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曹府祝壽(中)

曹詩將範寧帶到父親曹牷面前,“爹爹,這位就是範寧,我給你說過的!”

範寧連忙躬身行禮,“晚輩給伯父請安!”

曹牷臉上頓時綻開笑容,拉着範寧笑呵呵道:“範少郎的大名我早已久仰,一直希望少郎能來府中坐坐,今天終於如願以償!”

“伯父太客氣了,晚輩早就該來拜訪伯父!”

“現在來也不晚,來!我帶你認識一下。”

曹牷隨即將範寧介紹給其他曹家子弟,衆人一一見禮,這時,曹傅也走過來笑道:“可是範寧來了?”

“正是!”

曹牷給範寧介紹道:“這位是詩兒的四叔,也是皇后胞弟,對你一直很關注!”

範寧聽說過曹皇后有兩個胞弟,一個崇尚道家,淡薄名利,後來被列爲八仙之一,另一個卻是紈絝子弟,年輕時鬥雞走馬,到處惹是生非,連大詞人柳永也在青樓被他暴打,應該就是眼前之人。

範寧迅速打量他一眼,見他年約三十餘歲,穿一身禁軍高官軍服,但臉色蒼白,眼瞼浮腫,身上倒是少了幾分暴戾,估計不再像年輕時那樣惹是生非了,但依舊看得出是個酒色之徒,被女人掏空了身子。

範寧還是躬身行一禮,“晚輩參見曹四叔!”

“範少郎太客氣了!”

曹傅連忙將他扶住,在他耳邊小聲笑道:“你給官家說的那番話我可是清清楚楚。”

範寧心中驚疑,卻又不能多說什麼,便拿出壽禮笑道:“這是給老太爺祝壽的一點心意,上品田黃石觀音像,希望老太爺喜歡。”

曹傅高聲稱讚,“田黃石,剛剛崛起的珍品,官家最珍愛之物!”

周圍賓客見範寧如此受曹家器重,都頗爲驚疑,當他們得知眼前少年就是科舉第四名,童子科第一名時,臉上露出恍然之意,原來這個少年就是得到天子免召金牌的神童範寧。

待範寧拿出田黃石觀音像,周圍賓客再次被吸引住了,這段時間田黃石在京城大出風頭,但大多數人都沒有見過,他們紛紛圍上前觀看這座細膩如凝固蜂蜜般的田黃石,在一片讚歎聲中,範寧簽了自己的名字,進了曹府。

曹府雖然佔地廣闊,但目前的曹府卻還不是最大之時,到後來宋英宗登基後,感懷曹皇后的恩養,再次厚重封賞曹家,將北面大片空地賜給了曹府,使曹府面積達到五百畝,那時曹府再次重建,成爲京城著名的府宅之一。

但此時的曹府也十分壯觀,畢竟佔地兩百畝,大宅高樓,飛檐鬥樑,氣勢雄偉,光中庭就有近七十畝,到處是花園池塘,隨處可見亭臺樓閣,完全可以容納近千名賓客。

女賓客們都進了內宅,男賓客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閒聊,大多都是身穿軍服的軍人,這也難怪,曹家在軍方擁有崇高的地位,一直是軍方利益的代言人,曹老爺子過壽,大量將領自然會前來祝壽。

剛纔範寧在來賓登記簿上看到了堂祖父范仲淹的名字,也看到了龐籍、包拯和歐陽修的名字,但他走了一圈,都沒有找到他們。

這時,範寧聽到一個略略有點熟悉的聲音,似乎是從亭子那邊傳來。

“宋軍提高裝備固然緊迫,但軍隊的素質也至關重要,我覺得必須兩條腿走路,光提高裝備,不訓練軍隊,依舊很難打贏勝仗。”

聲音是從一座亭子裡傳來,裡面坐着七八個高級將領,侃侃而談之人範寧卻認識,正是他新宅的前房主楊文廣。

四周坐在六七名將軍,個個身材魁梧,腰挺得筆直,目光炯炯,左邊一名中年將領尤其出衆,他是亭子裡唯一穿着文官服的人,但顯然也是軍旅出身,臉上輪廓分明,儼如雕塑,神情異常剛毅,當他回頭看範寧時,銳利的目光儼如刀子一般。

範寧對他笑了笑,找一個位子坐下,聽他們繼續談論軍事,那名中年文官頗爲驚奇,但也沒有反對範寧坐下。

這時,楊文廣說完,一擡頭便看見了範寧,頓時又驚又喜,“範少郎來了,可是和令祖一同前來?”

範寧微微欠身笑道:“我是單獨前來,不過祖父也來了,但不知道在哪裡?”

中年文官聽說範寧姓範,心中一動,便笑問道:“文廣,這位小官人是?”

楊文廣笑着介紹道:“這位範少郎便是範相公的堂孫,今年科舉童子科第一名,範寧,目前任國子監督學!”

中年文官恍然,連忙起身笑道:“在下狄青,曾得令祖諸多恩惠,也久仰小官人的名氣!”

範寧聽說眼前男子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狄青,不由肅然起敬,再次深施一禮,“晚輩纔是久仰狄將軍威名,狄將軍爲國殺敵,護佑大宋百姓平安,請受範寧一禮!”

範寧這一禮頓時讓衆人刮目相看,大宋向來是文官看不起武將,要麼視而不見,要麼高高在上,範寧身爲進士科第四名,居然表現得對狄青如此尊重,令人心生好感。

狄青連忙扶住範寧,擺手笑道:“範督學不必多禮,請坐!”

