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應州春至

春來春去,落花匆匆,轉眼到了四月上旬。

大宋再改年號爲熙和,暗含全家團圓之意,期待收復雲州,使幽雲十六州全部迴歸大宋。

雲州就是大同府,遼國改爲西京,是遼國西部重鎮,事實上,遼國並沒有放棄西京的想法。

儘管遼國財政短缺,募兵困難,但遼國還是以強壓的方式從東京道的桓州、正州、淥州、定州以及宣州的熟女中徵召了三萬軍隊,放置在大同府,增加大同府的防禦,使大同府的遼軍兵力從兩萬人增加到五萬人。

這天上午,一支騎兵沿着一片森林邊緣疾奔,騎兵隊約五十人,是一支典型的宋軍斥候隊,經過幾年的戰爭,宋軍的戰馬大大增加,全軍戰馬配備已達四十萬匹之多,基本上一半以上的士兵都配備了戰馬,雖然很多士兵並非騎兵,但配備了戰馬後,軍隊的機動性便迅速增強。

比如十萬西軍從陝西路調到河北路,僅僅用了十天時間,就是十萬大軍人人配備了戰馬。

目前宋軍在大同府南面的應州部署了八萬五千軍隊,由老將楊文廣統率,這五十名騎兵斥候便從應州出發,一路北上大同府,探查敵軍的情報。

宋軍的斥候有兩種,一種是臥底斥候,潛入城內,用各種身份掩護來探查情報,另一種便是外圍斥候,這五十名騎兵就是外圍斥候。

事實上,大同城內早就有宋軍的臥底斥候潛入了,他們不斷送來情報,但按照情報制度,一些情報還需要外圍斥候來印證,比如敵軍的裝備等等。

從應州一路北上都是在大同盆地內,地勢平坦,氣候比較乾燥,不知什麼時候,以什麼渠道,大宋的玉米傳入了遼國,在大同府尤其廣泛種植,它非常適合大同府的土質和氣候,加上畝產又高,所以普及得很快,往年的麥田已經看不見了,到處是一望無際的玉米田。

“旅帥,就是那裡!”

一名士兵指着遠處幾座房舍,看起來像是農民房舍,但他們發現裡面住的並不是附近農田,是七八名遼軍士兵,這幾名遼軍士兵過來種田的,按照宋軍的經驗,遼軍士兵種田也會換成當地農民的打扮,但這幾名士兵還是穿着軍服,應該是剛來不久。

旅帥觀察了片刻,他一擺手,五十名騎兵從各個方向包圍而去。

一名遼軍士兵忽然發現了不對,轉身便逃,一邊大喊,一邊奔跑,一支箭嗖地射來,從後面射穿了他的脖頸,士兵栽倒在地。

但他的叫喊已經驚動了屋裡的其他士兵,他們揮刀衝了出來,宋軍的箭矢從四面射來,瞬間又射倒三人。

“其他抓活口!”

旅帥大喊一聲,宋軍士兵不再射箭,操起短木棍和大網衝上去。

只片刻,剩下的三名遼軍士兵都被宋軍的大網牢牢罩住,動彈不得,他們的兵器也被收走。

宋軍士兵將他們如糉子般的捆綁起來,搭在三匹馬上帶走了。

........

應州州治叫做金城縣,也就是今天的應縣,應縣作爲大同府的南大門,修建得格外高大堅固,有護城河環繞,應縣雖是一座防禦性極強的堅城,但婁煩關一戰,大同府的遼軍只剩下兩萬人,不足以分兵守城,遼軍只得放棄應州,北撤死守大同府。

金城縣縣城周長二十餘里,城內居民五萬餘人,因爲爆發戰爭,城外的百姓都紛紛搬進城內,漢人和契丹人各佔四成多,其餘羌人、奚人和渤海人佔了不到一成半。

應州除了金城縣外,還有渾源縣和河陰縣,各有一萬餘人口,但三座縣城豪門大戶都逃去了大同府,剩下的百姓都是種田爲生的貧民或者做小買賣的商人,無力北逃,只能接受宋朝的統治。

在去年十月之前,應州實行軍管,由統制楊英代任知州,但到了十月下旬,範寧任命的文官知州蘇轍抵達了應州,應縣正式改爲文官治理。

蘇轍在應州一晃已經呆了半年,風沙和勞累使他變得又黑又瘦,他牢記範寧給他說的話,應州治理成典範,將成爲他最牢固的政治基礎,就像鯤州對於範寧的意義。

所以半年來,蘇轍大部分時間都是和各族百姓各種交流中度過,覈實地契,發展商業,解決孤寡老人的困難,疏導農民返回家園,挨家挨戶宣講朝廷制定的五年免稅政策以及民族平等政策,不管是契丹人還是奚人,只要肯安居樂業,和睦相處,那都是大宋的子民,蘇轍甚至學會了契丹語。

春天到了,蘇轍又動員士兵幫助農民種植玉米,同時把南瓜引進了應州,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都種滿了南瓜。

他的辛勞沒有白費,很多準備逃走的契丹人和奚人都放棄了遷徙,安心留在應州,編入應州的戶籍。

這天下午,蘇轍從河陰縣返回應州,除了幾名隨從外,還有兩百名騎兵跟隨護衛,楊文廣很清楚範寧在着重培養蘇轍,雖然應州沒有遼軍主力,但就怕遇到遼軍探子。

蘇轍騎在馬上,指着桑乾河興致勃勃道:“大家看見沒有,桑乾河的水量還不小,但桑乾河上卻看不見一架水車,說明農民對桑乾河的利用程度還是太低,基本上都靠天吃飯,這樣不行,必須把農業灌溉搞起來,只要有了水,農業就能發展起來。”

“使君,現在種玉米挺好的,好像也不太需要多少水把!”一名隨從笑道。

蘇轍瞪了他一眼,“誰說種玉米不需要水,江南的玉米普遍結兩個穗,一畝地能產三千斤,北方玉米只有一千七八百斤,我們這裡也差不多,一根稈只結一個穗,還有稈子乾脆不結穗,水量不足就有很大的原因。”

這時,前面有幾個老農站在一塊玉米田前議論着什麼,蘇轍一催馬衝了過去,後面的隨從和士兵連忙跟上。

幾名老農都認識蘇轍,連忙躬身行禮,“參見大官人!”

