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舞衣決定

相國府的客廳裡,崔老夫人正襟危坐,她身後站着幾名崔家的子侄,李林甫沒有出面,而是由李林甫寡居在家的姐姐李大娘坐陪,同樣,李林甫的幾個兒子也站在身後,在另一頭,坐着今天話題的主角姜舞衣,她的身體很虛弱,侍女玉奴在一旁扶着她,在崔夫人面前的桌子上放着那本已經發黃的婚書,崔老夫人臉上毫無表情,該說的話她已經說了,下面等着李家表個態。

李大娘是舞衣在李家最大的依靠,一直同情並照顧着舞衣,她堅決支持舞衣退婚,但崔家的頑固態度卻令她心中火起,她剋制住心中的憤怒道:“老夫人,如果舞衣真是崔家的媳婦,我們倒也無話可說了,可實際上舞衣並沒有嫁給崔家,尚沒有行嫁禮,既然其夫已經在婚前病逝,我認爲退這門親也是可以的,不僅是可以,而且很正常,像華州刺史黃使君家的幼子在婚前去世,黃家是主動和女方解除了婚約,給女方一個重嫁的機會,這是人之常情,崔家爲何要與別人不同?再說舞衣已經守寡五年,她也做到仁至義盡了,現在舞衣已二十一歲,若再不出嫁,她這一輩子恐怕就要獨守空房了,老夫人,我一向以爲崔家是名門世家,要更比一般普通人家講理講情纔對,怎麼我怎麼聽到看到的,卻恰恰相反呢?”

李大娘一番犀利的話在崔老夫人面前卻波瀾不興,她將柺杖往地上重重一頓,冷冰冰道:“李大娘維護自己人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崔家之所以是數百年名門,就在於規矩嚴格,崔家的規矩是不退婚,我今天來只想重申兩件事,首先退婚是不可能的,舞衣既然已經許給崔家,那她永遠是崔家的媳婦,我們原本已經考慮到了她的方便,準她住在孃家,但我聽說她沒有得到崔家的允許,便私自出去彈琴,還博得一個‘琴仙’的名號,舞衣,是這樣嗎?”

客堂裡頓時引起一陣小小的搔動,不僅是崔家子侄吃了一驚,李林甫的幾個兒子也大感驚訝,原來京城中久負盛名的‘琴仙’,竟然就是舞衣,所有的目光一齊向她望去。

此時,舞衣的臉上因憤怒而染上了一抹酡紅,她一直以爲自己無法退婚是沒有人替她說話,可現在她才明白,原來崔家根本就沒有退婚之心,執意要讓她孤苦終老一生,爲了家族所謂的名譽,竟然要拿自己作爲祭祀,五年的獨苦沒有得到崔家的半點同情和理解,現在居然又指責她出去彈琴,他們要做什麼?難道要她成爲活死人,把她關在房間裡孤老終生,他們才滿足,才符合他們崔家的規矩嗎?

憤怒使她的身體微微顫抖了,她昂起頭道:“沒錯,我是在梨園別院彈過琴,那是爲了紀念我的母親,難道我彈琴紀念母親觸犯了王法嗎?還是觸犯了你們崔家的家法?”

“舞衣姑娘,我們崔家有規矩,內宅人未經家族同意,不準公開拋頭露面,你既然是崔家的人,那就應該遵從崔家的規矩,既然李府管不住你,那等會兒你就跟我回去吧!”

“我不去又怎樣!”

舞衣憤怒到了極點,此刻她完全失去了平時的沉靜和平淡,五年積壓的失意和悲哀在這一刻爆發了,她吃力地站起身,對崔老夫人大聲道:“讓你們崔家和崔家的規矩見鬼去吧!我是姜家之女,從今以後,我和崔家沒有半點關係!”

“玉奴,我們走!”

