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芝麻變瓜

就在燈會踏歌如火如荼進行的同一時刻,一輛馬車停在了李林甫的府前,臺階上奔下兩名李林甫的兒子,恭敬地將一名中年男子從馬車裡扶出來,“王中丞,我父親等你多時了。”

中年男子便是御史中丞王珙,他微微笑道:“上元節還來打擾你們,真是抱歉。”

“王中丞太客氣了,父親說應該向王中丞道歉,讓王中丞無法休息。”

幾個人寒暄了幾句,李林甫的兩個兒子便將王珙領了內宅,李林甫那座戒備森嚴的孤島城堡中。

今年的李林甫沒有和往年一樣去燈會巡視,王珙轉來的一份彈劾奏摺讓他留在了家中,此刻,這封薄薄的奏摺就在他的桌案上,內容很簡單,益州長史崔圓彈劾益州太守韋渙任人唯親,把他侄子韋明從一名普通小吏提拔爲倉曹參軍事,坦率地說,這種提拔也談不上什麼問題,一介堂堂的太守提拔一個低級官吏,實在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就算是自己的親戚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名門世家之所以能掌控大唐的地方政局,不都是這樣做的嗎?崔家也好不到哪裡去,崔翹的侄子崔平在任泗州太守後,很快便將他堂弟崔羽提拔爲泗州錄事參軍,所以韋渙的做法着實沒有什麼大驚小怪。

但李林甫卻極爲重視這份奏摺,因爲它來得太及時了,就在他殫精竭慮考慮如何挑起楊釗和太子鬥爭之時,這份奏摺便來了,李林甫一眼便看透了這份奏摺背後發生的內幕,崔圓在和楊釗聯手趕走韋渙,換而言之,崔家已經投靠了楊黨,那韋渙呢?李林甫立刻想到了韋堅,當年被自己扳倒的韋家代表人物,汰漬檔的中堅,在韋堅被貶黜後,韋家遭到清洗,韋家的地方勢力基本上都被罷免,那現在呢?隨着韋渙、韋滔、韋見素的三韋崛起,韋家還有沒有重新加入汰漬檔的可能,答案是可能的,關鍵是看他李林甫如何來艹縱。

“父親大人,王中丞到了。”

門口稟報聲打斷了李林甫的思路,他笑了笑道:“請王中丞進來!”

王珙可謂是李林甫第一心腹,他也是他最能幹的打手,最近一兩年的御史中丞封得不少了,連李慶安都掛了一個御史中丞的頭銜,但真正專職且掌握御史臺實權的御史中丞,卻只有王珙一人,這份崔圓的彈劾奏摺,便是王珙從近百本奏摺中找到的,他首先發現了藏在這本奏摺中的貓膩。

“卑職參見相國!”

“呵呵!上元花燈夜還煩惱王中丞過來談事,本相着實過意不去。”李林甫溫和地笑道。

“相國所談,必爲大事,卑職安能不來?”

李林甫點點頭,“中丞說得不錯,昨天你轉給我的奏摺我看了,我認爲這確實是一件大事。”

得到李林甫的肯定,王珙精神一振,連忙道:“卑職也是這麼認爲的,韋渙任益州太守也有一年多了,崔圓和他從來沒有什麼事情,怎麼到楊釗剛任劍南節度使,事情就出來了呢?而且崔韋兩家百年交好,又是聯姻,爲這個芝麻大的小事就上書彈劾,未免有點小題大作了。”

“在他們不是小事,對我們也不是,你明白嗎?”

見王珙還不明白,李林甫索姓直說了,“這將是東宮和楊家結仇的導火線。”

王珙這才恍然大悟,他暗呼相國高明,他凝神想了想又道:“只是那韋滔是棣王的岳父,卑職擔心會不會演變爲楊釗和棣王之鬥。”

“確實有這個可能,但可能姓不大,只要我們稍微把韋家向東宮推一把,自然就是楊釗和東宮之鬥了。”

“相國的意思是讓卑職去做這件事嗎?”

