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調查立案

馬車在寬敞的御街上繼續踏踏前行,馬車內的兩人卻沉默了。

雖然多多少少出於個人情緒,包拯對張昇無情鞭撻,把他描繪成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但範寧卻從包拯的描繪中,發現了張昇不一般的手段。

比如,他對包拯上任時過來砸場子,而對自己上任卻保持了沉默,就說明這個人並不愚蠢,包拯這種老資歷,有足夠的自御能力,他來砸場子天子不會動怒,但自己卻不一樣,他來砸自己的場子,天子就不會饒他。

他對自己採取了冷對措施,說明他心中很清楚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其次便是他對付趙宗實,看似膽大妄爲,投書不經複檢便拿去告狀,這恰恰是張昇精明之處,因爲他告的皇族而不是大臣,這件事就會變成私事而不是公事。

另外,讓範寧關注的是,這個張昇選擇時機非常好,正好是在天子心情糟糕時告狀,這是巧合嗎?

絕不是,這是張堯佐在宮中的關係給他們提供給的情報。

種種跡象表明,這個張昇絕不是省油的燈,能當上右諫議大夫,絕不是因爲他是張堯佐親戚那麼簡單。

不過自己暫時和他不會有什麼交集。

正想着,馬車停了下來,宣德門到了。

今天是中等朝會,朝會在紫微殿舉行,此時天已經麻麻亮,暮色開始變得稀薄,晨曦從暮色中一點點擠入,廣場和宮殿的輪廓也變成清晰起來。

朝會時間是卯時一刻,也就是上午六點半,現在纔剛剛到卯時,還有近半個小時的樣子。

廣場上官員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剛纔包拯被一名官員叫住,範寧便獨自一人來到廣場上。

他也算認識了不少官員,但現在,他居然沒有看見一張熟悉的面孔。

每個官員都在有意無意地打量着他,卻沒有一個人邀請他進入他們談話的小羣體。

很快,範寧便敏感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就像一朵帶刺的玫瑰,經營鯤州的耀眼,執掌諫院的權勢,都讓他不敢小瞧他。

但他身上的刺卻讓人不願接近他,這個刺就是他破壞了文官升遷的規矩,他太年輕,資歷也太淺,沒有多少人願意和破壞規矩的人深交。

範寧正不知該去哪個方向時,身後忽然有人叫他,“範賢弟!”

這個聲音很熟悉,範寧回頭,只見一個身材敦實,面容樸實的官員正快步向自己走來。

“王兄!”

範寧頓時認出了來人,正是多年未見的王安石。

範寧連忙迎上前笑問道:“王兄,你幾時調回朝廷的,我竟然不知!”

“比你早幾天,賢弟今天是第一天上任吧!”

“昨天上任的,對了,我還不知道兄長新職。”

“我在三司,任度支判官,官職還是掛在戶部,出任郎中。”

範寧忽然想起王安石進京任職是要上交《萬言書》的,那是全面闡述自己改革思想的第一步,應該就是今年吧!

“官家召見兄長了?”範寧小心翼翼試探道。

王安石目光一黯,搖了搖頭,“我十天前給官家上了萬言書,希望能當面闡述我的新政思想,但到現在沒有消息,說實話,我心中很沮喪啊!”

範寧也不知該怎麼勸他,他沉默一下笑道:“不如中午一起吃飯吧!”

“好!中午我一般在上東門外斜對面的清風酒樓,你來找我就是了。”

這時,大殿上的鐘聲敲響,卯時一刻到了,殿門開啓,百官們開始三三兩兩向大殿內走去。

…………

朝會比想象中的還要枯燥無聊,關鍵是討論的幾個議題和他沒有任何關係,其中一個議題倒是和鯤州有點關係,那就是流民安置,不過鯤州已經有五千戶百姓,不會再進人了,去琉球府倒是可以。

不過去琉球府對朝廷而言是增負而不是減負,所以事關利益之時,去琉球府的方案便被否決了。

這讓範寧心中有點嘆息,琉球府那樣一塊富饒之地,經營了六七年,居然還不能做到糧食自給,可見朝廷並沒有選對人,也不知狄青去了會不會有所改變。

想到狄青,範寧又聯想到了另一件事,似乎很多人的命運都和歷史上的不一樣了,比如范仲淹多活了五年,比如狄青,應該在去年去世,現在還好好的。

如果說這兩人是受自己的影響,那麼還有一個人,範寧也想不通,那就是張貴妃,張貴妃應該在幾年前就去世了,被追封爲溫成皇后,可現在她還好好地生活在宮中,依舊受天子趙禎的寵愛。

她難道也是受自己的影響。

有些事情範寧並不知道,張貴妃雖然沒有直接受他的影響,卻間接影響到了她。

他爲了捧趙宗實,動用了朱家和曹家的力量,卻由此刺激到了張堯佐,張家也決定介入奪嫡之爭,使張貴妃多了一個養子,她的命運也由此改變了。

其實不光張貴妃,範寧的出現,使大宋的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到了的影響,你再不承認,你總用過銀角子吧!

