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掌控河中(上)

在一片細絮紛飛般的小雪中,四萬唐軍浩浩蕩蕩列隊抵達了河中第一大城:撒馬爾罕。

這座擁有三十萬人口的大城,經歷了大食人數十年的征服和殺戮,已是滿目瘡痍,今天它又迎來了唐朝軍隊的第一次進駐。

四萬唐軍在城門紮下了大營,數十支小隊進城巡視情況,勘察地形、詢問人口,準備次曰的入城儀式。

大營裡,李慶安正給剛剛趕到的石國國王特勒和王子哈桑交代明天的安排。

“據我得到的消息,各國的國王都已經到了撒馬爾罕,明天我要和他們談一談將來軍政方面的安排,麻煩國王先給他們透一個底,以便雙方能更好地合作。”

特勒欠了欠身笑道:“大將軍請說,我一定轉告。”

李慶安揹着手走了幾步,笑道:“先說說聖上的意思,聖上在年初時就明確表示既往不咎,那我也不好拿他們問罪,這是底線,你可以先告訴他們,讓他們放心。”

特勒沉吟一下道:“大將軍雖然有這個心,但我建議最後再給他們交底,這樣大將軍便可以先提更多的條件。”

“條件!”

李慶安冷笑一聲道:“他們還有資格跟我提條件嗎?他們可曾跟大食人提過條件?現在我大軍進入河中地區,那就是我說了算,沒有什麼可商量的餘地。”

或許覺得自己語氣有點重了,李慶安又緩和一下口氣道:“當然,給他們交底不是我的主要目的,這只是爲了穩住局面,我希望國王能替我瞭解一下粟特各國的現狀,他們有什麼困難,對唐軍有什麼期望,這些我都想知道,希望國王能替我做好這個橋樑。”

“我知道了,我會替大將軍去安撫好各國。”

這時,旁邊的哈桑小聲地問道:“大將軍曾經答應過我們,如果拿下河中,將由我們石國來作主導,不知大將軍會怎樣安排?”

特勒精神一振,這也是他最關心的問題,他們石國爲這次怛羅斯戰役幾乎是傾囊而出,二萬士兵死傷一半,爲此李慶安答應了他們,拿下河中,將給予石國補償,現在是時候了,那李慶安該怎麼實現他的諾言?

李慶安微微一笑道:“你們就放心吧!這次你們爲怛羅斯戰役盡了力,我不會虧待你們,明天我自有安排。”

特勒父子千恩萬謝走了,李慶安又沉思了片刻,便吩咐士兵道:“把李泌先生和文書官羅啓明請來,再把荔非元禮給我叫來。”

很快,李泌和荔非元禮來到了大帳,給李慶安掌管文書的羅啓明也趕來了,羅啓明是碎葉隱龍會羅品芳之子,也就是李慶安這個隱太子後人的舅舅,他學識頗好,精通突厥語和粟特語,便被李慶安安排進安西軍,負責掌管文書。

李慶安讓他三人坐下,又給他們倒了茶,李泌和羅啓明還好,荔非元禮卻渾身不自在,他連忙站起身道:“大將軍有什麼命令,只管吩咐就是了,這樣又是請坐,又是倒茶,老荔可受不了。”

шшш_ тт kān_ ¢〇

“那你就站在一旁吧!”

李慶安也不跟他客氣,將一幅河中地區的地圖展開來,對李泌笑道:“先生的建議我反覆考慮了,我想再完善一下。”

李泌拱拱手道:“使君請說,我洗耳恭聽。”

李慶安指着撒馬爾罕道:“先生建議我在大宛和碎葉各建一個軍鎮,而在撒馬爾罕建立河中節度使,這個方案雖然不錯,但我擔心朝廷會反對由我兼任河中節度使,或者讓我出任河中節度使,而免去我安西節度使一職,所以這個方案我想修正一下,不建河中節度使,而是設立撒馬爾罕軍鎮,在各國設立守捉使,先生以爲如何?”

李泌眉頭一皺,“可是設立軍鎮的話,兵力又太少,那怎麼抵擋大食人的反攻?”

“很簡單,用粟特人的軍隊來抵禦大食人的反攻。”

李慶安指着地圖笑道:“粟特九國,再加上石國、俱戰提和拔汗那,其實是十二國,我打算讓這十二國成立一個河中軍政聯席會議,也就是一個聯盟,作用是共同對抗大食東擴,每個國家都有席位,小國一席,大國兩到三席,所有關於粟特人的外交和軍事,都以投票方式來解決,以多數票爲準,這樣便可以使粟特人協同行動,不會被大食軍各個擊破。”

李泌有些聽懂了,連忙問道:“使君的意思是,讓粟特人最後成爲一個國家?”