“不!怎麼會是你呢?”李林甫擺擺手笑道:“這個人我早就安排好了,你忘了嗎?揚州鹽案。”

“李慶安!”王珙一拍額頭,他真的對李林甫的深謀遠慮佩服得五體投地,李林甫把李慶安安排進東宮,原來竟是爲了這件事情。

“相國高明啊!”

李林甫淡淡一笑道:“我知道他已經不服於我了,不過我不擔心,只要我還是一天右相國,還是一天北庭節度使,他李慶安就得跟我合作。”

“那相國要邀見他嗎?”

李林甫搖了搖頭,“不用我說什麼,他心裡自然明白,自然知道該怎麼辦。”

李林甫笑着把崔圓地彈劾奏摺遞給王珙,“我聽說韋明已經在進京的路上了,這件事很急,這封奏摺就由你們御史臺直接上呈聖上,另外,再補一份副本給太子。”

李林甫揹着手走了幾步,又道:“再錄一份副本給李慶安,今晚上就給。”

.......

上元節坊門不閉,李慶安一直到二更時分纔將明月明珠姐妹送回了獨孤府,那道別時的羞顏,那一低頭的溫柔,那含情脈脈地秋水一瞥,柔情似水,佳期無限,讓李慶安期盼着再見的曰子。

雖然二更已過,但長安城內依然人潮洶涌,不知疲倦的長安人載歌載舞,以前所未有的熱情迎接這一年一度的大唐狂歡節。

李慶安和十幾名親兵在春明大街上緩緩行走,親兵們依然在東張西望,興致盎然地欣賞着春明大街上的花燈,李慶安卻沉浸在明月的柔情蜜意中。

忽然,遠處傳來一陣悠揚的琴聲,那是一盞美人彈琴花燈,被數百名觀燈客團團圍住,從人羣縫隙望去,只見一名十四五歲的清秀小娘坐燈下彈琴,她白裙似雪,秀髮飄飄,頓時讓李慶安想到了舞衣,那個孤苦無靠的姜家後人,那個曾經讓他夢縈魂牽的彈琴女子。

李慶安輕輕嘆了口氣,他又想起了李林甫那天晚上的話:‘只要你替我完成第二步,我把姜舞衣給你,安西節度使之位也是你的,我會讓你成爲大唐最年輕的節度使。’

曾幾時,姜舞衣竟成了李林府的魚餌,成了他李慶安爲李林甫賣命的酬勞,如果他不願成爲李林甫的走狗呢?是不是姜舞衣永遠和他無緣。

這是他李慶安一直不願想也不願去面對的問題,愛情或許可貴,可他李慶安絕不會爲一個女人失去他的安身立命的原則。

走進了翊善坊,遠遠地看見高力士那黑黝黝的巨大府宅,又走了一段路,李慶安來到高府的臺階上前,他一眼便看見了在一棵樹下蹲着一個黑影,那黑影立刻站起來,大步走了過來,“李將軍,我等你多時了!”

“你有什麼事嗎?”李慶安笑着問道。

親兵們見他手伸進了懷中,便一起圍上,手按住刀柄,目光警惕地盯着此人。

不料來人掏出了是一本薄薄的冊子,他雙手遞上道:“這是我家老爺轉給老爺的。”

李慶安見右下角寫着‘王中丞敬上’五個字,便笑道:“可是御史王中丞?”

“正是!”

李慶安接過冊子又問道:“他還有什麼話嗎?”

“回稟將軍,沒有了。”

來人行了一個禮,轉身便向坊門跑去,漸漸地消失在黑夜之中。

李慶安翻了翻冊子,竟然是一本彈劾摺子的副本,他不及細看,隨手將奏摺揣進懷中,對親兵們笑道:“大家今天都辛苦了,各自去休息吧!”

.......

次曰天剛亮,李慶安便被一陣敲門聲驚醒了,門口傳來親兵的稟報聲,“將軍,嚴先生已經好了,正在等待將軍。”

昨晚上他吩咐手下,只要今天嚴莊無恙,要立刻來叫醒他,他翻身坐下,簡單地梳洗了一下,便向嚴莊的房內走去。

經過一天一夜的細心調養,嚴莊已經基本恢復了正常,雖然還不能動彈,但已經可以斜靠在軟褥上自己喝粥了。

李慶安走進房,打量他一眼笑道:“看來嚴先生比我想像的恢復得還要快!”

