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誅滅楊家

高尚的中策應該是很不錯,以兩萬人扮作主力在夜間出發去迷惑對方,給自己贏得一天時間,他的時間也算得很精準,在延水渡河,他們至少需要三天時間,而到北方的延福縣渡河,那六萬人只要一天半便可以全部渡過黃河,雖然會損失兩萬軍隊,但保住了主力,而且田乾真說不定還能惡戰一場,殺敵三千,應該說這是一條妙計,放在一般的軍隊上都管用。

但高尚卻忘記了,他們面對的不是一般的中原軍隊,面對的是安西軍,安西軍有着大唐最強大的斥候軍,同樣有着大唐最強大的騎兵,他們的戰馬都是最優良的大宛馬和阿拉伯馬,高強度的長途跋涉和極速追擊是他們長項。

當安祿山的行動剛剛進行不到一個時辰,李慶安便立刻接到了五隊斥候的飛鴿傳書,將田乾真出擊和安祿山北撤的情報詳詳細細地彙報給了他,其中一支斥候甚至看破了田乾真的僞裝,他們只有兩萬人左右。

大帳裡,李慶安在和幾名高級將領緊急商量對策,李慶安一手拿着油燈,仔細地在地圖上查找北方可能的渡口。

一旁的中郎將魯雙環講解着這一帶的情況,他就是延州人,對這一帶的黃河極爲熟悉,他道:“關內道北部的黃河都處於關晉大峽谷中,可渡黃河的地方並不多,最容易渡河的地方是在河套地區,不僅路途遙遠,而且很難協調船隻,可能姓不大,那麼除了延水渡口外,就是延福縣渡口了,只有這兩處,而且延福渡口河面較窄,船隻往來的時間會少,所以從延福縣渡口過河要更加容易。”

這時,李慶安已經意識到安祿山急切東歸,很可能是得到了安西奇兵進入河北的消息,他纔會這樣急不可耐地要走,而且從他們丟棄了糧草輜重來看,他們非常匆忙,也不會去很遠的地方渡河,那麼極可能就是延福縣渡口。

李慶安手中的油燈移到了延福縣渡河上,他凝視着此處,半晌道:“不管安祿山從哪裡渡河,我們都要急速追趕!”

“田珍將軍!”

田珍一步走出來,抱拳道:“末將在!”

“你率領碎葉第一軍,同樣扮作主力,駐守大營,不要和他們作戰,只用強弓硬弩對付,待我幹掉了安祿山,再回過頭收拾他們。”

李慶安立刻下令道:“傳我的命令,其餘六萬人即刻上馬,輕裝簡行,帶三天干糧,給我立即出發!”

安西軍營門大開,黑夜中,六萬安西大軍如海潮般地衝出了大營,向西北方向疾速追去。

“給我全力追趕,只一天一夜,追上安祿山!”

.........就在安西軍和范陽軍進行到最後博弈的時刻,長安也發生了一系列的大事,李豫終於對楊家下手了,大明宮麟德殿外,剛被封爲貴妃不久的崔凝碧長跪不起,崔凝碧是楊玉環二姐韓國夫人楊玉珮的女兒,在幾年前李豫欲娶獨孤明月不得之時,娶了這個崔凝碧爲次妃,儘管李豫並不喜歡這個按輩分應該是自己姨娘的女人,但按照禮制,他在即位後依然給了她足夠的地位,當她的姨母楊玉環出家爲道,去除貴妃稱號後,李豫便將這個有些耀眼的光環給了崔凝碧,封她爲貴妃,也就是崔貴妃。

在過去的一年裡,李豫對楊家依然寬容,楊國忠依舊爲右相,楊家的子侄有十幾人仍舊在朝中爲官,只是因楊貴妃的出家而光環褪色,變得低調了,但楊家仍然是長安城的豪門之一,李豫在剛剛即位之初,維持朝廷的穩定是他最重要的策略之一,但隨着他被財政所困,對已經危害到大唐統治基礎的李氏宗族舉起屠刀後,刀鋒自然而然地偏向了與李氏宗族有着密切關係的一些權貴,楊家便首當其衝,這也是因爲李慶安開出了右相國的條件所致。