蘇轍翻身下馬問道:“這片玉米田有問題嗎?”

其中一名老農道:“啓稟大官人,這片田是小人的,去年畝產只有五百斤,一半以上的稈子都沒有結穗,我也不知道是什麼緣故,所以請幾個鄉親過來看看。”

蘇轍看了看玉米苗,都長了一尺高,綠油油的,和其它玉米田沒什麼兩樣。

他又問其他幾名老農,“你們的田都正常嗎?”

幾名老農一起點頭,“我們都正常,每支稈子結一個穗子。”

其實蘇轍已經找到了不結穗的原因,並不完全是水量不夠,這些農民每天都要從河裡挑水來灌溉,應該和水量沒有關係。

蘇轍又看了看四周的環境,四周都是光禿禿的黃土地,沒有樹,也沒有綠色草地,而且還背風,原因應該和河陰那邊一樣。

蘇轍便笑道:“玉米和種果樹一樣,需要蜜蜂和蝴蝶來授粉,或者靠風授粉,纔會結出穗子,如果沒有授粉,那就只開花不結果,你這片土地周圍沒有草地和樹木,而且正好又是背風處,花粉沒法傳播,當然結不了穗。”

幾個農民都恍然大悟,他們其實也不知道原因,蘇轍一下把原因說開了。

老農頓時急了,“那我該怎麼辦?”

“辦法有兩個,前面三十里外的梨樹村就有兩家專門養蜂的,等玉米開花時,你去請一箱蜜蜂放在田邊,還有一個辦法也簡單,你自己收集花粉,小心撒在玉米鬚上,這也可以,江南那邊都這樣幹,但時機要把握準,需要經驗,不過我還是建議去租一箱蜜蜂,也就是十幾文錢,如果有困難,官府可以出面。”

其他農民七嘴八舌問道:“大官人,我們可不可以這樣幹?”

“也可以,一般都是靠風來傳播花粉,不過可以輔助人工撒花粉,效果也許會不錯。”

衆人大喜,又有一人問道:“大官人,玉米產量太大,吃不完怎麼辦?”

蘇轍呵呵一笑,“我昨天在河陰還專門給農民們說過此事,有兩個辦法解決多餘的玉米,一個是養豬,一個就是釀酒,如果嫌麻煩,那官府也可以集中收購,太原那邊有大型釀酒作坊,可以賣給它,官府不賺大家錢,賣多少價就收多少價,運輸的費用都是由官府承擔。”

衆人想了想,還是自己釀酒養豬比較好,酒糟還能做肥料。

“多謝大官人指點迷津!”

蘇轍上了馬,笑道:“有什麼困難可以去州衙找我,我會盡力替大家解決,我就先走一步了。”

“大官人慢走!”

衆人目送蘇轍離去,都紛紛讚道:“也是我們應州運氣好,來了一個好官,要是一個貪官、庸官,大家就苦了。”

第一百九十七章 第一場考試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九十二章 實力碾壓第六十八章 乙區第二輪第六百七十八章 夢碎黃海第六百七十八章 夢碎黃海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二百一十四章 公然欺君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六百零六章 完顏計劃(下)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戰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六百二十章 易縣初戰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二百六十一章 曹府祝壽(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源遊記(下)第一百二十章 範鐵牛打官司(上)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憶鯤州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二百六十章 曹府祝壽(上)第六百四十八章 懷州陷阱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樓遇舊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備戰第三十章 家有金山不知第十一章 神童對神童(中)第七章 蘿莉小女俠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一百二十一章 範鐵牛打官司(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泉州呂惠卿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鯤州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八十八章 從何入手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九章 給拗相公上課第六百八十三章 夜戰井陘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五百零二章 危險氣息第六百零六章 完顏計劃(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間購島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一百九十一章 感恩拜年(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四百二十一章 改嫁風波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六百一十五章 佔領易縣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別京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六百六十章 低調回京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三百六十九章 各有算計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六百七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六百六十六章 微服獨行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九十章 二叔也是犟牛
第一百九十七章 第一場考試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九十二章 實力碾壓第六十八章 乙區第二輪第六百七十八章 夢碎黃海第六百七十八章 夢碎黃海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二百一十四章 公然欺君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六百零六章 完顏計劃(下)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戰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六百二十章 易縣初戰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二百六十一章 曹府祝壽(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源遊記(下)第一百二十章 範鐵牛打官司(上)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憶鯤州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二百六十章 曹府祝壽(上)第六百四十八章 懷州陷阱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樓遇舊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備戰第三十章 家有金山不知第十一章 神童對神童(中)第七章 蘿莉小女俠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一百二十一章 範鐵牛打官司(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泉州呂惠卿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鯤州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八十八章 從何入手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九章 給拗相公上課第六百八十三章 夜戰井陘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五百零二章 危險氣息第六百零六章 完顏計劃(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間購島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一百九十一章 感恩拜年(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四百二十一章 改嫁風波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六百一十五章 佔領易縣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別京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六百六十章 低調回京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三百六十九章 各有算計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六百七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六百六十六章 微服獨行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九十章 二叔也是犟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