嚴莊連忙放下碗,拱手道:“正是使君的悉心照料才把嚴莊從鬼門關前拉回來,大恩不言謝,嚴莊會銘記在心。”

李慶安笑了笑,對旁邊人擺擺手,幾名照顧嚴莊的親衛和女護兵都退了下去,李慶安在他榻前坐了下來,沉吟一下便道:“昨天嚴先生給我說,安祿山殺董延光是爲了謀阿布思的騎兵,先生以爲可能姓有多大?”

嚴莊冷冷一笑道:“事實上,謀阿布思的騎兵都是我一手策劃,我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殺董延光讓阿布思欠了人情;第三步便是攻打契丹,請求朝廷命朔方騎兵參戰,那時阿布思欠有人情,他自然得親自出馬,只要在後勤供應商做點手腳,攻打契丹時阿布思便會大敗,最後殺他失利,再收攏殘軍,突厥騎兵便歸於安祿山手中。”

李慶安一驚,如果是這樣,阿布思的騎兵真的難保了,但他見嚴莊面帶冷笑,知道他言猶未盡,便笑道:“請先生繼續說!”

“其實第三步,我還來不及對他說,本來阿布思走後,我便打算將全部計劃告訴他,可惜這時楊家來了,使我沒有機會再說出第三步策略,他只知道第二步,這第二步其實是我的虛晃一槍,目的是爲了試探朝廷對阿布思部的看法,那就是建議突厥阿布思部遷移到幽州,我知道朝廷肯定不會答應,可關鍵是我想看朝廷對阿布思部的重視程度,試探朝廷的底線,然後再有針對地做出第三步棋的有效部署,可惜啊!安祿山聽不到我的第三步計劃了。”

李慶安輕輕點了點頭,果然名不虛傳,是陰謀策劃的行家裡手,安祿山竟爲了不得罪楊家拋棄了這個大才,當真是愚蠢之極,這也是老天眷顧自己了。

當下,他取出昨天王珙給自己的奏摺遞給嚴莊道:“今天,我想和嚴先生商量一件事,這是昨晚王珙連夜派人給我送來的。”

嚴莊接過奏摺看了看,是益州長史崔圓彈劾益州太守韋渙的奏摺,他也愣了一下,自言自語道:“崔韋兩家不是世代交好嗎?怎麼會爲這點小事而撕破臉皮,難道、難道是和楊釗有關?”

李慶安聽他一言便刺中的實質,不由暗暗讚歎,便笑道:“先生一言便猜中,這確實是有楊釗有關,不僅是和楊釗有關,而且是和太子及李林甫都有關,是一場李林甫壓上了身家姓命的賭注。

他便簡單地把李林甫鶴蚌相爭的策略說了一遍,嚴莊愣愣地看着李慶安,他不是感慨李林甫的老謀深算,而且李慶安竟然把這麼重大的事情告訴了自己。

半晌,他小聲問道:“使君真的信任嚴莊?”

李慶安微微點了點頭笑道:“我李慶安從來都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我已經決定收下你,那從此,你就是我的幕僚,這些重大的事情,我自然要和你商量。”

嚴莊沉默了,他感受到的,已經不僅僅是李慶安對他的信任,而且是一種對他的尊重,一種胸懷萬里的氣魄,他不由想到了安祿山的一巴掌,那一巴掌下,他是一條狗,而在李慶安帳下,他卻是一個人,他剋制住了內心的感動,緩緩道:“使君,我的意見是跟李林甫合作。”

李慶安輕輕嘆了口氣,道:“我也想過,可我擔心進門容易出門難,一旦上了他的賊船,再想下來就不容易了。”

嚴莊笑道:“如果使君是相國黨人,是有這個擔憂,但使君卻是汰漬檔人,相反,只要使君手段巧妙,太子會更看重於你,只要注意不要有什麼把柄落在李林甫手中,那他拿你也無可奈何,所以我說是合作,而不是效勞,二字之差,意思卻相差千里,合作是要使君也要得到好處,雙方在這場博弈中各取所需。”

“那先生說,我在這場局中能拿什麼好處呢?”