崔凝碧在殿外臺階上跪了快一個時辰了,她身子很瘦弱,面容蒼白,寬大的六幅長裙在她身上顯得非常不合身,和一般豐滿紅潤的大唐女子大不相同,就像一棵發育不良的豆芽菜。

此時,崔凝碧心中充滿了悲涼,這種悲涼並不是因爲昨晚她母親懇求她向皇帝求情所致,而是她的婚姻,一門讓她絕望而無助的婚姻,她至今沒有子嗣,也並不是她不能生育,她雖然瘦弱,但她依然是一個成熟正常的女人,而是她根本就沒有受孕的機會,她已經記不清楚她的皇帝丈夫上次幸臨她宮中是什麼時候了,三個月還是半年前,她覺得自己和那些失寵嬪妃並沒有區別,唯一不同的是她們住在破舊潮溼的太極宮,整天看着宦官的臉色過曰子,而自己住在風景優美的大明宮綾綺殿,頭上頂着貴妃的光環,但是她們的內心卻是一樣的孤寂,充滿了悲哀。

“陛下,臣妾爲楊家求情!”

崔凝碧一聲一聲無助地喊着,聲音微弱,她那卑弱身影的連周圍的宮女和宦官都看不下去,幾名宮女上前要扶她起來,“娘娘,別跪了,起來吧!”

崔凝碧無力地搖了搖頭,家族沉重的枷鎖使她站不起來,“整個楊氏家族的生死存亡就靠你來維繫了!”這是她母親昨晚給她說的話,家族的存亡此時都壓在她這個弱女子身上。

“陛下,臣妾爲楊家求情!”

......李豫此刻就在麟德殿內,崔凝碧的喊聲他聽不見,其實就算聽見了,他也會充耳不聞,他已經決心對楊家動手了,在他面前有一份長長的名單,第一個便是右相楊國忠,第二個是光祿寺卿楊錡,還有楊銛、楊鋤、楊鐵、楊暄、楊晴、楊昭,還有楊國忠的重要黨羽吏部侍郎令狐飛、工部尚書韋見素、尚書右丞崔翹、兵部侍郎達奚珣等等三十餘名重臣,這些都是他要剷除的對象。

剷除楊氏家族和楊黨是李豫很早就有的計劃,只是因爲楊國忠和荊王李瑁關係密切,使一心求穩的李豫有些投鼠忌器,令他一直隱忍至今,但現在他不用再忍下去了,大家的臉皮都已經撕破,李瑁出兵漢中,又被迫撤回去了,讓李豫底氣十足。

他剛剛接到長孫全緒的消息,他率領士兵在新豐縣準備清查一座佔地廣闊的楊家莊園,卻遭到了一千多武裝莊丁的抵抗,據悉,莊園內有幾名楊家的頭面人物,他們拒不投降,指揮着莊丁進行抵抗。

李豫已經意識到,攻下這座莊園便是剿滅楊家的關鍵了,他鐵青着臉下達了命令,“天黑之前拿下莊園,誰敢抵擋官兵,一律格殺勿論!”

就在李豫下達命令的同時,跪在外面的崔凝碧再也支持不住,她弱弱地喊了一聲,“陛下,臣妾爲楊家求情!”忽然身子一軟,暈倒在臺階上。

.......新豐縣白水莊園,這是一片佔地極爲廣闊的莊園,佔地千頃以上,四周十幾個村莊的農民都淪爲這座莊園的佃戶,這座莊園是楊花花的產業,部分是安祿山送給她的壽禮,另一部分則是楊家全盛時被她強行兼併的成果。

此刻麥田已經成熟,大地上一片金黃,應該是農民們搶收麥的時刻,但麥田裡卻冷冷清清,看不見一個農民,而在麥田西面的官道上卻站滿了大隊士兵,足有數千人之多。

在麥田的西北角,是一片倉庫羣,七座巨大的糧倉整齊地排列着,在糧倉的中央則是一座灰色的二層小樓,那裡便是整座莊園的管理之處,每逢秋收夏收,農民們便在這裡繳納田租,並將應交給官府的田賦也一併交給主人,至於麥田的主人會不會把田賦上繳,他們就不知道了,倉庫周圍圍有一圈高聳的圍牆,圍牆是用巨石砌成,堅固異常。

此刻在圍牆上也站滿了人影,他們是都是楊家的護田莊丁,從各個莊園匯聚而來,足有千餘人之多,每個人都執弓帶刀,對抗官兵,弓和刀屬於輕武器,不在朝廷的禁止之類,允許民間擁有,因此武裝莊丁的存在便在合法和非法之間遊離,一般只要不危害朝廷的統治,大唐王朝也對此睜一眼閉一眼,不加干涉。

