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

範寧吃完午飯回到朱元豐府宅時,卻意外地發現二叔範鐵戈坐在大門口的臺階上,朱元豐一臉無奈站在一旁。

“他回來了!”

範鐵戈就像裝了彈簧一樣,肥胖的身子跳起來,一陣風似的衝到範寧面前,直着脖子吼道:“我等你快一個時辰了,連午飯都沒有吃!”

範寧有點目瞪口呆地望着二叔,他忽然想起明仁給他說過的一句話,‘我老爹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飯!’

什麼事情讓二叔連吃飯都顧不上?

“二叔,你別急,先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

“你看看這個!”

範鐵戈從包裡抽出一隻很長的木盒子,在範寧眼前打開了盒子,範寧的目光陡然間變得嚴峻起來。

盒子裡是一支箭,兩尺三寸的狼牙箭,箭尖還閃爍着青幽的銳光,在狼牙箭旁邊還放着一張紙,紙被箭頭戳了個洞,紙上血淋淋地寫了一句話:

‘限三天內棄房!’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三天內走人,房子留下,簡直是一種極爲囂張的威脅。

“這封箭信是什麼時候發現的?”範寧冷靜地問道。

“就在今天上午,從外面嗖的射來,差點射中一個夥計,釘在桌腿上。”

範鐵戈又氣又恨又急道:“是從對面大相國寺的圍牆上射來的。”

“有沒有報官?”範寧又問道。

“上次報官屁用沒有,這次報官還會有意義?”

範寧搖搖頭,“我不是說去縣衙報官,而是指去開封府報案!”

開封府知事正是包拯,他怎麼可能不管這件事?

範鐵戈狠狠一拍自己腦門,“我現在就去!”

範寧一把拉住他笑道:“二叔別急,先吃飯,吃完飯我們一起去!”

...........

包拯坐在後堂上,輕縷黑鬚聽着範鐵戈的述說,包拯現在的官職是知開封府,開封府尹是最高職務,一般是皇族兼任,沒有實權,知開封府聽起來是個差遣官,但實際上是開封府的最高主官。

包拯在後世的很多故事,就是發生在這個官職之上,出任知開封府,他的對手不是龐太師,而是張堯佐。

京城的主官不好做,很容易得罪人,而且得罪的都是權貴,所以一般都做不長,從漢唐時就是這樣了。

不過包拯卻坐得很穩,而且做得有滋有味,關鍵是天子信任他,相信他沒有私心,有他的鐵面無私可以鎮住京城中的各種囂張,也省去天子很多煩惱。

包拯聽完了範鐵戈的述說,他靜靜想了片刻,又問範寧道:“你想怎麼樣?”

範寧笑了起來,“這話我能接嗎?”

包拯也笑了笑,對範鐵戈道:“老範,我知道你忙,你先回去吧!這個案子我接了,回頭會有人來和你接洽,不用擔心,安安心心做生意就是了。”

範鐵戈千恩萬謝走了,包拯笑道:“跟我去喝杯茶!”

範寧心裡很明白,有的話不能在衙門裡說。

..........

開封府衙旁邊便是清風茶樓,但這裡人多眼雜,包拯坐上範寧的馬車來到北面的小紅羅茶館,這也是一家檔次不錯的精品茶館,特色就在一個小字,一棟兩層樓,十二個茶位,三間雅室,隔音做得十分到位,當然價格也不菲,在這裡喝一次茶,至少是十貫錢起步。

兩人在二樓進了一間雅室,一名茶姬給他們點茶獻藝,喝了一輪後,一壺煎好的茶送了進來。

茶姬知趣地退下了,這是茶館的規矩,男人談話的時候,茶姬不能在場。

“現在你說吧!這個案子你想怎麼辦?”

範寧沉默片刻道:“讓他們燒!”

包拯一怔,立刻就明白了,“順勢拿下宋庠?”

範寧點點頭,“如果有可能的話,張曲一起拿下!”

包拯沉默了,包拯剛正無私不假,但並不代表他沒有政治立場,相反,他的政治立場很強烈,那就是爲維護正統,在包拯眼中,曹皇后纔是正統,所以在這次皇嗣之爭中,包拯旗幟鮮明地支持趙宗實。

更何況範寧的所作所爲絕不是爲了自己的利益,而是爲了大宋的前途,爲了大宋不落入奸佞之手,包拯沒有理由不幫他。

“你爲什麼認爲他們會放火?還有,你能保證那幾個小子會在現場?”

範寧淡淡道:“張堯佐已經燒了朱元豐的一家朱樓,正是這件事他們才決定提前動手,他們一定會效仿,至於他們會不會在現場,我不能肯定,但抓住縱火之人,就能把他們挖出來。”

“那你二叔那邊呢?”

“我會說服他,回頭再造一座更氣派的店鋪。”

包拯嘆了口氣道:“這次爲你小子破例了!”

範寧喝了口茶微微笑道:“這只是第一件事!”

“還有什麼?”

“還有就是張堯佐,他要製造瑞兆!”

“啥?”包拯猛地瞪大了眼睛。

.........

