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安心爲相

河北全境光復的喜訊席捲了大唐全國,大唐上下,每州每縣都在歡慶勝利,人們自發地上街敲鑼打鼓、載歌載舞,夜晚,家家戶戶點燃了只有上元夜才用的燈籠,燈火璀璨,使大唐山河出現黑夜如晝的壯觀景象。

都城長安也沸騰了,百萬民衆用他們的方式歡慶勝利,爆竹聲此起彼伏、數十萬男女老少攜手踏歌、大街上敲鑼打鼓,獅舞翻騰,一隊隊樂姬舞女出現在街頭,歡歌笑舞,整個長安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

但這份喜悅中也藏着一絲哀傷,李嗣業陣亡的消息震驚了朝野,朝廷爲此休朝三日,以示悼念,太后也隨即下旨,冊封李嗣業爲武威郡王,準其子繼承爵位。

大唐朝廷也同時宣佈,正式修建忠烈陵,以紀念那些爲大唐開疆闢土和平定安史叛亂中陣亡的將士。

大明宮因休朝而變得冷冷清清,但政事堂的會議依然在召開,已經開會了整整一個上午,會議結束後,一輛馬車駛出了大明宮,向李慶安的趙王府疾駛而去。

李慶安的內書房內十分安靜,屋角的一隻青銅香爐中青煙嫋嫋,房間瀰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光線也很暗淡,窗簾拉着,只有邊上一角透出一絲微光,使房間裡的情形依稀可見。

這時,書房門輕輕開了,李慶安的愛妾如詩端着一碗參茶輕手輕腳走了進來,在書房寬大的軟椅上,李慶安依然在沉睡未醒,他昨晚一夜未眠,只是在清晨才昏昏睡去,一份安西來的文書已經滑落在地上,一起滑落的,還有他身上蓋的毛毯。

如詩連忙放下茶碗,蹲下將毛毯拾起,輕輕蓋在他身上,但李慶安卻一下子驚醒了,“噢!現在什麼時候了?”

李慶安只覺得頭痛欲裂,他掙扎着要坐起來,如詩連忙按住他,柔聲道:“天剛亮,再睡一會兒吧!”

其實現在已經是中午了,如詩見李慶安精神十分倦怠,心中不忍,便沒有告訴他實話,她用手摸了一下李慶安的額頭,入手滾燙,她嚇了一跳,“大郎,你生病了嗎?”

“好像有一點!”

李慶安也覺得自己不僅頭疼,渾身肌肉也疼得厲害,這好像是感冒的症狀,看來是睡覺受涼了。

“都怪我,不該讓你睡書房!”

如詩一邊手忙腳亂地將毯子給李慶安裹住,一邊自怨自艾,“我這就去給你請醫生!”

她急忙要出去,李慶安卻叫住她,“不要去請醫生,去熬一碗薑湯,要濃一點,我再休息一下就好了。”

他見如詩還有點猶豫,便又強調道:“我不要請醫生,除此之外,什麼都可以。”

“我知道了,先讓廚房給你熬碗薑茶!”

如詩快步走出去了,李慶安動了動身子,讓自己儘量躺得舒服一點,他又拾起了奏摺,這是安西政務長史張鎬給他送來的月報,昨晚他只看到一半,可是光線很暗,他看不清楚。

他只得掙扎着起身,慢慢走到窗前,將窗簾拉開了,一片白亮亮的光線射入,將整個房間都照亮了,他又推開窗,一股清新的春風撲面而來,使他的混沌的頭腦頓時清醒了,他貪婪地呼吸了一口帶着甘甜花香新鮮空氣,讓自己的身心漸漸放鬆下來,剛剛還肌肉疼痛的症狀竟一下子消失了。

“大郎!”明月匆匆地走了進來,滿臉充滿了擔憂,“聽如詩說,你生病了?”

如詩跟在她後面,正端着一碗薑湯慢慢走進,這本來是給她妹妹如畫熬的薑湯,現在她先給李慶安端來了。

“可能是空氣流通不暢,剛纔開窗通風,一下子覺得好多了。”

剛說完,一股冷風吹來,他頓時打了個寒顫,忍不住重重打了一個噴嚏,明月連忙上前把窗子關上,埋怨他道:“哪有感恙了還開窗吹風的,這樣會風邪入體,這麼大的人了,怎麼還像孩子一樣。”

妻和妾不同,妾要看老爺的臉色,老爺想做或者不想做一些事情,妾一般不敢違抗,但妻就不同了,她擁有着妾所不具備的一些強權,明月拉着李慶安在軟椅上躺下,又將窗簾拉上,找出一牀被褥,給他蓋好了,吩咐如詩道:“你趕緊找人去把王御醫請來,他這身子不容易生病,可一生病就不得了,我們不要耽誤了!”

