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

蘇澤激動的是,這厚厚的一疊書,是《四書五經大全》。

這份《四書五經大全》,是明成祖年間的大臣胡廣,奉了永樂帝的敕令編纂的一套科舉教材。

也就是說這套書就是科舉考試的考試大綱,科舉考試出題的範圍就在這麼一套書中。

不過這套書可不是薄薄的幾本,而是厚厚的一大疊,因爲這份大全除了包含了四書和五經之外,還包含了後世大儒爲了解釋書和經所寫的“傳”和“注”。

明代一朝都奉程朱理學爲正統,所以科舉考試也都用朱熹所做的傳和注。

所以這一套書其實包含了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以及朱熹爲四書所註疏的《朱子集註》,朱熹爲《尚書》《詩經》《易經》作的《朱子集傳》。

因爲朱熹沒有爲《春秋》和《禮記》作註疏,這兩本則用古註疏。

這一套《四書五經大全》足足有十二套,一共一百二十冊,不過蘇澤翻看了一下,衛學這套缺失了不少。

《四書》和《集註》都是全套的,但是五經卻只剩下了《易經》和《易經集傳》。

蘇澤回憶起自己的明史知識,缺失的部分可能並不是丟失了,而是這套書就只有易經這一經。

大明朝的科舉制度,和之前不同,並不要求通五經。

《四書》是必考的科目,所有考生都要學習,《五經》則是選修課程,考生只需要選考一門修的本經就可以了,而不是像宋代科舉那樣需要選修多門。

也就是說五經等於五門高考的選修科目,只需要選擇一門參加高考就行了。

既然是五門選一門,那自然有熱門和冷門科目的。

因爲朱熹爲《易經》、《尚書》和《詩經》都做了註疏,那就等於這三門考試有官方認可教輔書,所以修這三經的人是最多的。

而《禮記》和《春秋》這兩本經,本身就是五經當中字數最多的,背誦起來最是困難。

而且朱熹沒有給這兩本經做集傳,所以考生在學習的時候還要剔除掉古註疏中和程朱理學意識形態矛盾的部分,學習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大,所以少有讀書人選擇這兩經作爲本經。

很顯然長寧衛這套《四書五經大全》是之前的蒙學老師讓衛所購置的,可能這個蒙學老師自己就修的《易經》,所以沒有讓衛所購買其他的經和注。

不過這已經足夠驚喜了,這套《四書五經大全》是官版印刷的教材,也就是說只能由官方機構印刷出版,全套價格足足有上百兩銀子!

就算這套大全殘缺了一半,那也價值幾十兩銀子!這等於說蘇澤在長寧衛不吃不喝種十年田的收入!

從這套教科書的價格,就可以看出大明朝科舉的門檻之高,一些家境不錯的鄉紳子弟都很不能擁有這麼一套書,只能靠着自己抄錄學習。

長寧衛果然祖上闊過啊!

摸着官版印刷的紙張,這套書經過幾十年依然完好無損,由此可見歷代主人對它的愛護。

對於蘇澤來說,這簡直是賺翻了。

學習這些經書,是肝“科舉”技能的重要途徑,自己只要好好讀書,就能提升“科舉”的等級。

而自己付出的代價,不過是帶着五個小蘿蔔頭開蒙罷了。

長寧衛真是自己的福地啊!

九姑婆看着蘇澤,看到他愛惜的撫摸書的樣子,真正的確定了蘇澤是一名正經的讀書人。

九姑婆再次爲自己收留蘇澤感到慶幸,人才日益凋零的長寧衛,正需要蘇澤這樣的人才。

不過從這段時間接觸下來,九姑婆也知道蘇澤不是個普通人。

無論是幹農活,還是學習家廟的手藝,蘇澤的學習速度都遠遠超越長寧衛的普通人。

同樣是每天上早課,蘇澤已經對“安宅”、“遷墳”、“相船”的儀式倒背如流了,可是林彩娘到現在安宅的儀式還記得顛三倒四,祈禳的咒文都背不出來。

而林七叔也向自己說,蘇澤開荒的速度和他年輕時候不相上下,幹農活的利索程度也比得上他教導幾十年的兒子了。

就連林顯宗都說蘇澤在木匠上很有天賦,比他那些榆木腦袋的學徒強多了。

果然這就是有學問的人啊!學什麼東西都要比別人快!做的都要比別人好!