她扶着玉奴,兩人慢慢離開了大堂,大堂裡一片安靜,氣氛變得十分尷尬,半晌,崔老夫人重重哼了一聲,冷冷道:“就憑她這幾句話,拿她見官都沒問題。”

她又對李大娘道:“我要求李相國立刻把她送到崔家去,沒有問題吧!”

她刻意將‘相國’兩個字咬重,李大娘暗暗嘆了口氣,儘管她心中也極度不滿,但舞衣是崔家之媳,李府沒有理由拒絕,她便道:“老夫人剛纔也看到了,舞衣尚在病中,不如等一兩天,等她病勢稍好,崔府再來接她走,如何?”

旁邊一同前來的崔平也對崔老夫人道:“祖母,我們崔家是通情達理之人,不如就讓她養好身體再接來。”

崔老夫瞪了崔平一眼,不知他爲何這般熱心,她將婚書向前一推,道:“崔家是絕對不會退婚,也罷!就在看在李相國的面上,我們再等三天,三天後崔家自會上門接人。”

..........

舞衣回到自己房內,一天之內,感情的失意和命運的殘酷,痛苦地折磨着這個姑娘的心,病弱讓她的身體幾乎已經無法坐立,但那種刺心的屈辱感和對崔家的恨使她挺住了,她兩眼死死地盯着窗外,一動不動地坐在窗前,面如白紙。

“姑娘,我們再去求求老爺吧!”

玉奴小聲道:“他畢竟是相國啊!讓他給崔家說說,讓姑娘留下來。”

“玉奴,我們收拾東西。”

“姑娘....你說什麼?”

“收拾東西,我們離開長安!”舞衣的眼中流露出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堅定。

玉奴心中一陣慌亂,走!她從來沒想過,她們身上已分文沒有,又無親無故,她們兩個弱女子能去哪裡?連今天的晚飯都沒有着落,甚至連僱馬車的錢都沒有。

她偷偷看了姑娘一眼,她其實還想到了一個去處,可是她卻怎麼也開不了口。

“姑娘,不如....不如我們去找李將軍吧!”

玉奴最終還是鼓足了勇氣,但舞衣卻堅決地搖了搖頭,讓玉奴剛剛升起的希望又墜入了冰谷。

就在這時,院子裡忽然傳來一聲咳嗽,李林甫的聲音出現在院子裡,“舞衣,我想和你談一談,可以嗎?”

“舅父,請進吧!”

舞衣稍微整理了一下衣裙,又喝了口水,讓自己激憤的心情平靜下來,她走下樓,李林甫已經站在門口了。

她連忙施禮,“舅父!”

李林甫打量了一下舞衣的房間,十年來他還是第一次走進這間屋,房中簡陋的陳設甚至還不如下人房,看得出舞衣這十年的曰子並不好過,畢竟是自己的外甥女,他心中不免有些歉疚。

“舞衣,坐下吧!”

他盤腿坐了下來,舞衣也在他對面盈盈坐下,玉奴上了一杯茶,“老爺,請喝茶!”

李林甫點點頭,他沉吟一下便道:“我來是想告訴你,崔家一定要把你接回去,我也無能爲力。”

舞衣沉默了,良久,她悽然一笑道:“我能理解!”

李林甫微微一笑道:“不過去崔府之前,你可以先去給父母掃墓,我沒記錯的話,你父母的墓應該在廣州吧!從長安過去,清明之前應該可以趕到,給父母掃墓,崔家無話可說。”

說完,他取出一個小包裹,放在桌上,往舞衣面前一推,笑道:“這是六十兩金葉子和我的一塊玉牌,金葉子是你的盤纏,玉牌是給官府看的,遇到什麼困難,直接去找官府,沒有人敢怠慢你,另外,我讓老忠頭陪你去,他跟了我三十年,對我忠心耿耿,路上可以照顧你。”

舞衣默默地望着眼前的包裹,她明白舅父的意思,掃墓不過是藉口,舅父其實是讓她遠走高飛。

舞衣給李林甫重重磕了一個頭,含淚道:“舅父的恩情,舞衣銘記在心。”

李林甫嘆了口氣道:“我堂堂的右相國,居然也只能出此下策,說起來慚愧啊!舞衣,你今晚就走,一路保重吧!”

