放心的就是這兩姐妹,把她倆孤零零地丟在安西,沒想到她們也來北庭了。

“大哥,你總算回來了。”??姐妹倆衝上前,拉住李慶安胳膊激動得滿臉淚水,她們日夜思念,苦苦等了近一年,終於把李大哥等回來了。

“哥,你是不是不要我們了?”一人委屈得哭了起來。

“你是如畫。”李慶安一下認了出來。

他連忙給如畫抹去眼淚笑道:“大哥一直在青海作戰,一有空閒就想你們,我也想早點回來啊!”

他又牽着如詩的手笑問道:“是誰把你們送來北庭的?”

如詩淚光盈盈,雖然沒有哭出聲來,但眼中的幽怨哀婉,卻讓李慶安更加心痛,她緊緊牽住李慶安的手,哽咽着聲音道:“是段大哥帶我們來的,說大哥以後不會再回安西,霧娘也這麼說,我們就跟他來了。”

李慶安感覺到如詩把自己手緊緊握住,彷彿怕自己再跑了一般,心中不由又是感動又是好笑,便拍了拍她的手又問道:“那小蓮呢?她還在安西嗎?”

“大哥,我在這裡。”

他身後傳來一個怯生生地聲音,他一回頭,只見小蓮便站在他身後,低頭着,扭捏不安的樣子,一年不見,她長高了一大截,一個清秀俏麗的少女已經容貌初現。

“大哥,是霧姑娘讓我來的。”

李慶安見她乖巧可愛,不由心中喜歡,便道:“你是我妹妹,你當然要來北庭,這和高霧可沒關係。”

小蓮的眼睛慢慢變得明亮了,看了一眼李慶安,想說點什麼,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臉蛋兒羞得通紅。

李慶安愛憐地摸了摸她的秀髮,又問她們三人道:“你們來了多久了,住在哪裡?”

如畫搶着道:“我們來了半個月了,楊都護給我們安排了一棟宅子,說以後會是我們的家,我們就住在裡面。”

李慶安回頭向楊奉車望去,只見楊奉車向自己拱拱手,他笑着向他點了點頭,以示謝意。

這是李慶安來北庭後第一次對他露出笑容,楊奉車提心吊膽半天,終於鬆了口氣,連忙對李慶安大聲道:“李將軍,我領馬車去倉庫,先走一步了。”

“我也去,楊都護稍等片刻。”

他立刻對三女笑道:“你們跟我來,我帶你們看一個人。”

李慶安領着她們三人來到舞衣的馬車旁,舞衣老遠便看見她們,她不由驚喜萬分,跳下馬車迎來了上來,“如詩如畫,小蓮,你們不是在安西嗎?”

“哈!是舞衣姐。”

如畫高興得跳了起來,飛快跑了上去,李慶安在揚州時,她們幾人幾乎天天在一起,關係十分要好,今天在異鄉重逢,更加親熱,如畫和小蓮拉住舞衣的手,興奮地問個不停。

如詩卻悄悄地笑着問李慶安道:“大哥,你把她哄到手了?”

“還差一點火候,得再努力一把,這個任務就交給你們了。”

此時就他和如詩在一起,見如詩比去年更加明豔動人、更加嬌嫩豐盈,又握着她柔軟滑膩的手,不由心神盪漾,便低聲道:“今天晚上,你可要陪我。”

如詩嬌羞無限地點了點頭,卻悄悄在他手掌心掐了一下,含情脈脈地小聲道:“哥,我知道的。”

李慶安愛煞了這個溫柔體貼的佳人,他點點頭笑道:“你把舞衣先帶回住處,我要去處理公務。”

“嗯,大哥你去吧!”

李慶安翻身上馬,策馬上前對舞衣笑道:“舞衣,你先隨她們回去,我還要去處理公務,就不陪你了。”

舞衣見到了如詩如畫,初來北庭的擔憂也隨之一掃而空,她心情格外舒暢,便對李慶安笑道:“李將軍儘管去忙,我和如詩如畫在一起,不用擔心。”

“那好,我走了。”

他又看了一眼如詩,笑了笑,催馬向車隊追去。

..........

注一:北庭節度使一般兼任北庭都護,前面寫李林甫任北庭節度使,而榮王李琬遙領北庭大都護是不對的,這裡更正。

注二:歷史上白孝德和白元光是否有關係,不得而知,但天寶八年時白孝德應該四十歲了,這裡是劇情需要。(!)