這纔算正式邀請範寧坐下,狄青笑道:“我們正在談論大宋裝備問題,不知範督學有什麼高見?”

範寧微微欠身道:“末學後進,哪有什麼高見,晚輩願傾聽各位前輩的高見!”

狄青微微一笑,“範督學見識高博,胸懷錦繡,連天子都賜給免召金牌,又何必如此謙虛?”

狄青現在可不是邊疆將領,他現在官任樞密院副使,對朝廷的一些秘聞還是比較瞭解,雖然範寧得到免召金牌只是少部分人知道,但狄青顯然也是少部分人之一。

周圍人都很驚訝,紛紛問道:“樞密使,什麼免召金牌!”

“此事說來話長,不如讓我們先聽聽範督學的高見。”

狄青雖然是武將出身,但也並不魯莽,他知道有些話必須點到爲止,不能多傳,至少不能從自己這裡傳出去,他便不再提免召金牌之事。

“範督學,說幾句吧!”楊文廣也鼓勵道。

衆人也不多問,紛紛請範寧多說幾句。

範寧推辭不過,這才笑道:“那我就班門弄斧,隨便說幾句,說得不對,請大家多多見諒!”

“範督學請說,我們洗耳恭聽!”

範寧整理一下思路道:“剛剛楊將軍提到軍隊訓練和武器裝備是戰鬥的兩條腿,缺一不可,這個觀點我完全贊成,其實我覺得現在宋軍的戰鬥力尚可,如果和遼軍以及西夏軍沒有騎兵,大家都用步兵作戰,那贏的一定是我們。

我今天先不談訓練,且聊聊裝備問題,我也很清楚,很多時候宋軍在一次戰鬥往往擊敗了對方,卻無法擊潰,因爲對方高速機動,一敗就立刻撤走,然後重新整頓軍馬再戰,或許等宋軍疲憊後再戰,宋軍就會先勝後敗的情況。

這其實就是一個戰爭主動權問題,因爲我們在速度上跟不上對方,作戰主動權始終掌握在對方手中,何時作戰,何時出擊都由對方決定,所以宋軍纔會作戰慘烈,耗費巨大,但收穫卻不大,大家都是實戰將軍,不知我說得對不對?”

範寧一席話引起了衆人的共鳴,一名大將道:“我曾經駐紮豐州,經常和越境打穀草的遼軍有小規模衝突,他們都是騎兵,來去如風,每次都給邊境百姓帶來深重災難,我們軍隊也常常伏擊他們,但他們盔甲堅固,我們弓箭遠射不透,只能近距離和敵軍廝殺,對付一名遼軍騎兵往往要三個宋軍士兵。

實際上我們每次所謂獲勝,也只是因爲對方沒有搶成而撤退回去,對方傷亡極小,我們傷亡卻是對方的兩倍,所以如果我們g0ng“n-u能夠提高,能夠遠距離的射殺敵軍,我們就算是步兵,也能和敵軍騎兵一戰。”

狄青嘆口氣道:“宋軍作戰慘烈,耗費巨大,收穫卻很小,範督學說到根子上了,大宋國力強大,但每次戰爭都耗費數十萬貫,傷亡慘重,但西夏卻沒有什麼國力消耗,這就是西夏小國也能和宋軍打仗的緣故。

他們打不過就後撤,等宋軍追上去,他們再繞道打擊宋軍的後勤補給,前方宋軍只得被迫撤軍,然後被敵軍騎兵伏擊殲滅,這樣的情況發生多少次了,沒有戰馬始終是大宋的一個巨大短板,不解決這個事關戰鬥主動權的問題,西夏戰事不會有成果。”

楊文廣又問道:“那範督學有什麼好的建議呢?”

第七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六百零八章 冰河消融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四百三十五章 遺產分配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五百九十四章 出了難題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職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臨琉球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四百九十九章 蘇亮進京第六百八十六章 血戰關城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二百零六章 西閣面聖第二百九十三章 長崎的消息第八十四章 機會來了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三百九十五章 調查立案第九十章 二叔也是犟牛第二百零八章 開榜報喜第四百一十章 潼關稅吏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二百四十八章 礬樓請客第四百七十一章 觸動利益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鯤州第七百二十章 雲州戰幕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議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問君第五百一十章 莊園集結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調和第二百九十五章 甕中殺鱉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發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詩第八十三章 買瓶記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一百三十六章 對手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婦回門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七百一十章 視察民營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說服第三百八十五章 泉州呂惠卿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六百七十三章 新式弩炮第三十八章 鄉村離婚案(中)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六十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六百三十五章 變法之燈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三百九十一章 幕後真相第二百四十三章 長遠佈局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三百零一章 土地分配
第七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六百零八章 冰河消融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四百三十五章 遺產分配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五百九十四章 出了難題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職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臨琉球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四百九十九章 蘇亮進京第六百八十六章 血戰關城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二百零六章 西閣面聖第二百九十三章 長崎的消息第八十四章 機會來了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三百九十五章 調查立案第九十章 二叔也是犟牛第二百零八章 開榜報喜第四百一十章 潼關稅吏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二百四十八章 礬樓請客第四百七十一章 觸動利益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鯤州第七百二十章 雲州戰幕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議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問君第五百一十章 莊園集結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調和第二百九十五章 甕中殺鱉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發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詩第八十三章 買瓶記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一百三十六章 對手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婦回門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七百一十章 視察民營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說服第三百八十五章 泉州呂惠卿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六百七十三章 新式弩炮第三十八章 鄉村離婚案(中)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六十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六百三十五章 變法之燈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三百九十一章 幕後真相第二百四十三章 長遠佈局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三百零一章 土地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