他站起身便向外走去,走到門口時,他又停住了腳步,回身笑道:“李慶安你也別太怪他了,是我拿你和他做交易,他不肯跟隨我,才冷落了你,原諒他吧!”

李林甫笑着搖了搖頭,便轉身走了,舞衣呆呆地站在門口,舅父的最後一句話彷彿一道閃電劈中了她,她忽然想起了李慶安給她說的話:‘舞衣姑娘,很多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簡單,相信不久,你就會明白我的苦衷,舞衣姑娘,我一定會再來找你。’

她無力地靠在門上,低低嘆息了一聲,心中充滿了無盡的失落。

..........

當天晚上,一輛馬車悄悄地駛出了相國府,在上元燈會的歡聲笑中離開了長安,消失在沉沉的夜霧裡。

三天後,崔家來接舞衣,相國府的答覆卻是,舞衣去給父母掃墓了,以後將直接回姜家,和李府再無任何關係。

.......

上元節剛過,東宮和楊釗的鬥爭開始進入了白熱化,已經滿朝皆知了,太子堅持韋渙是按朝廷規則辦事,雖然是提拔了侄子,但並沒有違規,不應該有罪,而楊釗也終於從幕後跳出,向李隆基稟報韋明爲官失德,根本沒有資格得到提拔,韋渙雖然是按部就班提拔,但比韋明更有資格的官員大有人在,韋渙爲什麼不提拔,這顯然就是任人爲私.

韋渙本人也出面辯解,雖然韋明幾年的考評都是中中,但他爲官兢兢業業,沒有失德之處。

幾番辯論,所有的焦點都漸漸集中到了韋明的身上,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由於他已經在進京路上,正月十七的下午,李隆基下旨,召韋明入宮覲見。

中書省,李林甫桌案上放着剛剛從宮裡傳來的旨意,李隆基要立刻召見韋明對質,聖旨不是由翰林發出,是通過中書省來頒發,需要在中書省和門下省各敲一個大印才能生效。

他剛剛得到了最新消息,韋明已經到了咸陽,按正常的行路,他今晚應該宿在三橋驛站。

關鍵就是今天晚上了,李林甫沉思了片刻,便把旨意交給中書舍人劉通道:“這道旨意大家再商議一下,重擬後交給我。”

一道召見人的旨意是沒有什麼可商量的,劉通是李林甫的心腹,他明白相國的意思,這道奏摺要扣一段時間再發。

“卑職這就去召集舍人們商議。”

劉通匆匆去了,李林甫一擺手,將一名侍衛叫上前,低聲對他道:“你去辦一件事......”

........

半個時辰後,十幾名黑衣人護衛着一輛鮮豔的馬車,離開了長安著名的青樓‘妖花坊’向城外疾駛而去。

正如李林甫的判斷,由於天色已晚,韋渙案的關鍵人物韋明便留宿在三橋驛站,韋明今年三十歲左右,中等身材,相貌平平,他是韋渙堂兄韋濟的長子,韋濟曾任太子中舍人,按大唐例制,他的長子韋明便得了門蔭,授益州東陽縣丞,這是從八品的小官,由於能力有限,當了四年官,表現平平,一直未獲提升。

去年下半年,他叔父益州太守韋渙將他提升爲益州倉曹參軍事,變成了從七品官,雖然升官了,但韋明也並沒有把這次升官當回事,他叔父是益州太守,不提升自己,會提升誰?而且只提了一級,令他心中也略略有些不滿。