九姑婆也涌起了一股失落感,蘇澤這樣人絕非池中之物,早晚都要離開長寧衛的。

這年頭一個身體康健,幹活麻利的成年男人,本身就是搶手的。

更不要說蘇澤還是個讀書人了。

九姑婆涌起了其他的心思,要是將蘇澤說上一門親事,那就不就能將他留在長寧衛了?

就算是幾日後蘇澤發達了,那他也是長寧衛的姑爺,也肯定不會放任長寧衛不管的。

九姑婆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長寧衛的女眷不少,可是能配得上蘇澤的倒是不多。

九姑婆腦中閃過了一個倩影,不過她很快就搖頭,只可惜她這幾年不可能完婚,等到幾年後怕是蘇澤的孩子都能打醬油了。

九姑婆再次嘆息一聲,感慨上任百戶戰死的太突然,真是苦了那孩子啊。

將學堂打掃乾淨,課桌擺放整齊後,蘇澤將小蘿蔔頭們放了回去,讓他們明天正式開始上課。

九姑婆也帶着林彩娘回去做晚飯了,蘇澤等到所有人都離開了衛學,這才從一個角落裡掏出一個檔案袋來。

拆開檔案袋,這裡面就是自己穿越前七叔公給自己的長寧衛族譜。

這份族譜是長寧衛後人在民國時期重新修訂的,蘇澤將封面糊上了,長寧衛的家老阿公也看不出來這是他們珍貴的族譜。

前段時間天天種田,天黑了家廟的香燭都在正堂供奉三師太娘娘,蘇澤也不敢在正堂讀長寧衛族譜。

斷斷續續研究了幾天,歷史學依然還是可憐的“Lv4,5/400”。

如今在衛學裡,蘇澤可以大膽的研究這本族譜了。

他輕輕翻開族譜,越過長寧衛先祖的那部分記錄,直接翻到了七世祖的這部分。

翻過七世祖海上刺龍返航的記錄,蘇澤看到了這樣一條記錄。

“五月十七,欽差御史焉巡諸衛,縣書吏徐士盛訐告七祖,御史暫革七祖百戶軍職。衛所出孝敬銀子五百兩,七祖乃復原職,衛漸疲敝。”

蘇澤摸了摸下巴,這段記錄的意思就是長寧衛的百戶被御史抓到了短處,敲詐了五百兩銀子,才讓百戶官復原職。

這件事對於原本已經很窮困的長寧衛來說,更是進一步衰落的開始。

可是到底是什麼被敲詐銀子呢?難道是百戶是女人的身份被發現了?

不可能,如果這樣絕對不可能只敲詐五百兩銀子了事,以蘇澤對於大明朝中後期御史的節操認知,以女兒身冒領軍職,這樣的大案子追逐名聲的御史絕對不會放過,一定會做成轟動全國的大案。

既然七世祖女兒身的秘密沒有事發,那到底長寧衛遭遇了什麼禍事呢?

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四卷總結第060章 吃飽飯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075章 治本經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158章 冤案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158章 冤案第674章 夜航船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出門了,晚上八點半更新推一本朋友的書第566章 睢陽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209章 收穫滿滿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388章 印花稅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332章 南京錢逛第547章 破蜀道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525章 分產令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431章 蒸汽機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257章 大員島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451章 僭主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108章 於家往事,貢茶劫第674章 夜航船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186章 大買賣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665章 海參崴第022章 畝產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245章 李時珍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023章 蘆田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訂閱)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187章 愚智對答
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四卷總結第060章 吃飽飯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075章 治本經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158章 冤案第536章 特別都察院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158章 冤案第674章 夜航船第403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三)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出門了,晚上八點半更新推一本朋友的書第566章 睢陽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209章 收穫滿滿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388章 印花稅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332章 南京錢逛第547章 破蜀道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525章 分產令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431章 蒸汽機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257章 大員島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451章 僭主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108章 於家往事,貢茶劫第674章 夜航船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186章 大買賣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665章 海參崴第022章 畝產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245章 李時珍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023章 蘆田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訂閱)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187章 愚智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