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身份難題

次日一早,李慶安哪裡也沒有去,今天雖然是上元假第一天,但李隆基極可能會召見他,他一早便起牀,安靜地在府中看書、休息,但天還沒有大亮時,門口忽然想起了羅管家的聲音,“李將軍,側門口有幾個鄉農找你,他們擡來一個受傷的人,好像和你認識。”

‘受傷的人。’李慶安心中有些奇怪,他們的傷員都在隴右,難道是從隴右來人?

他放下書,快步向側門口走去,側門口位於一個小巷裡,比較僻靜,此時,幾個賣菜的鄉農正眼巴巴地望着門內,而他們面前的籮筐上橫躺着一名血肉模糊地男子,女護兵張秀兒正在替他檢查傷勢。

“受傷人在哪裡?”

李慶安快步走了出來,幾名鄉農連忙迎上來,指着籮筐上的人道:“李軍爺,就是他,是他讓我們送回到這裡來的,讓我們找你。”

李慶安一愣,好像是一個穿長袍的文人,他慢慢走上前,張秀兒連忙起身道:“將軍,他的雙腿骨折,兩腳的腳筋都被人挑斷了,這麼重的傷居然活下來,真讓人難以相信。”

李慶安認出了這個人,安祿山的幕僚嚴莊,他心中萬分驚訝,這是怎麼回事?

嚴莊慢慢睜開眼,虛弱地慘笑了一下,“李將軍!”

李慶安反應過來,連忙吩咐身後的親兵道:“快!快把他擡進去,小心他的腿傷!”

這時,羅管家帶幾個名下人擡來一隻竹榻,衆人七手八腳,小心翼翼地將嚴莊擡了進去。

幾名鄉農見事情完成,皆鬆了一口氣,拿着嚴莊給他們的佩玉歡天喜地走了,李慶安進了府,這時,幾名女護兵剪開了嚴莊凝成了血餅的中衣,正在熟練地替他清洗棒傷,一名親兵跑去請附近的名醫了。

嚴莊苦苦咬牙堅持到現在,在他心一鬆,已經昏迷過去,李慶安也無法知道事情的緣故,他叫來兩名能幹的親兵,低聲吩咐他們道:“你們去安祿山府宅附近打聽一下,昨晚上發生了什麼事,有消息即刻來報。”

兩名親兵答應一聲,匆匆去了,李慶安見嚴莊一時半會也醒不來,便囑咐了幾句,返回自己的房間,一個時辰後,他又來看了看嚴莊,醫師已經來了,正在給嚴莊診脈、開藥,所有的外傷處理都由女護兵們完成了,就連普通的醫師也沒有她們做得好。

此刻,嚴莊身體舒適,在榻上沉沉地酣睡,呼吸也變得均勻了,醫師苦笑了一聲,對李慶安道:“他的脈相平穩,性命應該保住了,不過,他腳筋已斷,估計他後半輩子是站不起來了,哎!是誰下這麼狠的手。”

“將軍!”門口忽然傳來親兵的聲音,是打探消息的人回來了。

李慶安快步走出房門問道:“探到什麼消息了嗎?”

“我們聽守坊門的差役說,昨晚楊家一百多人氣勢洶洶來找安祿山算帳,後來安祿山就命人重打嚴莊,又把他扔出坊外,不準任何人過問。”

“那是什麼原因?打探到了嗎?”

“沒有!”親兵搖搖頭道:“沒人敢靠近安祿山府,只有人遠遠看見嚴莊捱打,是打給楊家人看。”

就算是打給楊家人看,可嚴莊又怎麼會來找自己,讓李慶安百思不得其解,難道嚴莊是想投靠自己不成?

嚴莊未醒,李慶安也無從問起,只得先回房了,快到中午時,他終於接到了宮中的消息,大門處急匆匆奔來一名門房,老遠便喊道:“將軍,宮裡來人了,讓你即刻進宮!”