李慶安淡淡一笑道:“讓粟特人成爲一個強大的國家,不是我的本意,這個軍政聯席會議不過是一個工具罷了,現在是軍事和外交權,而不久的將來,粟特各國的稅賦、內政都將逐漸統一到軍政聯席會議中來,而這個軍政聯席會議實際上是我大唐來艹縱,掌握了它,也等於掌握了河中地區,至於粟特聯合軍隊,名義是屬於軍政聯席會議,實際上指揮權和軍官任免權都在安西節度使手中,當然,軍費開支是粟特人來承擔。”

李泌恍然大悟,他捋須笑道:“我明白了,將軍的意思是,以後將軍在河中無論做什麼事情,名義上都是這個軍政聯席會議的決定,與將軍無關,對嗎?”

“高!”旁邊荔非元禮也聽懂了,他一豎大拇指讚道:“我說粟特人的事怎麼把拔汗那也加進去了,原來是大將軍用來對付朝廷的。”

“也不完全是對付朝廷。”

李慶安笑了笑對荔非元禮道:“重點還是對付大食人,這支粟特軍隊,我打算建立五萬人編制,一部分是怛羅斯的戰俘,另一部分則是在碎葉訓練的那些礦工,這五萬人的平時訓練和對大食人的防禦我就交給你了,但其他重大決策,必須由我來決定,我再給你六千唐軍,你就是第一任河中兵馬使。”

荔非元禮這才明白李慶安把他叫來的原因,原來是竟是要把河中地區交給他,他心中一陣激動,立刻躬身道:“屬下絕不辜負大將軍的期望!”

李慶安點點頭,對他道:“你只管軍事,河中的地方政務你不要插手。”

他又回頭對羅啓明笑道:“這聯席會議雖然是粟特人的內政事務,但也要體現我大唐的意志,所以你就作爲我的代表,長駐撒馬爾罕,對他們通過的決議,你擁有否決權,如果形勢危急,你需要借用軍隊,可直接和荔非將軍商量,事後再向我稟報。”

羅啓明連忙躬身施禮道:“屬下會竭盡全力,爲使君效勞。”

李慶安都一一安排好了,最後對李泌笑道:“軍政聯席會議制度只我的一個初步構想,很多細節方面的事情我都沒有考慮成熟,這個制度我就交給先生替我完善,在我回安西之前拿出方案來。”

“屬下立刻着手,不知使君幾時回碎葉?”

李慶安想了想道:“我還要回長安述職,在撒馬爾罕我只能呆五天,五天後,我將返回碎葉。”

.........次曰一早,唐軍正式開始了入城式,入城儀式有六千唐軍參加,大街上擠滿了歡呼雀躍的民衆,漫天飛舞的小雪難以掩蓋撒馬爾罕的喜悅和激情,各種樂器在街頭彈奏,美麗的少女們跳起了熱情奔放的胡旋舞,當唐軍大隊入城之時,全城沸騰了,民衆們歡呼着涌上前,無論是襖教信徒還是伊斯蘭信徒,每一個人都是發自內心地歡迎唐軍,他們的喜悅和激動都源於唐軍主帥的承諾。

唐軍將不干涉民衆的任何宗教信仰,不干涉他們重建自己的神廟,不干涉他們去麥加朝聖,只要他們承認大唐是自己的宗主國,大唐將以開闊的心胸,海納百川。

李慶安騎在戰馬上,身着黑色明光甲,頭戴銀盔,腰挎橫刀,馬鞍橋上掛着一把巨弓,顯得威風凜凜,他好奇地打量着這座歷史名城,他知道,在數百年後的蒙古人西征中,這座名城將毀於一旦,數十萬人被屠殺,然而此刻,他以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改變着歷史的軌跡。

當他的軍隊經過著名的撒馬爾罕神廟廣場時,兩名神廟長老帶着大羣教徒迎上前,跪拜在街頭,將一隻金盤高高舉起。

李慶安勒住了戰馬,他認出了那金盤中的匕首,正是他送給俱蘭的那一把,他翻身下馬,緩緩地從金盤中拾起了這把匕首,匕首被火燒過,有些變形了,但手柄卻依然完好無損,‘李慶安’三個字清晰可見。

一名長老泣道:“這是俱蘭最後的遺物,獻給大將軍,願大將軍珍藏。”

李慶安默默地撫摸着匕首,匕首上依稀還有俱蘭的血跡,她是在最後時刻,用這把匕首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李慶安心中無比哀痛,他腦海裡浮現出那個熱情奔放的異國少女,想起了她相擁時的幸福,想起了她離別時的悲傷,他的眼睛不由有些溼潤了,將匕首輕輕放回金盤。

“她以年輕的生命喚醒了粟特人的反抗,她應該接受粟特人的敬仰,就把她供奉在神廟吧!”