五天前韋明受益州長史崔圓的派遣來京中辦事,他一路慢慢悠悠而來,天黑後他便抵達了三橋驛,算一算,離京城還有三十里,抵京時應該已經關城門了,再加上驛丞服侍得格外盡心,韋明便決定在驛站宿一晚,明天一早再進京辦事。

房間裡燈火通明,驛丞張三虎擺了一桌好菜,又打來五六斤好酒,熱情地款待韋明。

“來!韋參軍,我再敬你一杯,你一定要給我面子喝掉。”

張三虎長得五大三粗,但口氣卻十分謙卑,他左一個韋參軍,又一個名門韋家,把韋明拍得飄飄然,他心中着實看不起張三虎這種人,不過張三虎馬屁拍得好,令他也不由對張三虎推心置腹。

酒已經喝了兩壺,韋明慣疾發作,他心癢難耐,便低聲問道:“張驛丞,今晚不知能否幫我找一個記女?”

“哎呀!韋參軍怎麼不早說?”張三虎重重一拍大腿,曖昧地笑道:“真是巧了,我驛站里正好有一個長安名記,花名叫做落梅,她是回咸陽探親,如果韋參軍願意,我來牽線,今晚保證韋參軍風流快活!”

他遲疑一下又道:“只是肉金頗貴,一夜風流要十貫錢。”

韋明大喜,立刻道:“錢不是問題,只要伺候得好,我加倍給!”

他精蟲上腦,竟沒想到驛站怎麼會有記女?

張三虎眯着眼笑了,這個韋明果然是個好色之徒,他又倒了一杯酒笑道:“韋參軍稍坐,我去把落梅姑娘請來。”

韋參軍出去了,片刻,門開了,一股香風撲面而來,只見進來一名穿着綠紗裙的年輕女子,她長得明媚妖嬈,風情萬種,她盈盈坐下,伸出指甲塗得鮮紅的玉指,拎起酒壺給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雙水汪汪的桃花眼向他媚眼一轉,眼中極盡挑逗之色。

她舉起酒杯,長袖滑下,露出一段雪白的玉臂,她嬌滴滴含羞道:“韋參軍,奴家敬你一杯。”

韋明嚥了口唾沫,失魂落魄地望着眼前的美嬌娘,竟沒有聽見她說什麼。

“你們喝酒,我不打擾!”

張三虎嘿嘿笑着把門關上,卻躡手躡腳爬上了屋頂,從一個破縫裡偷偷向房中窺視,房間裡不時傳來浪聲笑語,美嬌娘的勸酒聲頻頻,約半個時辰後,房中的燈滅了,兩人上牀就寢。

........

次曰天大亮了,韋明還沒有起牀,名記落梅使盡一切手段,將他牢牢地纏在牀上。

這時,幾匹馬遠遠馳來,馬上是幾名傳旨的官員,他們奔至驛站前,爲首侍御史韓清高聲問道:“益州倉曹參軍事韋明可在?”

驛丞張三虎立刻上前忿忿道:“這位韋參軍太不像話了,昨晚招記來驛站,我說驛站不準招記,他卻說他是韋家的子弟,罵我放屁,現在他還在和記女鬼混。”

侍御史韓清的臉立刻便沉了下來,他向隨從一施眼色,兩名隨從奔了進去,片刻房間裡傳來一聲女人的尖叫,他隨從出來道:“韋明確實在招記,現在喝得爛醉,無法領旨。”

韓清重重哼了一聲,“真是膽大妄爲,陛下還在等他覲見,他竟敢驛站招記。”

他調轉馬頭,便向長安城疾奔而去。

.......

大同殿內,十幾名重臣正在等候韋明覲見,這時,侍御史韓清匆匆走了進來,躬身道:“陛下,益州倉曹參軍事韋明在三橋驛站招記鬼混,至今酒醉未起,無法來覲見陛下。”

李隆基頓時勃然大怒,“砰!”地一聲重響,他狠狠一巴掌拍在桌案上,咬牙道:“好一個不失德的韋家子弟!好一個公平提升!”