今天是休日,李隆基卻出乎意料地召見了李慶安,就是爲了一份從洛陽緊急送來的調查報告,沒有查到任何關於李慶安家族的記錄,而且戶部在整個河南府的檔案中也找不到李慶安祖父李曾雲、父親李桂的任何記錄,疑惑讓李隆基等不到上朝日,便立刻召見了李慶安。

在興慶殿的偏殿裡,李隆基拿着兵部關於李慶安的軍籍記錄,一遍一遍地看着,軍籍上寫得很清楚,天寶五年初,李慶安在安西粟樓烽戍堡從軍,因弓馬嫺熟,被直接授予伍長一職,後被高仙芝賞識,積功升爲隊正、旅帥、校尉,一步步向上走。

應該說,李慶安是典型的積功提拔,雖然任職都短了一點,但在注重軍功勝過資歷的邊戍軍,這種升職是完全正常的,李嗣業也不過是天寶初年從軍。

但問題是天寶五年以前,李慶安在哪裡?他怎麼會突然跑到粟樓烽戍堡去,這纔是關鍵。

李隆基不由陷入了沉思,他既然要把北庭這麼重要的地方交給李慶安,他就必須要了解他的身世,他絕不會讓一個來歷不明的人掌握重權。

這時,旁邊的高力士低聲勸道:“陛下,李慶安是漢人,這一點毫無疑問,從他爲了大唐不顧生死地奮戰,老奴可以保證他對大唐、對皇上都忠心耿耿。”

李隆基擺擺手笑道:“朕不是懷疑他的忠心,是胡人是漢人也不重要,他昨晚不是說了嗎?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朕知道他是忠心耿耿,但朕只是想知道他從前到底在哪裡?怎麼洛陽沒有他家族的記錄,朕很好奇。”

這時,門口傳來宦官的稟報,“陛下,李慶安到了,在殿外候見。”

“宣他覲見!”

“陛下有旨,宣李慶安覲見。”

“陛下有旨,宣李慶安覲見。”

片刻,李慶安在兩名宦官的引導下,來到了偏殿,李慶安還是第一次進李隆基的寢宮,與大同殿相比,這裡更加富麗堂皇,三十六顆巨大的夜明珠懸掛在殿頂,散發着淡淡的清光,使原本昏暗的大殿深處變得幽明,有一種仙境般的感覺。

李慶安擡頭久久地凝望三十六顆宛如柚子般大小的夜明珠,他心中很奇怪,後世,這些珠子都到哪裡去了?

“李將軍,請進吧!陛下在等你。”一名宦官見他走神了,便提醒他道。

李慶安連忙收攏心神,快步走進了偏殿,偏殿其實是一間巨大的屋子,被高高的簾幔一隔爲二,這裡便是李隆基在後宮的起居室,若有緊急情況,他也會在這裡接見大臣。

李慶安見李隆基身着普通常服,坐在軟榻上,他連忙上前行一軍禮,“臣李慶安參見陛下!”

“呵呵!我們的李詩人來了。”

李慶安昨晚在韋府舞劍吟樂府的風采,一個上午便傳遍了長安城,李隆基也剛剛聽聞了此事。

“陛下,臣擔不起‘詩人’二字。”

“爲什麼,你寫得很好嘛!可憐石堡城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很有意境,一般的詩人還寫不出來呢!”

李慶安有些慚愧地笑了笑道:“昨晚臣喝醉了,又不想丟面子,便隨口將從前聽到的詩和樂府改了改,便成自己的了,原本是可憐無定河邊骨,被臣改成了可憐石堡城邊骨,原本來了卻胸中天下事,被臣改成了卻君王天下事,臣慚愧,請陛下恕罪。”

“很好!”

李隆基微微一笑道:“你很誠實,這比你會寫詩更讓朕喜歡,而且你改得也很好,了卻君王天下事比了卻胸中天下事更有意義,其實朕也覺得有些奇怪,你最後一句是,可憐白髮生,這應該是老將軍的口氣,朕就猜到可能不是你寫的,不過由你本人說出來,才讓朕感到欣慰。”

說到這,李隆基又好奇地問道:“不過這詩和樂府都寫得很不錯,以前朕從未聽聞,你是從哪裡聽來的?”