說完,李慶安轉身大步離去。

(未完待續)

第498章 高原斥候第345章 回紇寇邊第578章 何以爲報第613章 微服私訪(下)第166章 河西安帥第2章 難掩金色第501章 阿緩之亂第552章 激戰任丘第661章 蝦釣大魚(下)第421章 第三縱隊第246章 帝國公主第413章 太祖上皇第122章 隴右備戰第387章 張掖驚魂第640章 上黨戰役(二)第210章 貴妃說情第612章 微服私訪(上)第307章 漫天開價第273章 借刀殺人(上)第428章 綏州血戰第566章 兵發漢中第176章 深谷藏胡第480章 九曲之戰(上)第501章 阿緩之亂第546章 野心之將第701章 胡馬行蹤第599章 血戰相州(三)第531章 涇州匪患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414章 李亨暗訪第188章 隱龍驚現第638章 貴妃消息第462章 以彼之道(下)第115章 城門風波第488章 血戰且末(中)第120章 史田生隙第98章 貴妃擲壺第551章 偷襲陳留第30章 發現敵情第191章 南詔事變第422章 徹底決裂第43章 小露鋒芒第307章 漫天開價第529章 謀事在人第339章 雙管齊下(下)第173章 天山春獵(上)第333章 受夾板氣第104章 風聚雲會第318章 吐蕃戰役(下)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200章 太子之危第202章 鳳紋玉佩第319章 危機初現第9章 安西副帥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51章 大殿封賞(下)第135章 石堡大戰(中)第128章 短兵相接第102章 龍虎爭鬥(下)第243章 暗流涌動第51章 大殿封賞(下)第315章 突發事件第365章 祿山送牛第551章 偷襲陳留第368章 退而結網第666章 營救家眷第699章 西線備戰第332章 玉奴風波第619章 勇烈不足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159章 上元觀燈(下)第521章 月圓之夜(下)第369章 攔截河東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第483章 粉墨登場(下)第151章 楊家有事第368章 退而結網第346章 李豫之憂第684章 胡商造反第563章 軟硬兼施(上)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184章 高昌白疊第336章 不速之客第7章 突胡來襲第247章 歷史岔道第121章 江都弓騎第593章 猙獰初露第415章 霍國公主(上)第408章 圍城之戰(上)第494章 成都來信第102章 龍虎爭鬥(下)第155章 祿山斷爪第254章 各有心事第557章 鄠縣偶遇第484章 真兇是誰第189章 兩個王子第578章 何以爲報第230章 收復碎葉第507章 三個條件第151章 楊家有事
第498章 高原斥候第345章 回紇寇邊第578章 何以爲報第613章 微服私訪(下)第166章 河西安帥第2章 難掩金色第501章 阿緩之亂第552章 激戰任丘第661章 蝦釣大魚(下)第421章 第三縱隊第246章 帝國公主第413章 太祖上皇第122章 隴右備戰第387章 張掖驚魂第640章 上黨戰役(二)第210章 貴妃說情第612章 微服私訪(上)第307章 漫天開價第273章 借刀殺人(上)第428章 綏州血戰第566章 兵發漢中第176章 深谷藏胡第480章 九曲之戰(上)第501章 阿緩之亂第546章 野心之將第701章 胡馬行蹤第599章 血戰相州(三)第531章 涇州匪患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414章 李亨暗訪第188章 隱龍驚現第638章 貴妃消息第462章 以彼之道(下)第115章 城門風波第488章 血戰且末(中)第120章 史田生隙第98章 貴妃擲壺第551章 偷襲陳留第30章 發現敵情第191章 南詔事變第422章 徹底決裂第43章 小露鋒芒第307章 漫天開價第529章 謀事在人第339章 雙管齊下(下)第173章 天山春獵(上)第333章 受夾板氣第104章 風聚雲會第318章 吐蕃戰役(下)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200章 太子之危第202章 鳳紋玉佩第319章 危機初現第9章 安西副帥第320章 釜底抽薪第51章 大殿封賞(下)第135章 石堡大戰(中)第128章 短兵相接第102章 龍虎爭鬥(下)第243章 暗流涌動第51章 大殿封賞(下)第315章 突發事件第365章 祿山送牛第551章 偷襲陳留第368章 退而結網第666章 營救家眷第699章 西線備戰第332章 玉奴風波第619章 勇烈不足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159章 上元觀燈(下)第521章 月圓之夜(下)第369章 攔截河東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第483章 粉墨登場(下)第151章 楊家有事第368章 退而結網第346章 李豫之憂第684章 胡商造反第563章 軟硬兼施(上)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184章 高昌白疊第336章 不速之客第7章 突胡來襲第247章 歷史岔道第121章 江都弓騎第593章 猙獰初露第415章 霍國公主(上)第408章 圍城之戰(上)第494章 成都來信第102章 龍虎爭鬥(下)第155章 祿山斷爪第254章 各有心事第557章 鄠縣偶遇第484章 真兇是誰第189章 兩個王子第578章 何以爲報第230章 收復碎葉第507章 三個條件第151章 楊家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