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

午時是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省試規定午時後才能交卷,也是說要到下午一點後才能交卷。

而此時距離考試結束還有一個時辰,對於所有的考生而言,答題應該都到尾聲了。

範寧並沒有立刻交卷,他又耐心等待了半個時辰,到提示鐘聲敲響後,他才起身拿着卷子和稿子交給帳外的監考官。

監考官見範寧終於交了卷,笑着讚許道:“你很有耐心,可以離去了!”

範寧行一禮,轉身向大營外走去.......

“咚——咚——”

隨着第四次鐘聲響起,這是最後一次提醒考生,距離第一場考試只剩下一刻鐘了,也是最後半個小時。

每個大帳的士兵也在帳門前吆喝一聲,“還剩下最後一刻鐘,大家掌握時間。”

按照正常速度,這個時候早應該結束了,如果這個時候還在奮筆疾書,那必然會受到時間緊迫的影響。

“哎呀!”

一名考生驚呼起來,他隨即手足無措,“完了,我寫錯卷子了!”

原來這名粗心的考生把正式試卷當做草稿紙,將草稿紙當做正卷,正捲紙的品質很高,能夠長期保存試卷,在右角蓋有‘科舉正卷’的字樣。

草紙是普通麻紙,如果寫錯試卷,第一輪會被刷掉。

當然,現在可以彌補,把寫在正卷的草稿去,但草稿一般都會寫寫劃劃,塗改得十分嚴重,交去也是判處死刑。

這麼考生急忙跑出去找監考官,但監考官很遺憾地告訴他,考場沒有多餘的空白卷子,只能去申請試試看。

一般而言,考場的規矩十分嚴格,像他這種自身失誤造成的問題,新卷子能不能批下來還是一回事,可算批准下來,恐怕時間也來不及了。

監考官的一席話無疑決斷了這名考生的最後一線希望。

這名考生痛哭流涕,卻也無力迴天。

這是較嚴重的情況,最普遍的情況卻是最後關頭,心慌意亂之下寫錯字,導致卷面出現塗改。

這種情況雖然較輕,但實際的結果和拿錯紙的考生一樣,因卷面不潔而失分,考卷最終到不了主考官手。

第四道鐘聲敲響後,考生開始大規模交卷,越來越多的考生離開考帳向大門外走去。

範寧站在大門外等待蘇亮出來,除了他,大門外還等着數百名考試,每個人都竊竊談論今天的議論,不時有意見相左的考生髮生爭吵。

“韶是地名,是指韶這個地方有樂師出名,聖人在魯國聞其名,特地去齊國拜訪樂師,聽君一曲,以至於餘音繞樑,三月不知肉味。”

“簡直是胡扯,韶是樂名好不好,傳說是舜帝所作,你是怎麼考過解試的,連這個常識都不知道?”

“你纔是無知,韶是地名,我去過,在今天的淄州,現在還有韶城的遺址,我們淄州人都知道。”

兩個人爭得面紅耳赤,卻沒有任何結果,這種主觀題一千個考生,有一千個答案,甚至審卷官之間也意見不一。

只有默經題,對是對,錯是錯,那個對答案纔有意義,只是經過解試的千軍萬馬廝殺,才能進京參加省試科舉,對默經題基本都不會再出錯,覈對答案同樣沒有意義。

範寧站在靠邊處向大門內眺望,按理,蘇亮應該已經出來了,但到現在還沒有看見他的身影,這讓範寧不由有些擔心,蘇亮不會出什麼事情吧?

這時,有士兵高喊道:“這邊有沒有一個叫範寧的,平江府範寧!”

範寧一怔,連忙前道:“我是平江府範寧,有什麼事?”

“你是不是有個朋友叫做李大壽?”

“正是!他怎麼了?”

“他在考場暈倒,被送去醫館救治。”

範寧大吃一驚,“那他的科舉有多大影響?”

士兵苦笑着搖搖頭,“在考場暈倒,小官人還能考慮他的科舉嗎?”

“他現在在哪裡?”範寧嘆了口氣問道。

“他和其他幾名暈倒的考生一起被送進城去了,讓我們給你說一聲,不要等他了。”

“多謝告之!”

士兵行一禮,轉身走了。

這時,蘇亮正好匆匆出來,看見範寧和士兵談話,連忙前問道:“發生了什麼事?”

範寧半晌才道:“李大壽在考場暈倒,這次科舉他徹底完了。”蘇亮吞吞吐吐道:“意料之的事情,今天早我隱隱感到了。”

範寧愕然,連忙問道“早發生了什麼?”

“早他說自己支持不住了,讓我別告訴你,怕你生氣。”

範寧十分無奈,只得搖搖頭道:“給他說過多少次,不要這麼拼命,他是不聽,最後反而得不償失,白白丟掉了這次機會。”

蘇亮沉吟一下道:“其實我完全理解他,他基礎較弱,書法也很一般,他知道自己如果不發奮,肯定考不,與其鎩羽而歸,不如拼命一把,說實話,他的拼命精神我還真的佩服。”

“算了!”

範寧笑道:“不說大壽了,說說你吧!考得如何?”