“回稟陛下,這是臣少年時在碎葉聽祖父唸的,至於是誰寫的,臣也不知曉。”

李隆基的臉色變得凝重起來,他緩緩問道:“李將軍,你不是洛陽人嗎?怎麼又跑到碎葉去了?”

李慶安連忙躬身道:“臣祖籍洛陽,隋末爲避戰亂,臣的曾曾祖父便帶全家遷去了碎葉,在那裡繁衍後代,已經百年了,臣的先祖心向大唐,無時無刻不在懷念故鄉,臣小時候還隨祖父來洛陽住了幾年,後來又去了大食、波斯等國遊歷,三年前,臣的祖父病逝在碎葉,臨終時囑咐臣無論如何要讓碎葉迴歸大唐,臣秉承祖父遺志,便來安西從軍。”

李隆基把玩着一隻鎮紙,沉吟了片刻問道:“你去過大食和波斯?”

“回稟陛下,臣不僅去過大食,還去過更西面的國度。”

“說說看,大食的西面是什麼國度?”

李慶安笑道:“陛下,大食的西面是一片巨大的內海,叫做地中海,大食的正北面是另一個強大帝國,叫做拜占庭帝國,是大食的宿敵,也就是大秦國,地中海南面延綿數千裡,依然是大食的領地,但地中海北面卻是無數的小國,什麼法蘭克王國、意大利王國、西班牙馬爾克,臣只是聽聞,沒有去過。”

“李將軍說得朕都想去看看了。”

李隆基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他聽得出,李慶安並沒有說謊,這讓他心中舒坦了,相反,若李慶安堅持自己是洛陽人,他纔會震怒。

“原來李將軍是碎葉漢人,難怪會在粟樓烽戍堡從軍,其實就算你是胡人,朕也不會太在意,高仙芝是高句麗人,安祿山是嶺西粟特人,哥舒翰是突騎施人,安思順是突厥人,朕都不在意,只要忠於大唐、忠於朕,無論胡漢朕都一樣重用,但朕在意的是你是否誠實,有沒有欺騙朕?朕不妨實話告訴你,若你仍堅持自己是洛陽人,那朕就當場罷免你,以欺君之罪重重懲處,但你表現得很好,不僅坦然承認詩不是自己所寫,而且承認自己是碎葉漢人,很好,爲表彰你的誠實和坦蕩,朕就賜你一件特殊的禮物。”

他回頭對高力士道:“朕同意你的方案,就讓邊令誠兼任北庭監軍。”

他又對李慶安笑道:“假如你表現得好,讓朕滿意,說不定朕還會免去你的監軍。”

李慶安心中驀地一鬆,這一關總算過了,不過爲防止萬一,他還得想辦法把碎葉那邊再安排圓滿。

李慶安連忙深施一禮,“臣感謝陛下信任,臣絕不會讓陛下失望。”

就在這時,門口傳來宦官的稟報聲,“陛下,娘娘和三夫人來了。”

話音剛落,只聽環珮聲叮咚響起,楊玉環和楊花花像一陣風似的走進了偏殿,一陣異香撲面而來。

“三郎,臣妾有事和你商量。”

楊玉環忽然看見李慶安,她連忙停住腳,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三郎,我不知道你在接見外臣。”

後面楊花花悄悄給李慶安遞給了個秋波,李慶安卻裝着沒看見,楊花花不由貝齒輕咬,心中暗暗罵道:‘這個沒良心的傢伙。’

李隆基一擺手笑道:“不妨事,李將軍其實也不算外人,他可是娘子的擲壺師傅,娘子昨日不是還給他做媒嗎?”

楊玉環瞥了李慶安一眼,抿嘴笑道:“別再提做媒的的事了,昨晚慶安將軍一怒拔劍爲明月,現在長安誰人不知?三郎,什麼時候你也爲我拔拔劍啊!”

“呵呵!朕今晚”

李隆基差點失言,他連忙乾咳一聲笑道:“對了,娘子急着找朕作甚?”