有了明月撐腰,如詩也不管李慶安在給她拼命使眼色,答應一聲,轉身便走了。

李慶安嘆了口氣道:“明月,我後天就要出征了,你這一鬧,會耽誤大事的!”

“誰說我耽誤大事,是你不肯看病纔會耽誤大事!”

或許是想到丈夫馬上要出征的緣故,明月心中充滿了擔憂,心中擔憂,語氣也就自然變得有些嚴厲了,“你現在好像還能動,可到了後天呢?萬一你病得起不了牀榻怎麼辦?你忘了嗎?那年在碎葉,你從火尋國回來,箭傷發作,昏迷了兩天連夜,把大家都嚇壞了,不說我們差點被嚇死,連安西幾十名文官武將也嚇得一夜守在你門外,這些你都忘了嗎?”

李慶安無奈地苦笑一聲,“那是受傷,不是生病,不一樣的。”

“對我來說都一樣!”

明月語氣裡有些激動起來,“我就是一句話,你是我丈夫,你的身體就得我來做主,你不要和我爭辯!”

李慶安見妻子有些情緒失態,他知道是因爲自己要出征了,這一去至少半年,她心裡難過,幾天都睡不好覺,自己今天生病,她心中的焦慮和擔憂便一起爆發了,李慶安心裡充滿歉疚,他握住妻子的手,柔聲道:“我答應你了,這是我最後一次出征,以後就一直陪着你和孩子。”

明月一怔,原來丈夫是知道自己的感受,她輕輕咬了一下嘴脣,只覺鼻子一陣發酸,眼睛裡有一點溼潤了,李慶安伸手替她拭去眼角滲出的一點淚水,笑道:“怎麼還哭了!”

“大郎,你能不能不要親自出徵?”

明月再也忍不住,伏在李慶安懷中低聲抽泣起來,“你知道嗎?我擔心得幾天都睡不好覺了,連偶然做一次夢,都夢見你被回紇人的毒箭射中......把我從夢中嚇醒,可我不敢說,因爲這不吉利,大郎,你是一家人的柱樑,也大唐的柱樑,你就不能不去嗎?”

李嗣業的陣亡,讓明月害怕到了極點,她這才知道,原來打仗,主將也會陣亡,她不止一次聽將士們說過,李慶安爲了鼓舞軍心,有時候也會親自披掛上陣,衝鋒在前,她心中更加害怕了。

後天李慶安就要出征了,心中的恐懼和憂慮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可她是王妃,又不能在人前有半點表露,只有積壓在心中,這一刻她再也忍不住了。

李慶安輕輕撫摸着妻子的頭髮,他能感受到妻子內心深處對他的愛,對他的關懷,成婚這麼多年,雖然他們有時也鬧鬧彆扭,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妻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他好,明月就是他最好的賢內助。

這時,門外傳來了腳步聲,明月連忙拭去淚水,站起身,只聽門口有人稟報:“王爺,張相國求見!”

明月眉頭一皺,她看了看李慶安,丈夫現在生病呢,可以見嗎?李慶安笑道:“沒事,我正好有事要找他,請他進來吧!”

明月嘆了口氣,她也知道李慶安雖然生病,但接見一下相國,還是沒有問題的,她就怕接見以後,立刻有一大堆事情接踵而來。

無奈,她只得道:“請相國到外書房稍候。”

李慶安的內書房除了明月和如詩外,再不準任何人進來,當然,也有意外發生,比如明珠就曾經偷偷溜進他的內書房,拿走了一面金牌作爲防身。

........

張筠被請到了外書房,他一邊喝茶,一邊想着心事,眼前的形勢已經越來越明朗,李慶安登基只是遲早之事,可越是形勢明朗,張筠的心中越是不安,他之所以能爲右相,那是因爲他是一個勢力強大的中庸者,他能讓朝廷處於一種平靜的局勢中,所以李慶安纔看中了他這一點,那以後呢?