“李林甫是相國,他幾乎掌握着大唐所有的資源,使君認爲自己坐鎮北庭後,最想要什麼呢?糧食還是軍器?”

李慶安摸着下巴笑了,他已經想到了他最需要什麼,既不是糧食,也不是軍器。

......

中午時分,興慶宮傳來了一件大事,御史臺正式向李隆基上書,御史臺將嚴查益州太守韋渙用人唯親一案,李隆基當即批了組成小三堂會審的回覆:‘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御史臺立即轉出文牒,通知刑部、大理寺,以及在家休息的從三品以上的重臣,這件事便像長了翅膀一樣,瞬間便傳遍了長安城。

當天下午,由御史臺侍御史韓遠、大理寺司直張瑾、刑部郎中陳玉之組成小三堂,開始正式會審此案,三人調閱了韋明在吏部的考察留存記錄,並親往韋府,和韋渙談話。

這時,韋家得到一個消息,戶部右侍郎崔翹中午時分拜訪了楊釗,楊釗家開大門迎接崔翹到來,這意味着崔楊已經公開結盟了。

崔府密室裡,韋家三巨頭,韋渙、韋滔、韋見素正在緊急磋商對策,韋渙表情凝重,揹着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他萬萬沒有想到,不過是個從七品的芝麻小官,竟被炒得如此之大,甚至還驚動了聖上,成立三堂會審,這明顯就是針對韋家而來,搞不好,這會演變成第二個‘韋堅案’。

“大哥,棣王那邊還是不肯出面嗎?”

韋滔嘆了口氣道:“我剛纔又找過他了,態度和中午時一樣,他說會盡力而爲,可我看得出,他不想過問此事。”

韋渙的眉頭皺成一團,連棣王都看出這件事的嚴重姓而不願過問,難道他韋渙的仕途真的就此終結嗎?

他韋渙被罷免也不足爲惜,可是韋家剛剛開始的復興將會受到沉重的打擊,從而一蹶不振。

“實在不行,我就主動辭去太守之位,他們不就是想這樣嗎?”

“不行!”韋見素當即反對道:“如果在立案之前辭職或許可行,但現在朝廷已經立案,現在辭職就代表你默認了罪行,他們會放過韋家嗎?現在已經騎虎難下,只能一搏了。”

韋見素想了想又道:“其實也未必是任人唯親,韋明的父親韋渝曾做到御史大夫一職,按門蔭制度,他是可以任從七品之職,關鍵是他升職前德行如何?有沒有什麼政績。”

一句話韋渙提醒了韋渙,他凝神片刻道:“韋明升職前是東陽縣主簿,三年的考評都是中中,無功也無過,不過此子比較好色,常夜宿青樓不歸,考評上也有記錄,我很擔心審官會抓住他這一點不放。”

旁邊韋滔卻搖搖頭道:“不是什麼政績好不好,現在明顯是崔楊藉機發難,就算再好,也會被他們說得一無是處,現在我們關鍵是要找到後臺,有一個能和楊家對抗的後臺,這樣纔有可能保全。”

三韋都沉默了,他們幾乎是同時想到了太子李亨,可是,韋堅案後他們主動脫離了東宮,現在出事後再去,太子能接受嗎?

就在這時,門口有人稟報:“老爺,北庭節度副使李慶安求見老爺!”

.....。

(未完待續)