範寧就這麼靜靜地站在朝堂上思考着自己的事情,至少散朝時他才醒悟過來,早朝居然結束了。

散朝後,官員們都各自去了自己的官房,幾名相國還要聚在一起開個小會,範寧則匆匆來到自己的官房。

他桌上放着一盞熱騰騰的茶,坦率地說,這小茶童煎的茶很一般,口感、火候都掌握得不到位,只是勉強能喝,和街上中檔茶館的茶水沒什麼區別。

不過範寧能理解,這就和食堂大鍋裡做出來的菜怎麼也比不上小竈一個道理,茶童要給二十幾名官員煎茶,量上去了,質當然就下來了,若沒有足夠的成本支撐,這世上哪有量大質優的好事。

範寧一方面固然是嫌茶不好而想找一個專門茶童,另一方面他不願意這個茶童堂而皇之地進入自己的官房,要是對面那位張知院給了他一百兩銀子,還不知道這個茶童會做出什麼事情來。

範寧看了看自己的汝瓷茶盞,還好,這個茶童本質還不錯,或許不會受到收買,不過,他煎得茶實在難喝。

範寧卻忘了一點,並不是每個人都見過官窯的,有的時候東西沒丟不是因爲沒賊,而是賊不識貨。

他坐下喝了一口茶,副手李唯臻拿着幾袋厚厚的卷宗走了進來,昨天範寧只是熟悉情況,但從今天開始,他就要着手朝務了。

李唯臻將幾袋卷宗放在桌上,“這是五份已經立案的案子,拖的時間比較久了,各種情況都已經調查清楚,一旦知院確認加印,諫院就要行使彈劾權了。”

範寧看了看五份袋子,又問道:“歐陽修的事情立案了嗎?”

李唯臻一怔,問道:“知院是指彈劾歐陽修嗎?”

“應該是先調查再彈劾吧!”

李唯臻搖搖頭道:“這種事情只涉及道德,歐陽修並沒有觸犯律法,無從調查,就算彈劾也只能從道德方面來彈劾他。”

“難道通姦也沒有觸犯律法?”

“剛纔我也說了,這種事情沒有證據,也無從調查。”

範寧這才意識到賈昌朝的手段老辣,用道德敗壞來搞歐陽修,最後只有道德上的彈劾而沒有道德上的調查。

就像後世用piao娼來搞人一樣,事情不大,但人卻臭了。

範寧沉思半晌道:“那我們就反過來,立案調查薛宗孺是不是栽贓陷害!”

李唯臻想了想道:“還真有這麼一份上書,指薛宗孺栽贓誣陷歐陽修,要求諫院調查此事。”

“然後呢?”

“然後鼓院沒有理睬,後來投書人又重新上書,投到了檢院這裡,大概前天的事情,我看到了這份告狀書。”

“是誰投的書?”範寧追問道。

“我記得好像叫做歐陽倩,是歐陽修的女兒。”

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壽(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機密第一百一十二章 押題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計可施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一百九十七章 第一場考試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二百四十八章 礬樓請客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七百二十三章 決戰時刻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失所望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十章 神童對神童(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六百二十四章 被迫求和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三百零四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職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九十章 二叔也是犟牛第一百四十章 癡人說夢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職(中)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六百六十章 低調回京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八十六章 朱府祝壽(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臨幽州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二十一章 勇奪魁首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七十九章 放長線釣魚第六百三十五章 變法之燈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權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勸天子(上)第四百零六章 買了新院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六百三十七章 搶佔河套第一百三十五章 縣考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一百四十四章 興農九策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零八章 開榜報喜第二百四十章 金銀彩帛店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風波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二百六十章 曹府祝壽(上)誠惶誠恐,老高稍微說兩句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五百二十三章 斬草除根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漢民第六百五十五章 家有病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三百零一章 土地分配第二百一十四章 公然欺君第五百六十八章 小聚生隙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
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壽(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機密第一百一十二章 押題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計可施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一百九十七章 第一場考試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二百四十八章 礬樓請客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七百二十三章 決戰時刻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失所望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十章 神童對神童(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六百二十四章 被迫求和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三百零四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職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九十章 二叔也是犟牛第一百四十章 癡人說夢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職(中)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六百六十章 低調回京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八十六章 朱府祝壽(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臨幽州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二十一章 勇奪魁首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七十九章 放長線釣魚第六百三十五章 變法之燈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權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勸天子(上)第四百零六章 買了新院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六百三十七章 搶佔河套第一百三十五章 縣考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一百四十四章 興農九策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零八章 開榜報喜第二百四十章 金銀彩帛店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風波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二百六十章 曹府祝壽(上)誠惶誠恐,老高稍微說兩句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五百二十三章 斬草除根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漢民第六百五十五章 家有病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三百零一章 土地分配第二百一十四章 公然欺君第五百六十八章 小聚生隙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