李慶安很明顯是要重用他的兒子張知節,作爲給他的補償,但他兒子還很年輕,要想成爲大唐的中流砥柱至少還需要二十年的時間,難道這二十年他們張家就會處於一種權力的空白期嗎?而且是最關鍵的二十年。

更重要的是,李慶安的承諾是否會有二十年的有效期。

所以這種擔憂讓張筠也是晝夜難安,眼看李慶安就要出征了,他再也忍不住,便藉口商談戰備之事,來試探一下李慶安的口風。

這時,書房門開了,李慶安從外面走了進來,他已經換了一身寬鬆的衣服,雖然身體感恙,但還是勉強能接見一兩個大臣,如果人數太多,他肯定就支持不住了。

“微臣參見殿下!”

張筠起身向李慶安行了一禮,微臣這種自稱以前只是少數大臣才用,但最近以來,越來越多的大臣都這樣自稱了,包括張筠,這幾乎已經成了一種共稱。

“讓張相國久等了!”

李慶安甕聲甕氣地答應一聲,張筠驚訝道:“殿下生病了嗎?”

“嗯!昨晚在書房睡着了,有點感恙。”

“那微臣來打擾殿下休息,真是罪過了。”

“無妨!”李慶安擺擺手笑道:“我忙慣了,真讓我休息,纔是受罪!”

張筠見李慶安精神尚好,便也坐了下來,李慶安笑了笑,先問道:“上午的政事堂會議,怎麼樣?”

上午政事堂的會議內容是問民間借糧食,儘管官倉內的糧食還能支持這次對回紇的戰役,但今年河南大旱,已經有兩百天沒有下雨,夏糧歉收已成定局,饑荒將蔓延,另外還是河北恢復也需要大量糧食,這樣,官倉內的二百萬石最多隻能拿出五十萬糧食來支撐這次回紇戰役。

可這次回紇戰役,李慶安調動了近三十萬大軍,歷時半年,再考慮運輸損耗,那至少需要兩百萬石糧食,缺口很大,而江淮的稅糧需要到秋天才能運來,所以李慶安提議向民間借糧,將來以回紇人的牛羊來償還。

其實李慶安在這件事上留了一手,軍隊已經信德和天竺又運來了兩百萬石糧食,船隊已經抵達了廣州,最多一個月,船隊將進入黃河,直接抵達洛陽,糧食是不成問題的。

只是李慶安考慮要讓更多的民衆支持北伐,支持並參與到這次回紇戰役中去,所以他便想到了借糧的辦法,將民衆的利益直接和這次戰役捆綁起來,這樣,他的北伐戰爭便是順應民意,更具有了合法性。

張筠點了點頭,“政事堂已經一致通過決議,明天就開始正式施行,由裴尚書全權負責此事,將從京畿、江南、關內和河東等五道進行借糧。”

“沒有人反對嗎?”

李慶安又笑問,這種擾民的辦法,難道這些相國們會個個支持?

張筠笑着搖搖頭,“關鍵是殿下同意了償還,如果是無償支援,微臣估計會通不過,但有償還就不同了,而且償還的物品很明確,就是用繳獲的牛羊等戰利品,這樣,大家都沒有什麼意見。”

說到這,張筠有些感慨,“今天裴尚書說,漢武時朝廷也曾向民衆借糧借馬前去攻打匈奴,而且家家戶戶被迫鏟糧種草,以養漢軍戰馬,四畝地才能養一匹馬,舉國上下勞民傷財,國之財富十去七八,但打完匈奴,繳獲大量牛羊戰馬,武帝卻不肯償還國民,全部作爲他一人的戰利品,結果照料不善,一個冬天,那些牛羊戰利品便死亡大半,最後弄得民怨沸騰,從此再沒有一人肯支持打匈奴,所以這次借糧,殿下一定要以漢之武帝爲鑑。”

李慶安讚許地點了點頭,如果是裴旻或顏真卿說這番話,他一點都不驚訝,但這番話居然是從一向以私利爲重的老政客張筠口中說出,這就意義重大了,說明什麼,說明朝廷風氣正走向一個良性循環,名相主政,互相影響,使張筠骨子裡良善的一部分慢慢顯現,而醜惡的一部分卻逐漸隱去了,這是可喜的跡象啊!

“張相國,我後天便要出發北征了,朝廷之事還望政事堂多多擔當。”

“殿下請放心北去,政事堂各位相國都祝願殿下早日凱旋歸來!”