第413章 太祖上皇第284章 朝會之爭上第53章 寶石現蹤第118章 恩生仇起第590章 緊急求援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524章 驅狼入蜀?第125章 引蛇出洞第657章 意料之外五十六章 夜遊長安上第413章 太祖上皇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97章 慶王李琮第293章 利令智昏第463章 朝會之爭(上)第124章 改造箭頭第590章 緊急求援第285章 朝會之爭(中)第104章 風聚雲會第210章 貴妃說情第551章 偷襲陳留第93章 東市失火第36章 阿弩越城第288章 老薑嫩蔥第583章 霧娘所求第373章 帝國合約(中)第423章 迎戰安賊(上)第648章 上黨戰役(十)第30章 發現敵情第294章 兵不厭詐第649章 上黨戰役(十一)第472章 吐蕃來使第68章 花府大宴(一)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202章 鳳紋玉佩第594章 兵抵相州第340章 再立規矩第38章 妖花凋謝第493章 隱龍聚會第273章 借刀殺人(上)第699章 西線備戰第447章 花花投資第592章 雪夜殺人(下)第705章 包圍回紇第379章 血戰月氏(中)第242章 深入虎穴第177章 回紇特使第41章 初見相國第39章 奉命東行第201章 亂點鴛鴦第535章 子儀進京第517章 吐蕃棋局(上)第368章 退而結網第319章 危機初現第458章 枝節橫生第200章 太子之危第342章 渡河阻擊(上)第639章 上黨戰役(一)第330章 西遷之禍第352章 太真蒙難第370章 天下六分第317章 吐蕃戰役(中)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184章 高昌白疊第158章 上元觀燈(上)第363章 偶遇故人第286章 朝會之爭(下)第548章 老將出馬第283章 高翁決定第634章 人熊屠城第536章 帝王之術第347章 釜底抽薪第606章 韋張之爭第142章 冤家路窄第617章 狼羣戰術第361章 回到京城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350章 配合默契第628章 春季攻勢第710章 君臨天下第386章 緊急應對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175章 後軍之重第368章 退而結網第310章 夫人外交第67章 意外收穫第158章 上元觀燈(上)第70章 花府大宴(三)第691章 圍困契丹第451章 被迫撤軍第652章 渤海王子第409章 圍城之戰(中)第397章 楚河淘金第316章 吐蕃戰役(上)第634章 人熊屠城第445章 漢中驚變第441章 馬車風波第225章 緊密備戰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74章 花府大宴(七)
第413章 太祖上皇第284章 朝會之爭上第53章 寶石現蹤第118章 恩生仇起第590章 緊急求援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524章 驅狼入蜀?第125章 引蛇出洞第657章 意料之外五十六章 夜遊長安上第413章 太祖上皇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97章 慶王李琮第293章 利令智昏第463章 朝會之爭(上)第124章 改造箭頭第590章 緊急求援第285章 朝會之爭(中)第104章 風聚雲會第210章 貴妃說情第551章 偷襲陳留第93章 東市失火第36章 阿弩越城第288章 老薑嫩蔥第583章 霧娘所求第373章 帝國合約(中)第423章 迎戰安賊(上)第648章 上黨戰役(十)第30章 發現敵情第294章 兵不厭詐第649章 上黨戰役(十一)第472章 吐蕃來使第68章 花府大宴(一)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202章 鳳紋玉佩第594章 兵抵相州第340章 再立規矩第38章 妖花凋謝第493章 隱龍聚會第273章 借刀殺人(上)第699章 西線備戰第447章 花花投資第592章 雪夜殺人(下)第705章 包圍回紇第379章 血戰月氏(中)第242章 深入虎穴第177章 回紇特使第41章 初見相國第39章 奉命東行第201章 亂點鴛鴦第535章 子儀進京第517章 吐蕃棋局(上)第368章 退而結網第319章 危機初現第458章 枝節橫生第200章 太子之危第342章 渡河阻擊(上)第639章 上黨戰役(一)第330章 西遷之禍第352章 太真蒙難第370章 天下六分第317章 吐蕃戰役(中)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184章 高昌白疊第158章 上元觀燈(上)第363章 偶遇故人第286章 朝會之爭(下)第548章 老將出馬第283章 高翁決定第634章 人熊屠城第536章 帝王之術第347章 釜底抽薪第606章 韋張之爭第142章 冤家路窄第617章 狼羣戰術第361章 回到京城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350章 配合默契第628章 春季攻勢第710章 君臨天下第386章 緊急應對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175章 後軍之重第368章 退而結網第310章 夫人外交第67章 意外收穫第158章 上元觀燈(上)第70章 花府大宴(三)第691章 圍困契丹第451章 被迫撤軍第652章 渤海王子第409章 圍城之戰(中)第397章 楚河淘金第316章 吐蕃戰役(上)第634章 人熊屠城第445章 漢中驚變第441章 馬車風波第225章 緊密備戰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74章 花府大宴(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