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

他這次回來除了述職和成婚外,還有不少雜事要處理,鯤州可不是獨立王國,很多事情都必須要朝廷批准後才能做,比如築城、開礦,都必須經過朝廷批准,像範寧打算籌建的第三座縣城晉縣,就是向知政堂申請,然後逐級審批。,

不過範寧今天是來跑修築鯨州軍城之事,這件事關係重大,鯨州一共會修築兩座軍城,雖然不可能都在他任上完成,但他至少修建完一座,也就是最南面的一座,爲宋軍全面進駐鯨州打下堅實的基礎。

鯤州第一座縣城唐縣是先斬後奏,補辦的手續,第二座縣城漢縣是等手續齊全後纔開工,有了經驗,範寧知道需要辦哪些手續?

不過在鯤州設三縣本身就是知政堂的意見,不用範寧跑都會自動批轉下來,關鍵是鯨州的軍城,這是範寧提出的方案,申請和方案兩年前就提交給朝廷,據說朝廷有不少重臣提出反對意見,一直便擱在那裡,直到這次範寧述職,天子親口批准建軍城,範寧這才又心生希望。

他不指望自己返回鯤州之前就能批下來,但至少要讓自己知道,這個申請已經到了哪一步。

範寧先來到三使司官衙,三使司官衙在元豐改制之前,一直就是大宋王朝的職能部門,尚書省六部和寺監基本上都是空架子,裡面的官職都是名義上官職,官員們實際上出任三使司的各種差事。

三使司是鹽鐵司、度支司和戶部司的合稱,天下各州府的各種申請都會匯聚到這裡,然後分類審批,各部官員衆多,機構臃腫容冗繁,扯皮推拖之事天天發生,行政效率極爲低下,一個申請,不拖上兩三年是不會有消息。

當然,如果有關係,託人內部催促一下,審批倒是會快一點,本來這應該是偶然纔會發生之事,現在卻漸漸變成了常態。

三使司官衙是也皇城最大的一座官衙,佔地一百多畝,分爲三大院,下面又細分了無數座小院,每座小院則掌握一項審批權,由此可見三司職權之廣泛,事務之般繁,令人眼花繚亂。

可以說宋初的三司架空了六部和寺監,下則盡統財權,上則直接對天子負責,天子由此而真正做到富甲天下。

範寧名氣在外,只要他報出名字,沒有誰會爲難他,一路打聽,他很快便找到了負責築城的戶部司修造案。

案相當於某某局某某署,是具體職能經辦部門,這裡的官員職務不高,但權力卻不小。

這是一座很小的院子,裡面只有五間屋,卻掌握着天下所有的修造事項。

範寧走進院子,猶豫了一下,正好一名中年官員出來,問道:“請問這位官人找誰?”

範寧拱手道:“在下是鯤州知州範寧,想問一下誰負責掌管城池修建?”

“原來是範知州,失敬了,請跟我來!”

範寧跟隨這名官員來到一間屋前,官員探頭進去喊道:“老吳,生意上門了!”

房間裡有四張桌子,只有最裡面一張桌前坐在一人,其他三張桌子都空着,桌上都比較凌亂,似乎三名官員臨時出去了。

裡面官員擡起頭問道:“是找我嗎?”

“當然是找你!”

中年官員又對範寧笑道:“這位就是負責城池建造修葺的孔目官,姓吳,官任工部員外郎。”

工部員外郎只是這位吳姓官員的官職,但他真正的差事卻是戶部司修造案的孔目官,就像範寧的職務是秘書監少監,但實際職務是鯤州知州一樣,和秘書監一點關係都沒有。

吳姓官員打量範寧一下,見他穿着五品官袍,官階要比自己高,他便很客氣地起身行禮,“下官吳駿,請問官人找我有何事?”

官小權重是宋朝的官場的一大特色,也是爲了便於天子控制,對於這些官職雖小,卻手握重權的實職官,朝廷高官們都很客氣,說不定有一天就要求到人家頭上。

範寧連忙笑着行禮道:“員外郎客氣了,我是鯤州範寧,上門叨擾,實在不好意思!”

聽說對方便大名鼎鼎的鯤州範寧,這位吳姓官員倒有幾分興趣,他連忙回禮,“久聞範知州大名,請坐!”

他搬來一張椅子請範寧坐下,又笑道:“也是巧,我昨天正好看到一份批示,是關於鯤州晉縣的安排,範知州是不是爲此事而來。”

範寧雖然是爲軍城之事,但如果有晉縣的消息,他也同樣關注。

“設立晉縣可是批下來了?”範寧期待地問道。

吳駿笑了笑,沒有直接回答他,而從櫃子裡取出一份申請書,這是海外經略府兩年前提出的設縣申請書,那時鯤州官府還沒有成立,便由經略府代爲申請。

吳駿把申請書遞給範寧,笑眯眯道:“基本上已經批覆了,就差最後一步,實地勘察,勘察完就批准了。”

範寧心中頓時有些失望,鯤州路途遙遠,還有季節限制,這一來二去,正式豈不是要拖到明年去了?

“這實地勘察一定要施行嗎?鯤州情況特殊,唐縣和漢縣也都沒有實地勘察,晉縣是不是也可以.......”