兩人正事談完了,這時張筠的話題便漸漸轉到他今天前來的真正目的上,他試探着問道:“微臣想等殿下回來後便正式向政事堂提出辭去相國職位,不知殿下以爲如何?”

“做得好好的,爲什麼要辭職呢?”李慶安笑問道。

張筠的心怦怦跳了起來,他覺得李慶安語氣中似乎有挽留他的意思,他心中異常緊張,但他剋制住緊張,緩緩道:“微臣覺得自己年紀大了,銳氣也不比從前,微臣覺得應該把位子讓出來,給更有銳氣的年輕大臣,協助殿下實現大唐中興,就是這個原因。”

李慶安笑了,就彷彿聽見張筠說出了很幼稚的話,他當然明白張筠的意思,當初他看中張筠爲右相時,就給他說過,他只是一個過渡,不會一直用他,因爲他太平庸、太穩重,沒有自己中興大唐所需要的銳氣。

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想不到他還記得自己當時說過的話,自己當時的想法是沒有錯,他是這樣決定的,張筠維穩可以,但銳勁不足。

但時間會改變一切,一年的時間,足以讓他全面地瞭解這個老政客。

李慶安揹着手望着窗外的情形,妻子不給他呼吸新鮮的空氣,他在這裡可以自由暢吸。

良久,他慢慢轉過身不疾不徐道:“一道美味的菜餚從不會只放一種調味料,無論是顏真卿還是崔寧,還有劉晏還是王縉,抑或是裴旻,他們都有類似品質,他們是一種調味料,可是我還需要鹽或者糖,需要一個老成穩重,需要一個老資格、能在關鍵時刻鎮得住局面的人,這個人我一直認爲是你,但我還不能確定,直到剛纔你說到了漢武帝之過,我才正式確定了,這個人就是你。”

李慶安笑了笑,“請安心做下去,你是個合格的相國。”

..........

由於李嗣業的不幸陣亡,大唐天策上將、兵馬大元帥李慶安最終決定親征回紇,慶平三年三月二十日,李慶安在長安朱雀門下舉行了隆重的北征儀式,在近百萬萬長安民衆的夾道歡送中,李慶安身着金盔鐵甲,橫刀長槊,騎在高駿的阿拉伯白馬之上,率領十萬唐軍騎兵,浩浩蕩蕩向走過了朱雀大街,走出長安城,向太原進發。

與此同時,東線的李光弼也在幽州聚集了十五萬大軍,等候李慶安的北征之命,太原的李晟也已在太原集結了五萬精銳,隨時待發。

在靈州,新任朔方節度使段秀實也在靈州和河套一線部署了十萬朔方軍,防禦回紇軍從關內道殺入。

шωш⊕тTk Λn⊕CO

爲了打贏這場徹底根除北方之患的北伐戰役,唐王朝幾乎是舉國動員,大唐各地民衆踊躍地捐糧捐錢,僅僅半個月時間,各地捐錢已達一百七十萬貫,捐糧兩百二十萬石,完全滿足了唐軍的後勤需求。

三月二十六日,李慶安率十萬大軍達到了太原,在太原府,他正式下達了北征的命令,李光弼率十五萬騎兵出居庸關,向陰山進發,李慶安於四月初五抵達雲州,他也率十五萬騎兵從青塞堡出了長城,向陰山挺進。

這時,李慶安已經得到情報,回紇葛勒可汗也率十餘萬大軍向陰山方向而來,正如李慶安的判斷,回紇人的第一個目標並不是攻打大唐,而是要收納史思明父子的十萬殘軍以及僕骨部的五萬大軍。