這一次卻不同,這次楊家莊丁卻公開對抗官兵,並在昨晚趕走了上門清查田產的官員,隨行的二百餘名士兵也被趕走,死五人,傷了十幾人,這便演變成了嚴重的武裝衝突事件了,長孫全緒立刻調集了三千軍隊,將這片倉庫團團圍住,並向李豫做出請示,他發現楊家的幾名重要人物,楊錡、楊銛、楊鋤,以及虢國夫人楊花花都在其中。

李豫的旨意已經到了,‘攻克莊園,拒擋者格殺勿論!’但長孫全緒還是有些猶豫,畢竟楊錡和楊銛都是朝廷重臣,虢國夫人也是一品夫人,如果真傷了他們,一旦聖上後悔,或者李隆基震怒,那他長孫全緒可就是替罪羊了。

長孫全緒快步走到清田使李硯面前,低聲道:“李尚書,攻還是不攻?”

李硯變得十分黑瘦,近兩個月的奔波使他有些疲憊不堪,但他目光裡卻十分興奮,充滿了成就感,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們在關中已經清查沒收了近一半的佔田,困擾大唐已久地土地兼併,就這麼以雷霆手段解決了,就像用快刀割掉了病體上的壞肉,這兩天李硯尤其興奮,聖上終於要對楊家下手了,這也是他期盼了很久之事。

和長孫全緒的圓滑不同,李硯是一個極爲正直的官員,他的身上充滿了棱角和蒺藜,從來不怕得罪任何人,他眉毛一挑道:“攻!聖上的旨意都下來了,怎麼不攻?長孫將軍,你不要怕什麼,給我狠狠地打,抗拒官兵者,格殺勿論!”

有了李硯墊底,長安全緒不懼了,他拔出劍,高聲喊道:“弟兄們,撞開大門,衝進去!”

幾千名士兵吶喊着向倉庫衝去,倉庫周圍佈滿了黑壓壓的人羣,他們在麥田裡奔跑,片刻間便將大片已成熟的麥子踐踏殆盡,高牆上開始有莊丁射箭了,但他們射出的箭又飄又軟,毫無殺傷力,官兵們有了昨天被突襲的教訓,個個高舉盾牌,將零星射來的箭矢擋在盾牌之外。

圍牆中夾雜着一個女人憤怒的聲音,她便是這座莊園的主人虢國夫人楊花花,自從朝廷出現對楊家不利的苗頭後,她便躲到這座莊園裡來了,這座莊園比較偏僻,很難被發現,所以楊家幾兄弟便將大半家產都藏在這裡,並從關中個大莊園抽調了千餘名莊丁進行護衛,原以爲朝廷會很晚纔會發現這裡,沒想到李硯手上竟有詳細的情報,李豫決定對楊家動手,李硯便立刻盯住了這裡,來了大羣軍隊。

爲了保護自己的視若姓命的財產,楊花花已經豁出去了,她手拎一把寶劍站在假山石上尖聲大叫道:“給我射!射死一個官兵我賞五十貫錢。”

慘叫聲不斷傳來,卻不是官兵死亡,而是她的莊丁被箭矢射中,從高牆上摔下來,這時,又是一聲慘叫,聲音非常熟悉,楊花花回頭望去,嚇得心都要停止跳動了,只見剛剛從樓房中跑出來的楊銛正好被一支流矢射中了咽喉,他倒在地上蜷縮成一團,痛苦地手捂着喉嚨,喉嚨裡咯咯作響,這時,兩名莊丁衝上前,要將他擡進小樓,莊丁又佔了起來,對楊花花搖了搖頭,意思是說楊銛不行了。

楊花花彷彿瘋了一般,衝上前去,只見楊銛蜷縮成一團,已經氣絕身亡,這一次楊花花真的害怕了,她向後退了幾步,手中劍噹啷落到,她這才意識到,原來死亡離她是如此之近。

“轟隆!”一聲巨響,大鐵門劇烈地晃動着,官兵在用樹木撞門了,莊丁們紛紛從圍牆上跳下,開始四散逃離,就在這時,圍牆上又是一身悶響,一段圍牆被官兵推到,轟然倒在地上,大羣騎兵衝進了倉庫大院,逢人便砍,楊花花嚇得大叫一聲,調頭向樓中跑去,指揮莊丁射箭的楊鋤逃跑不及,被幾十名騎兵圍住,當場砍死。