他目光一挑,盯着太子李亨道:“現在你還有什麼話說?”

李亨滿臉脹得通紅,他連忙跪下道:“兒臣只是爲韋太守喊冤,着實不知道韋明是這樣的人。”

韋渙也滿臉慘白,跪了下來,顫聲道:“臣用人不察,有罪!請陛下處罰。”

旁邊楊釗大喜,沒想到居然會出現這樣的轉機,他不由心花怒放,上前躬身道:“陛下,臣在劍南爲官,着實瞭解這個韋明人品,所以臣才支持崔長史的彈劾,現在事實如此,請陛下處罰!”

李隆基哼了一聲,寒着臉道:“韋明公務時在驛站瓢記,失職失德,將其革職,永不錄用,停其家族韋氏門蔭三年,至於韋渙,不宜再爲益州太守,免去其益州太守之職,調任他州,升益州長史崔圓爲益州太守。”

李亨暗暗嘆了一口氣,這次韋家再遭打擊了,自己損失慘重,他竟敗給了楊釗,他瞥了楊釗一眼,見他得意洋洋地斜睨着自己,他不由一咬牙,‘姓楊的,等着瞧!’

這時,李林甫出列躬身道:“陛下,請聽臣一言。”

“相國請說!”

李林甫看了一眼韋渙,微微笑道:“臣以爲韋太守在此案中並沒有太大的失職。”

一句話引來滿堂驚詫,連李亨也驚訝地望着李林甫,不知他爲何要替自己說話?李隆基不露聲色道:“相國請繼續說下去。”

“陛下,臣昨天仔細看了韋明的考評,其人在東陽縣無功無過,考評一直爲中中,就連韋太守給他的考評也是中中,沒有偏袒,臣又仔細看了看東陽縣這幾年的情況,也是平平靜靜,無事無災,稅糧也是每年足額上繳,說明東陽縣民衆安居樂業,也說明韋明是無爲而治,不擾民,所以韋太守提拔他,臣是贊成的,益州不比邊疆,要的就是穩定,從這一點來說,韋太守無辜,至於韋明本人在驛站招記,那是他私德不正,可革職,但和韋太守無關。”

李隆基點了點頭,李林甫的一席話可謂有理有據,讓人難以辯駁,他便道:“那依相國之意,怎麼處置韋渙呢?”

“陛下,韋渙既然不宜在益州爲官,臣推薦他爲陝州太守,請陛下恩准!”

李隆基瞥了一眼楊釗,便緩緩道:“好!準相國之奏,韋渙調爲陝州太守。”

他站起身又高聲道:“再傳朕的旨意,爲避免類似事情再度發生,從今以後,同族之人不準在同州爲官。”

........。

(未完待續)

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切記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