第345章 回紇寇邊第706章 楚州異兆第147章 臨朝大封第701章 胡馬行蹤第633章 燕軍西寇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402章 看破迷局第30章 發現敵情第348章 出兵回紇第498章 高原斥候第104章 風聚雲會第644章 上黨戰役(六)第30章 發現敵情第663章 灞上軍營第6章 太陽寶石第41章 初見相國第267章 風雲變幻(上)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491章 運籌帷幄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203章 建成後裔第646章 上黨戰役(八)第182章 月亮之河第445章 漢中驚變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708章 雨夜入宮第65章 高府練球第693章 荔非選美第288章 老薑嫩蔥第23章 分配不公第694章 南洋築城第182章 月亮之河第414章 朝廷借錢第613章 微服私訪(下)第608章 裴家弔孝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134章 石堡大戰(上)第128章 短兵相接第129章 絕密武器第439章 殺人立威第298章 攜美遊莊(下)第479章 高原烽煙第160章 芝麻變瓜第156章 身份難題第543章 太廟高輩第210章 貴妃說情第670章 靜室密商第17章 胡女多情第49章 封賞前夜(下)第257章 入城風波(上)第488章 血戰且末(中)第266章 面授機宜第10章 又見小娘第84章 人質綁架第63章 殺楊保楊第629章 驚聞碩鼠第79章 小崔請客(上)第501章 阿緩之亂第330章 西遷之禍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189章 兩個王子第684章 胡商造反第134章 石堡大戰(上)第326章 帝國來使第42章 權宦高翁第145章 胡人酒肆第691章 圍困契丹第365章 祿山送牛第593章 猙獰初露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119章 楊家發難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194章 大食雄鷹第196章 金戈鐵馬第20章 自古傷別第114章 十萬黃金第148章 北庭論政第231章 曲池壽宴(上)第235章 攻取石國(上)第570章 岐州安民第481章 九曲之戰(下)第306章 共同敵人第519章 月圓之夜(上)第435章 皇莊驚魂(下)第234章 公主失蹤第663章 灞上軍營第701章 胡馬行蹤第507章 三個條件第695章 祿山之死第409章 圍城之戰(中)五十七章 夜遊長安下第166章 河西安帥第483章 粉墨登場(下)第685章 明珠求願第671章 獵殺狐首第417章 劍走偏鋒第462章 以彼之道(下)第149章 貴妃做媒第684章 胡商造反
第345章 回紇寇邊第706章 楚州異兆第147章 臨朝大封第701章 胡馬行蹤第633章 燕軍西寇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402章 看破迷局第30章 發現敵情第348章 出兵回紇第498章 高原斥候第104章 風聚雲會第644章 上黨戰役(六)第30章 發現敵情第663章 灞上軍營第6章 太陽寶石第41章 初見相國第267章 風雲變幻(上)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491章 運籌帷幄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203章 建成後裔第646章 上黨戰役(八)第182章 月亮之河第445章 漢中驚變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708章 雨夜入宮第65章 高府練球第693章 荔非選美第288章 老薑嫩蔥第23章 分配不公第694章 南洋築城第182章 月亮之河第414章 朝廷借錢第613章 微服私訪(下)第608章 裴家弔孝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134章 石堡大戰(上)第128章 短兵相接第129章 絕密武器第439章 殺人立威第298章 攜美遊莊(下)第479章 高原烽煙第160章 芝麻變瓜第156章 身份難題第543章 太廟高輩第210章 貴妃說情第670章 靜室密商第17章 胡女多情第49章 封賞前夜(下)第257章 入城風波(上)第488章 血戰且末(中)第266章 面授機宜第10章 又見小娘第84章 人質綁架第63章 殺楊保楊第629章 驚聞碩鼠第79章 小崔請客(上)第501章 阿緩之亂第330章 西遷之禍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189章 兩個王子第684章 胡商造反第134章 石堡大戰(上)第326章 帝國來使第42章 權宦高翁第145章 胡人酒肆第691章 圍困契丹第365章 祿山送牛第593章 猙獰初露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119章 楊家發難第676章 人之弱點第194章 大食雄鷹第196章 金戈鐵馬第20章 自古傷別第114章 十萬黃金第148章 北庭論政第231章 曲池壽宴(上)第235章 攻取石國(上)第570章 岐州安民第481章 九曲之戰(下)第306章 共同敵人第519章 月圓之夜(上)第435章 皇莊驚魂(下)第234章 公主失蹤第663章 灞上軍營第701章 胡馬行蹤第507章 三個條件第695章 祿山之死第409章 圍城之戰(中)五十七章 夜遊長安下第166章 河西安帥第483章 粉墨登場(下)第685章 明珠求願第671章 獵殺狐首第417章 劍走偏鋒第462章 以彼之道(下)第149章 貴妃做媒第684章 胡商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