大羣莊丁被從四面抓來,跪滿了院子,一隻只裝滿了銅錢、財寶和地契的大箱子被士兵從地窖裡擡出來,在院子堆積如小山一般,這時,楊錡和楊花花被從小樓中押了出來,楊錡垂頭喪氣,像只鬥敗的公雞,楊花花卻神態自若,毫不懼怕,她知道此時士兵們不敢殺自己了,但她見自己的錢箱被挖出,眼中不由充滿了怨毒。

恰好此時李硯騎馬進了倉庫大院,和楊花花迎面相對,楊花花咬牙切齒道:“李尚書,你立下了好大的功勞,我們楊家真是對你感激不盡!”

李硯一眼瞥見了被射死的楊銛,他也不由針鋒相對,冷冷一笑道:“彼此彼此,我只是想不到你們五楊也有今天!”

......隨着白水河莊園被官兵攻克,太常寺少卿楊銛和禮部員外郎楊鋤被亂軍所殺,這就意味着楊家走到盡頭,第二天李豫正式下旨,罷免楊國忠的右相之位,免去他一切爵位和兼任官職,貶爲渝州司馬,秦國夫人已死,追奪其爵位,免去韓國夫人和虢國夫人的爵位,貶爲庶民,楊家子弟一概奪其官爵和功名,皆貶爲平民,所獲土地錢物賞賜和房產,盡皆沒收爲官。

緊接着,李豫又下了第二道旨意,免去令狐飛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之職,免去工部尚書韋見素、尚書右丞崔翹、兵部侍郎達奚珣等高官重臣之職,將楊國忠的主要黨羽一網打盡。

但李豫並沒有斬盡殺絕,崔凝碧依然在宮中爲貴妃,楊家子弟也沒有被髮配嶺南,楊黨的中下層官員也得以保存,李豫沒有追究他們的責任,只是責令他們與楊國忠脫離關係。

“凡投靠楊國忠者,一律自省!”

楊家倒臺和楊國忠被貶,可以說是李豫土地改制和權力重組的最高潮,也是李豫帝王生涯中最濃重的一筆,它彷彿拆掉了長安廟堂中的一棵承重大柱,長安政局開始搖搖欲墜,眼看即將坍塌。

它也像一把戳進李隆基身體的匕首,將李隆基的底線毫不留情地捅破了。

.......幾乎就在楊國忠被貶的同一天,關內道兩大諸侯的戰爭也走到了最後的一刻,安西軍以它最強有力的追擊,只一天一夜便追到二百里外的綏州,離安祿山大軍不足三十里,這時,安祿山大軍在綏州上縣以東三十里處擺下了陣勢,他們此時離黃河已不到二十里,但安西軍的急速追趕使安祿山已經無法按原計劃渡河,他被迫改變了計劃,準備與安西軍決一死戰。

大風勁吹,旌旗招展,曠野中一陣飛沙走石,塵土瀰漫在空中,六萬范陽軍已經扎穩了陣腳,弓兵、弩兵、槍兵、跳蕩兵以及左右騎兵依次排列,一萬最犀利的幽州騎兵爲中軍,將安祿山簇擁在隊伍中間,安祿山立馬在一杆大旗之下,目光復雜地望着遠處一條黑線的緩緩駛近。

他是大唐最東方的節度使,李慶安是大唐最西方的節度使,本來他們沒有機會交戰,但上蒼卻刻意安排他們在帝國的心臟附近交鋒了,到底鹿死誰手,此刻,安祿山心中也一樣充滿了期待。

(未完待續)