第24章 老兵遺孤第421章 第三縱隊第156章 身份難題第580章 事態蔓延第147章 臨朝大封第379章 血戰月氏(中)第702章 史營內訌第522章 母女生隙第284章 朝會之爭上第563章 軟硬兼施(上)第666章 營救家眷第一百五十三章 清月詩社二第517章 吐蕃棋局(上)第621章 國有小人第286章 朝會之爭(下)第5章 安西小娘第49章 封賞前夜(下)第493章 隱龍聚會第223章 重回北庭第286章 朝會之爭(下)第284章 朝會之爭上第22章 石國來客第17章 胡女多情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279章 獨孤家宴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658章 反慶集團第512章 斬斷後路第446章 暫棄前嫌第377章 情報爲先第190章 光明之眼第256章 長安密使第69章 花府大宴(二)第340章 各懷心思第630章 碩鼠露面第429章 一石擊波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118章 恩生仇起第639章 上黨戰役(一)第469章 關中內訌(下)第275章 借刀殺人(下)第79章 小崔請客(上)第267章 風雲變幻(上)第362章 翁婿和解第505章 勇士歸來第181章 閨房之樂第447章 花花投資第419章 各路諸侯第700章 安心爲相第167章 馬匪現蹤第452章 重組千牛第196章 金戈鐵馬第432章 三個條件第201章 亂點鴛鴦第674章 風雨南唐第619章 勇烈不足第365章 祿山送牛第454章 裴家大壽(上)第79章 小崔請客(上)第87章 各施手段第520章 月圓之夜(中)第261章 棣王遇刺第390章 上兵伐謀第585章 視察戰備第391章 貨幣戰爭(上)第458章 枝節橫生第579章 火燒東市第46章 請君入甕第661章 蝦釣大魚(下)第391章 貨幣戰爭(上)第10章 又見小娘第418章 無可妥協第313章 賣官之案(下)第26章 紫宸決策第527章 各有心思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發前夕第281章 哥舒之慮第605章 裴相之死(下)第371章 慶安有後第585章 視察戰備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439章 殺人立威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407章 沙漠焦土第411章 斬盡殺絕第533章 夜市偶遇第604章 裴相之死(上)第669章 東宮爭嫡第331章 初次談判第685章 明珠求願第627章 安祿之癖第31章 地宮偷襲第126章 軍旅嬌娘第201章 亂點鴛鴦第683章 戰役部署第281章 哥舒之慮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119章 楊家發難第255章 明珠相親第138章 絕嶺屠鷹(中)
第24章 老兵遺孤第421章 第三縱隊第156章 身份難題第580章 事態蔓延第147章 臨朝大封第379章 血戰月氏(中)第702章 史營內訌第522章 母女生隙第284章 朝會之爭上第563章 軟硬兼施(上)第666章 營救家眷第一百五十三章 清月詩社二第517章 吐蕃棋局(上)第621章 國有小人第286章 朝會之爭(下)第5章 安西小娘第49章 封賞前夜(下)第493章 隱龍聚會第223章 重回北庭第286章 朝會之爭(下)第284章 朝會之爭上第22章 石國來客第17章 胡女多情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279章 獨孤家宴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658章 反慶集團第512章 斬斷後路第446章 暫棄前嫌第377章 情報爲先第190章 光明之眼第256章 長安密使第69章 花府大宴(二)第340章 各懷心思第630章 碩鼠露面第429章 一石擊波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118章 恩生仇起第639章 上黨戰役(一)第469章 關中內訌(下)第275章 借刀殺人(下)第79章 小崔請客(上)第267章 風雲變幻(上)第362章 翁婿和解第505章 勇士歸來第181章 閨房之樂第447章 花花投資第419章 各路諸侯第700章 安心爲相第167章 馬匪現蹤第452章 重組千牛第196章 金戈鐵馬第432章 三個條件第201章 亂點鴛鴦第674章 風雨南唐第619章 勇烈不足第365章 祿山送牛第454章 裴家大壽(上)第79章 小崔請客(上)第87章 各施手段第520章 月圓之夜(中)第261章 棣王遇刺第390章 上兵伐謀第585章 視察戰備第391章 貨幣戰爭(上)第458章 枝節橫生第579章 火燒東市第46章 請君入甕第661章 蝦釣大魚(下)第391章 貨幣戰爭(上)第10章 又見小娘第418章 無可妥協第313章 賣官之案(下)第26章 紫宸決策第527章 各有心思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發前夕第281章 哥舒之慮第605章 裴相之死(下)第371章 慶安有後第585章 視察戰備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439章 殺人立威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407章 沙漠焦土第411章 斬盡殺絕第533章 夜市偶遇第604章 裴相之死(上)第669章 東宮爭嫡第331章 初次談判第685章 明珠求願第627章 安祿之癖第31章 地宮偷襲第126章 軍旅嬌娘第201章 亂點鴛鴦第683章 戰役部署第281章 哥舒之慮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119章 楊家發難第255章 明珠相親第138章 絕嶺屠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