楊玉環拉過楊花花興致勃勃道:“三姐一心勸我今晚去朱雀大街觀燈,我也想回味一下小時的上元夜。”

她哀求道:“三郎,就答應我吧!讓我去,好嗎?”

一旁的高力士連忙阻攔:“娘娘身爲貴妃,六宮之首,怎麼能和庶民一起觀燈,不如老奴讓人在宮中多扎花燈,一樣的好看。”

“那多沒意思啊!”

楊花花嘴一撇,在一旁慫恿道:“看花燈就是看人、看燈,圖的就是那份熱鬧,宮中冷冷清清,哪裡能和外面相比,我的好妹夫,你就答應四妹吧!”

楊花花一句‘我的好妹夫’,聲音又嬌又嗲,聽得李隆基心中一陣顫熱,他笑道:“好!朕今晚上就微服賞燈,與民同樂。”

“陛下怎麼能”

不等高力士說完,李隆基一揮手打斷了他的話,果斷道:“朕又不是經常這樣做,偶然爲之也不妨,既然娘子有這個願望,朕當然要滿足。”

楊玉環歡喜得直拍巴掌,高力士只得搖頭嘆氣,聖上越來越荒唐了,居然要微服觀燈,哎!他盡興了,可頭疼的是自己啊!

這時,李隆基又對李慶安笑道:“不如慶安將軍和我們一起去觀燈吧!”

李慶安連忙歉然道:“陛下,臣今晚想約別人觀燈。”

“三郎真是糊塗了。”

楊玉環眨眨眼,媚笑道:“人家慶安將軍昨晚都拔劍了,今晚當然要乘勝追擊了,三郎還要壞人家美事。”

李隆基恍然大悟,他拍拍腦門呵呵大笑,“說得對,是朕糊塗了。”

旁邊的楊花花卻有點不高興地輕輕哼了一聲,拉長了聲音道:“李將軍,上次你在我府上投箭大勝,我好意送你一把黑弓作爲獎賞,聽說被你毀了?”

李慶安知道楊花花是借題發揮,這個歷史上有名的虢國夫人,剛開始時還對她有點感覺,可隨着慢慢了解,他才發現這個女人的佔有慾太強了,凡是她看上的,她一定會想法設法佔爲己有,甚至包括男人,她的風流韻事,李慶安也有所耳聞,當然,她喜歡誰是她的自由,可是他卻不喜歡這種女人。

李慶安一抱拳,歉然道:“夫人,真是抱歉,亂軍之中難以保全,不僅是弓毀了,我的佩刀也在混戰中失去。”

“三姐別這麼小氣嘛!赤嶺之戰能活下來就是奇蹟。”

李隆基微微嘆息一聲,便對李慶安道:“朕本來想昨天在大殿上賞你一柄好弓和一口名刀,卻一時忘了,趁今天召見,朕就賜予你了。”

他回頭令道:“來人,把烈火弓和龍吟刀給朕拿來!”