第653章 營救人質第682章 暴風前夜第583章 霧娘所求第24章 老兵遺孤第637章 各有對策第172章 兩胡相爭第306章 共同敵人第246章 帝國公主第113章 幕僚李白第13章 內室密談第26章 紫宸決策第466章 貴妃失蹤第203章 建成後裔第506章 皇帝染恙第598章 血戰相州(二)第501章 阿緩之亂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202章 鳳紋玉佩第693章 荔非選美第296章 翁婿會面第311章 驚聞賣官第434章 皇莊驚魂(中)第346章 李豫之憂第663章 灞上軍營第307章 漫天開價第605章 裴相之死(下)第543章 太廟高輩第542章 入城洛陽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514章 爾虞我詐第288章 老薑嫩蔥第703章 牧馬陰山第200章 太子之危第201章 亂點鴛鴦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315章 突發事件第655章 順藤摸瓜第362章 翁婿和解第253章 迴歸正身第499章 贊普消息第451章 被迫撤軍第502章 截斷歸途第200章 太子之危第186章 金滿縣令第344章 名將之死第670章 靜室密商第178章 長擊葛胡第335章 帝國公主(下)第147章 臨朝大封第71章 花府大宴(四)第467章 崔氏之病第273章 借刀殺人(上)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620章 衣不如新第433章 皇莊驚魂(上)第595章 戰爭背後第513章 激戰步師第437章 軟硬兼施第286章 朝會之爭(下)第524章 驅狼入蜀?五十五章 獨孤相親下第440章 皇后珍珠第439章 殺人立威第607章 真兇是誰第232章 曲池壽宴(中)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317章 吐蕃戰役(中)第551章 偷襲陳留第531章 涇州匪患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613章 微服私訪(下)第41章 初見相國第518章 吐蕃棋局(下)第49章 封賞前夜(下)第575章 獵鷹行動(完)第543章 太廟高輩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第452章 重組千牛第118章 恩生仇起第607章 真兇是誰第410章 圍城之戰(下)第207章 衝冠一怒第558章 家有仙妻第51章 大殿封賞(下)第535章 子儀進京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第182章 月亮之河第237章 狹路相逢第301章 絕不甘心第98章 貴妃擲壺第685章 明珠求願第533章 夜市偶遇第38章 妖花凋謝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381章 噴赤血戰第20章 自古傷別第62章 安楊之交第664章 豹皮風波第275章 借刀殺人(下)第585章 視察戰備
第653章 營救人質第682章 暴風前夜第583章 霧娘所求第24章 老兵遺孤第637章 各有對策第172章 兩胡相爭第306章 共同敵人第246章 帝國公主第113章 幕僚李白第13章 內室密談第26章 紫宸決策第466章 貴妃失蹤第203章 建成後裔第506章 皇帝染恙第598章 血戰相州(二)第501章 阿緩之亂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202章 鳳紋玉佩第693章 荔非選美第296章 翁婿會面第311章 驚聞賣官第434章 皇莊驚魂(中)第346章 李豫之憂第663章 灞上軍營第307章 漫天開價第605章 裴相之死(下)第543章 太廟高輩第542章 入城洛陽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514章 爾虞我詐第288章 老薑嫩蔥第703章 牧馬陰山第200章 太子之危第201章 亂點鴛鴦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315章 突發事件第655章 順藤摸瓜第362章 翁婿和解第253章 迴歸正身第499章 贊普消息第451章 被迫撤軍第502章 截斷歸途第200章 太子之危第186章 金滿縣令第344章 名將之死第670章 靜室密商第178章 長擊葛胡第335章 帝國公主(下)第147章 臨朝大封第71章 花府大宴(四)第467章 崔氏之病第273章 借刀殺人(上)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620章 衣不如新第433章 皇莊驚魂(上)第595章 戰爭背後第513章 激戰步師第437章 軟硬兼施第286章 朝會之爭(下)第524章 驅狼入蜀?五十五章 獨孤相親下第440章 皇后珍珠第439章 殺人立威第607章 真兇是誰第232章 曲池壽宴(中)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317章 吐蕃戰役(中)第551章 偷襲陳留第531章 涇州匪患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613章 微服私訪(下)第41章 初見相國第518章 吐蕃棋局(下)第49章 封賞前夜(下)第575章 獵鷹行動(完)第543章 太廟高輩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第452章 重組千牛第118章 恩生仇起第607章 真兇是誰第410章 圍城之戰(下)第207章 衝冠一怒第558章 家有仙妻第51章 大殿封賞(下)第535章 子儀進京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第182章 月亮之河第237章 狹路相逢第301章 絕不甘心第98章 貴妃擲壺第685章 明珠求願第533章 夜市偶遇第38章 妖花凋謝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381章 噴赤血戰第20章 自古傷別第62章 安楊之交第664章 豹皮風波第275章 借刀殺人(下)第585章 視察戰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