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

範寧微微一怔,竟然是蔡京,他當年泉州出任海外經略使時,曾派人去找過蔡京,卻得知他進京遊學去了,沒想到在這裡意想不到的時刻遇到了。

範寧笑道:“那麼蔡縣尉自己認爲呢,青苗法還會不會推行?”

“剛纔我們就在討論這個問題,各有見解,我個人認爲保甲法是青苗法的基礎,保甲法不實施,青苗法就很難推廣,但大家都不明白,爲什麼保甲法是青苗法的基礎?”

範寧點點頭,“保甲法的作用是把百姓組織起來,十戶爲甲,十甲爲保,早在商鞅變法時就有實施,商鞅變法是五戶爲一伍,十戶爲一什,更偏重於軍事戰爭,而我們是偏重於農耕,每一保中必須有一戶中農,每一甲中要有一名富農,爲什麼要這樣安排,這就爲青苗法實施找到了擔保人。”

範寧見衆人都聽得很入神,又繼續道:“青苗法的本意是農民在春耕之時,無錢購買種子,只得去借高利貸,最後還不起高利貸,失去土地,淪爲赤民,說實話,這個問題已經有幾百年了,一直就沒有好好解決過,唐朝中期最爲嚴重,最後引發了安史之亂爆發,所以王相公就想通過變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春耕之時,由官府借錢給農民,但農民還不起怎麼辦?這個時候保甲法就起作用了,由同保中的富農擔保,農民還不起錢,由富農代爲償還,然後富農向這名農民索要欠錢,官府是沒有風險的,風險轉嫁給了富農。”

“如果這位欠錢的農民不肯還錢給富農怎麼辦?”蔡京問道。

“問題就在這裡,王相公制訂青苗法時,他認爲既然是鄉里鄉親,大家都礙着面子,不會借錢不還,最多會拖一拖,富裕人家也不會在意這點錢,實在還不了,那就算是富人幫助窮人,也是一件符合道德的好事,但在試點操作時,卻出現了一戶地主要爲五六十戶百姓擔保的情況。

所有人家都認爲,別人都不還,爲什麼我要還?最後結果就是沒有一家肯還錢,這戶地主要不到錢,最後傾家蕩產。

短短十縣試點,這種情況就出現了三百多起,三百多戶小地主或傾家蕩產,一夜致貧。或者舉家逃亡,不知所蹤,這就是青苗法遭到強烈抨擊的緣故。”

大堂內一片竊竊議論聲,範寧坦率直白的描述,讓衆人終於明白了青苗法的本質:‘均貧富’,使大量中小地主破產,輕則動搖社會基礎,重則引發造反,確實十分危險。

蔡京又問道:“請問範相公,既然春耕時農民困苦已經存在幾百年,如果青苗法不行,那有沒有別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範寧微微一笑,“事實上,現在已經有辦法解決了,工商業的大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海外墾荒開礦也需要大量勞動力,他們吸收農村的勞動力,通過掙錢來反哺農村,家家戶戶手上的錢都多了,只要稍微節儉一點,春耕時節肯定有錢買種子。

舉個例子說,我老家吳縣,農村小娘長到十一二歲都要想辦法去大戶人家當丫鬟,這幾乎是她們唯一的掙錢方法。

但現在她們進城在大型紡織工坊裡做工,紡紗、織布、剿絲等等,一個月能掙三到四貫錢,比他們做丫鬟多了一倍,對一個家庭,一年就是四五十貫錢,難道還不夠春耕時候買種子?”

這時,另一名士子道:“現在我們談論到一個問題,說海外糧食太多,導致現在市場上糧食很便宜,鬥米二十文錢,農民種糧沒有以前掙錢多了,這個問題怎麼辦?”

範寧點點頭,“這確實是個很大的問題,朝廷也在關注,辦法也有,比如對糧食實行官府榷賣,官府高價從農民手上收糧,官府再以適當的價格賣出,各大糧商只能從官府手中買糧,這是一個辦法,其次是擴大玉米的種植,鼓勵農民用廉價的玉米來餵豬,農民養豬比種糧賺錢,總之就是一句話,使每家每戶掙錢的渠道盡量多一點,不能光靠種糧謀生。”

大堂的氣氛十分活躍,大家都爭先恐後提問,蔡京又再次搶到了提問資格。

“年輕人都支持變法,但聽說範相公卻堅決反對變法,還在報紙上和王相公針鋒相對,這說明範相公屬於保守派嗎?”

“蔡縣尉這句話就錯了,我在報紙上針鋒相對的不是變法派的王相國,而是保守派的司馬相公,不過,我確實不是變法派,但也不是保守派。”

“小范相公是改良派,我們都知道。”有人搶過話頭,大堂上都笑了起來。

範寧笑着擺擺手,“大家可以有一個誤區,總以爲變法就好,總以爲現在大宋處處保守僵化,拖累朝廷和百姓,必須要徹底打碎它,改變它,所以年輕人都支持變法,但我告訴大家,很多時候變法未必是好事。”

“小范相公能舉一個例子嗎?”旁邊一名年輕士子問道。

範寧點點頭,“就拿剛纔的保甲來說吧!十戶爲甲,百戶爲保,三百戶或者五百戶爲一大保,設都保正,十縣試驗下來,幾乎每個鄉都出現了一個新的衙門,保衙,下面有幾十名保丁,那我就問大家,都保正、保衙和保丁的開支錢糧從哪裡來?