提到考試,蘇亮頓時眉飛色舞,眼有一種按耐不住的驚喜。

“今天這道題我們討論過,你還記得嗎?一個月前。”

範寧心好笑,自己怎麼會不知道,這不是一種隱蔽地將題目泄露給他嗎?這小子居然還沒有明白過來。

範寧搖搖頭,“我真有點記不得了,我記得好像討論過很多,腦子裡已經是一團漿糊。”

“我們真討論過這道題!”

“那你是怎麼做的?”範寧笑問道。

“是咱們討論的那樣,我把論眼放在‘學之’面,聖人學齊韶之樂,三月不知肉味,怎麼樣,符合要求吧!”

範寧笑着點了點頭,“你這樣說起來,我們好像真討論過這道題,我和想法完全和你一樣。”

“肯定討論過,我記得很清楚,當時大壽也在,可惜這傢伙,哎!丟掉一次好機會啊!”

這時,一名年輕英俊的士子走過來笑道:“範少郎,還記得我嗎?”

範寧見他有點眼熟,卻一時想不起他是誰,“你是?”

“範少郎還真忘記我了,三年前我們在龐太師府見過,我姓馮!”

“你是馮京!”

範寧猛地想起來了,這位馮京是王安石的好友,富弼的女婿,三年前在龐籍府見過他。

這位馮京歷史很有名,不僅是三元及第,今科狀元,而且還有一句俗語。

‘錯把馮京當馬涼。’

傳說是張堯佐逼馮京娶自己的女兒,否則將在科舉收拾他,馮京堅決不答應,他便在考試將自己改名爲馬涼,馬涼高狀元,張堯佐無可奈何。

當然這種事情只能是民間故事,實在是漏洞百出,科舉考試哪裡能隨便改名?

省試之前,馮京只是一個州解元,但京城至少有六百多個州府解元,堂堂的國丈張堯佐怎麼可能看區區一個解元?

退一萬步,算張堯佐看了馮京這個解元,報名時他改名爲馬涼,根本報不,鄂州開出的解試證明是馮京,你怎麼能隨意改名爲馬涼,這可是科舉大忌。

如果只是考卷擅自改名爲馬涼,那和准考證對不,也不會被錄取。

如果是考殿試時再改名爲馬涼,且不說禮部準不準,這裡面還涉及一個欺騙天子的罪名,怎能可能隨意改名。

張堯佐再有通天的本事,他也不敢在殿試弄手腳。

所以歷史大多數懲治權貴的民間故事也聽聽而已,不能當真。

更何況馮京考狀元已經二十九歲了,很難想象二十九歲的宋人還沒有家室,實際他是名相富弼的女婿,先後娶了富弼的兩個女兒。

馮京笑道:“賢弟考得如何?”

“感覺還可以,馮兄呢?”範寧也笑問道。

“我也自我感覺不錯!”

範寧又給蘇亮介紹,“這位馮大哥是鄂州解元,王安石的好友,富相公的女婿。”

蘇亮聽說馮京是富弼的女婿,不由肅然起敬,連忙抱拳行禮。

範寧又給馮京介紹蘇亮,“這位是我的好友蘇亮,也是考童子科。”

馮京和蘇亮見了禮,馮京笑道:“午沒有飯吃,不如我們進城找個地方喝一杯如何?”

“好!”範寧欣然道:“今天我請客,我們去朱樓好好喝一杯!”

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五百零五章 社稷爲大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無人可求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堂會審(上)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論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劍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三百零一章 土地分配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勸天子(上)第七百一十九章 應州春至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二百三十二章 縣學演講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三十四章 劉院主的教誨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跡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二百三十五章 尋找壽禮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爲營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十二章 神童對神童(下)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戰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二百八十章 一邊倒的殺戮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四百三十八章 下馬威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七十六章 四強賽(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城唐縣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別鯤州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二百三十七章 督學閒職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結難解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二百一十四章 公然欺君第三百九十一章 幕後真相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會實踐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六百二十九章 銅鉛活字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一百六十九章 忿忿不平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決第十四章 回家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間購島第一章 範家小神童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六十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六百七十八章 夢碎黃海第四百九十九章 蘇亮進京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問君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五章 勇鬥小曾布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徵袍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六百六十六章 微服獨行第三百四十一章 瑣事爭吵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二百八十九章 盛大回京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羅國(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臨毛人島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樓密會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
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五百零五章 社稷爲大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無人可求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堂會審(上)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論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劍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三百零一章 土地分配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勸天子(上)第七百一十九章 應州春至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二百三十二章 縣學演講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三十四章 劉院主的教誨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跡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二百三十五章 尋找壽禮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爲營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十二章 神童對神童(下)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戰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二百八十章 一邊倒的殺戮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四百三十八章 下馬威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七十六章 四強賽(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城唐縣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別鯤州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二百三十七章 督學閒職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結難解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二百一十四章 公然欺君第三百九十一章 幕後真相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會實踐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六百二十九章 銅鉛活字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一百六十九章 忿忿不平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決第十四章 回家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間購島第一章 範家小神童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六十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六百七十八章 夢碎黃海第四百九十九章 蘇亮進京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問君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五章 勇鬥小曾布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徵袍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六百六十六章 微服獨行第三百四十一章 瑣事爭吵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二百八十九章 盛大回京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羅國(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臨毛人島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樓密會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