第386章 緊急應對第178章 長擊葛胡第479章 高原烽煙第46章 請君入甕第502章 截斷歸途第586章 幽州急報第660章 蝦釣大魚(上)第566章 兵發漢中第395章 父子反目第25章 走漏消息第653章 營救人質第317章 吐蕃戰役(中)第627章 安祿之癖第125章 引蛇出洞第82章 金吾萬騎第296章 翁婿會面第103章 初到揚州第240章 攻心奇兵第374章 帝國合約(下)第519章 月圓之夜(上)第673章 夷陵急變(下)第551章 偷襲陳留第333章 受夾板氣第618章 吳王虎子第259章 貴妃設宴第517章 吐蕃棋局(上)第410章 圍城之戰(下)第345章 回紇寇邊第98章 貴妃擲壺第464章 朝會之爭(下)第112章 形勢急轉第620章 衣不如新第89章 各逞心機第227章 趕盡殺絕第464章 朝會之爭(下)第191章 南詔事變第540章 光弼心機第280章 以勢迫人第669章 東宮爭嫡第69章 花府大宴(二)第244章 西曹之戰第643章 上黨戰役(五)第624章 嶺南之軍第611章 誰爲左相第322章 身份暴露第603章 撤兵河東第288章 老薑嫩蔥第522章 母女生隙第37章 夜襲孽多第279章 獨孤家宴第126章 軍旅嬌娘第553章 河北大遷(上)第206章 盅巫之禍第597章 血戰相州(一)第336章 不速之客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279章 獨孤家宴第36章 阿弩越城第492章 天下戰略第340章 各懷心思第323章 危機深化第711章 大結局第480章 九曲之戰(上)第197章 氣吞萬里第233章 曲池壽宴(下)第31章 地宮偷襲第10章 又見小娘第66章 縣令楊釗第586章 幽州急報第615章 家事國事第13章 內室密談第484章 真兇是誰第603章 撤兵河東第184章 高昌白疊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第224章 說服大將第663章 灞上軍營第297章 攜美遊莊(上)第331章 初次談判第107章 連夜追殺第258章 入城風波(下)第647章 上黨戰役(九)第554章 河北大遷(下)第18章 生死關頭第275章 借刀殺人(下)第608章 裴家弔孝第668章 兄弟鬩牆第53章 寶石現蹤第167章 馬匪現蹤第63章 殺楊保楊第432章 三個條件第251章 掌控河中(下)第107章 連夜追殺第120章 史田生隙第535章 子儀進京第270章 引君入甕第161章 穿針引線第2章 難掩金色第529章 謀事在人第453章 明珠來請
第386章 緊急應對第178章 長擊葛胡第479章 高原烽煙第46章 請君入甕第502章 截斷歸途第586章 幽州急報第660章 蝦釣大魚(上)第566章 兵發漢中第395章 父子反目第25章 走漏消息第653章 營救人質第317章 吐蕃戰役(中)第627章 安祿之癖第125章 引蛇出洞第82章 金吾萬騎第296章 翁婿會面第103章 初到揚州第240章 攻心奇兵第374章 帝國合約(下)第519章 月圓之夜(上)第673章 夷陵急變(下)第551章 偷襲陳留第333章 受夾板氣第618章 吳王虎子第259章 貴妃設宴第517章 吐蕃棋局(上)第410章 圍城之戰(下)第345章 回紇寇邊第98章 貴妃擲壺第464章 朝會之爭(下)第112章 形勢急轉第620章 衣不如新第89章 各逞心機第227章 趕盡殺絕第464章 朝會之爭(下)第191章 南詔事變第540章 光弼心機第280章 以勢迫人第669章 東宮爭嫡第69章 花府大宴(二)第244章 西曹之戰第643章 上黨戰役(五)第624章 嶺南之軍第611章 誰爲左相第322章 身份暴露第603章 撤兵河東第288章 老薑嫩蔥第522章 母女生隙第37章 夜襲孽多第279章 獨孤家宴第126章 軍旅嬌娘第553章 河北大遷(上)第206章 盅巫之禍第597章 血戰相州(一)第336章 不速之客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279章 獨孤家宴第36章 阿弩越城第492章 天下戰略第340章 各懷心思第323章 危機深化第711章 大結局第480章 九曲之戰(上)第197章 氣吞萬里第233章 曲池壽宴(下)第31章 地宮偷襲第10章 又見小娘第66章 縣令楊釗第586章 幽州急報第615章 家事國事第13章 內室密談第484章 真兇是誰第603章 撤兵河東第184章 高昌白疊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第224章 說服大將第663章 灞上軍營第297章 攜美遊莊(上)第331章 初次談判第107章 連夜追殺第258章 入城風波(下)第647章 上黨戰役(九)第554章 河北大遷(下)第18章 生死關頭第275章 借刀殺人(下)第608章 裴家弔孝第668章 兄弟鬩牆第53章 寶石現蹤第167章 馬匪現蹤第63章 殺楊保楊第432章 三個條件第251章 掌控河中(下)第107章 連夜追殺第120章 史田生隙第535章 子儀進京第270章 引君入甕第161章 穿針引線第2章 難掩金色第529章 謀事在人第453章 明珠來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