朝廷財政開支只到縣,那麼保衙的收入在哪裡?事實證明,保衙的開支全部攤派給每家每戶,不給,保丁就去牽羊牽牛,百姓告到縣裡,縣裡卻不受理,反而斥之爲刁民重打,爲什麼?大家知道原因嗎?”

大堂內一片寂靜,範寧緩緩道:“大宋自立國以來,財政控制非常嚴厲,各縣幾乎都無餘錢,縣衙破舊,無錢修繕,縣官們只能靠俸祿爲生,被迫清廉,可有了保衙後,縣官們就有了一處財源,保衙上貢,保衙向農民攤十兩銀子,縣衙抽四兩,這樣一來,縣官們都肥了,個個眉開眼笑,高舉雙手支持變法,所以堅決反對青苗法的官員基本都在朝廷,下面縣裡卻沒有多少反對聲音,大家現在知道原因了嗎?還能說變法就是好事,保守就是壞事?”

大堂內一片寂靜,鴉雀無聲,每個人都在沉思,範寧今天給他們上了深刻的一課。

士子都知道恩師要請女婿吃飯,大家也紛紛告辭了。

蔡京走上前躬身施禮道:“請問範相公,現在去海外做官還有沒有從前的優待了?”

“蔡縣尉是指哪方面的優待?”

“就是轉正方面?”

範寧笑眯眯道:“現在朝廷新制度規定,科舉官員五年皆可轉正,但海外爲官確實有優待,去海外爲官,三年可以轉正,莫非蔡縣尉有興趣?”

蔡京點點頭,“卑職是今年的進士,還要爲官近五年纔有能轉正,如果能去海外爲官,就能儘快轉正。”

範寧笑道:“你就算現在申請獲批,也要在春天時才能出海,在海外呆三年,實際上你也只提前一年轉正,況且海外任期最短五年,這裡面的得失你要考慮清楚。”

蔡京遲疑一下道:“卑職覺得去海外爲官更能鍛鍊自己的能力。”

範寧暗暗點頭,這個蔡京確實有眼光和膽識,知道海外爲官的資歷會更好,範寧便笑道:“現在主要是南大陸需要官員,你要去海外爲官,只能去南大陸,你如果願意,我可以幫你在吏部提一提,讓你申請後能儘快獲批!”

“卑職願意,卑職這次進京就是爲了此事,會盡快提交申請,感謝範相公助力!”

蔡京深深行一禮,這才告辭離去了。

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計劃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一百九十七章 第一場考試第三百二十一章 臨時回家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喜之日(四)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爭紅利第二百四十章 金銀彩帛店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壽(四)第五百一十九章 買下山宅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賭怡情第四百一十章 潼關稅吏第一百一十七章 兩年後的初春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六十八章 乙區第二輪第二十章 五件禮物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三百零一章 土地分配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六百四十章 驚天騙局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六百六十六章 微服獨行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四百四十三章 顧家站隊第七百零三章 說服太后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七十六章 四強賽(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泉州呂惠卿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三百一十三章 正式求婚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下馬威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間購島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機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膠車輪第五章 勇鬥小曾布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樓遇舊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聞敵情第十一章 神童對神童(中)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遊記(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會忘記第六百八十六章 血戰關城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六百四十章 驚天騙局第四百一十二章 兩女相見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四十八章 趁虛而入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十八章 再遇小蘿莉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職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遇捉婚第四百七十一章 觸動利益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機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二十一章 勇奪魁首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一百零八章 內訌初生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匯聚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
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計劃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一百九十七章 第一場考試第三百二十一章 臨時回家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喜之日(四)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爭紅利第二百四十章 金銀彩帛店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壽(四)第五百一十九章 買下山宅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賭怡情第四百一十章 潼關稅吏第一百一十七章 兩年後的初春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六十八章 乙區第二輪第二十章 五件禮物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三百零一章 土地分配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六百四十章 驚天騙局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六百六十六章 微服獨行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四百四十三章 顧家站隊第七百零三章 說服太后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七十六章 四強賽(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泉州呂惠卿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三百一十三章 正式求婚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下馬威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間購島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機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膠車輪第五章 勇鬥小曾布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樓遇舊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聞敵情第十一章 神童對神童(中)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遊記(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會忘記第六百八十六章 血戰關城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六百四十章 驚天騙局第四百一十二章 兩女相見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四十八章 趁虛而入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十八章 再遇小蘿莉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職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遇捉婚第四百七十一章 觸動利益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機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二十一章 勇奪魁首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一百零八章 內訌初生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匯聚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