從茶館出來,範寧讓馬車送包拯回官員,他自己步行返回朱元豐的府宅,這段時間他思路有點亂,需要獨自一人安靜地理一理。

從表面上看,趙宗實和趙文惲的競爭是爲了皇位爭奪,但如果從淵源脈絡上看,這場皇嗣之爭實際是慶曆革新以來朝廷路線鬥爭的延伸。

趙宗實的支持者,基本都是范仲淹一派,包括韓琦、富弼、龐籍、包拯等人,而趙文惲的支持者,張堯佐、賈昌朝、宋庠、張昇等人,幾乎都是慶曆革新的反對派。

至於其中的關鍵人物皇帝趙禎,他從感情上是偏向於趙文惲,無形中,鬥爭的天平就偏向了趙文惲。

由於天子對張貴妃的寵愛,使大量朝官都看好趙文惲,更有不少人主動站隊,這便使張堯佐一派暫時佔據了上風。

不過,慶曆革新一直沒有表態的軍方,以曹、高兩家爲代表,他們旗幟鮮明站到趙忠實一邊,這又使趙文惲的支持者不那麼單薄,明面上趙文惲一派佔據上風,可暗地裡雙方其實勢均力敵。

但由於張貴妃在關鍵時刻病逝,這便使張堯佐一派產生了強烈的擔憂,他們急於在張貴妃餘蔭未盡之前將趙文惲確立皇位繼承人。

一急就會倉促,一倉促就會出現漏洞。

事實上,張堯佐派系並沒有準備好,或者說沒有整合完成,張堯佐派系現在有兩個中心,一個張堯佐爲首,另一個是賈昌朝爲首,而宋庠是跟隨張堯佐的。

賈昌朝雖然支持趙文惲,但他絕不是甘爲牛後之人,他要求和張堯佐平起平坐,不僅如此,而且他要價還很高,居然要張堯佐保證賈家出三個宰相,這兩個條件張堯佐都無法答應。

正因爲無法達成妥協,張堯佐和賈昌朝都是各做各的事情,他們的力量也自然分散了,比如去年春天的魚腹錦書,就是張堯佐策劃的,但最後卻虎頭蛇尾,不了了之,賈昌朝就始終沒有參與,在一旁看笑話呢!

而這一次準備實施瑞兆,張堯佐也沒有告訴賈昌朝,他憋了口氣,要讓賈昌朝追悔莫及。

如果說支持趙文惲的派系沒有整合完成,那支持趙忠實的派系連整合都沒有,基本上是各行各的路,富弼和韓琦雖然都支持趙宗實,但兩人是左右相,除了朝政上需要配合外,基本上沒有什麼瓜葛。

包拯也是獨來獨往,從沒有夜訪韓琦或者富弼,商議什麼對策之類。

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比如範寧自己和韓琦就組成了一個小小的同盟,還有他通過朱元豐的關係,和曹、高兩家結成了一個隱藏的同盟。

其實同盟不同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有私心,有了私心就相當於玻璃有了裂痕,遲早會分崩離析。

範寧擡頭望了望天空,天空下了濛濛小雨,細細的雨絲淋在他臉上,帶來一絲絲寒意,但此時範寧的頭腦卻格外清醒,範寧向天空長長吐了口氣。

漸漸地,信心涌滿了他的胸膛。

第十六章 退學記第四百七十一章 觸動利益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門第四百九十九章 蘇亮進京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七百章 夜攻幽州(下)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二百零六章 西閣面聖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六十二章 有了藉口第四百八十六章 激烈爭執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三百八十二章 難以開口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對策題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一百零三章 兩套茶具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宮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瑣事爭吵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作亂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羅國(中)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六十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問君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三百零九章 朱佩離去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五百一十九章 買下山宅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訪高縣令第七百一十章 視察民營第五百零八章 危機與柔情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堂會審(上)第六百九十三章 尋找軟肋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六百七十八章 夢碎黃海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三百零五章 春心萌動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三百七十三章 視察金田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地激戰第三十九章 鄉村離婚案(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耽羅國(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誠惶誠恐,老高稍微說兩句第六百六十六章 微服獨行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變法之燈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戰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會實踐第一章 範家小神童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三百三十五章 家人抵京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薦名額第二十四章 石癡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陪美逛街(下)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
第十六章 退學記第四百七十一章 觸動利益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門第四百九十九章 蘇亮進京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七百章 夜攻幽州(下)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二百零六章 西閣面聖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六十二章 有了藉口第四百八十六章 激烈爭執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三百八十二章 難以開口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對策題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一百零三章 兩套茶具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宮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瑣事爭吵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作亂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羅國(中)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六十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問君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三百零九章 朱佩離去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五百一十九章 買下山宅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訪高縣令第七百一十章 視察民營第五百零八章 危機與柔情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堂會審(上)第六百九十三章 尋找軟肋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六百七十八章 夢碎黃海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三百零五章 春心萌動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三百七十三章 視察金田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地激戰第三十九章 鄉村離婚案(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耽羅國(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誠惶誠恐,老高稍微說兩句第六百六十六章 微服獨行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變法之燈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戰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會實踐第一章 範家小神童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三百三十五章 家人抵京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薦名額第二十四章 石癡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陪美逛街(下)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