吳駿搖搖頭,“說實話,我也不想跑到鯤州去勘察,但這一次是知政堂要求的,據說是因爲幾位相公一致通過了一個決議,要加強對海外各州的約束,所以設立晉縣就不能像從前那樣從權了,選址、縣城大小、人口規模等等都要朝廷審覈批准,不過肯定也會參考州府的意見。”

範寧着實有點無奈,知政堂約束海外各州的決議他當然知道,他進京述職就是這個決議的結果,尤其變態的是,知政堂要求海外各州主官每年都要進京述職一次。

吳駿看出範寧眼中的無奈,他雖掌握實權,卻不會輕易得罪高官,尤其像範寧這種前途遠大的官員,適當的賣個人情對他只有好處。

吳駿又微微笑道:“任何事情都有變通的辦法嘛!比如選址主要從交通便利上考慮,州府可以先修好路,最後選址就不會太離譜,我覺得州府完全可以把前期準備做起來,根據我的經驗,很多地方是先設鎮,然後朝廷批准後,由鎮變城縣城。”

範寧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他又問道:“除了晉縣之事,還有沒有在鯨州設軍城的消息?”

吳駿搖了搖頭,“我這裡沒有任何消息,不過我知道設軍城要比縣城複雜得多,還要樞密院審批,那邊才叫辦事拖拉,沒有兩三年的時間是批不下來的,如果範知州是剛剛纔申請,那就暫時不要指望,我還是那句話,任何事情都有變通的辦法。”

.........

從戶部司修造案出來,範寧還在回味那位孔目官的話,他給自己介紹了很多合法的變通方法,比如先設鎮,這是州府的權力,也就是說,除了不修城牆,不設官府,不叫縣名,其他都可以和縣城都沒有什麼區別。

這倒提醒了範寧,就像家鄉木堵鎮,四周被河道包圍,鎮上就有近七百戶人家,明明就是一座縣城,但在行政上它卻是一座鎮。

軍城也是一樣,海外經略府有權設軍營,那就築一座板式軍營好了,裡面各種設施都和軍城一樣,但它還是一座軍營。

想通了這一點,範寧的心中的沮喪頓時一掃而空,心情也變得開朗起來。

範寧接下來的事情還有很多,要敲定下一步的移民人數,要確定金銀礦的開礦數量,要確定鯤州的駐軍規模,還要說服吏部,不要再往鯤州塞人了,鯤州的官員已經足夠多,如果再塞人,就只能打發去鯨州,那勢必會得罪人,這件事範寧打算去找富弼,他也很反對這種官員去海外鍍金的做法,不過富弼暫時不在京城,得過兩天再說。

除了官員之事,範寧另一個關注的重點便是移民,坦率地說,範寧並不希望鯤州的移民太多,畢竟鯤州是用來養馬,不是農業重地,而且鯤州在冬天太冷,如果人數太多,會消耗大量木材資源,雖然日本勞工也消耗了不少資源,但他們本身就是一種重要資源。

在右相文彥博的朝房,這位權傾朝野的第一相國正在聆聽範寧的建議。

五天前舉行的範寧婚禮上,這位文相公並沒有出席,但範寧還是給他送去了請柬,婚禮雖然是私事,但如果只請富弼和韓琦,而不請其他幾位相公,實在是不明智的行爲,所以五位相公,還包括老相公龐籍,範寧都送去了請柬,儘管各自有事沒來,只派子侄送來一份賀儀,但範寧的人情卻做到了,所以今天文彥博就顯得心情不錯,首先祝賀了範寧新婚。

“我能理解你的擔心,朝廷也是把鯤州作爲養馬基地來考慮,但適當的移民還是需要,這是大宋對鯤州長期統治的保證。”

文彥博語速很慢,可以說字斟句酌,這固然是他說話的風格,但實際上也是因爲範寧的建議他沒有考慮過,所以言語之間就稍微顯得有些謹慎。

“那你作爲鯤州主官,有沒有給朝廷一個具體建議呢?”

範寧點點頭,“我建議不要超過三千戶,總人數不超過兩萬。”

文彥博負手走了幾步,回頭道:“你的建議我會考慮,但作爲鯤州主官的提議,我還是希望你在出發之前提出一份正式的書面報告。”

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十一章 神童對神童(中)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碼長崎第六十二章 有了藉口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一百六十八章 陪美逛街(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五百九十四章 出了難題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來客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七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樓偶遇第二十三章 走爲上策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八十六章 朱府祝壽(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職(上)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十七章 去鎮裡考試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年大宴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五百六十章 路聞噩耗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權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呂宋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會忘記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見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閱兵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發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十二章 神童對神童(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四百二十一章 改嫁風波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四百四十四章 逐步收網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羅國(中)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三百九十六章 發現疑點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後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職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謀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決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問君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六百四十章 驚天騙局第四百四十一章 驕橫傳聞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陸大戰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六百六十章 低調回京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九十七章 新來的高縣令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見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喜之日(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四百六十三章 麒麟宮面聖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六百四十六章 絕密佈防圖
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十一章 神童對神童(中)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碼長崎第六十二章 有了藉口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一百六十八章 陪美逛街(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五百九十四章 出了難題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來客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七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樓偶遇第二十三章 走爲上策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八十六章 朱府祝壽(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職(上)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十七章 去鎮裡考試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年大宴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五百六十章 路聞噩耗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權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呂宋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會忘記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見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閱兵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發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十二章 神童對神童(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四百二十一章 改嫁風波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四百四十四章 逐步收網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羅國(中)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三百九十六章 發現疑點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後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職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謀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決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問君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六百四十章 驚天騙局第四百四十一章 驕橫傳聞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陸大戰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六百六十章 低調回京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九十七章 新來的高縣令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見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喜之日(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四百六十三章 麒麟宮面聖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六百四十六章 絕密佈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