那麼他們將來進攻大唐的方向,只能是河東道或者河北道,河北道州縣已毀,而富庶的河東道必然是回紇人在收納史氏父子後的第二個目標。

第12章 馬球風波(下)第521章 月圓之夜(下)第271章 李王結盟第131章 奪島之戰(下)第433章 皇莊驚魂(上)第202章 鳳紋玉佩第261章 棣王遇刺第520章 月圓之夜(中)第81章 燙手差事第282章 楊家之患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150章 韓國夫人第361章 回到京城第328章 神秘商隊第138章 絕嶺屠鷹(中)第709章 奉先夜話第680章 陳留故人第113章 幕僚李白第93章 東市失火第391章 貨幣戰爭(上)第10章 又見小娘第149章 貴妃做媒第50章 大殿封賞(上)第406章 血洗火尋第659章 攻心爲上第97章 慶王李琮第176章 深谷藏胡第477章 順者昌盛第46章 請君入甕第361章 回到京城第196章 金戈鐵馬第186章 金滿縣令第15章 並非盜賊第307章 漫天開價第353章 僵而不反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569章 計賺南鄭(下)第437章 軟硬兼施第84章 人質綁架第97章 慶王李琮第421章 第三縱隊第675章 宮廷政變第78章 太子李亨第161章 穿針引線第334章 帝國公主第704章 踏平胡都第380章 血戰月氏(下)第619章 勇烈不足第550章 哥舒之謀第155章 祿山斷爪第8章 百步殺人第441章 馬車風波第299章 慶安成婚(上)第557章 鄠縣偶遇第638章 貴妃消息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571章 破解秘密第322章 身份暴露第84章 人質綁架第118章 恩生仇起第331章 初次談判第238章 唐軍間諜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178章 長擊葛胡第120章 史田生隙第668章 兄弟鬩牆第404章 致命國情第118章 恩生仇起第307章 漫天開價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65章 高府練球第541章 夜襲滎陽第521章 月圓之夜(下)第663章 灞上軍營第293章 利令智昏第565章 婉兒進門第131章 奪島之戰(下)第120章 史田生隙第231章 曲池壽宴(上)第174章 天山春獵(下)第537章 裴旻辭職第697章 兵入河北第69章 花府大宴(二)第110章 隔山打牛第123章 青海湖畔第297章 攜美遊莊(上)第548章 老將出馬第242章 深入虎穴第443章 咸陽事件第80章 小崔請客(下)第404章 致命國情第250章 掌控河中(上)第673章 夷陵急變(下)第526章 驚弓之鳥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481章 九曲之戰(下)第249章 怛城決戰(下)第281章 哥舒之慮第584章 臺前幕後
第12章 馬球風波(下)第521章 月圓之夜(下)第271章 李王結盟第131章 奪島之戰(下)第433章 皇莊驚魂(上)第202章 鳳紋玉佩第261章 棣王遇刺第520章 月圓之夜(中)第81章 燙手差事第282章 楊家之患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150章 韓國夫人第361章 回到京城第328章 神秘商隊第138章 絕嶺屠鷹(中)第709章 奉先夜話第680章 陳留故人第113章 幕僚李白第93章 東市失火第391章 貨幣戰爭(上)第10章 又見小娘第149章 貴妃做媒第50章 大殿封賞(上)第406章 血洗火尋第659章 攻心爲上第97章 慶王李琮第176章 深谷藏胡第477章 順者昌盛第46章 請君入甕第361章 回到京城第196章 金戈鐵馬第186章 金滿縣令第15章 並非盜賊第307章 漫天開價第353章 僵而不反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569章 計賺南鄭(下)第437章 軟硬兼施第84章 人質綁架第97章 慶王李琮第421章 第三縱隊第675章 宮廷政變第78章 太子李亨第161章 穿針引線第334章 帝國公主第704章 踏平胡都第380章 血戰月氏(下)第619章 勇烈不足第550章 哥舒之謀第155章 祿山斷爪第8章 百步殺人第441章 馬車風波第299章 慶安成婚(上)第557章 鄠縣偶遇第638章 貴妃消息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571章 破解秘密第322章 身份暴露第84章 人質綁架第118章 恩生仇起第331章 初次談判第238章 唐軍間諜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178章 長擊葛胡第120章 史田生隙第668章 兄弟鬩牆第404章 致命國情第118章 恩生仇起第307章 漫天開價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523章 家規國法第65章 高府練球第541章 夜襲滎陽第521章 月圓之夜(下)第663章 灞上軍營第293章 利令智昏第565章 婉兒進門第131章 奪島之戰(下)第120章 史田生隙第231章 曲池壽宴(上)第174章 天山春獵(下)第537章 裴旻辭職第697章 兵入河北第69章 花府大宴(二)第110章 隔山打牛第123章 青海湖畔第297章 攜美遊莊(上)第548章 老將出馬第242章 深入虎穴第443章 咸陽事件第80章 小崔請客(下)第404章 致命國情第250章 掌控河中(上)第673章 夷陵急變(下)第526章 驚弓之鳥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481章 九曲之戰(下)第249章 怛城決戰(下)第281章 哥舒之慮第584章 臺前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